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033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docx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

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可在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

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

  .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

数量的多少对比:

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

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2

  8

  

  6

  9

  百分比

  30%

  20%

  2%

  %

  22%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认识扇形统计图

  

(1)如果我用这样一张图来统计我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

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

(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揭题:

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

(板书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

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

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

量的多少:

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

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

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

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

统计的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并计算的尝试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四、堂练习,巩固应用

  .练习二十一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解决以下问题:

  

(1)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时做作业?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李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3)拿出前收集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李明的有什么不同?

想想怎么样安排时间才是合理的。

  2.练习二十一第3题。

  

(1)看图读图,同桌互相说说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想在100L空气中含有多少升氧气?

  (3)估计一下,教室内大约有多少升氧气?

同时进行环保宣传。

  3.练习二十一第2题(在教材基础上拓展改编)。

  

(1)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陈东家每月总计支出XX元,你能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

  (3)这是李丽家每月各种支出计划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从图上看,陈东家和李丽家每月的教育支出金额是一样多的,对吗?

  ()如果李丽家每月总计支出3000元,现在你能比较他们两家的教育支出情况了吗?

你还可以提出并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你对它产生了哪些了解?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

  后反思:

根据本节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以问题为中心”,讨论发现法。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学习,让学生从例题中看到:

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出示扇形统计图:

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

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

(1)组数据。

  出示:

  

(1)绿荫小学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学生:

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

竖轴表示什么?

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

(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

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

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展示。

  教师:

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

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

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

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

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

(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

(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

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

(2)张表格:

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演示)。

  比较:

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

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

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内容可以包括:

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

其中哪些更有优势?

用哪些统计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9页“做一做”。

  出示题目:

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

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

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

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1)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7—XX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XX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XX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让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多样化选取和优化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对三种统计图产生整体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我们学习了什么?

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了吗?

  2.外作业:

教材第104页第8题。

  后反思:

  在这节里我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后,自己去解决问题,领悟知识的内涵,放飞自己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我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以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本从前准备、引例到生活拓展,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只是在语言逻辑叙述上个别同学较欠缺,有待于进一步有意识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