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399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三、实验原理

工作转速低于最低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反之称为柔性转子。

本实验采取一种刚性转子动平衡常用的方法—两平面影响系数法。

该方法可以不使用专用平衡机,只要求一般的振动测量,适合在转子工作现场进行平衡作业。

根据理论力学的动静法原理,一匀速旋转的长转子,其连续分布的离心惯性力系,可向质心C简化为过质心的一个力R(大小和方向同力系的主向量)和一个力偶M(等于力系对质心C的主矩)。

如果转子的质心在转轴上且转轴恰好是转子的惯性主轴,即转轴是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则力R和力偶矩M的值均为零。

这种情况称转子是平衡的;

反之,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转子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转子的轴与轴承之间产生交变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引起轴承座和转轴本身的强烈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目标是使离心惯性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的值同时趋近于零。

为此,先在转子上任意选定两个截面I、II(称校正平面),在离轴线一定距离r1、r2(称校正半径),与转子上某一参考标记成夹角θ1、θ2处,分别附加一块质量为m1、m2的重块(称校正质量)。

如能使两质量m1和m2的离心惯性力(其大小分别为m1r1ω2和m2r2ω2,ω为转动角速度)正好与原不平衡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相平衡,那么就实现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两平面影响系数法的过程如下:

(1)在额定的工作转速或任选的平衡转速下,检测原始不平衡引起的轴承或轴颈A、B在某方位的振动量和,其中V10和V20是振动位移(也可以是速度或加速度)的幅值,ψ1和ψ2是振动信号对于转子上参考标记有关的参考脉冲的相位角。

(2)根据转子的结构,选定两个校正面I、II并确定校正半径r1、r2。

先在平面I上加一“试重”(试质量)Q1=mt1∠β1,其中mt1为试重质量,β1为试重相对参考标记的方位角,以顺转向为正。

在相同转速下测量轴承A、B的振动量V11和V21。

矢量关系见图二a,b。

显然,矢量V11−V10及V21−V20为平面I上加试重Q1所引起的轴承振动的变化,称为试重Q1的效果矢量。

方位角为零度的单位试重的效果矢量称为影响系数。

因而,我们可由下式求得影响系数。

(3)取走Q1,在平面II上加试重Q2=mt2∠β2,mt2为试重质量,β2为试重方位角。

同样测得轴承A、B的振动量V12和V22,从而求得效果矢量V12−V10和V22−V20及影响系数

(4)校正平面I、II上所需的校正质量p1=m1∠θ1和p2=m2∠θ2,可通过解下列矢量方程组求得:

m1,m2为校正质量,θ1,θ2为校正质量的方位角。

(5)根据计算结果,在转子上安装校正质量,重新起动转子,如振动已减小到满意程度,则平衡结束,否则可重复上面步骤,再进行一次修正平衡。

四、实验装置:

动平衡仪

五、实验步骤:

(1)进入“刚性转子动平衡”程序。

点击“设备虚拟连接”图标,进入试验设备的虚拟连接部分,根据实际实验设备的连接情况,参照图四进行连接。

连接完毕后点击“连接完毕”按钮,如连接正确,即可进行下一步测试阶段。

(2)将转速控制器转速nb设定为1500r/min,起动转子1至2分钟使转速保持稳定。

(3)点击“基频检测”图标,进入基频检测部分。

用鼠标左键按下工具栏左边第一个按钮“开”启动基频检测,用光标可以进行A、B两通道的显示切换,待读数基本稳定后,分别记录转子原始不平衡引起(A、B)两轴承座振动位移的幅值和相位角V10∠ψ1和V20∠ψ2。

(4)转速回零。

在I平面(1号圆盘)上任选方位加一试重mt1,记录mt1的值(用天平测量,可取值在6~10克之间)及固定的相位角β1(从黑带参考标记前缘算起。

顺转向为正)。

注意:

在加试重时,不要触碰参考面(2号圆盘)上的探头,启动转子之前先用手慢慢转动圆盘,确认转子与探头没有碰触现象,间隙在1mm左右,否则报告教师重新调整探头位置。

(5)启动转子调到平衡转速nb,测出I平面加重后轴承座振动位移幅值和相位角(V11和V21)。

(6)转速回零。

拆除mt1,在II平面上任选方位加一试重mt2。

测量记录mt2及其方位角β2。

(7)转速重新调到nb。

测出Ⅱ平面加试重后,轴承座振动位移幅值和相位角(V12和V22)。

(8)转速回零。

取走mt2,单击“动平衡计算”图标进入动平衡计算部分,根据程序运行过程的提示,输入上述测量记录的数据。

在CRT显示计算校正质量。

(9)根据求出的校正质量(平衡质量)m1、m2及校正质量的相位角θ1、θ2,在校正平面I、II重新加重。

然后将转速重新调到nb,再测量记录两个轴承座残余振动的幅值和相位角。

(10)转速回零。

再返回“动平衡计算”部分,计算平衡率(即平衡前后振动幅值的差与未平衡振幅的百分比),如高于70%,实验可结束。

否则应寻找平衡效果不良原因重做。

(11)停机、关仪器电源、拉电闸。

拆除平衡质量,使转子系统复原。

六、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

平衡转速nb=1500r/min实验日期:

2011.11.08

AI平面

BII平面

幅值

相位

原始振动,

I平面试重

II平面试重

计算校正量

实际加重质量

平衡后振动,

平衡率

七、分析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