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99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docx

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

摘自王尊本主编,综合化学实验(第二版),第226-244页,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

实验三十四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

表征及含量测定[1-27]

一、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等天然化合物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了解皂化-萃取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

3)了解1,4-二氧六环沉淀法提取叶绿素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现象,它是人类所利用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四种。

它们所呈现的颜色和在叶绿体中含量大约比例见表34.1。

表34.1高等植物体内叶绿体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含量

项目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叶黄素

颜色

蓝绿色

黄绿色

橙黄色

黄色

在叶绿体内各色素含量比例

3

1

2

1

3

1

叶绿素(chlorophylls)是叶绿酸的酯,它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吸收可见光,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

在绿色植物中叶绿素主要以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存在,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叶绿素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

叶绿素的基本结构见图34.1。

在叶绿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四个吡咯环,它们由四个甲烯基联结成卟啉环,在卟啉环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它以两个共价键和两个配位键与4个吡咯环的氮原子结合成内配盐,形成镁卟啉。

在叶绿素分子中还有两个羧基,其中一个与甲醇酯化成COOCH3,另一个与叶绿醇酯化成COOC20H39长链。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不饱和的四萜类碳氢化合物(例如胡萝卜素,carotenes),或它们的氧化衍生物(例如叶黄素类,xanthophylls)。

所有的类胡萝卜素均源于非环状的C40H56结构。

类胡萝卜素在强光下可防止叶绿素的光氧化;在弱光下,可作为辅助色素吸收光能并传递给叶绿素分子。

胡萝卜素有3种异构体,即a、b和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为重要。

胡萝卜素还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由两分子维生素A在端链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

在生物体内,胡萝卜素受酶催化氧化即形成维生素A。

而叶黄素(3,3`-二羟基-α-胡萝卜素,lutein,C40H56O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型的类胡萝卜素。

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表征及含量测定在植物生理学、农业和海洋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在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图34.1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和维生素A的结构式

叶绿素a和b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离子的配合物,尽管它们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烷基结构使它们易溶于丙酮、乙醇、乙醚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

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是典型的四萜化合物。

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较小。

由于叶绿体色素在植物细胞内并非以游离态存在,而是与蛋白质等结合存在于叶片中,在提取时应先将植物细胞击破,释放出叶绿体色素,然后再根据色素的溶解特性,采用丙酮、乙醇、乙醚、丙酮-乙醚和甲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

由于粗提取液中还可能包括残余植物组织和其它可溶性杂质,实验中应对粗提液进一步纯化。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研钵,量筒,分液漏斗等常用玻璃仪器一套,离心机一台。

2.试剂

丙酮,乙醇,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碳酸镁和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方法一:

新鲜绿叶蔬菜,如菠菜、空心菜等,洗净后弃除叶柄和中脉,然后用吸水纸将菜叶表面的水分吸干。

称取处理过的菜叶5g,剪碎后放在干净的研钵内,加入0.1g碳酸镁,先将菜叶粗捣烂,然后加入10mL乙醇-石油醚(2:

3),迅速研磨5min。

用一不锈钢网滤去菜叶残渣,再研磨提取一次。

最后再用10mL乙醇-石油醚(2:

3)洗涤研钵等容器,一并过滤。

方法二:

类似于方法一,采用丙酮提取,但在纯化时应事先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5mL石油醚。

2.粗提取液的纯化

纯化色素时,将合并的滤液转入分液漏斗,加入5mL饱和的NaCl溶液和45mL蒸馏水,轻轻振荡,放置分层。

小心地把下层的含乙醇或丙酮水溶液放掉,余下的色素提取液进一步采用离心分离。

取上层有机相,加入少量无水Na2SO4除去残余水分。

若提取液色素浓度太低,可用旋转蒸发(控制30~35℃水浴)或冷吹风方式进行适当浓缩(约10mL),转入具塞的棕色瓶中置于暗处保存。

3.皂化-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将20mL植物色素甲醇-石油醚提取溶液移入1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5mL30%KOH甲醇溶液(将KOH加到90%甲醇水溶液中配制),充分混合后避光放置1h。

叶绿素发生皂化反应脱去甲基和叶醇基,生成叶绿酸。

然后,加水25mL,轻轻振荡后静置10min分层,除去水溶液,即得黄色的胡萝卜素石油醚溶液。

然后将石油醚溶液用100mL蒸馏水分3~4次洗涤,再经过适当浓缩后移入分液漏斗,用10mL92%甲醇洗涤,摇动后静置分离,叶黄素萃取进入甲醇中。

重复处理3次,合并所得胡萝卜素石油醚溶液。

往分离后的甲醇溶液加入等体积的乙醚和等体积的水。

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出上层乙醚溶液,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

