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63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7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docx

届高考文言文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练习+答案

回归课本——再读教材古诗文(带★为重点难点)

篇目

(一)烛之武退秦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能为也已通,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4、失其所与,不知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请客的主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认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

出门所带的包襄、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5.且贰于楚也

古义:

今义:

“二”的大写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晋军函陵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夜缝而出9.既东封郑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0.若不阙秦★

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

薄:

11.与郑人盟

5.越国以鄙远★12.因人之力而敝之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7.朝济而夕设版焉朝:

夕:

14.且贰于楚也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对省略句与倒装句作出修改。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夫晋,何厌之有()

4.供之狐言于郑伯曰()

5.以乱易整,不武()

6.以其无礼于晋()

7.且贰于楚也()

8.是寡人之过也()

9.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五、应知应会的重点词语。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师:

若:

师:

2.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

犹: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益:

敢:

4.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版: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既:

肆:

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

唯:

图: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及:

9.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

敝:

10.失其所与,不知与:

11.以乱易整,不武

易:

武:

12.吾其还也。

亦去之去:

六、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及释义。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君知其难也

★1.其③共其乏困

④失其所与

⑤吾其还也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2.以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⑤阙秦以利晋

⑥以乱易整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焉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七、积累课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

1.《左传》:

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注意:

《春秋》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

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执事:

在古代有多种意思:

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篇目

(二)荆轲刺秦王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必说见臣通,

2.今日往而不反者通,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成通,

1.秦王还柱而走通,

5.卒起不意★通,

6.图穷而匕首见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

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樊於期偏袒扼膜而进曰★

古义: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3.诸郎中执兵★

古义:

今义:

北宋后南方中医医生

4.终已不顾★

古义:

今义:

①不照顾;②不考虑,不顾忌

5.左右乃曰

古义:

今义:

①左和右;②数字后,概数,跟“上下”相同

6.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今义:

①表示可能或能够;密表示许可

7.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今义;故意

8.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

今义:

鼻涕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函封之

2.进兵北略地

3.发尽上指冠

4.箕踞以骂曰

5.士皆垂泪涕泣

6.又前而为歌曰

7.使使以闻大王

8.其人居远未来★

9.群臣怪之

10.太子迟之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对省略句与倒装句作出修改。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4.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燕王拜送于庭★()

7.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1.常痛于骨髓()

12.群臣待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3.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14.见燕使者咸阳宫()

五、应知应会的重点词语。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

谒:

2.秦王购之金千斤购:

3.进兵北略地略:

4.愿足下更虑之更:

5.将奈何奈何:

6.顾计不知所出耳★顾:

7.终已不顾★顾:

8.顷之未发,太子迟之顷:

9.既祖,取道祖:

10.士皆瞋目瞋目:

11.人不敢与忤视忤:

12.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1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14.北蛮夷之鄙人鄙:

15.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

假借:

16.使毕使于前

毕:

使:

17.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

穷:

18.秦王还柱而走

还:

走:

19.方急时,不及召下兵★方:

20.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

提:

2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

创:

22.事所以不成者所以:

23.轲自知事不就★就:

六、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及释义。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为之奈何

③乃为装遣荆轲

④乃令秦武阳为副

1.为⑤为变徵之声

★⑥又前而为歌曰

⑦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⑧愿举国为内臣

⑨卒惶急不知所为

①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③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zhèn)其胸

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2.而⑤今日往而不反者

★⑥荆轲和而歌

⑦又前而为歌曰

⑧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⑨秦王还柱而走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

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④樊於期乃前曰

3.乃⑤乃今得闻教

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⑦乃令秦武阳为副

⑧乃欲以生劫之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③丹不忍以己之私

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4.以⑤使工以药淬之

⑥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⑦以次进

⑧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七、积累课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

1.至易水上易水:

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太子丹、荆轲、高渐离事件,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

2.为变微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jué)”“羽”:

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4.乃朝服,设九宾九宾:

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篇目(三)鸿门宴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

