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00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1.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呼吸、_、_、对外界刺激有反

应、_、能进化。

2.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_、、、。

它有觉

、觉、觉、觉,没有觉。

【夯实基础】

1.下列物体,属于非生物的是( )

2.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非生物不能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非生物没有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含有生命现象(  )

A.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

C.夜来风雨声

D.

花落知多少

4.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是因为生物能( )

A.运动B.生长

C.繁殖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

跑离开”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6.“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生长

C.能呼吸

D.能排泄

7.图211说明的生命特征主要是(  )

图211

A.需要呼吸B.适应环境

C.影响环境D.遗传变异

8.为了观察蜗牛,必须去寻找蜗牛。

下列寻找蜗牛的途径错误的是(  )

A.到潮湿阴暗的地方去找

B.沿着蜗牛爬过留下的白色痕迹去找

C.夏天雨后到草丛中去找

D.酷暑干旱的季节到水泥地上去找

9.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触角上的双眼时,为了不惊动蜗牛,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前后移动蜗牛

B.放大镜靠在蜗牛上

C.同时移动人的头部和放大镜

D.将蜗牛放到放大镜上

10.蜗牛爬行的地方有一条湿的痕迹,这是因为腹足上有分泌黏液的腺体。

腹足分泌黏液的作用是(  )

A.减少摩擦,有利于爬行

B.防止从植物茎、叶上脱落

C.保持身体湿润,有利于呼吸

D.有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

11.在调查校园里的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的

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觉得太恶心了,不记录

12.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生物有:

_;

(2)曲中的非生物有:

13.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_。

【能力提升】

14.我们在爬山时,可以看到岩石上长着许多粗糙的东西,这是生物界的开路先锋——地衣。

它们能生长在岩石上并繁殖,这是因为它们能产生一种叫做地衣酸的物质。

该物质能腐蚀岩石,起到分化岩石的作用。

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新陈代谢

B.遗传和变异

C.适应性和多样性

D.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5.下列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B.用铅笔触碰蜗牛和课桌,蜗牛有反应,是动物,课桌无反应,是植物

C.含羞草受振动时,叶子会立即垂下来,说明植物对外界刺激也有反应

D.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所以向日葵是动物

16.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绿色颗粒。

这些颗粒具有的特征不能作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身体呈绿色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在水中游动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7.[2015·泰州]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能够繁殖B.能生长发育

C.能运动和发声D.能适应和影响环

18.实验表明:

大多数鲤科鱼(如鲫鱼)的肚皮中都含有告警外激素,鱼群对这种激素很敏感,0.01mm2鱼皮中所含的告警外激素就可以引起整个鱼群的逃离。

现选一长方形鱼缸,鱼缸两端用细铁丝网隔出A、B两小室,使水流可以自由通过,如图212所示。

将数条小鲫鱼放入鱼缸中央大室,然后将一条小鲫鱼去掉几片鳞片(即释放出这种激素),轻轻放入A端小室,同时在B端放入一条正常的小鲫鱼,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图212

A.大室鲫鱼逃向A端

B.大室鲫鱼逃向B端

C.大室鲫鱼无异常反应

D.无法确定

19.如果有一只蜗牛的质量是7.5g,根据下表估计,它

大概是月龄的蜗牛。

蜗牛月龄

蜗牛质量/g

不满一月

0.5

一月龄

1.6

二月龄

3

三月龄

8

四月龄

21

五月龄

29

【拓展创新】

20.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μm,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宇宙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阅读上文后你认为小球藻是不是生物?

判断并充分阐明理由。

 

参考答案

能生长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眼触角口足壳视触嗅味听

夯实基础

1.D2.C3.C4.C5.B6.B7.B8.D9.C10.A11.B12.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13.生长发育现象繁殖现象遗传现象变异现象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力提升

14.D15.C16.A17.C18.B19.三20.是,因为小球藻具备以下生物特征:

生活需要营养物质;能进行繁殖等。

第2节 细胞

(1)

1.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_发现的。

细胞学说是由科学家_和_共同提出来的。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所构成的。

2.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和_三部分,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_、_、_三个结构。

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功能

细胞膜

_

保护并控制细胞与

外界之间物质交换

细胞质

_

细胞核

_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含__

细胞壁

_

_

_,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泡

__有__

内有液体,叫_

叶绿体

_的场所,含有叶绿素

【夯实基础】

1.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的

B.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

C.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细胞很小,一般只有(  )

