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55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docx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阅读预热试题专题17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考点讲解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是指理解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的含义。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

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常见题型

审题

示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

“赏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含意”“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017·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窗子以外》)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比邻而居》)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4)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粮食》)

典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

如果你跟随了,他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已它为荣。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

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期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

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

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1凝固在半空之中。

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分红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近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

“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

”我说:

“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的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等等。

”他说罢,转身进了楼梯,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

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2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

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小犬让他暖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

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中了一篇紫苏。

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邻居道:

“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吧。

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

人门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的注视着,说:

“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很,它越是繁衍的茂盛。

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

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

“掐就是了。

”邻居脸一红,说:

“够了。

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以往在那里。

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

疯长的紫苏,会变老,会变的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新乡,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

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的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

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

“在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在种两株杏。

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

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

还有,白杏和紫苏,有了高楼,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是,是,自然是哩。

”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

四年以后,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喜。

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群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每相见,都要轻声细语的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灯初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作者凸凹,文章选自《散文2012精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16.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划线的词语。

(4分)

17.对人们采摘紫苏,老人的表现前后有什么不同?

原因各是什么?

请结合本文分析。

(5分)

18.善行是如何“蔓延”的?

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答案】

16.①凝固本意为液态变为固态,运用通感的手法,在这里形容想要抚摸小狗人们的手落空,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人们被小狗闪避愚弄的诧异。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狗屡被欺骗之后对人的不信任。

17.先前:

老人热情招呼邻居尽情采摘,看到人们很节制,感到不解,催促邻居多采摘。

之后:

只管让紫苏长好,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原因:

先前因为怕紫苏无人采摘生长不好,极力催促邻居,看到人们的反应感到不解。

后来明白催促邻居,不如让他们自己通过实践理解紫苏需要采摘的道理,自己只需要看管好紫苏。

18.一、乡下老人栽种紫苏任人采摘,让大家尝到了采摘的欣喜。

二、老妇人为了给紫苏遮阳种下了杏树,让杏子挂满枝头供人采摘。

三、两位老人的种植唤醒了大家的人情格局,让小区处处友善和谐,善行蔓延。

【解析】

16.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基本要求

①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文中含义。

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③以文解文。

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以便使读者弄明白其意思。

词语含义必须用其前后的阐释文字来理解、说明。

基本方法

审视词语

一看其自身(内部):

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短语结构。

二看其外部环境:

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理解情境义

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

如果有比喻义,就要搞清比喻的对象,寻找其本体;如果有象征,就要寻找其象征对象;如果有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如果有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果有指代义,就要在上下句中寻找释义。

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需要跨越远距离(指隔了几段文字)准确找到其含义所对应的文字。

需要注意的是:

几乎所有的重要词语,其前后都有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了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理解词义就要找到这样的阐释文字。

【答题模板】词语含义=词语本义(表层义)+语境义(深层义)+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典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边的文字屋

曹文轩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很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

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

谁谁在哪张床上,谁坐在桌子的哪一边,不停地说着。

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在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

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

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

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后,又跑回来看看,仿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

②我更喜欢独自一个人盖屋子。

③那时,我既是设计师,又是泥瓦工、木匠和听使唤的小工。

我对我发布命令:

“搬砖去!

”于是,我答应了一声:

“哎!

”就搬砖去一一哪里有什么砖,只是一个逼真的虚拟的动作,一边忙碌一边不住地在嘴里说着:

“这里是门!

”“这个房间是爸爸妈妈的,这个呢一一小的,不,大的,是我的!

我要睡一个大大的房间!

窗子外面是一条大河!