2.要项伯通,3.不敢倍德通,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

6.因击浦公于坐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义。

1.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

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出入:

古义:

今义:

出去和进来

(2)非常:

古义:

今义:

副词,很

3.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

山东省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今义:

河北省,河南省

5.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我为鱼肉

古义;

今义:

鱼的肉

7.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

今义:

详细地说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籍吏民

4.道芷阳间行

5.刑人如恐不胜

6.范增数目项王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8.吾得兄事之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4.君安与项伯有故

15.秋毫不敢有所近

16.素善留侯张良★

17.拔剑撞而破之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对省略句与倒装句作出修改。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欲呼张良与俱去()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得复见将军于此()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因击沛公于坐★()

7.吾属今为之虏矣()

8.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9.沛公安在()

10.籍何以至此()

11.此天子气也()

1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13.大王来何操()

1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5.客何为者()

16.沛公欲王关中★()

1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五、应知应会的重点词语。

1.旦日飨士卒飨:

2.为之奈何奈何: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

当:

4.熟与君少长熟与:

5.沛公奉卮酒为寿寿: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骑:

8.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

9.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意:

10.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

11.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瞋目:

指:

目眦:

12.拔剑切而啖之啖:

1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举:

胜:

1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故:

遣:

非常:

15.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须臾:

如:

16.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

与:

会:

17.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

18.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

19.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去:

六、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及释义

①且为之奈何

1.且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臣死且不避

①不如因善遇之

2.因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③因击沛公于坐

④因招樊哙出

七、积累课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

1.沛公欲王关中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文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3.妇女无所幸幸:

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4.毋内诸侯诸侯:

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5.项王、项伯东向坐

★东向: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文中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6.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都尉:

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都尉一职最早出现是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

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

东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篇目(四)孔雀东南飞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终老不复取通,

2.箱帘六七十通,

3.蒲苇纫如丝通,

4.合葬华山傍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汝岂得自由★

古义:

今义:

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2.可怜体无比★

古义:

今义:

同情,怜悯

3.生人作死别

古义:

今义:

出生;陌生的人

4.奄奄黄昏后

古义:

今义:

气息将绝

5.叶叶相交通★

古义:

今义:

原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6.蹑履相逢迎★

古义:

今义:

迎合别人

7.共事二三年

古义:

今义:

在一起工作

8.妾不堪驱使

古义:

今义:

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8.便利此月内

古义:

今义:

方便

10.本自无教训★

古义:

今义:

从失败中取得的认识

11.处分适兄意

古义:

今义:

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12.自可断来信★

古义:

今义:

书信

13.勿复重纷纭

古义:

今义:

多而杂乱

14.千万不复全

古义:

今义:

再三叮嘱

15.多谢后世人★

古义:

今义:

多多感谢

16.承籍有宦官

古义:

今义:

太监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孔雀东南飞2.黄泉共为友

3.昼夜勤作息

4.中道还家门

5.手巾掩口啼

6.卿当日胜贵

7.自名秦罗敷

8.谢家事夫婿

9.何敢助妇语

10.千万不复全

11.又非君所详

12.逆以煎我怀

13.足以荣汝身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对省略句与倒装句作出修改。

1.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遗()2.亦自缢于庭树()

3.相见常日稀()

4.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5.仕宦于台阁()

6.鸡鸣入机织()

7.便可白公姥()

8.嬉戏莫相忘()

9.严霜结庭兰()

五、应知应会的重点词语。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不堪:

驱使:

施:

2.便可白公姥★白:

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偏斜:

何意:

致:

4.可怜体无比体:

5.伶俜萦苦辛

伶俜:

萦:

6.逆以煎我怀★逆:

7.便言多令才

便言:

令:

8.始适还家门★适:

9.否泰如天地

否:

泰:

10.处分适兄意适:

11.赍钱三百万★赍:

12.谢家来贵门谢:

