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94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docx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0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专题10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1.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

改变英国,从依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

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

撒切尔夫人意在(  )

A.制定经济发

展计划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材料中“依赖他人”指福利政策的推行,“自力更生”“自己动手”表明福利开支削减,故B项正确。

2.有学者指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D 

3.1936年6月,美国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

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可采取排除法解答。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但并未从根本上摆脱危机,排除④。

答案为A项。

4.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

这反映出(  )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答案】C 

5.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

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

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

6.《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

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及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社会主义商店”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说明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但这并不涉及削弱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B项正确,A项错误;由“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和“私人商店”并存可知,当时苏俄(联)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C、D两项。

7.“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

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

”“这项事

业”应该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运动

D.五年计划的实行

【答案】D 

8.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工业联合公司—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

C.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

D.注重运用价值规律

【答案】B 

【解析】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是题干做法的意义,而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故B项正确;此时还未突破斯大林模式,不可能实现企业自主,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管理方式的变化,与价值规律无关,故D项错误。

9.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

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

据此判断,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  )

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主动放弃与美国争霸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案】D 

10.1932~1933年,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发生严重的大饥荒。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工业化运动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农业全盘集体化

D.新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

抓住关键信息“1932~1933年”“大饥荒”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斯大林推行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导致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时间要求。

易错起源1、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例1.1928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

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表明了美国繁荣假象的幻灭

【答案】A 

【解析】由“20世纪30年代”“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可知,唐老鸭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危机下人们的心理,A项正确。

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产生了浪漫主义,B项错误;C、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可排除。

【变式探究】下表是美国总统胡佛任期内采取的主要措施。

这些措施反映出(  )

时间

措施

1932年1月

签署联邦土地银行法,用以扩大富有农场主的救援

1932年7月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

1932年8月

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1932年12月

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

A.胡佛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坚决反对者

B.美国已经大规模对经济进行干预

C.美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胡佛对美国经济走势有精准预测

【答案】A 

【名师点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各国的“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

这就说明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和干预经济。

(2)造成此次危机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的原因之一是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设置关税壁垒、提高关税。

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商品倾销战,因此,危机程度加深,形势恶化。

这就说明各国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国际间合作,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的理论和政策: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应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

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易错起源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力2.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其中,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分别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状况的因素包括(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④“冷战”期间武器购买力的增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A 

【变式探究】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之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

这些经

济上的“改革与重组”的共同之处是(  )

A.奉行凯恩斯主义

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混合经济”

D.发展新经济

【答案】A 

【解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改革与重组”指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科技恢复和发展经济,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故答案为A。

【名师点睛】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生产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全面认识“福利国家”的建立

(1)形成原因: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2)形成经过

①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3)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实质:

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5)评价

①作用:

福利国家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

②弊病:

一方面集中表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福利国家制度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穷人继续懒惰。

易错起源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例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粹社会主义的分配”。

结果,这一尝试(  )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A

【解析】由“直接过渡”可知这一尝试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引发了苏俄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B项错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的尝试,故C项错误;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D项错误。

【变式探究】苏俄实行的粮食税,就是国家用税收的方式向农民索取粮食。

但是用这种方式取得的粮食,连勉强维持军队和工业企业都不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列宁的做法是(  )

A.增加粮食税税额

B.借助商品交换手段

C.大力推动农业集体化

D.恢复余粮收集制

【答案】B 

【名师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目的

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以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内容

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

固定粮食税,实

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作用

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影响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全面

认识“斯大林模式”

(1)特点

①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2)影响

①积极: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②消极:

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和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易错起源4、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例4.戈尔巴乔夫曾说:

“他是改革的先驱者。

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失掉了声誉。

”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D.罗斯福

【答案】B 

【变式探究】“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

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C.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皆由斯大林个人引起,这说明他缺乏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科学认识,导致他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故选B。

【名师点睛】全面认识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1)三次改革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侧重

农业

工业

前期经济领域,后期政治领域

结果

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后失败

失败

失败

原因

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的小修小补

没有立足国情,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目的:

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内容:

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结果:

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2)改革的启示

①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②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会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步完善。

1.列宁《论粮食税》指出,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这一论述表明,粮食税的实施(  )

A.促使农业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B.有利于通过市场积累工业化资金

C.揭开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巩固了工农联盟,活跃了商品市场

【答案】D

2.俄共(布)代表大会通过一项重大决议,决议一经公布,有些外国革命者痛

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英法等国家认为:

“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中的“这一招”是指(  )

A.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B.准许美国人赴俄建厂

C.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D.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3.“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施新经济政策

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A

【解析】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成就的取得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A项正确;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衡,故C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4.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

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

B.反映出苏联效仿西方实行市场经济

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答案】D

【解析】新经济政策倡导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而1965年苏联仍受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故A项错误;苏联改革主张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但是并不是主张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虽然对斯大林体制有所突破,但根本上并未摆脱其束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说明二战后苏联尝试进行改革,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故D项正确。

5.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年~1938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

由此可以推理当时(  )

A.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B.电子产品不受危机影响

C.民众醉心于超前性消费D.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答案】A

6.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

“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社会保障计划,与政府机构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社会保障计划本身属于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但题干问的是这一计划的目的,故B、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可知,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

7.“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

……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

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采用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由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并非是罗斯福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

目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故C项正确;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并非是罗斯福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D项错误。

8.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

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答案】A

9.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美国(  )

A.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B.实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

C.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

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慢于同期的西欧日本

【答案】D

【解析】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实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故B项错误;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C项错误。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这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慢于同期的西欧日本,故D项正确。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

据此,正确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

B.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

C.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

D.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

【答案】B

11.阅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③减少政府的财政

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A.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由图表信息得出,这段时期大致是20世纪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上升。

以美国为例,这时期美国经济进入“滞胀”(生产停滞,通货膨胀)时期,凯恩斯主义失灵。

“混合经济”是指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针对上述情况,使用该政策是对的,如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故①正确;凯恩斯主义失灵,就不能再增加政府的干预,只能减少,故②错误、③正确;凯恩斯主义主张增加社会福利,既然失灵,就应该减少社会福利,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12.如表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上表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A

13.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

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结合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试举一例说明这些调整对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1)论证: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接着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