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19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docx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2

  时备(教案)

  

  题第11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型

第1—2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能力目标完成一幅解放军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的作品。

情感目标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内容分析重点肖像画的画法。

难点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法学法通过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完成一幅解放军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肖像画的画法。

教具学具1、学具:

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2、教具:

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

1、请学生来讲讲解放军叔叔的故事。

2、了解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

3、因以前对人物进行过写生,所以要求学生进行一幅人物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四、作业展评教后反思

时备(教案)

  

  题第12会跳的玩具型

第1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内容分析重点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难点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

1、

  导入谈话:

(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

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

它们为什么会跳?

2、引入题:

《会跳的玩具》(板书)3、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4、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三、学生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

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四、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五、后拓展:

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教后反思

时备(教案)

  

  题第13

  电脑美术型

第1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习ind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ind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内容分析重点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

难点造型及色彩的选择。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电脑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组织教学: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讲授新:

1、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2、复习学过的ind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

3、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4、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

、学习新内容

(1)教师演示依照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看图操作。

(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三、布置练习: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五、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六、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七、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

教后反思

时备(教案)

  

  题第14

  美术学习纪录袋型

第2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内容分析重点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搜集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

1、引导阶段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

(装文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2、发展阶段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

(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师提出问题:

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

画面的设计形式?

效果?

表现方法?

3、布置作业:

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四、作业讲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赏活动。

五、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后反思

时备(教案)

  

  题第1元宵节里挂彩灯型

第2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内容分析重点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法学法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具学具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

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四、作品展览,评议五、堂延伸:

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

比如:

釉子皮、废弃物等。

教后反思

时备(教案)

  

  题第1元宵节里挂彩灯型

第2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内容分析重点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法学法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具学具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

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四、作品展览,评议五、堂延伸:

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

比如:

釉子皮、废弃物等。

教后反思

时备(教案)

  

  题第16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型

第1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内容分析重点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难点引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教法学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具学具本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

(一)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

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提问:

这是陶器吗?

应是什么器物?

(二)讲授新:

(出示题)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

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

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

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

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

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

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

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

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

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

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三、播放幻灯片四、本小结:

我们为我国有这么悠久的陶瓷历史,这么好的工艺,感到自豪。

教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题第一形的魅力型造型表现第1—2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情感目标陶冶审美情操。

内容分析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导入阶段:

  、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

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

为什么?

  2、导入题:

《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

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

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

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

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题第二形体的组合型造型表现1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内容分析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导入阶段:

  、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生答:

是立体的

  2、导入题:

《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形体的特点:

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

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立体作品。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题第三抽象雕塑型造型表现1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内容分析重点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导入阶段:

  、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2、导入题:

《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抽象的特点:

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学生讨论)

  师小结:

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题第四多样与统一型造型表现2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内容分析重点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难点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导入阶段:

  、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2、导入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题第四多样与统一型造型表现2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内容分析重点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难点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对不同静物的观察教法学法

教具学具各种水果、文具、小器皿、写生用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一、导入阶段:

  、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2、导入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写生工具。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