过滤后蒸去乙醚,即得深红色的叶黄素软膏状物质。

4.1,4-二氧六环沉淀法提取叶绿素

绿色植物叶片的叶绿素用异丙醇提取。

往40mL冷的浓缩粗提液中滴加70mL1,4-二氧六环+200mL0.1mol/LNa2HPO4–NaH2PO4缓冲液(pH7.0)混合液,然后放在+5℃冰箱过夜。

由于1,4-二氧六环与叶绿素中心的Mg原子进一步配合,降低了色素溶解度,析出叶绿素沉淀。

离心分离后,可进一步用水洗去叶绿素沉淀表面吸附的黄色的类胡萝卜素。

(五)注意事项

1)叶绿体色素对光、温度、氧气环境、酸碱及其它氧化剂都非常敏感。

色素的提取和分析一般都要在避光、低温及无酸碱等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乙醚使用前应重蒸除去过氧化物。

2)使用低沸点易挥发有机溶剂要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不得靠近明火操作。

3)提取液不宜长期存放,必要时应抽干充氮避光低温保存。

(六)思考题

1)什么是光合作用?

2)试讨论叶绿素、胡萝卜素的生理意义及实际应用。

3)绿色植物叶片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取液可能含有哪些化合物?

4)一般天然产物的提取方式有哪些?

残余的植物组织应如何除去?

5)直接用丙酮提取与用乙醇-石油醚混合溶剂提取对实验结果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二、叶绿体色素的色谱分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纸色谱分离原理和实验技术。

2)掌握薄层色谱分离原理和实验技术。

3)掌握快速柱色谱分离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是与植物天然色素的分离提取同时发展起来的。

色谱法(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至今仍然是分离叶绿素等天然色素最有效的方法。

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各种有机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或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的不同,当它们通过色谱柱/床时,这种分配或吸附过程反复多次地进行,最后将它们一一分离开来。

通常认为,纸色谱属于分配色谱。

它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一般能吸收约20%的水分,其中有6%~7%以氢键形式与纤维素上的羟基结合,构成纸色谱的固定相。

在展开过程中,被分离组分在展开剂和固定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达到相互分离。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的吸附剂(固定相)有硅胶、氧化铝、硅藻土等无机物,也有糖类、纤维素、聚酰胺、C18和离子交换树脂等有机物。

它们的分离机理也各不相同,如吸附、分配,氢键、正相和反相色谱等。

对于纸色谱或薄层色谱,毛细管作用是推动溶剂展开的动力。

被分离物质在图谱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f表示

(34.1)

比移值的大小与被分离物质的分配系数大小有关,它是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实验中唯一可用数值表示的重要参数。

在一定的色谱系统中,在确定的温度下,Rf是被分离物质的特征常数。

Rf值差别越大,则分离越完全。

对于相同的色谱体系,薄层色谱的Rf值与液相色谱的容量因子k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34.2)

即在薄层色谱中展开快的组分,在柱色谱中先出峰。

通过薄层色谱实验可以探索高效液相色谱合适的流动相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快速柱色谱(flashchromatography),即加压柱色谱技术,它是介于经典柱色谱和高效制备型液相色谱之间的一种实验室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天然产物和化学反应产物的快速分离和纯化工作。

本实验通过纸色谱、薄层色谱和快速柱色谱方式,进一步将植物色素提取液分离成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几个组分,并对其进行光谱表征和纯度鉴定。

通过多次制备纸色谱方式也可以得到少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纯品。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层析缸,大量筒,培养皿,自制的带有加压装置的玻璃快速柱色谱装置等。

新华1号层析滤纸。

2.试剂

1)CCl4,石油醚,乙醚,乙醇和甲醇等有机溶剂。

2)硅胶G,中性氧化铝等吸附剂。

(四)实验步骤

1.纸色谱分离

纸色谱展开方式有上升法、下降法、辐射法和双向展开等形式。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一般采用新华1#层析滤纸,展开剂有CCl4、石油醚-乙醚–乙醇(30:

10:

0.5)等。

(1)下降法

采用2cm×25cm的新华1#层析滤纸,用毛细管点样,斑点不应超过5mm。

晾干后,放入圆型层析缸,以CCl4(可选择其它溶剂,下同)为展开剂展开,使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及黄色的类胡萝卜素相互分开。

