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318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docx

高考历史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1.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①图1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

②图2发生在1961年,随后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③两图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

④图2危机中,美国领导人表现了克制态度,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1中的柏林墙是由东德修建的,排除①;根据所学知识,图2的事件发生在1962年,排除②。

答案为D项。

2.“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答案】D 

3.“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为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这反映了在“冷战”时期(  )

A.美苏的插手是地区冲突的根源

B.和平的力量时常占据着上风

C.军备竞赛造成各国财政的困难

D.军事较量威胁到世界和平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未出现美苏插手地区冲突,故A项错误;“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为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说明并非和平力量占上风,故B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没有反映各国财政困难的信息,故C项错误。

4.“冷战”期间世界平均每年爆发国际冲突7起,而1990~1992年三年间国际冲突总数为55起,平均每年18起。

此后,随着国际组织加强干预,在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冲突的频率大为降低。

据材料可见,“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有(  )

①多极化趋势加强②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③和平与动荡并存

④“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5.美国副总统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

“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

拜登说: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

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从材料中的“交往”“倾听”“磋商”等可以看出美国对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承认,故选B项。

不能说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和领导世界的愿望,题干也未涉及经济全球化,排除A、C、D三项。

6.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

“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

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

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既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戴高乐总统谈话所要表达主要思想是(  )

A.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B.希望欧洲联合,以摆脱战后的美国控制

C.欧洲的现状对美国有利

D.欧洲要脱离北大西洋组织,建立自己的防务

【答案】B 

7.纸币的版型和设计一定程度上传递着时代的信息,如七种面值的欧元纸币均采用了正面为门窗,背面是桥的设计方式,拱门和窗户图案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桥形建筑代表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

这一风格透露出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是(  )

A.区域集团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

D.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答案】D 

【解析】材料“桥形建筑代表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故答案为D。

8.“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

”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不断深入。

下列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洲联盟成立 ②欧元正式问世 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

A.④③①②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

【答案】A 

【解析】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

967年,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于1991年,欧元问世于2002年。

9.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下降了84%,墨西哥对美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只下降了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这体现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  )

A.南北合作     B.大国主导

C.战略的过渡性D.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

【答案】D 

【解析】由数据可知两国减免关税具有不同步性。

A、B、C三项与材料无法对应。

10.“(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

A.经济、科技、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B.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D.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答案】B 

易错起源1、两极世界的形成

例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原因。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另一场战争”指的是“冷战”,即美苏之间的对抗,由于美苏之间的对抗,“世界不得不重建”。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联合走向对抗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选择D项。

【变式探究】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

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

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故答案为A。

B项涉及的是政治方面,排除;C项涉及的是军事方面,排除;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名师点睛】

1.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比较

(1)联系: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扩张。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

鲁门主义”。

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2)区别: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

)实质: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2.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④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开展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2)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

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

②经济上:

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易错起源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例2.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战年年有。

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

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接近或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

这主要得益于(  )

A.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D.美国称霸全球战略

【答案】C 

【解析】材料描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以二战为分界线,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加强各自在货币、能源、科技和市场方面的合作,所以答案选C。

【变式探究】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

“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

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

”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

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不涉及超级大国地位的改变、亚非国家的独立或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排除A、C、D三项。

独立、自主、非集团是不结盟运动奉行的宗旨,与材料内容相符,故选B。

【名师点睛】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两极格局结束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和以往格局变动相比,不可通过战后谈判确立新的世界格局,只能通过大国间力量的消长与分化组合自然形成,因此新旧格局的交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②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是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另一方面两极格局压制下的地区性军事强国的侵略欲望会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会暴露和激化。

因此世界还充满着动荡和冲突。

③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2)影响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②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

①东欧剧变:

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社会制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②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

(2)“冷战”后的形势:

和平与动荡并存。

①原因:

“冷战”结束后,地区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②表现:

1999年美国轰炸南联盟;2001年发生“9·11”事件。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特点:

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②表现

一超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

1993年成立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

力量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点拨] 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一种固定的世界格局。

(2)多极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军事力量,这两者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易错起源3、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例3.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

