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78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docx

配套K12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测试内容及要求]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了解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

3.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了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影响:

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深度分析]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入侵而不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的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而不是完全解体。

从整体而言,自然经济的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2.代表

(1)中央:

奕。

(2)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近代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

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结局: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

(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思维点拨] 

(1)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虽然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2)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易混易错] 正确区分近代化和工业化

(1)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2)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作用。

2.产生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

在东南沿海。

(3)人物:

官僚、地主和商人。

3.代表

(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

(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改变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概念阐释] 正确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近代”主要从生产力角度理解,主要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都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并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图解识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主题一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材料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史料解读]

材料中“1840年”“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提示 导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导致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破产;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 中国海关报告统计的主要农产品出口数据

年代

蚕丝(担)

大豆(担)

棉花(担)

1871~1873

37529

57506

8486

1891~1893

59946

760522

290417

[史料解读]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及表格中蚕丝、大豆、棉花出口数据的变化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问题思考]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增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 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

[史料解读]

注意图片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地点。

[问题思考]

依据上图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特点:

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

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史论总结]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经济结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主题二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原因和目的

材料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①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史料解读]

划线部分①说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②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

[问题思考]

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和目的。

提示 原因:

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不得不正视并承认敌强我弱的事实,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目的: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

2.洋务运动的影响

材料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解读]

注意材料关键信息:

“旧轨”意指封建制度,“逸出旧轨的趋向”指封建制度受到冲击,并产生了近代化因素。

[问题思考]

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有哪些客观作用?

提示 在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答案 C

解析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

2.《湖北工业史》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

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这表明(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和“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可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

3.(2017·江苏宿迁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李鸿章在1863年致曾国藩的信函中说:

“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

……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

”为此,他创办了(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D.发昌机器厂

答案 B

解析 安庆内军械所是曾国藩而非李鸿章所创办,故A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于上海的洋务派军用企业,故B项正确;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于1872年创办的洋务派民用企业,学习的不是西方的军器,故C项错误;上海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和孙英德于1866年创立的近代中国第一家资本主义企业,它并非洋务企业,故D项错误。

4.(2017·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认为:

“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

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

”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企业有(  )

①汉阳铁厂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开平煤矿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符合作者观点的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①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故②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③正确;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5.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等企业(  )

A.都是中小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

B.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

C.都采用了“官商合办”的形式

D.都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

答案 B

解析 这些近代民族企业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故B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二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

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

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

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

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答案 

(1)新现象:

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

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作用:

促进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

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第

(1)问,从材料一“其物充积于厦口……十室而九”分析回答。

(2)问,根据材料二中“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基础达标]

1.(2016·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

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

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

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目中“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因为外商相互勾结,恶性竞争的现象,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此既为出口大宗”,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使中国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原料和市场,故D项正确。

2.(2016·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鸦片战争后,地处长江口岸的南通上海地区,面对洋纱涌入,手工棉纺织业由依赖土纺棉纱转而采用大量廉价的机制棉纱。

这一现象(  )

A.推动洋务运动兴起

B.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C.促使传统经济解体

D.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手工棉纺织业由依赖土纺棉纱转而采用大量廉价的机制棉纱”,得出造成中国的“纺与织”分离,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故C项正确。

3.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 A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结构在这里最早开始解体,选择A项符合题意。

4.鲁迅笔下提到了“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茅盾笔下提到了欢迎西方的机器货物、保存中国旧思想旧制度的买办。

这里的“新人物”“买办”指的是(  )

A.洋务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激进派

答案 A

解析 据“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欢迎西方的机器货物、保存中国旧思想旧制度”描述的是洋务派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成果来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

5.(2016·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左宗棠曾说:

“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为此他创办(  )

A.天津机器制造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

答案 C

解析 天津机器制造局是崇厚在天津创办的军用企业,不是左宗棠创办的,故A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军用企业,不是左宗棠创办的,故B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生产轮船的企业,故C项正确;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民用企业,故D项错误。

6.(2017·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下图为1882年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票样(局部),其上印有“奏准设局招商,置备轮船运漕揽载……招集股银一百万两,分作千股”等内容。

据此判断轮船招商局是(  )

A.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

B.中国第一个近代企业

C.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

D.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

答案 A

解析 “奏准设局招商,置备轮船运漕揽载……招集股银一百万两,分作千股”表明是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故A项正确。

7.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

“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

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

”上述现象说明(  )

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答案 D

解析 “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弊病丛生,故D项正确。

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  )

A.以军事企业为主

B.采用机器生产

C.没有雇佣劳动力

D.自给自足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主,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属于近代工业,所以采用机器生产,故B项正确;民族工业雇用工人进行生产,故C项错误;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特点,故D项错误。

[能力提升]

9.(2017·江苏苏锡常镇一模)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导致近代以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D.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答案 D

解析 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封建礼教彻底崩溃,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民国初年不是在清末,故B项错误;男女平等基本实现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享有基本同等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表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小农经济趋于瓦解,故D项正确。

10.(2016·江苏淮安信息卷)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列强的商品倾销

D.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答案 B

解析 由上图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1847年以后有所下降,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故B项正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上图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1860年,与上图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1.(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办厂时委托薛福成在英国购买设备,英方提出要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再决定设计设备,张之洞认为:

“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

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

”结果所用铁矿石正好是含磷质较多的,而设备却是针对含磷较少的,造出的钢铁因含磷较多容易脆裂折断。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长官意志左右经济决策,容易造成失误

B.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套路,缺乏科学认识

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方式改变

D.没有社会政治变革前提,注定最终失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办厂时在英国购买设备,面对英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他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结果造成生产的钢铁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材料反映了张之洞作为湖广总督,以个人意志左右经济决策,导致最后的失误,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科技,采用机器生产兴办民用工业,但是对于西方科技缺乏科学认识,只是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套路,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之洞兴办的汉阳铁厂属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不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仅是学习西方科技,其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2017·江苏扬州三模)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

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

B.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表明是洋务派,其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思想极其守旧与材料中“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不符,故A项错误;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与材料中“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相符,故B项正确;完全排斥西方文化,与材料中“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表明没有涉及政治改革,故D项错误。

13.(判断题)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答案 A

解析 中国经济受到列强的巨大影响,说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题目说法正确。

14.(判断题)(2016·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

答案 B

解析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洋务运动。

15.纺织业一直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时齐三服官(汉官名,主作皇帝冠服)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汉少府属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下图是江苏铜山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局部)。

画像石上绘两层楼,楼下屋内正中有一织机,一女子端坐机架上与三个跪拜者交谈,机架前一女子头悬丝团调丝,另一女子跪坐纺线。

材料三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三工官”都属于古代哪一类型手工业。

概括其生产经营特点。

(2)材料二画像石反映了何种经济形态?

这种经济形态主要特征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传统纺织业在生产方式上变化的趋势。

答案 

(1)官营手工业。

官府经营,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都精美。

(2)小农经济。

以家庭生产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在华获利的刺激;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4)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自给自足变成商品交换。

解析 第

(1)题首先根据材料中的生产规模、官名等信息判断是官营手工业。

再根据材料得出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耗费多等特征,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完整作答。

(2)题根据图片和文字材料可判断是小农经济,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特征。

第(3)题根据材料判断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因、内因等角度分析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4)题综合三种不同的手工业或工业形态进行概括。

16.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发生剧变,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变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哪种经济的逐步解体?

(2)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李鸿章创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