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17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docx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集锦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耳。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翻译:

1、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6、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

3、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蹙:

窘迫B.谨食之,时而献焉(sì)食:

C.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

从前D.蒋氏大戚(qī)戚:

悲伤

4、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文章第三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5、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

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

而/乡邻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

(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1、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2、第四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

3、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

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翻译: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韩愈用“千里马”比喻____________,用“食马者”比喻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    己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受任于败军之际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避也(躲避)B.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C.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的?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4、《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宋朝胡仔称:

“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江晚正愁余”中“愁”字所包含的情感。

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诗,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最后一句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志向。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2、“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3、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约客:

1、“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

“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是一个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内心十分焦燥的心情。

3、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菩萨蛮:

1、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2、怀念中原故土(沦陷区)之情,故园难回的义愤(忠愤)之情,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或:

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

3、诗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

4、直抒胸臆,“愁”的是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闻鹧鸪”表现了词人留在南方决不投降,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如梦令:

1、拟人和借代,写出了花残叶茂之景,暗示春天将逝。

2、以花自喻,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捕蛇者说:

DDBCD

1.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2.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赋敛之毒甚于蛇。

4.第一组:

蒋氏:

吾以捕蛇独存乡邻:

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

蒋氏:

弛然而卧乡邻:

岁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

蒋氏:

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

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③衬托赋敛之毒。

④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马说:

DCAD

1、反应了当时的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辱没人才的社会现实。

2、示例一:

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

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

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鱼我所欲也:

ABDB

4、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