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84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学科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将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题卷的密封栏内。

3.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按答题卡的要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处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本学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量为120分钟,卷面满分为150分。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左传的“闲笔”

历史叙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庄严肃穆,充满神圣感和紧张感。

早期的历史叙事是宏大的,缺少细节的;是外在叙述的,缺少内在心灵表现的;是神情紧张的,而缺少诙谐幽默的。

在《尚书》叙事里历史主角是尧、舜、皋陶、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

这些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不苟言笑,很少见到他们心灵的变化。

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置疑。

因此上古史学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这样的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有鲜明的表现。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

在“正笔”之外,《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

童庆炳说:

“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事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

”(童庆炳等《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

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爱。

成公十六年在鄢陵之战,晋国将领栾鍼看到楚国子重的战旗,便想起出使楚国时向子重介绍过晋国军队“好以暇(所谓‘暇’,杜预注谓‘闲暇’,这种‘暇’在战场上就是一种神闲气定从容不迫的精神气象)”的特点。

为了证明晋国军人战场上悠闲从容的品格,栾鍼竟然在激烈

战斗中向楚国主将子重献上一壶酒,子重竟也一饮而尽,然后两国继续投入战斗,“旦

高二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而战,见星未已。

”栾鍼所言非虚,晋国军人确实喜欢在战斗中摆出一副悠闲自在与众不同的气度与风范。

宣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晋国军队逃命途中,战车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楚国军队竟教导其卸掉车板,轻装逃命。

晋人此时仍然有心思开玩笑:

“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中,晋国将领韩厥已经追赶上齐顷公,而其并不急于俘获齐国国君,而是从容地“奉觞加璧以进”,言辞温雅,谦敬有加。

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战,晋国将领郤至几次与楚共王相遇,郤至不是求战却脱下铠甲,疾走如风,表示对敌国国君的尊敬。

襄公二十四年晋楚棘泽之役,晋人张骼、辅跞向楚军挑战,二人毫无畏惧,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

这种从容镇定的悠闲,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从容不迫,也转化为春秋文学的精神品格。

“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也表现了春秋文学的艺术品格。

(作者:

傅道彬,《光明日报》2017年12月25日13版,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期的历史叙事是庄严肃穆的,比较注重内在心灵表现,缺少诙谐幽默。

B.尧、舜、皋陶等这些早期历史叙事中的形象其语言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训话,一言九鼎。

C.与《尚书》《春秋》相比,《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等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审美转向。

D.“闲笔”不闲,既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又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艺术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历史叙事的特点切入,着重谈《左传》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

B.文章举例《尚书》等史著,证明早期历史叙事表现出以崇高为主,少幽默的美学风格。

C.文章引用童庆炳对“闲笔”的诠释,从理论上给《左传》“闲笔”的主要功能定调。

D.文章共列举鄢陵之战、邲之战等三场战役的例子,论证春秋人对优悠闲暇从容不迫的喜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春秋》谨严”体现了上古史学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给人一种肃穆紧张之感。

B.如果《左传》没有运用“闲笔”,就没有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

C.叙事在紧张处使用“闲笔”可以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富有艺术趣味。

D.齐晋鞌之战中,韩厥追赶上齐顷公却并不急于俘获他,而是“奉觞加璧以进”想羞辱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巡山艾克拜尔·米吉提

○1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

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

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

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

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

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2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3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

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

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

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4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

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

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

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

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

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

狼和狐狸他也常见。

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5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

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6他有些迟疑。

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

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

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夭。

○7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8岩羊依然没动。

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

真是匪夷所思!

