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67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docx

高中语文写作之素材积累及范文点评专题五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

创造一轮自己的太阳——尼采

教学目标:

1.素材积累:

从人物的人生经历深入人物内心,感悟其情感,体会其对人生的态度;

2.掌握并运用素材:

范文及点评。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素材:

范文及点评。

教学课时:

共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人曾自负地说:

“我的思想是说给200年后的耳朵听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吗?

是的,他就是尼采。

而200年后,恰是现在。

你们准备好了吗?

尼采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

他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一个疯子。

有人说:

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真实的人”,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和社会思潮。

有人说:

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

但在另一些人眼里,他简直是魔鬼的化身,他的某些言论,是可忍,孰不可忍。

长期以来,他还有着“法西斯主义思想先驱”的恶谥。

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尼采,那么这么多的有人说,都是道听途说。

所以,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尼采,准备好心灵的震动吧!

二、走进尼采

1.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

2.生平

1844年10月15日诞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洛肯镇。

1858年14岁10月起,在南姆堡近郊帕弗达预科学校读书。

1864年20岁10月,进波恩大学,修习神学与古典语言学。

1865年21岁10月,转入莱比锡大学。

1867年10月,被征召入南姆堡炮兵联队。

1869年受聘巴塞尔大学。

1872年1月,出版《悲剧的诞生》。

1885年执笔《善与恶的超越》

1888年续写《快乐的知识》,完成《道德的谱系》等作品。

1889年患严重的中风与精神分裂。

1900年56岁8月25日在魏玛咽下最后一口气息,8月28日葬于故乡洛肯镇。

死后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并列为世界哲学史上不朽的思想家。

3影响

在尼采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如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里尔克、赫塞、托玛斯·曼、斯蒂芬·乔治、萧伯纳、纪德、萨特和马尔卢这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仅在德、法语区域闻名遐迩,而且还流传于遥远的北美、南美、亚洲、大洋洲、非洲。

三.尼采的方方面面

1.七代牧师家庭出身的“小修士”

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德国的萨克森的勒肯,一个七代牧师家庭。

但尼采自认为是波兰贵族后裔,并引以为自豪。

尼采自幼身体孱弱,经常忍受着神经痛、近视、头晕目眩等带来的痛苦。

五岁时父亲死于脑组织麻痹症。

童年时代显现出极高的语言和音乐天赋,十岁能写诗作曲。

童年的尼采循规蹈矩,沉静、忧郁,有“小修士”之称。

2.普夫塔中学的“苍鹰”

到普夫塔中学的第一年,他写了好几首诗。

其中有一首是:

不要问我,

“你的故乡在何方?

”我决不接受空间的约束,也不受时间的框框。

我像苍鹰一般自由翱翔!

20年后,当他开始作为一个既是思想上也是实际行动中的飘泊者四处游荡时,这首诗就成了一个十分应景的写照。

尼采在普夫塔同在小学时一样,仍然是不合群的,只习惯于同一、两个亲密朋友单独交往。

正由于缺乏广泛的交往,尼采特别重视个别知心朋友的友谊。

知心朋友的友谊,这在他一生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在普夫塔,他也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

由于音乐,他结识了戈斯多夫;由于诗歌,他结识了杜森。

在给母亲的信中,尼采说,在学校里,“我另有一个令人愉快的包括各种朋友的小圈子,可是从他们那里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启迪。

我首先想要结交的是比自己更强的人。

”这两个朋友不一定比他强,但都是十分忠实可靠的人。

戈斯多夫是尼采在琴房认识的。

他们都喜欢弹钢琴。

戈斯多夫对于尼采的音乐才能佩服不已。

一直到尼采去世的那一年,戈斯多夫在给尼采的另一个朋友的信中还回忆起这一段经历说:

“我不认为贝多芬会比尼采在即兴演奏时更动人,尤其是在天空出现雷鸣的时候。

”以后他们的友谊就不仅仅限于音乐领域。

3.伯恩大学里的“古典语言学天才”

14岁,尼采进入普尔塔学校。

接受了严格的古典语言教育,为自己制定了庞大的学习计划。

感受到天才的痛苦:

意识到人生的有限性,感到了解世界、探求真理的的艰难。

六年后,20岁的尼采进入波恩大学,他师从著名的古典语言学家里敕尔,深得里敕尔赏识。

被称为古典语言学界的“奇迹”。

4.邂逅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865年追随里敕尔来到莱比锡大学,期间有三件值得记录的事:

“我不知道是什么精灵在对我悄悄耳语:

‘带上这本书回家去吧。

’刚跨进房门我就打开这本如此得来的宝贝,并渐渐感受到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忧郁的天才之强大力量。

“你想知道叔本华对我的帮助吗?

