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74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武汉市四环线武湖至吴家山第二合同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北四环线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1)钢筋成型截料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图纸进行计算,给制下料表,经相关专业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截料。

(2)钢筋加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加强检查,监理人员加强过程抽检,监控施工过程质量,

(3)不得使用塑料、石子、钢筋头等材料做垫块,庆使用高强度砂浆或混凝土垫块,垫块应做成圆弧、三爪或四爪型,并且垫块上应埋植绑丝,垫块的尺寸在使用前必须严格和图纸对应。

(4)水平放置垫块每平方米不得少于4个,竖直放置垫块每平米不得不于4个。

(5)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临空面都应安置垫块,并进行检测(包括空心板、箱梁芯腔内)。

2砼结构构件裂缝、裂纹

3.2.1原因

(1)砼配合比控制不严格,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

(2)砼振捣不严格,未按照要法语进行收浆。

(3)没以及时养护。

(4)基础不均匀沉降。

3.2.2防治措施

(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混凝土组成设计,特别要控制使用外掺剂;主要受力构件的骨料要进行机械水洗,水洗后骨料及其然砂要库存。

(2)对水泥的技术性能加大频率检验,使用安定性已到期的水泥。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合,使用可以自动计量且可以逐盘打印级配数据的拌合设备,严格按规范标准控制施工级配。

(4)浇筑混凝土方案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旁站。

(5)振捣工艺应程序化,杜绝随意性振捣,保证振捣均匀密实。

(6)所有混凝土构件浇筑,必须严格收浆工艺。

(7)拆模时间要通过试验确定,不能过早或过晚,拆模时注意不得强烈扰动混凝土构件。

(8)必须严格养生工艺,不得采用塑料薄膜直接覆盖或包裹养生。

要求采用透水性材料覆盖或包裹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得不小于7天。

(9)做好基础处理。

3结构物表面施工缝明显

3.3.1原因

(1)整体浇筑不连续,下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凝固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3.3.2防治措施

(1)应增加搅拌能力和运输能力,提高砼供应速度。

(2)改善浇筑工艺,在下层混凝土的初凝前进行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筑。

4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3.4.1原因

(1)集料级配差。

(2)分层太厚,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欠振。

(3)模板清洁度差、隔离剂质量差。

(4)模板接缝漏浆。

3.4.2防治措施

(1)集料应分筛、分规格堆放,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震动其得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其与侧模的距离应保持5-10cm,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上层振捣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10cm。

(3)表面震动器移位应覆盖全部以震实的部分。

(4)控制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对于采用插入式及附着式振动器施工不宜超过30cm。

5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3.5.1原因

(1)模板周转次数多、表面不平整。

(2)模板刚度不够面造成变形。

3.5.2防治措施

(1)必须使用没有变形的新模板。

(2)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6混凝土表面模板缝明显

3.6.1原因

(1)模板陈旧变形,拼装后产生间隙。

(2)模板刚度不够,接缝变形。

(3)部分位置隔离剂未涂刷,造成粘模。

3.6.2防治措施

(1)尽量使用同一批号的水泥。

(2)避免使用不同的隔离剂或易掉色的养护遮盖物。

7混凝土表面拉杆螺丝处出现焦糊或锈蚀

3.7.1原因

(1)临时预埋筋用电焊截除时灼伤混凝土、或截除后生锈。

(2)拉杆去除后孔洞未塞填,钢筋锈蚀。

3.7.2防治措施

(1)模板拉杆应使用PVC套。

(2)套管应伸出模板外,以免漏浆、抽拉杆后孔洞应用素混凝土塞填。

8混凝土表面漏浆

3.8.1原因

(1)相邻模板拼缝不牢。

(2)模板的槽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

3.8.2防治措施

(1)拼接好模板,在拼缝处设止水带。

(2)模板的嵌接应紧密。

9混凝土跑模

3.9.1原因

(1)模板的槽嵌接不紧密。

(2)模板的刚度不足而变形。

(3)模板拉杆安装松懈。

3.9.2防治措施

(1)模板的槽嵌接应紧密。

(2)选择刚度大的模板。

(3)安装好模板拉杆。

10箱梁安装的板式橡胶支座脱空

3.10.1原因

(1)梁板的预制台座不平,使用预制梁底不在一个平面上。

(2)支座垫石的标高不正确。

(3)梁板存放时间太久,且放置不当,造成板梁变形。

3.10.2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预制台座的平整度。

(2)在吊梁之前应复测支座垫石的标高,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梁板出坑后应及时吊装,存放时要注意支点的设置是否妥当,防止梁体变形。