当展开结束时,将滤纸取出放在通风橱中避光晾干,观察斑点的颜色和形状,计算各色素的Rf值。

(2)上升法

上升法可在大试管或250mL的量筒中进行。

采用2cm×30cm的新华1#层析滤纸,CCl4展开。

(3)制备层析

方法一:

取一张φ11cm层析滤纸,利用毛细管将色素提取液在滤纸的中心点样,为提高制备量,吹干后反复点样3~4次,斑点约1cm。

吹干后,用另一干净毛细管在样斑中心斑点点1~2滴展开剂,让样品形成一均匀的样品环。

沿着滤纸斑点中心穿一个约φ3mm洞,做一2cm长的滤纸芯穿过。

取一对φ10cm培养皿,其中一个倒入约1/3的石油醚-乙醚-乙醇(30:

10:

0.5),放上层析滤纸,盖好另一培养皿展开。

为了减少叶绿素的分解,可将培养皿置于棕色干燥器中。

本法可以很好的分离天然叶绿素a和叶绿素b,重现性较好。

多次制备可以得到少量高纯的天然叶绿素a和叶绿素b纯品。

方法二:

在一个半升大的层析缸里进行,放入1.5cm深的CCl4,并让溶剂饱和一段时间。

取一20×20cm层析滤纸,在滤纸的底部大约2.5cm处画一条铅笔线。

利用毛细管将色素提取液沿着铅笔线间断划一条大约2~3cm长的样品线,然后使其晾干。

必要时可重复点样直至样品带呈深绿色。

晾干后,将纸卷成一个松散的圆筒,上端用回型针固定,将其立在层析缸里展开。

当展开至靠近顶端时,取出滤纸晾干。

纸色谱分离后,可将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带分别剪下,用90%丙酮浸取色素,低温避光保存,以备配制光谱标准液时使用。

2.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分离技术,具有快速、微量、灵敏度高、分离效率好等优点。

薄层色谱对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更有独到之处,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纯化鉴定中广泛应用。

分离叶绿体色素的薄层色谱吸附剂有硅胶、纤维素、聚酰胺和C18等。

下面仅介绍常用的硅胶薄层色谱法。

(1)薄层板的制备

取若干块洗净的载玻片(5cm×20cm),采用硅胶G加适量蒸馏水调制后制成薄层板,晾干后在105℃活化0.5h,放在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取制备好的薄层板一块,在板两侧距底边1.5cm处各做一记号,用玻璃毛细管吸取浓缩的色素石油醚提取液,从距两侧记号1.5cm处,分别用毛细管点样,斑点不应超过5mm,晾干。

(3)展开

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展开剂有:

石油醚(60~90℃)-丙酮-乙醚(3:

1:

1);石油醚-丙酮(8:

2);石油醚-乙酸乙酯(6:

4)和石油醚(30~60℃)-丙酮-正丁醇(90:

10:

4.5)等。

本实验将150mL石油醚(60~90℃)-丙酮-乙醚(3:

1:

1)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并在层析缸的内壁四周贴一张5cm高的滤纸,滤纸下部浸在展开剂中,盖好盖子平衡10~15min。

将点好样的硅胶板放入展开缸里,液面不能超过点样线,盖好盖子进行上行层析。

待展开剂前沿上升到距硅胶板上端1.5~2cm时,取出硅胶板置于通风橱里晾干,可看到层析板上出现若干色素带,其排列顺序一般是-胡萝卜素、去镁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黄素等多条色带。

用铅笔标记出样品斑点,计算各色素的比移值Rf。

(4)样品收集

将层析板上分开的-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色带分别用干净的刮刀刮入试管中,加入5mL丙酮提取,低温避光保存。

(5)温度对薄层色谱分离的影响

取两块1cm×5cm的商品硅胶板,点样后,以相同的展开剂,分别置于冰箱(4℃)和室温(20℃以上)展开。

观察和对比它们的分离结果。

3.柱色谱

(1)氧化铝柱色谱

中性氧化铝应在500℃烘干4h,然后冷却至100℃,迅速装瓶,置于干燥器中待用。

在直径1.0cm的层析柱底部放少量的玻璃丝,上面铺一层0.5cm高的海沙,然后加入10cm高的中性氧化铝(250目)。

轻敲柱子将填料弄平,必要时可用吸气机将氧化铝填料吸实。

然后再加上一层0.5cm高的海沙。

加入25mL石油醚,用打气球加压浸湿氧化铝填料。

整个洗脱过程应保持液面高于氧化铝填料。

当液面接近氧化铝填料时,将2.0mL植物色素的浓缩提取液小心地加到色谱柱顶部。

加完后,打开下端活塞,让液面下降到高于氧化铝填料1mm左右,关闭活塞,加2mL石油醚,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经几次反复洗涤,使色素全部进入氧化铝柱体。

