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新Word下载.docx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新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以促进课堂、班级共同体的整体发展。
3、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双方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是“平等中的首席”。
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者”和学习“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
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
真正实现课标所提出: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师生、生生交往,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改进教学。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扎实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拓展思维,发展能力。
(3)、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实施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体数学思考与小组集体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数学学习共同体”,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人际和谐的人格个性结合起来;
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和梳理苏教版教材编排的教法思路特点,从而寻找编排可能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结合点,以便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教学效能。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持续发展我校校本教科研特色,强化校本教科研机制,开辟数学学科课改新的兴奋点、生长点,促进我校师资的专业研修和专业发展。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1、首先研究了有效学习小组的建立。
我们认为建立学习小组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研究过程中把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合作。
(2)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力量。
(3)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中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定期对小组长作适当调整,引入竞争机制。
2、着重研究了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什么课中实施效果比较好、在什么环节中出现比较合适,这些方面都需要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在数学教材中那些具有发现、探究性质内容的教学和较多复杂多样因素影响的教学活动中,以及多种思路和解法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较为适宜。
比如说: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比较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使合作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3、实施策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了学生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探索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保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自主创新,同时在评价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对合作中的一些差异与矛盾作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了解当前我校高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2、问卷法:
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3、研讨法:
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4、实践法:
针对问题通过学习分析,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实践,以切实得到实效。
(四)课题研究范围、周期、步骤: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2014—2015学年度五
(2)班和五(7)班的全体学生.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7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完成中测,撰些实验论文及课堂教学案例,完成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
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
1、做好后测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健全资料。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
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
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
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长方体表面积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物体的容积》时,让学生准备玻璃瓶,水,土豆等物品,安排学生观察土豆放水了,水有什么变化?
这样一来,学生学起来觉得很贴近生活又有趣,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4、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
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
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
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
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
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教师要恰当做出评价,激励合作
新《标准》指出: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
我们要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策略:
(1)鼓励性评价。
当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提出探究设想或在合作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要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他们合作成果予以表扬鼓励。
因为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期望性评价。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合作探究的动力。
当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通过小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给学生以自信。
(3)延迟性评价。
适当延迟评价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学校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3吨,后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7吨,学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节约用水多少吨?
”提出:
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
教师这时既不作完全肯定,也不作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小组讨论。
最后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时,教师再适时评价肯定他们的集体合作探究的成果。
这样教师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可以使学生保持合作的热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的过程中,放在合作成功的体验中,放在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上,有助于学生合作兴趣的培养与合作技能的提高。
6、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
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的组建了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小组。
(1)由于小组成员间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我决定采用异质分组,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一般确定小组的人数以4人为一组,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
(2)组内成员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容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探究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应当在创设情景、新知探究和巩固练习中出现带有普遍性差错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研究发现: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进行合作学习,有以下优点:
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认知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和探究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数学新知识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现和探究理解所学知识,可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起到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的作用。
比如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就可以采取放手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在巩固练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较好、有的错得较多,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了带有普遍性差错时,进行合作学习。
这样做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自己观点,评议别人的看法,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就能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了科学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习惯:
①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尊重他人想法。
②冷静思考别人意见,完善自己想法。
③收集整合小组意见,表达自己观点。
4、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面是我执教的五年级二班数学的学习行为统计表:
: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
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
能力%
喜
欢
一
般
不
乐意
合作
不乐
意合作
积
极
一般
不积
乐
意
前期
83
81.4
15.8
2.8
68.0
19.1
12.9
55.3
34.2
10.5
50.6
32.6
16.8
后期
94.4
3.6
2.0
90.2
9.8
85.6
14.4
81.6
15.7
2.7
比差
+13
-12.2
-0.8
+22.2
-9.3
-12.9
+30.3
-19.8
-10.5
+31
-16.9
-14.1
从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下面是本课题研究教师丁敏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本课题研究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30人
16人
讨论时间
15分钟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6%
83%
从而可以看出:
本课题老师丁敏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6、根据安岳县课改文件精神,我校实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3364”模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就是学生小组合作,本课题研究人员之一康琴老师上了一课岳阳镇的示范课,把小组合作学习推入了高潮。
7、总结出一套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
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六、实验的反思
1、在教学工作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时运用得不够充分,在处理放手与收拢的策略研究中技巧熟练化还有待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些方面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2、如何充分发挥家长的功效,加强家校联系,使家长也参与到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3、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使更多的教师都能比较自如的把握合作学习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熟练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同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些内容在使用合作学习时有些困难,不太适宜合作学习,如:
(1)关于容积的揭示,学生就难以理解,同时也很难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在教学旋转与平移时也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教具展开合作研究。
(2)学生的数学活动课,能否提出一些活动要求,具体内容可以留空,由老师、学生、家长根据学习所在地的资源合作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如:
到公园租船
。
(3)教材的编排在练习中可否增加一些主观性作业,如:
查资料、统计表、数学小故事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教材的时候,要开发出各种有利资源,真正的用活教材,用透教材,让教材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教学案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康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好!
老师带来了两个谜语,一起来猜一猜。
1、一幢漂亮小楼房,有墙有门没有窗,外面热得直淌汗,墙里个个都冻僵。
(打一家电)
2、四方一件宝。
变化真不少。
左旋再右转,赏玩须用脑。
常玩常出新,熟能生技巧。
(打一玩具)
抓住事物的特征,准确揭晓谜底。
掌声送给他。
3、揭示课题
(1)冰箱是什么形状的?
(2)魔方是什么形状的?
师:
如果把它们身上的花衣服去掉,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看。
(3)在一二年级时候我们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板书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齐读一遍。
)
(4)课前,同学们根据导学提示进行了自学,请把你们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举起来,跟我们打声招呼。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
(1)师:
请看,老师带来的是什么?
是一个萝卜,现在我要给它动动手术。
(先竖直方向切一刀)出现了什么(面),请你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
(板书:
面)
(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两个面相交于一条边,这条边叫做棱。
)(板书:
棱)
(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又切一刀)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摸一摸这个点什么感觉,尖尖的。
(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顶点。
顶点)
④老师切出一个完整的长方体。
(2)请孩子们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摸一摸面,找一找棱,指一指顶点。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哦,看来他们身上蕴藏着许多的秘密,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