(4)吊装之后应逐个支座进行检查,发现有脱空现象应及时调整垫石标高。

11支座不能正常工作或过早损坏

3.11.1原因:

(1)梁端和支座被杂物塞满,无法自由伸缩。

(2)支座安装不正确。

伸出的螺栓等限制了支座的活动。

(3)滑动四氟板漏做,无法滑动。

3.11.2防治措施:

(1)架梁之后要及时清理梁端或支座附近的杂物,保证支座能正常工作。

(2)要认真检查阅读图纸,采用正确的安装方法,确保支座的活动范围不受影响。

(3)认真检查滑动支座的安装质量,有无漏掉滑板等。

12预制板安装位置不准确

(1)安装前对梁板进行全面外观检查,有裂纹的梁板不得安装,分析确认不影响使用且得到有效处理后方可安装。

(2)安装方案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安装时必须有监理工程师旁站。

(3)安装前必须对梁板及盖梁进行详细放线,标示出每片梁板的纵横向安装位置,先筒支后连续梁,在梁体上标示出临时支座位置。

(4)安装时对每片梁均进行竖直度检查。

(5)安装梁板必须保证边线直顺及伸缩缝宽度合适。

13、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质量是生命一直以来是我单位生存、发展之本,更是我公司全体员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始终坚守的信念。

1、质量保证体系

(1)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实现创优质量目标的组织保证,以我公司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指导,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并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编制质量岗位责任制,贯彻执行质量终身制,实行质量管理一票否决制。

(2)项目部根据质量目标,编制创优活动计划,落实职责到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创优活动,同时制定奖罚办法,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3)按技术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对工程质量实施严格控制和管理。

在项目中开展创精品活动,实行工号工程师负责制,加强全员质量意识。

(4)项目部设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及测量、试验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试验工作,施工专业队设专职质量干事,协助专业队队长及施工员进行各工序的自检及交接检。

(5)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详见后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6)建立健全施工单位内部的自检、专检、交接检验制度。

在每道工序完成后,各施工班组必须做详细的检查,确认合格后,填写有关的书面文件。

坚决执行工序交接制度,工序验收不合格决不进行下道工序。

总工程师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人员对全合同段内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找出不足,及时纠正或整改。

要认真贯彻监理程序,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

(7)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坚持图纸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用良好的工作质量确保优质工程的产品质量。

(8)严格执行各级测量复核制度。

对仪器确定精度等级,规定使用范围,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验、维护、保养。

施测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质量控制机构

为了保证本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在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框架下,经理部特成立质量领导小组,制订本工程的创优措施,质量实施计划,并重在现场落实。

施工队所属各施工班组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

下设质量监督小组、技术组、试验室等执行小组,具体如下:

质量领导小组:

对本标段内的工程技术、质量全面负责。

质量监督小组: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工序完成后的质量验收、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配合监理实施工作。

技术组: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技术指导、各种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保管。

试验室:

工程开工前对原材料的检测、施工中对各种试件的试验及试验资料的收集、整理。

3、具体制度与措施

3.1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⑴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的签字。

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工程实施前3天报工程部,由工程部部长审核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各级审批并最后由监理工程师审批,并且按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方可进行施工。

3.2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⑴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

⑵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验收的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3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⑴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同设计代表联系进行设计交底。

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业主和总监审批确认后,由项目经理牵头,总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关键分部工程和施工要点。

⑶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管分项工程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3.4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⑴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

⑵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负责人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施工队长确认,最终评定由项目经理部的质检部专职质量员检定。

⑶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施工队之间的质量互检,并进行质量讲评。

⑷质检部对每个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指令单,项目施工队负责在指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质检部。

3.5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⑴遵循“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各施工队,班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追踪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