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68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0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docx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导学案

课前自主探究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美国本土地处北纬25°~49°,大部分属    带和    带,水热条件适宜栽培多种农作物.

2.地形分为三大    .在    山脉与    山脉之间,是广阔的平原,约占本土面积的1/2.

3.地势    ,土壤    ,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    经营.

4.美国      经济高度发达,      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其中,

    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5.    条件,国家的    和法规等,都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

2.所谓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

3.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在于根据不同地区    和    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    和    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     和沿    各州.小麦带位于美国    和

    地区,北部以种植    为主,中部以种植    为主.美国的玉米带位于    带以南的地区.

5.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农业      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    和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在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农业资源的    开发,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恶果.

2.为了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    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在发展    农业、    农业、    农业、     农业、

    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3.此外,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    和    环境的政策、    和计划,推广了大量农业    ,采取了许多    、    的对策措施,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    发展.

参考答案

一、1.温 亚热2.纵列带 落基 阿巴拉契亚3.平坦开阔 肥沃 大规模4.商品追求效益 经济效益5.交通运输 政策

二、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2.专业生产区3.自然 社会经济 种植业 畜牧业

4.东北部 五大湖 中部 北部 春小麦 冬小麦 乳畜5.自然资源 科学技术 农业装备

三、1.掠夺式2.生态环境 生态 有机 节水 精确 “处方”3.耕地 农业生产法规 新技术 因地制宜 切合实际 可持续

思考讨论.

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就是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农畜产品吗?

答: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门化生产区.

2.什么是集约化?

答:

指农业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跟“粗放”相对)的农业经营活动.

知识要点突破

知识点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美国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1.自然条件

(1)气候

美国本土地处北纬25°~49°,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2)地形

美国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西部为落基山等几条平行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北段,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地,在落基山脉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有约占本土面积1/2的中部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自然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气候

本土大部分属温带、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地形

本土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图表点拨]

图2-17美国本土地形

美国本土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

1.西部高山区 由落基山脉等几条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组成,它们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因为形成的年代较晚,山脉海拔较高,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

2.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 该山地形成年代较早,久经侵蚀,海拔较低,多在1000米以下.

3.中部平原区 位于东部山地与西部高山之间,这里分布有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航运便利.

图2-18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

本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分布面积广大,这些地区夏季降水较多,水热条件适宜于农、林、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西部高山区的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进行阻挡,在太平洋海岸山脉西侧迎风一面,形成多雨的湿润地区,这里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而高山区及山间的高原盆地地区则为高原山地气候和半干旱、干旱气候.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久经侵蚀,海拔较低,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阻挡作用小,使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在本土中东部广大地区形成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

[P51活动点拨]

1.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大面积的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这些气候区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夏季热量条件充足,东部低矮的山地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阻挡不显著,夏季降水较多,水热条件配合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如小麦、玉米、棉花和亚热带作物等的种植.

2.美国的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在落基山脉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为广阔的中央平原,中央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来自北方的极地冷气流可以长驱南下,直达墨西哥湾沿岸,甚至可达佛罗里达州南部,短时间内气温骤降(可下降20℃左右),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对南方的亚热带作物造成冻害.

3.美国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在西部落基山脉与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分布着约占本土面积1/2的中央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迁移应用

1.下图为某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或地形区名称.

②,③,④.

(2)气候类型①为,③所在地形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

和,该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3)③地区的地形对本区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4)来自极地的冷气流方向为何能长驱直入影响本地区?

【答案】

(1)落基山脉 中央平原 阿巴拉契亚山地 

(2)地中海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 水热条件好,宜于发展种植业 

(3)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4)中部平原开阔平坦,贯通南北.

【解析】 图中经度数向东逐渐变小,所以为西经度.根据图中跨的西经度范围和地形剖面状况,可以判断图示大陆为北美大陆.再根据图示的纬度数,最后得出图示剖面属于美国的地形剖面图.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步.

美国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西部是以落基山脉为主体的高大山系,东部为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地,中部为中央平原.中央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这里具有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水热条件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如小麦、玉米、棉花和亚热带作物的种植等.图中①地处在36.5°N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中部平原开阔平坦,贯通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可长驱南下影响本地区.

2.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

经济效益、交通运输条件和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由于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追求效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因而经济效益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经济条件

对农业的影响

经济效益(首要)

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交通运输

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政策与法规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条件.