①《布雷顿森林协定》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关贸总协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C

【变式探究】《全球通史》指出: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种全球地方主义是1500年以前的数千年中世界事务的特点。

”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恢复的根源是(  )

A.世界政治已呈现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世界经济已呈现多极化趋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指的是世界已呈现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其根源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名师点睛】

1.二战后,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它不仅是二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表现,并且已经突破了国家的界限,因此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建立了自由贸易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但它也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一个工具,美国成为这个国际贸易体系的中心。

4.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5.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论坛性质的松散的经济集团。

它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是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6.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战后世界经济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复习备考时,重点突出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与当今社会热点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投行成立有关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与瓦解应重点给予关注。

1.右图为1955年的苏联海报《两个世界两个结果》,高速行驶的火车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缓慢爬行的乌龟是“资本主义阵营国家”。

该海报的制作意图是(  )

A.表达国家垄断经济的优势

B.从经济上制约资本主义发展

C.展示战后苏联经济真实状况

D.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D

2.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答案】B

3.下图是匈牙利1974年在某一国际组织成立25周年时发行的邮票。

其宗旨是在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

下列有关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成立不利于加强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

B.它是由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参加的政治经济组织

C.利于欧洲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

D.其成立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失衡的重要标志

【答案】A

【解析】根据时间,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经济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市场,故世界市场被人为割裂,不利于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故A项正确;此组织为经济组织,并非政治经济组织,故B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东欧,并非全欧洲,故C项错误;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匈牙利发行的邮票不可能成为国际力量失衡的重要标志,故D项错误。

4.有人说在日本崛起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现代化历程,一次来自内部自发,一次来自于外部强力。

其中,与第二次密切相关的是(  )

A.列强战舰厉兵秣马逼迫开关B.中国是列强全球扩张主方向

C.美国对日从打压削弱到扶植D.计划经济体制在欧亚的延伸

【答案】C

【解析】列强战舰厉兵秣马逼迫开关是日本第一次被迫开始现代化历程,故A项错误;中国是列强全球扩张主方向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出于抗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需要调整对日政策,促使日本再一次崛起,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与日本崛起无关,故D项错误。

5.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题是(  )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C.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形成D.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答案】A

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那种挑战”指(  )

A.不结盟运动的萌动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美苏冷战的正式结束

【答案】B

【解析】不结盟运动早在1961年兴起,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故B项正确;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提高,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共同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同有改善关系的需求,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结束于苏联解体(199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美国总统奥巴马仍在坚持1992年提出的沃尔福威茨理论,即通过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极态势,遏制其他强国的崛起。

沃尔福威茨理论提出的背景是(  )

A.东欧剧变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答案】D

【解析】1992年提出的沃尔福威茨理论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背景下提出的,反映了两极格局的瓦解,仅有东欧剧变,不完全,故A项错误;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形成,现在仍然处于一超多强,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两极格局崩溃,因此美国提出通过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极态势,故D项正确。

8.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答案】C

9.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幅漫画。

其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搁浅

B.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美国依然主导着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开始体系化、制度化

【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二战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70年代后伴随着欧共体、日本、不结盟国家的兴起,更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内外交困,使得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了削弱,但并未丧失,故B项错误;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当今的国际局势依然是“一超多强”,世界经济依然由美国主导,故C项正确;世界经济开始体系化、制度化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完成时,而图片内容说的是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10.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D.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

【答案】C

11.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

这能看出(  )

A.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B.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D.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

【答案】D

【解析】材料“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可知欧盟经济内部尚未实现真正的一体化,故A项错误;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材料缺乏论据,故B项错误;材料重在阐述经济问题与政治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欧盟经济设计架构的缺陷因债务危机凸显,故D项正确。

12.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

“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

”材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

”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也未提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故B、C、D项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

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

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材料二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

……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邢厚媛《国际商报》

材料三 综合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

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

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达到34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在内的行业。

——《中国如何直面反倾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

(2)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

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并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因素:

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2)举措:

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变化: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问题:

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浪潮的最大受害者。

(或中国成为欧美反倾销调查的最主要国家)

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快速,竞争力日益增强;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外贸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