六、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及释义。

①十七为君妇

②为诗云尔①吾今且报府

1.为③始尔未为久2.且②且暂还家去

④为仲卿母所遗③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为汝求

⑥慎勿为妇死

七、积累课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

1.汉末建安中建安:

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2.槌床便大怒床:

在古代也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

3.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

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求织女星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下九:

农历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4.黄泉下相见★黄泉:

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

打井至深时地下水呈黄色,又人死后理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

黄泉路,指人死时通往黄泉地府的路,黄泉又称九泉、九泉之

下,九泉指九个泉井深,或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地下极深处即谓黄泉。

5.新妇入青庐青庐:

青布搭成的帐篷,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东汉至唐在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

一般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

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人定: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

夜半(0点)、鸡鸣(2点)、平旦(4点)、日出(6点)、食时(8点)、隅(yú)中(10点)、日中(12点)、日昳(dié)(14点)、晡(bū)时(16点)、日入(18点)、黄昏(20点)、人定(22点)。

8.伏惟启阿母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篇目(五)兰亭集序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悟言一室之内通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

第二;次要的地位

2.或取诸怀抱★

古义:

今义:

怀着抱着或怀里

3.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

文雅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

今义:

低头抬头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映带左右

2.一觞一咏★

3.引以为流殇曲水

4.群贤毕至

5.死生亦大矣

6.少长咸集★

少:

长:

7.齐彭殇为妄作★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9.不知老之将至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对省略句与倒装句作出修改。

1.死生亦大矣()

2.仰观宇宙之大()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4.暂得于己()

5.俯察品类之盛()

6.当其欣于所遇★()

7.不能喻之于怀()

8.亦将有感于斯文()

9.修禊事也()

1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1.其致一也()

12.列坐其次()

13.引以为流觞曲水()

14.悟言一室之内()

五、应知应会的重点词语。

1.群贤毕至,少长贤集

毕:

咸: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激湍:

映带:

3.引以为流觞曲水觞:

4.列坐其次次:

5.所以游目骋怀骋:

6.信可乐也信:

7.夫人之相与相与:

8.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

诸:

悟言:

9.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虽:

躁:

10.感慨系之矣系:

1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

欣:

陈迹:

1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犹:

以:

兴:

1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

化:

终:

期:

尽:

1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固:

为:

虚诞:

15.齐彭殇为妄作

殇:

妄作:

16.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

致:

17.亦将有感于斯文斯:

六、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及释义。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其欣于所遇

1.于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⑤亦将有感于斯文

2.以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①暮春之初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3.之④放浪形骸之外

⑤及其所之既倦

⑥不能喻之于杯

七、积累课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

1.岁在癸丑★癸丑: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称“癸丑年”。

干支纪年中有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

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2.修禊事也禊事:

古代习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的一种禊祭活动。

篇目(六)赤壁赋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井解释。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

2.举酒属客★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

貌美的女子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

①失意的样子;②完全不却道的样子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褚之上

2.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

东:

3.歌窈窕之章

4.乌鹊南飞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

东:

6.侣鱼虾而友糜鹿

侣:

友:

7.舞幽壑之潜蛟

8.泣孤舟之嫠妇

9.正襟危坐

10.渺沧海之一梨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对省略句与倒装句作出修改。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渺渺兮予怀()

5.客有吹洞箫者()

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7.固一世之雄也()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而今安在哉()

10.凌万顷之茫然()

11.何为其然也()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3.而又何羡乎()

14.相与枕藉乎舟中()

五、应知应会的重点词语。

1.七月既望★既望: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横: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纵:

如:

凌: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

5.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棹:

溯:

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倚:

和:

7.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绝:

缕:

8.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愀然:

危:

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方:

10.驾一叶之扁舟扁舟:

1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

临:

槊:

12.哀吾生之须臾须臾:

1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盈:

虚:

彼:

卒:

消:

长:

1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盖:

曾:

瞬:

1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且夫:

16.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苟:

虽:

1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是:

造物者:

藏:

子:

适:

18.不知东方之既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