[P52活动点拨]

本活动的目的旨在说明经济效益对美国商品农业的影响.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美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这说明经济效益对美国农业的区域专业化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加利福尼亚州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转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实现农业的区域专业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知识点2 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含义

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依据

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目的

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意义

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和棉花带

农业带

位置

生产条件

销售

乳畜带

美国东北部、沿五大湖各州

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近东北部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

远销

全国

小麦带

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宜于小麦种植

出口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较长,年降水较多,自然条件利于玉米生长

出口

[P53活动点拨]

1.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洲;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冬小麦)和北部(春小麦);玉米带位于乳畜带以南的地区;棉花带位于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35°N以南)、亚热带作物以北地区.

2.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纬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里形成了美国的乳畜带.

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降水较少,比较适宜种植小麦,这里形成了美国的小麦带.

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玉米的生长.这里形成了美国的玉米带.

3.由上面第2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农业带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当地自然条件基础上的(当然也会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的.

迁移应用

2.读图,回答

(1)~

(2)题.

(1)C区域农作物播种时间大约在(  )

A.三、四月           B.七、八月

C.十二、一月          D.九、十月

(2)B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玉米

【答案】 

(1)A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的小麦带、玉米带的分布以及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为小麦带,乳畜带(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区)以南为玉米带.由于中部和北部气候上的差异,中部生长期较长,北部生长期较短,所以中部种冬小麦,北部种植春小麦.春小麦的播种时间宜在春季.

知识点3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实施背景

在美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历过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引发一系列严重恶果.如20世纪30年代,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引发了席卷美国的“黑风暴”,其中最大的一次刮走了约3.18亿吨尘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极大的破坏.

迁移应用

3.下图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

(2)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风越过

山地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3)由于100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才使该地区的沙尘暴日益频繁.

【答案】

(1)冬、春 

(2)西 落基(山) (3)草场(植被)破坏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沙尘暴的地区分布和成因,是对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读图中的经纬网,可判断出图中虚线内的沙尘暴多发区位于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第

(1)题,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两季来自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可沿中部平原南下,使该地气候寒冷,并多寒潮,空气干燥,易形成沙尘暴天气.第

(2)题,该地处在西风带,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西风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平原地区,温度上升,变得干燥.第(3)题,导致该地区沙尘暴日益频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100多年前移民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如开垦草原,使得这个地区草场退化,沙漠扩张,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恶劣性天气,使气候不断恶化.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尝试方式

(1)目的

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方式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等.

生态农业

按照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持续发展模式.这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类型,它的本质是依靠提高生物能的转化率,转化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率,以生物有机质来提高农业产量,从而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农业产出.生态农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

有机农业

在肥料的利用上,不是大规模投施化肥,而是使用粪肥和绿肥,这样避免了土壤的酸化、板结以及环境污染,做到了秸杆还田,补偿了土壤有机质肥力,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这种农业就是有机农业.

“处方”农业

处方农业是农场主按照农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开出的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去施用定量的化肥、农药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它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能够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处方农业生产的许多农产品,只要稍加水洗即可生食.

3.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

美国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生产方式外,还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了大量农业新技术,采取了许多因地制宜地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

核心内容

限耕政策

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

休耕政策

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

补贴政策

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

典型例题剖析

【例1】美国在上世纪第一次大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1930年前后连续干旱,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黑风暴”.

(1)引发“黑风暴”的地区是图中     处.

(2)图中两个B处,作物一样,但B1处种    ,B2处种    .

(3)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    处,因为该处具备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一是         ,二是                .

(4)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可以反映出美国农业特点是(  )

A.农业区域专业化              B.农业一体化

C.农业高度机械化              D.农业集约化

【解析】 第

(1)题,美国西部地区,由于草地开垦为耕地,以及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气候较为干旱,容易产生“黑风暴”.第

(2)题,图中B处为小麦带,因纬度关系,B1处生长期短,种植春小麦,B2处生长期长,种植冬小麦.第(3)题,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地区,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同时接近东北部工业区,对乳畜产品的消费量很大,这里形成乳畜带.第(4)题目中的插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反映出美国农业生产的最突出特征是区域专业化.

【答案】 

(1)E 

(2)春小麦 冬小麦 (3)A 多汁牧草丰富 近消费市场 

(4)A

【例2】读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比例尺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中国A地为东经125°,则重叠部分的美国所对应的地点经度是      .