我只有这样来回答你:

他让我有勇气并自由的面对人生,因为我的脚发现了结实的地盘。

第二是:

结识一生的好友罗德

第三是:

短暂从军,获古典语言学博士

1869年来到巴塞尔大学作《荷马与古典语言学》演讲。

第二年,26岁的尼采成为瑞士巴赛尔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来到军医院照顾伤兵

战争留给尼采最重要的东西——他的哲学

“我第一次觉得最强大最高贵的意志不是生存的悲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意志,而是战斗意志、权力意志、超权力意志。

“最高最强的生命意志并不是表现在可怜的生存竞争当中,而是表现在作战意志当中,表现在权利和优势的意志当中。

5.瓦格纳事件

音乐家瓦格纳对尼采的人生和思想的影响是是巨大的。

瓦格纳的音乐充满了放荡不羁、不流于俗的的叛逆精神。

1869年结识。

他被瓦格纳音乐中的酒神精神所吸引,开始了彼此信任、欢愉而深沉的交往。

1872年尼采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书中把悲剧的复兴的希望寄托于瓦格纳身上。

但是当瓦格纳被封为音乐之王之后,金发野兽般的瓦格纳开始变得中规中矩,成为君主的顺民,最后皈依基督。

1879年尼采写《人性的,太人性的》批判了瓦格纳。

同时使尼采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6.最后的孤独和疯狂

1879年,健康状况恶化,痢疾、白喉、严重的神经衰弱、胃病,高度近视。

不得已辞掉巴塞尔大学教授的工作。

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的孤独的漂泊生涯。

这时候的尼采,三十五岁,已过而立之年,精神上成熟了。

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现在我敢于自己来追求智慧,自己来做哲学家;而过去我只是崇敬哲学家们。

1879年开始十年的流浪生涯。

期间认识了俄国姑娘莎洛美。

经历了爱情的失败。

著作的高产期。

1885年完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6年《善恶的彼岸》、1887年《道德的系谱》。

然后一气呵成五部著作:

《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看那,这人》、《尼采反驳瓦格纳》。

1889年,失去理智,被送进巴塞尔精神病院。

1900年8月23日去世。

死后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宾诺莎、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并列为世界哲学史上不朽的思想家。

尼采生前遭到的更多是冷遇。

这位以著述为生命的思想家,不得不一再自费出版他的著作,并且只售出极其可怜的数目。

他的别具一格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今天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了,可是在当时却差不多无人置理。

尼采悲叹道:

“在从心灵深处发出如此呼喊之后,竟然听不到回音,这真是可怕的经历……这把我从活人的土地上拔了起来。

4、思考并讨论问题:

什么是尼采式的自信?

材料补充:

1.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2.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3.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4、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

5、成为你自己!

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

6、我们必须在自己面前对我们的生存负责;因此我们要做这生存的真正的舵手,不容许我们的存在类似一个盲目的偶然。

对待生命不妨大胆冒险一些,特别是因为好歹总得失去它。

何必死守这一片泥土,这一种行业,何必留意邻人的流言?

7.不忠实于自己而能伟大,我是决不承认的。

一旦发现这种情形,我立刻觉得一个人的成功绝对算不了什么。

8、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

一个人只有始终忠实于自己,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9、在众人中,我像众人那样生活,不像自己在思想;而且渐渐地总感到人家想把我从我自己中驱逐出来,将我的灵魂劫走。

10、我要的更多,我不是寻求者。

我要为我创造出一轮自己的太阳。

11、我们要成为我们之为我们者,成为新人,独一无二的人,无可比拟的人,自颁法律的人,自我创造的人!

12、个人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创新的东西,绝对的东西,一切行为都完全是他自己的。

13.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重自己。

14.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有的人死后方生。

15.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

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

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

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16.我必须永远做一个殉道者,以度过彻底贷出了的一生。

17.在我之前没有人知道正确的路,向上的路;只有在我以后的时代,人们才有希望,有事业,有达到文化之路,在这路上我是一个快乐的先驱者。

18.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

19.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双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

20.“他跌倒,他沉沦。

”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21.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

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

22.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3.星星的碎片--我用这些碎片建造一个世界。

(明确:

尼采式的自信分为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对自己强大的自信;另一层面就是相信未来。

五.自由发言:

今天这节课,你觉得尼采式的自信有什么现实意义?