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

○9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

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

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10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11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12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13那岩羊还是没动。

○14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15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16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

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17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18他心疼极了。

○19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20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

○21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22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

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

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23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

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

生命总该有个尽头。

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

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

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

○24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

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

○25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

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圆石不是岩羊的歇脚处,天性机敏的岩羊在人靠近时却纹丝不动,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设置了悬念。

B.小说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好奇—疑惑—心疼—沉重”连成一条完整的线,带领读者感受一个艰难生命的终结,并启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C.小说第○9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很精彩,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天天山深处特有的风景图,也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D.小说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结尾,戛然而止,这种留白的手法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有言止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5.小说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

6.试分析第○4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7.小说第○23自然段“他”割下老岩羊的首级并肢解老岩羊的情节是否合乎情理?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因谓之方山

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

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

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B.方山子亦矍然..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

C.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环堵:

环绕,缠住。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显闻:

显达闻名。

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

/马独出/一发得之

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C.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D.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闾里,乡里,指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

按照匠人营国制度,居住区可分为国宅和闾里。

B.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

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帽子。

C.公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爵位封赐。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河北,省名。

与《鸿门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北”意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少年时一身侠气。

他仰慕西汉著名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使酒好剑,挥金如土,乡里的游侠都尊奉他。

B.方山子有壮志难酬之苦。

他壮年的时候想通过读书来驰名当代,但他看清了世道凶险,于是就萌生了隐居的想法。

C.方山子晚年时安贫乐道。

他在晚年的时候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草房,吃素食,悠游自得。

D.方山子有异人之处。

他出身功勋之家却没有置身官场,家境殷实却放弃荣华富贵,偏偏来到穷僻的山里。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5分)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欤?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15题。

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3.从词的风格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词。

(2分)

1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一句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试简要赏析。

(6分)

15.本词的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试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之情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2017年春节过后,共享单车乱象倍受外界关注。

有评论称共享单车不仅是公众素质的“照妖镜”,还是公共管理素质的“显微镜”。

这种评论无疑是切中肯綮....。

②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的同时,子女们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好好享受生活而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③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绝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④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10月1日晚间发生一起空前绝后....的枪击案,事件造成59死527伤,64岁的枪手史蒂芬在警察进入他酒店房间之前开枪自杀。

⑤朱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锱铢必较....,一点点差错都难逃他的法眼。

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

⑥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

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B.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C.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

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

D.央视新推出一档以读信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

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带领受众进入

了那些依然鲜活的旧时情境。

1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阅读早已跳出了单指读纸质书的狭隘概念。

曾几何时,上一轮的讨论还是围绕着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选择争论,,。

,。

,。

同时,纸质书和电子书相互促进效应明显,2017年上线的纸电同步图书销量是同期非纸电同步书的三倍多。

①这早就不是一道“单选题”

②纸质书和电子书基于介质的不同

③例如此次亚马逊年度阅读盛典发布的电子书畅销榜中

④阅读体验正在呈现出差异互补性

⑤不少是《明朝那些事儿》《巨人的陨落》等不易携带的套装书

⑥如今看来

A.⑥①②④③⑤B.②④⑤⑥①③C.⑥④③⑤②①D.②④⑤③⑥①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承蒙您看得起我,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遗憾的是我资历尚浅,能力有限,只能敬谢不敏了。

B.昨天,小贺到小张家做客。

小张父亲高兴地与小张一同出来迎接,小贺一见,问道:

“这是家父?

”小张点头介绍:

“这是令尊。

C.大学毕业后,他独自一人背上行李,骑上自行车就出门游历了。

回来后他把这一路所见所闻诉诸文字,请语文老师拜读。

D.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家对贤君的定义,汉献帝也可以忝列其中。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分)

知识付费之所以能够产生,前提是买卖双方都相信

(1)“”:

买方觉得,买来的知识,能让自己

(2)

;而卖方相信,卖出去的知识,能为自己换来真金白银。

22.《三国演义》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80~100字之间。

(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前不久,电影《芳华》热映,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合群”“善良”“理想”“爱情”等多方面的热议。

关于“合群”,有人认为:

不必刻意取悦他人,做好自己便可。

不如把努力合群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读书,工作,当有一天足够强大,圈子不请自来。

关于“善良”,有人认为:

我们应该善良,但是必须有自己的底线。

如果不是用在对的事情和对的人身上,宁可不要善良。

关于“理想”,有人认为:

活着就有希望实现理想,即使不能实现,为理想奋斗拼搏的岁月,也是人生中美好的时光。

关于“爱情”,有人认为:

曾经的情感在时间面前惨败,但谁能否认当时的无怨无悔呢?