A.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B.几纳米到几十纳米

C.几毫米到几十毫米

D.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3.“洋葱的叶表皮细胞是扁平的;动物的肌肉细胞是细长纺锤形的;神经细胞则有许多突起。

”对这段叙述的概括合理的是(  )

A.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

B.不同的细胞大小不同

C.不同的细胞结构各不相同

D.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

A.显微镜、放大镜

B.放大镜、放大镜

C.显微镜、显微镜

D.放大镜、显微镜

5.控制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

C.细胞液D.细胞质

6.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主要是与细胞中的哪个结构相关(  )

A.细胞壁B.细胞膜

C.细胞质D.细胞核

7.切开成熟的西瓜时,流出淡红色的汁液,这汁液主要是来自于细胞的哪一结构(  )

A.细胞核B.细胞膜

C.液泡D.叶绿体

8.[2015·温州]2015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

C.液泡D.叶绿体

9.胡克最早观察的“细胞”实际上是(  )

A.细胞膜B.细胞壁

C.细胞核D.叶绿体

10.下列细胞的结构最为相似的是(  )

A.桃树和鲫鱼的细胞

B.苹果和洋葱的细胞

C.月季的叶和鲨鱼的细胞

D.海带和草履虫的细胞

11.种植玉米时,要用农药拌种以防止害虫啃咬种子。

但农药并不会进入玉米种子细胞内,原因是玉米种子的细胞具有(  )

A.细胞壁B.细胞膜

C.细胞质D.细胞核

12.王娜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些细胞,她判断观察到的是植物细胞。

你知道她看到了什么吗?

(  )

A.细胞壁、液泡B.细胞壁、细胞膜

C.细胞质、细胞核D.细胞膜、细胞质

1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B.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没有细胞膜

C.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泡一般较大

D.植物细胞不一定都有叶绿体

【能力提升】

14.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入到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

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PI

B.死细胞和活细胞的细胞核内的物质不同

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

D.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

15.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化工厂”,合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之一,它在细胞的哪个部位中进行(  )

A.细胞膜B.细胞质

C.细胞壁D.细胞核

16.“小冰麦”是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白的小麦新品种。

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普通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

如图221所示,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哪个结构进行的操作(  )

图221

A.①B.②C.③D.④

17.下图中能正确表达植物细胞内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

18.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发现水中有一种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

为了验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的场所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同学们将它切成了如图222所示的①、②

、③三部分,则预期一段时间后会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图222

A.①B.②C.③D.①②③

19.我国首例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津英”在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顺利产下一对“龙凤胎”。

小公羊体重4.4kg,小母羊体重3.7kg,均发育良好。

那么,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白色母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克隆波尔山羊“津英”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也是“克隆绵羊”。

则此“克隆绵羊”为(  )

A.黑色公绵羊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D.白色母绵羊

20.从胡克发现细胞到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前后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期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拓展创新】

21.如图223所示是洋葱叶肉细胞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在该图画出的结构中,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有[①]_、[④]液泡和[⑥]叶绿体。

(2)该细胞与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②]_、[③]_和[⑤]_。

(3)该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的结构是_。

(4)洋葱中含有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的物质,此物质存在于[④]_中。

(5)储存遗传物质的结构是[③]__。

(6)画出一个动物细胞的结构简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来。

图223

 

参考答案

1.胡克施旺施莱登细胞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细胞壁3.有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有遗传物质有无保护和支持细胞有细胞液光合作用(注: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夯实基础

1.C2.A3.A4.A5.B6.D7.C8.D9.B10.B11.B12.A13.B14.C15.B16.B17.B18.B19.A20.科学的发展需要经历科学工作者的团队合作。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是艰险的,细胞学说的发展极不容易。

拓展创新

21.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细胞核图略

第2节 细胞

(2)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2.使用时操作步骤:

(1)安放:

将显微镜放置在靠近、靠身体前方略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

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通过目镜观察,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的圆形。

(3)放片、调距: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物对准,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眼看物镜,向前转动,使物镜和装片接近。

再眼看目镜,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当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

双手转动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4)观察。

【夯实基础】

1.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显微镜结构是(  )

A.通光孔B.目镜

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

2.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明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