”……那时的田野上,也许就我一个人,那时,也许四周是滚滚的金色的麦浪,也许四周是正在扬花的一望无际的稻子。

我很投入,除了这屋子,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

终于,那屋子落成了,那时,也许有一只野鸭的队伍从天空飞过,也许,天空光溜溜的,就是一派纯粹的蓝。

我盘腿坐在我的屋子跟前,静静地看着它。

那是我的作品,没有任何人参与的作品。

我欣赏着它,这种欣赏与米开朗基罗完成教堂顶上的一幅流芳百世的作品之后的欣赏,其实并无两样。

④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⑤我依旧痴迷于建屋。

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

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

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

它会一连好几天矗立在那里,就像现在看到的一座经典性的建筑,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⑥屋子,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就会有的意象,因为那是人类祖先遗存下的意象。

这就是为什么第一堂美术课往往总是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几条长长短短的、横着的竖着的直线画一座屋子的原因。

⑦屋子就是家。

⑧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⑨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

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

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

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

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⑩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反而变本加厉。

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⑪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⑫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

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

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

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

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⑬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⑭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的。

(有删改)

注释: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回忆童年孩子们共同盖屋,为文章营造了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

同时点出全文的重要话题是建造屋子。

B.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和成年经历来看,只要作者拥有自己搭建的能满足他创造精神的屋子,就不再需要物质的屋子了。

C.孩童时期的作者之所以沉迷于欣赏自己建造的屋子,其实是和米开朗基罗一样,沉浸于欣赏自己造物的美丽与纯粹。

D.“建造屋子”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象征着个体为自身建造一个温暖的家,建造一个灵魂的安置之地。

2.请结合全文,概括文中“屋子”的涵义。

3.作者认为,文字构建的屋子是他精神上的庇护所,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与实际,谈谈你在文字中获得的庇护。

【答案】

1.B

2.①“屋子”指作者幼年时搭建的实际的泥屋与积木屋。

②“屋子”指实际存在的钢筋水泥筑成的家。

③“屋子”指作者成年后以文字创作的作品(或:

“屋子”指人们创造的精神避难所;或:

“屋子”象征着家,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是庇护,是温暖,是灵魂的安置之地)

3.①因为作者可以用文字可以抒发心中情感,安抚心灵创伤,解决一些用物质无法解决的问题。

②自己的文字可以成为庇护所。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使用社交软件等方式来抒发情感,记录生命。

这种行为就如同建屋,帮助我们认识自我,理解生活。

③他人的文字可以成为庇护所。

我们通过阅读他人的文学作品,得到心灵的安抚与洗礼,我们为他人的故事而欢笑或落泪,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也得到了释放与疏解。

【解析】

1.B项,“只要作者拥有自己搭建的能满足他创造精神的屋子,就不再需要物质的屋子了”错误,文章第

3.题干问的是“作者认为,文字构建的屋子是他精神上的庇护所,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与实际,谈谈你在文字中获得的庇护”,这是考查学生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

首先到文中找到“文字构建的屋子是他精神上的庇护所”这一信息,在第十一段,文中说“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然后结合下文的内容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文章第十二段说“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

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

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

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由这些内容可知,作者之所以说文字构建的屋子是自己精神上的庇护所,是因为他可以用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安抚心灵所受的创伤,解决一些用物质无法解决的问题。

再看第二个问题,“结合文本与实际,谈谈你在文字中获得的庇护”,一个可以从自己的文字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即借助自己的文字记录生活,认识自我;另一个可以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精神的力量。

“3联1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一“联”

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二“联”

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三“联”

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依”

依托手法挖掘。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

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典例三:

阅读《粮食》,完成后面的题目。

粮食

学群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

吃饭了吗?

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到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

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

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

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

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

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

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

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

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肥膘上颤动、晃荡。

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

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猪娃子耶,回来哟!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下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

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

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

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为角力场,成为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

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

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料,两料,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

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

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

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

建阳零点,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

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去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

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

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毛片《散文》,2013年第10期。

有删节

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5分)

【答案】 

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难点专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空村

农人

屈指算来,离开生我养我的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已经有整整二十五年了。

与以往不同,这几年每次返乡,总有一种情感使我无法释然,我知道这种感觉叫做“孤独”,孤独的主人不是我,而是我的小村。

为了表示对村邻们的尊重,或是为了更多地感受一下久违了的乡音乡情,每次回老家,我总是把车停在村口,步行回到在村子尽头的家。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走在我从小就模爬滚打、嬉戏玩耍,熟悉到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的小村的当街上,却渐渐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陌生感。

这就是,已经很少看到路上匆匆行走着的或三或两的荷锄下田的农人;也很难再看到街边路口或交头接耳或手舞足蹈地扎堆拉呱的村妇;更看不到滚得浑身是土的“泥猴子”突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针刺里冲出来,蹭着你一闪而过,眨眼间便没了踪影的孩子们。