六.名人评价

雅斯贝尔斯说尼采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而此项颤栗的最后意义至今尚未被估价出来。

陈鼓应:

超人为尼采哲学的主旨,尼采自比他的哲学就像一把铁锤。

在铁锤般的思考下,一切虚妄的东西将被粉碎;在铁锤般的思考下,锤炼出超人的形象。

《悲剧哲学家尼采》

伽达默尔在90岁的时候评论道:

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

我们可以列出一串的名字:

弗洛伊德、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福柯、德鲁兹、德里达都是深受尼采影响的大陆哲学家。

而他直接影响的文学家也有很多:

诗人里尔克,托马斯.曼,萧伯纳,海塞,马尔罗,纪德,加谬,格奥尔格、鲁迅、郁达夫……。

颁奖词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他的一生是也应该是这样的:

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内心来拯救自己,并感动他人;也可以依靠自己独有的气质或品质来改造身边的事物,改造世界;更可以对不管是过去的或者是将来的任何人,甚至是他自己,都可以喊出:

“我是太阳!

”。

七、课后作业:

积累关于尼采的写作素材。

八.结语:

之前讲了很多人物素材,过了好几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了,偶尔一天,有学生跟我联系,说最忘不了的,觉得最震撼的还是尼采。

高三教室的后黑板上的横幅一直贴着尼采的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以,素材积累课,到底会不会过时?

我想不会,因为它们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能够撼动学生心灵的东西,怎么可能过时?

 

学生范文:

既已选择,便顺之

黄丽雯

人生途中,不可能仅一条路让你选择,然而,既然是路,也不可能没有岔口。

所以,在这千千万万岔口之处,需要你去选择一个岔口所衔接的那条路。

选择你所认定的路,勇敢踏上,无论以后多苦,无悔,顺其自然。

所谓顺其自然,并非放纵,置之不理。

顺其自然,是在你选择了正确的路之后,无论路上多少艰辛,都不强求任何想改变选择的方法,是在困难面前知难而上,顺其难而寻其解决方法,而不是在明知犯错的情况下,抱着所谓顺其自然的心态,任凭它一错再错,最后再无回头之路,这种结局是可悲的。

人生路途众多,你必须选择其一,方能继续前行。

若在岔口处碍于害怕、担忧而停滞不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就此而停止。

35岁的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的孤独的漂泊生涯,只为自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

尼采他选择了,而且在众多困难面前,他并没有去强求任何改变选择的方法,而是顺着困难,去寻求解决方法。

若尼采当初因害怕而没有选择这条路,或许,就不会有今天我所认识的尼采了吧。

人生路途众多,你既已选择,便顺之,不要轻易反悔。

“无论别人这么说,我都以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好的,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都不会改变我的看法。

”村上春树的这句话,在我看来所表达的就是“顺其自然”。

选择写作的村上春树,在四十岁之前,并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然而,他并没有因此选择其它,而是坚信“在四十岁之后必定能写出像样的东西来。

”是的,他坚信着并做到了。

所以,要在所走的道路上,顺其自然,寻找方法,不要轻言放弃。

顺其难而寻其方法,终会有所收获。

人生路上难免会有许多困难,顺其自然,终会有你想要的结果。

中学辍学,自立苹果公司,而后又被自己所创立的公司淘汰,再又被查出癌症……这一路,乔布斯走得很崎岖,但在这些致命打击面前,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并在后来重回了自己公司。

乔布斯的“顺其自然”,改变了世界,亦颠覆了世界。

现实中,多少人因遇到一点困难便放弃当初的选择,而这些人到头来,又有多少人有所成就。

所以说,既然选择了所认定的路,便顺其自然,不要害怕艰难,亦不要轻言放弃。

勇敢地去选择自己所认定的路,而既然选择了,便顺其自然,顺其困难,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教师点评:

本文选取了三个例证来论证中心论点,第一个例证就是举了尼采的例子,他在众多的人生岔口面前,他得做出选择,不管是什么样的选择,不管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得去做,并且他也做到了,充分体现了尼采对自己的坚持。

文章文辞优美,论证有力,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名人范文:

尼采——伟大的漂泊者

周国平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

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

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

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

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

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

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

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

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

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

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

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

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

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

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

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

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

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

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

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

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

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

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

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

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

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

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

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

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

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

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

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

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周国平《尼采: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教师读后语:

关于尼采的书有很多,而能够把尼采写得那么地深入人心的,也只有周国平先生能够做得到了。

书薄薄的,小小的一本,但是很有内涵。

自然,那是周国平眼中的尼采。

而通过他的作为向导,你还可以去读一读尼采的书。

这样或许能收获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