3.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

4.当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操作者的眼睛一定要看着

(  )

A.目镜B.物镜

C.镜筒D.粗准焦螺旋

5.下列四组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其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

是目的,这四组中,正确的是(  )

A.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B.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C.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6.[2015·武威]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5×,物镜100×

7.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8.图224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

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图224

A.甲和丁B.乙和丁

C.甲和丙D.乙和丙

9.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列是使用光学显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和(选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

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

是倍。

图225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225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

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填“右上”或“左下”)方移动。

(4)当显微镜的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

(要求写出两种方法)。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

【能力提升】

10.[2015·台州]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11.同学们已会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了,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目镜和物镜

B.反光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遮光器和反光镜

12.小明观察血涂片时,首先看到了图226中①所示的物像。

继续进行操作观察到②所示的物像,小明观察时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图226

A.转动物镜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13.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B.换用高倍镜时,应先将镜筒升高少许

C.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可

转动目镜来移动物像

D.对光后,从低倍镜到高倍镜进行观察

14.请根据图227所示,结合有关操作技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227

(1)人类身体中最大的细胞——卵细胞直径约0.1mm。

在一台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其直径约为0.5cm。

则此时最有可能的镜头组合

是。

A.5× 40×B.5× 10×

C.10× 40×D.10× 10×

(2)图a中遮光器和反光镜作用的共同点是调节。

(3)转换到高倍镜后,某同学看到物像不够清晰,接下来他应该。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移动玻片

D.更换玻片

(4)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b所示,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

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拓展创新】

15.如图228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图228

16.为了认识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某同学做了一个玻片进行观察,图229甲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15×,物镜不变时,视野将变为乙图(画出视野)。

图229

 

参考答案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光源偏左物镜转换器左眼右眼明亮通光孔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夯实基础

1.D2.B3.D4.B5.D6.A7.A8.D9.平面

100d右上①将平面反光镜改成凹面反光镜;②增大光圈少10.C11.A12.C13.D14.B视野的亮度BD

拓展创新

15.A16.略

第2节 细胞(3)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步骤:

1.用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1滴;

3.把洋葱鳞片切成小块,用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

4.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然后缓缓放平;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

7.另一侧用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8.看目镜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图像,右眼看纸张画图。

【夯实基础】

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偏暗。

下列三项措施中,能起到增加视野亮度作用的是(  )

①增大光圈 ②减小光圈 ③换用倍数较大的目镜

A.①B.②

C.①③D.②③

2.如图2210所示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标本的流程图,图中空格中依次应该填写的是(  )

图2210

A.滴、展、染B.染、展、滴

C.展、染、滴D.展、滴、染

3.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图中撕下的洋葱表皮已经展平在清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其中正确的是(  )

4.如图2211所示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2211

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是均匀涂抹的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等结构

D.视野中若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5.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所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A.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B.清水、清水

C.生理盐水、清水 D.清水、生理盐水

6.如图2212甲所示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

若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制作装片步骤中最可能出现问题的是(  )

图2212

A.① B.②

C.③ D.④

7.[益阳]请根据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实验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步骤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取材,并将材料放在水滴中展平

②用清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

③盖盖玻片

③将牙签上的碎屑涂在载玻片上的液滴中、并分散开

④染色

④盖盖玻片

⑤观察

⑤染色

⑥观察

(1)实验一步骤⑤中,出现细胞严重重叠的现象,这是实验中的哪一步骤有问题?

(2)实验二的步骤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更正:

步骤:

,更正:

(3)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比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

【能力提升】

8.在学业考试操作考查中,某同学的实验是: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图2213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某一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  )

图2213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

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细胞染色

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9.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以

后,所观察到的物像与低倍镜下看到的相比(  )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C.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D.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10.照明充足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表皮细胞的无色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

为了能看清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1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小敏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她应该调节(  )

A.反光镜B.目镜

C.物镜D.细准焦螺旋

1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

A.污物B.气泡

C.细胞D.碘液

13.李文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2214回答:

图2214

(1)如图甲所示是李文使用显微镜观察的一个步骤。

在此操作中,她正在转动(填“粗”或“细”)准焦螺旋,此时她的

眼睛一定要看着镜。

(2)如图乙所示是李文观察后绘制的细胞结构图,若她用10×的目镜,则物镜是,图中不应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