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12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古诗 关雎 蒹葭 卖炭翁 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19首 衡水三中作业.docx

初中古诗关雎蒹葭卖炭翁洞庭湖赠张丞相等19首衡水三中作业

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

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jiū):

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

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tiǎo)淑女:

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qiú):

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

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

水草类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

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

指荇菜。

⑺寤寐(wùmèi):

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

“寤寐,犹梦寐。

”也可通。

⑻思服:

思念。

服,想。

《毛传》:

“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zāi)悠哉:

意为“悠悠”,就是长。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悠,感思。

见《尔雅·释诂》郭璞注。

哉,语气助词。

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

翻覆不能入眠。

辗,古字作展。

展转,即反侧。

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琴、瑟,皆弦乐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友:

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

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

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

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蒹葭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

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释

1.蒹(jiān):

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

初生的芦苇。

苍苍:

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 3.为:

凝结成。

4.所谓:

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

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

那一边。

7.溯洄:

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

追寻。

9.阻:

险阻,(道路)难走。

10.宛:

宛然,好像。

11.晞(xī):

干。

12.湄:

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

水中高地。

14.坻(chí):

水中的沙滩

15.涘(sì):

水边。

16.右:

迂回曲折。

17.沚(zhǐ):

水中的沙滩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

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

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

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

⑴卖炭翁:

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

“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

砍伐。

薪:

柴。

南山:

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

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

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

得到。

何所营:

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

使人怜悯。

⑺愿:

希望。

⑻晓:

天亮。

辗(niǎn):

同“碾”,压。

辙:

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

困倦,疲乏。

⑽市:

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

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骑(jì):

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

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

拿。

称:

说。

敕(chì):

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

调转。

叱:

喝斥。

牵向北:

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

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

赶着走。

将:

语助词。

惜不得:

舍不得。

得,能够。

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

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

绑扎。

这里是挂的意思。

直:

通“值”,指价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①张丞相:

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

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

包容。

虚:

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

与天混成一体。

清:

指天空。

④云梦泽:

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

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

渡。

⑥端居:

安居。

⑦耻(chǐ)圣明:

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

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徒:

只能。

⑨楫:

(jí)划船用具,船桨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⑴破山寺:

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

早晨。

入:

进入。

古寺:

指破山寺。

⑶初日:

早上的太阳。

照:

照耀。

高林:

高树之林。

⑷竹径:

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

一作“遇”。

幽:

幽静。

⑸禅房:

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

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

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

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

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

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

一作“俱”。

⑼但余:

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

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五言律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注释

⑴少府:

官名。

之:

到、往。

蜀州:

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

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

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

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

“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

一作“俱”。

宦(huàn)游:

出外做官。

⑹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

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

并邻,近邻。

⑻无为:

无须、不必。

歧(qí)路:

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

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注释

⑴郭:

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

清澈的水。

⑶一:

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⑷别:

告别。

⑸蓬: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

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

曹丕《杂诗》: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

声音词。

此。

⑼萧萧:

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

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

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

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词句注释

⑴卜算子:

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⑵思:

想念,思念。

⑶休:

停止。

⑷已:

完结,停止。

⑸定:

此处为衬字。

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卜算子·咏梅

宋代: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

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

“毛氏云:

‘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

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

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

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

孤单冷清。

⑤无主:

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

副词,又,再。

著(zhuó):

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

又遭到。

⑦无意:

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

尽力,竭力。

⑨争春:

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⑩一任:

全任,完全听凭;一:

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

动词,任凭。

⑪群芳:

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⑫妒(dù):

嫉妒。

⑬零落:

凋谢,陨落。

⑭碾(niǎn):

轧烂,压碎。

⑮作尘:

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

香气依旧存在

卜算子·咏梅近代: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注释

①冰:

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

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③犹:

还,仍然。

④俏:

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烂漫:

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中心思想: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

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土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艺术特色:

 完美的形式:

《乡愁》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

《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

《乡愁》共四节。

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独特的意象:

《乡愁》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

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

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深刻的主题:

《乡愁》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

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庇护天下贫寒的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

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思想内容】:

本文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

1.酬:

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2.乐天:

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

送给(我)。

4.巴山楚水:

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

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

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

放置。

弃置:

贬谪(zhé)。

7.怀旧:

怀念故友。

8.吟:

吟唱。

9.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

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到:

到达。

11.翻似:

倒好像。

翻:

副词,反而。

12.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3.沉舟:

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14.侧畔:

旁边。

15.歌一曲:

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6.长(zhǎng)精神:

振作精神。

长:

增长,振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代: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沉通:

沈)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

⑴咸阳:

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

今属陕西。

⑵蒹葭:

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

水边平坦的沙洲。

⑶“溪云”句:

此句下作者自注:

“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⑷“鸟下”二句:

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

一作“前朝”。

⑹“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

⑴无题:

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

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

蜡烛。

⑸泪始干: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