待色素全部进入柱体后,在柱顶小心加入25mL石油醚-丙酮(9:

1)溶液,适当加压洗脱出第一个有色组分—橙黄色的胡萝卜素溶液。

然后用石油醚-丙酮(7:

3)溶液洗脱出第二个色带—叶黄素(黄色)和第三个色带—叶绿素a(蓝绿色)。

最后用石油醚-丙酮(1:

1)溶液洗脱叶绿素b(黄绿色)组分。

收集各色带后,转入棕色瓶低温保存。

(2)蔗糖柱色谱

将市售白砂糖在粉碎机中磨碎,掺入3%的优质淀粉,充分混匀,以防止层析过程中糖粉结块。

糖粉须过140目分样筛,装柱前放在70℃烘箱中干燥4h。

小心将糖粉装入色谱柱中,边装时边敲柱外壁,随后抽气使糖柱紧实。

最后制得糖柱高度约为15cm,并在上面铺一层海沙。

用50mL石油醚加压浸湿糖柱。

若色谱分离不在暗室中进行,色谱柱外面应用黑纸包住,以免光照破坏叶绿素。

取5mL石油醚色素提取液加在柱上,用石油醚洗脱胡萝卜素。

接着用汽油-苯(10:

1)洗脱叶黄素,用汽油-苯(1:

2)洗脱叶绿素a,最后用乙醚洗脱叶绿素b。

4.样品纯度的鉴定

色谱法分离得到的样品组分,可用吸收光谱(400~700nm)和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和鉴定。

纯度和含量参照后面介绍的三种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五)注意事项

1)强光会破坏色素,提取过程应尽可能在弱光或暗室中进行。

2)使用低沸点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要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用有机溶剂不得靠近明火操作。

3)分离后的单一色素提取液不宜长期存放,必要时应抽干充氮避光低温保存。

(六)思考题

1)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其“高效性”在于独特的色谱分离过程。

结合本实验观察到的植物色素分离过程,联想和体会GC和HPLC的分离过程。

2)试简述纸色谱分离色素的原理。

3)根据叶绿体色素的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情况,试讨论流出顺序以及Rf和tr参数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三种色素的极性。

为什么胡萝卜素在氧化铝色谱柱中移动最快?

5)为什么叶绿体色素在中性氧化铝吸附柱上会分离成不同的色带?

试从柱色谱原理和有关色素的化学结构加以分析。

6)有实验表明,叶绿体色素在硅胶薄板上用异辛烷—丙酮—乙醚(3:

1:

1)展开和在反相C18薄板上用甲醇—丙酮—水(20:

4:

3)展开的顺序正好相反,试解释这一现象。

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导数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利用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取适量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以及类胡萝卜素(R)的标准储备液稀释到适当浓度,均以600nm/min的扫描速率在自动扫描式分光光度计上绘制其吸收光谱,并均以Δλ=4nm转换成一阶导数光谱。

三条导数光谱的重叠图见图34.2。

由图可见:

在646nm波长处叶绿素b的一阶导数值为零,而在此波长处叶绿素a有一定的负一阶导数值;类似地,在635nm波长处叶绿素a的一阶导数值为零,而在此波长处叶绿素b有一定的负一阶导数值,因而在此两波长处进行测定,两者互不干扰。

由于类胡萝卜素(R)在此波长范围内的一阶导数值均为零,因此也不干扰Chla和Chlb的测定。

分别以Chla和Chlb的浓度(由分光光度法确定)为横座标,以相应的导数值为纵座标绘制各自的工作曲线。

由样品溶液在相应波长处的导数值,从各自的工作曲线上即可查得样品溶液中两者的含量,再经换算即可求得蔬菜叶片样品中Chla和Chlb的百分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自动扫描式分光光度计。

2)离心机。

2.试剂

1)Chla、Chlb和类胡萝卜素的标准溶液用购买来的纯品试剂配制,或自行用波菜叶经纸色谱分离提纯后稀释而得均可。

2)丙酮溶液(90%)。

3)MgCO3(AR)。

(四)实验步骤

1)配制Chla和Chlb的标准溶液系列,应用分光光度法确定其浓度。

分别移取用购买来的纯品试剂配制或用菜叶经纸色谱分离提纯稀释而得的Chla标准溶液1.00mL、2.00mL、3.00mL、4.00mL和5.00mL于5个10mL的棕色容量瓶中,用90%的丙酮溶液定容,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在644nm和662nm

 

图34.2Chla、Chlb和类胡萝卜素的一阶导数光谱图

1.Chla(2.815μg/mL);

2.Chlb(2.787μg/mL);

3.类胡萝卜素(5.802μg/mL).