恋情的美好,不就在于毫无顾忌无怨无悔的付出吗?

对以上观点,你有何看法?

请选择合适的角度作文。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益阳市2017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A.根据原文第一段“早期的历史叙事是外在叙述的,缺少内在心灵表现的”可知“比较注重内在心灵表现”错误;B.根据原文第一段,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训话”;D.根据第二段,“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艺术感”不妥。

2.D(根据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文章至少列举了四次战役的例子来证明“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爱”。

3.D(根据原文第三段的表述及整篇文章的内容,韩厥追赶上齐顷公并不急于俘获他,“奉觞加璧以进”,这体现了春秋人在战场上的从容不迫,表现了春秋人对优悠闲暇从容不迫的喜爱。

4.B(B项对心理活动的线索理解不完整,“连成一条完整的线”应该还有“彻悟”。

5.

(1)是一个知法守法、用心守护天山的人。

“他”对天山深处所有野生动物的保护等级了如指掌,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后“他”再也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并且保留一个在初秋巡山的习惯;

(2)是一个心存良善、敬畏并尊重生命的人。

“他”看到岩羊处境时,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心疼极了。

不忍心丢下岩羊而离去,用折扣刀终结了一个艰难的生命,保有了岩羊生命的尊严。

(每一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可酌情给分。

6.

(1)叙述了“他”巡山的习惯,照应了标题;

(2)详写岩羊之外其它动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气氛;(3)表现了人类在禁止狩猎后生态保护取得的可喜成效,凸显了小说尊重生命的主题。

(每点2分,共6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合乎情理。

(1)人和动物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成全”了老岩羊;

(2)“他”为老岩羊祈祷,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维护了老岩羊作为生命的尊严。

(每一点3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C(环堵,四墙,指屋中。

根据前文“呼余宿其家”语境,可以知晓“环堵萧然”是形容方山子之屋冷清,空荡。

9.D

10.D

11.B(根据原文第一段,“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但原文并没提及方山子“看清了世道凶险”从而萌生了隐居的想法)

12.

(1)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

“啊哟!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

”(采分点:

谪居于黄;适;焉;“此......也”句式;句意各1分。

共5分)

(2)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癫、衣衫破旧,但是不能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采分点:

异人;阳狂垢污;不可得;傥;句意各1分。

共5分)

13.婉约(2分)

14.这一句写荷叶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2分)写出荷叶的动态美,突出荷的摇曳多姿、清新秀丽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境界。

(4分)

15.下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分)眼前的荷塘让作者想起了故乡,不知儿时的玩伴是否还记得五月同游西湖的情景?

多少次梦回故乡,依然是划着轻巧的小船驶向荷塘。

(2分)荷花成了词人思乡的媒介,同时将这首词的上下阕联成一气,成为一篇写荷绝唱。

(2分)

16.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7.B(①切中肯綮:

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不合语境。

②桑榆晚景:

也作“桑榆暮景”,指照在桑树、榆树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人晚年的时光。

③行远自迩:

指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④空前绝后:

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

感情色彩错误。

⑤锱铢必较: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小,很小的事也一定要计较。

一般用于贬义。

⑥惨淡经营:

惨淡:

苦费心思;经营:

筹划。

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18.D(A.成分残缺,可在“各种乱象”后面加“开展的”。

B.语序不当,“自从”应置于句首。

C.搭配不当,“传授”不能搭配“茶树种子”。

19.A

20.A(B.“家父”与“令尊”互换;C.“拜读”不妥;D.“忝列其中”是谦辞)

21.答案示例:

(1)知识就是财富

(2)得到能力的提升(答对一空记2分,答对两空记3分)

22.(5分)答案示例一:

曹操善于任用人才,能够治理国家。

例如,许褚、典韦勇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

答案示例二:

曹操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治理天下的雄才大略。

又有所有政治家表面以天下苍生为念,实则为权利之争,不惜牺牲天下人性命、心狠手辣的一面。

(可侧重于“能臣”或“奸雄”的某一方面,也可全面分析。

23.(60分)按照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