(2)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相同的气候类型有

            (举一个).

(3)从本图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      (温度带)的范围更大.

(4)A处于美国自然带中的      带.

【解析】 图中我国境内A地(125°E)与100°E经度相隔25°,而美国境内的经度为西经度,西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变小,故从100°W向东间隔25°的A地,其经度应为75°W.图中中美两国重叠部分的气候类型相同的有高原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亚热带的范围比美国更大.A地处于美国自然带中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 

(1)75°W 

(2)温带大陆性气候(或高原山地气候) (3)亚热带

(4)温带落叶阔叶林

【例3】(2011·洛阳模拟)美国的玉米带位于乳畜带以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专业生产区,玉米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读美国玉米消费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具备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社会经济因素.

(3)结合材料,归纳玉米的重要用途.

(4)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     省、     省,结合材料,分析该地区如何发挥玉米优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和美国玉米带发展的条件、玉米的用途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

(1)题,有利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土壤、地形、气候及水源等方面.第

(2)题,有利的社会因素有市场、交通条件及机械化.第(3)题,考查获取信息和描述事物的能力.第(4)题,中国玉米带主要在松嫩平原,以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为主,结合美国玉米消费结构特点可回答.

【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

(3)玉米不仅是一种重要农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玉米的用途已渗透到工农业的许多方面.

(4)吉林 黑龙江 发展玉米种植业,不断提高玉米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玉米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知识网络构建

课堂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AB间为陆地.据此完成1~3题.

1.A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雨热不同期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答案】 B

【解析】 A地处于30°N~40°N的北美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是雨热不同期.

2.A地沿岸洋流为(  )

A.本格拉寒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阿拉斯加暖流

【答案】 C

【解析】 A地为加利福尼亚半岛附近,该处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3.关于A、B所在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以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电子工业中心位于B点附近

③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其中东部为高大山系

④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⑤石油丰富,能源基本自给

A.①②       B.①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A、B所在的国家是美国,它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4.关于美国农业带的叙述与图幅序号相符的是(  )

A.①亚热带作物带 ②小麦带 ③玉米带 ④棉花带

B.①玉米带 ②小麦带 ③棉花带 ④乳畜带

C.①棉花带 ②乳畜带 ③小麦带 ④玉米带

D.①棉花带 ②乳畜带 ③玉米带 ④小麦带

【答案】 D

【解析】 考查美国农业带的分布,要求学生熟记农业分布图才能判读.

(2010·全国文综)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5~6题.

5.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答案】 C

【解析】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地势低,海水倒灌入侵,使地下水和土壤中含有大量盐分,需种植耐盐植物.

6.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答案】 D

【解析】 要压缩滩涂改造时间,需治理盐分,可利用大量淡水排盐和压盐.

二、综合题

7.读美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其中A、C为带,B为带.

(2)A与C种植谷物品种的差异是.

(3)D区域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主要是充分利用了气候要素中的优势.这些农产品能够快速地供应到东北部工业区,主要是依赖于条件的改善.

【答案】 

(1)中部平原 小麦 玉米 

(2)A为春小麦,C为冬小麦

(3)光、热、水资源丰富 交通运输

8.读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阶段农业生产以业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C阶段农业生产以为主.

(2)C阶段农业生产对象是,和是影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3)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可见种植牧草越来越被重视,试比较我国西部畜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差异.

①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气候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很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我国西部的牧草分布在气候区和气候区.

③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是因为西欧,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

④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是因为西部种植牧草具有作用.

【答案】 

(1)种植 乳畜 

(2)奶牛 市场 饲料供应 

(3)①温带海洋性 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②温带大陆性 高山 

③经济发达,城市众多 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知能拓展阅读

“北大荒”与“北大仓”

“北大荒”之称由来已久,清代一位著名诗人曾赋诗描绘“北大荒”情景:

“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北大荒”到底有多大,有多荒?

《辞海》上说,“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在人们狭义的理解中,“北大荒”主要指黑龙江垦区所辖地域,北以黑龙江、东以乌苏里江、东南以兴凯湖和俄罗斯为界,西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吉林省毗邻,横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地区,总面积8000多万亩.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

一块是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东北的“北大荒”.“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世纪50年代,这里是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林间,百鸟低空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初垦时黑土层深达0.6~1米,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震将军率10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60年代70余万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投身垦荒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