处的吸光度,用CChla(µg/mL)=9.78A662-0.99A644计算其浓度。

再分别移取用购买来的纯品试剂配制或用菜叶经色谱分离提纯稀释而得的Chlb标准溶液1.00mL、2.00mL、3.00mL、4.00mL和5.00mL于5个10mL的棕色容量瓶中,用90%的丙酮溶液定容,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在644nm和662nm处的吸光度,用CChlb(µg/mL)=21.43A644-4.65A662计算其浓度。

2)绘制Chla和Chlb的一阶导数谱图,并确定其导数测定波长。

按实验原理中所阐述的方法绘制Chla和Chlb的一阶导数谱图,并按实验原理中所述的方法确定其可供测定的导数波长。

各组获得的一阶导数测定波长可能略有不同,应以自己测得的为准。

3)绘制Chla和Chlb的工作曲线。

按上述方法操作,分别测量各份Chla标准溶液一阶导数光谱中646.0nm处的导数峰值Ha(单位:

cm)。

以Chla的含量为横坐标,以Ha为纵坐标作图即得Chla的工作曲线。

同样按上述方法操作,分别测量各份Chlb标准溶液一阶导数光谱中635.0nm处的导数峰值Hb(单位:

cm)。

以Chlb的含量为横坐标,以Hb为纵坐标作图即得Chlb的工作曲线。

在计算机上分别求出Chla和Chlb的工作曲线的拟合方程和相关系数。

将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34.2和表34.3中。

4)蔬菜叶片样品中Chla和Chlb含量的测定。

取0.5g左右新鲜去脉的菜叶,准确称重。

剪碎,置于研钵中,加0.15gMgCO3和3mL90%丙酮,研磨至浆状。

抽滤,多次洗涤。

滤液收集在50mL容量瓶中,以90%丙酮定容。

按上述方法以90%丙酮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进行测定,即可获得样品溶液的一阶导数谱图。

分别量取Ha和Hb,由Chla和Chlb的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出样品溶液中Chla和Chlb的含量。

将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34.4中。

因为Chla和Chlb很容易受光分解,因此上述样品溶液的制备过程应尽可能快些。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完成表34.2~表34.4的填写。

表34.2Chla工作曲线的绘制

序号

A644

A662

Cchla/(µg/mL)

H646/cm

1

2

3

4

5

拟合方程:

γ:

表34.3Chlb工作曲线的绘制

序号

A644

A662

Cchlb/(µg/mL)

H435/cm

1

2

3

4

5

拟合方程:

γ:

表34.4样品测定结果(样品:

菜叶;称重:

g)

H646

/cm

Cchla

/(µg/mL)

样品中Cchla

含量/%

H635

/cm

Cchlb

/(µg/mL)

样品中Cchlb

含量/%

 

(六)思考题

1)既然文献上可以用分光光度法的经验公式测定Chla和Chlb,为何还要用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叶片中Chla和Chlb的含量?

2)导数分光光度法有何特点?

如何选择Chla和Chlb的测定波长?

3)研磨菜叶样品时为何要加入固体碳酸镁?

四、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同步荧光法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同步荧光分析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2)进一步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同步荧光分析法是多组分同时分析的良好手段之一,以其谱图简单、选择性高及散射光干扰少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注意,获得广泛的应用。

在常规荧光分析中,所获得的两种类型的光谱是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而同步荧光光谱是在同时扫描激发和发射两个单色器波长的情况下测绘光谱的,由测得的荧光强度信号与对应的激发波长(或发射波长)构成光谱图,称为同步荧光光谱。

根据单色器扫描方式的不同,同步荧光法又可分为恒波长法、可变角法和恒能量法。

最早提出、目前最广为使用的恒波长同步荧光分析法,即在扫描过程中使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两者之间始终保持固定的波长间隔(Δλ=λem-λex)。

对该法而言,波长差Δλ是关键性的实验参数。

可变角同步荧光法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波长扫描方式。

该法激发和发射单色器保持同时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