就连邻居家养的狗,也无精打采地趴在自家大门口,当你从它面前经过,只是百无聊赖、散漫地瞥你一眼而已,再没有了往日的暴躁和骄狂。

显然,小村已全然是一副落寞的了无生机的模样。

有时回家,也偶尔会住上一夜,过去那种吃过晚饭同老人兴致勃勃地拉上一通,然后就着浓浓的乡情倒头便睡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悄然而生的是夹杂着丝丝忧虑的长夜难眠。

忧虑是什么呢?

这村还是当年的村,这夜还是那样的夜,这夜静的还是像过去那样谁家的大人突然间打了个喷嚏,邻人们也会吓一跳的……

昔日熙熙攘攘的水井周边空了,随之消失的不仅是村人们担着水挑子匆匆行走的声影,还有水桶碰磕井沿的叮当声和村姑们的棒槌敲打在井台边儿衣服上的空旷悠远声,最可惜的当属随着水担行走而顺着水桶的漏缝儿画在村路上那些蜿蜿蜒蜒的曲线,也早已湮没无迹了;过去塞满了欢声笑语的碾道子空了,再不见了石磙的两侧通常一大一小的两个人推着碾棍周而往复和旁边端着盛满粮食的簸箕候碾的人们,更不见了散在碾道里探头探脑啄食粮屑的鸟儿,剩下的只是碾道两侧石缝里冒出的小草,摇晃在风中,瘦弱又凄惶;过去时光里充满了苦也充满了乐的农家院落也空了,这不是过去农人们的篱笆柴库被高墙深宅朱门铜锁替代的缘故,实则是因了那些在过去,时刻飘荡着的人畜喧闹连同那些缥缥缈缈的炊烟样,都被一风吹散,再无了踪影。

过去的——那个早晨起来每家每户都会升起袅袅炊烟的小村,那个白天充斥着农具叮当声、大人吆喝声、小孩喊叫声并伴杂着狗叫鸡咬声的小村,那个晚上在各家的母亲们或高或低的唤儿声中逐渐沉入梦乡的小村,只是我记忆甚或是梦中的故乡了。

如今,小村真的成了老弱病幼的天下,稍微有点力气称得上劳力的人都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偶尔再在街上碰到一两个儿童,他们脸上呈现的不再是过去孩子脸上那种单纯的天真和活泼,取而代之的是让你感到隐隐不安的与其年齡极不相称的静默和成熟。

此时我的心情竟像极了现在的小村,空落落的。

海子是同我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玩伴,初中毕业后,就成了村里打工队伍中的一员。

去年在这个城市里碰巧见到了急匆匆赶路的海子,刚过不惑之年的他,由于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昔日满口白白的牙齿已经掉了一半。

海子同我说,要到城市的另一头去跟在人家家里当保姆的媳妇见一面。

海子说,现在都不知道哪里是家了,一家四口分在三个地方,只有在农忙和春节的时候才能回老家同两个孩子一起住上几天……

有时候我常想,海子们的家究竟是在哪里呢?

他们也已经成了村庄的客人了吗?

或许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孩子们也会“笑问客从何处来”吗?

(选自《散文选刊》)

简要概括文章标题“空村”中“空”的内涵。

【答案】

①人空,壮年外流,只剩老弱病残。

②景空,村庄萧条衰败。

③心空,乡村人精神空虚。

【解析】

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文章标题‘空村’中‘空’的内涵”,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内涵以及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分析标题“空村”的“空”表面含义,所谓“空”就是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标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初识苗歌

罗昭伦

很早以前,就听朋友讲,重庆万盛苗家山寨的姑娘长得水灵灵,姑娘小伙子们唱的苗歌尤为动听。

据说,这都是由于当地一条名叫孝子河的河水滋养的缘故。

否则,在这偏僻幽静的山旮旯里,何以会长出这样貌若天仙的苗家妹子,何以会飞出这样优美动听的苗家歌声。

万盛苗族因有语言而无文字,由此,苗歌便是苗族同胞们的口头即兴创作。

喜欢欣赏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