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5383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起源于对发达国家之间相似产品贸易的研究,而对于禀赋和技术水平的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似乎更多的应该是产业间贸易,能够以传统的贸易理论来解释,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以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主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在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产业内贸易也越来越重要了。

于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将产业内贸易的水平作为判断其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提高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考察的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上来解释:

  从需求方面看,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说”认为,产业内贸易多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进行,这些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相似,生活水平相似,对产品的需求结构相似。

这些国家国内虽然可以生产同类的产品,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却对同类产品中的差异产品产生不同的需求,同类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于是得以产生。

从这个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越快,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与发达国家之间对同类产品的重合需求就会越多,由此产生的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相应也会越多。

  从供给角度看,主要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出发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垄断竞争市场上,垄断厂商生产具有一定产品差异的同类产品,如果厂商此时正在平均成本的下滑曲线上生产,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厂商的规模越大,生产的平均成本越低,就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如果产品销售只局限于国内市场,可以生产的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受到该国市场规模的限制,国际贸易则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垄断利润。

克鲁格曼有一个汽车工业生产的模型。

两国开始各有8家和6家厂商,通过国际贸易,最终生产汽车的厂商共有10家,分别分布在两个国家,每个厂商都扩大了产量,因为国际贸易而获得了更多的由规模经济带来的垄断利润。

据此,发生产业内贸易的部门往往都是规模经济现象比较明显的部门。

而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过程中,所优先发展的部门一般都遵循着“筱原二基准”,即需求的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从需求的收入弹性基准来看,收入弹性大就意味着对其产品的需求增长快于收入增长速度。

一般来看,收入弹性大的部门还是那些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而这些部门,也最容易产生规模经济,从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来看,生产率上升率快,就是技术进步速度快,即规模经济效益大的部门。

这样,可以说规模经济效益高的部门正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优先发展的部门,而规模经济又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日益增大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

  从以上分析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产业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是不断增加的,下表可以提供一些直观的证据:

各国行业内贸易指数(%)

 非新兴工业化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地区阿尔及利亚  1.5 肯尼亚 13.9  阿根廷 42.3澳大利亚25.3喀麦隆

6.1 马拉维 6.6  巴西  37.8 奥地利 74.1中非共和国  0.7 马来西亚32.4  希腊  21.1 比利时 79.2智利

 10.1 摩洛哥 10.9  香港  40.8 加拿大 66.9哥伦比亚   20  尼日利亚 0.2  印度  37.4 丹麦  67哥斯达黎加  32.4 巴基斯坦14.8 以色列 61.9 芬兰  45.4多米尼亚共和国6.9  秘鲁 10.3 韩国  34.9 法国  80.3埃及

 6.8 菲律宾 15  墨西哥 31.9 德国  62.7圣萨尔瓦多  33  塞内加尔18.7 葡萄牙 32.8 爱尔兰 61.3加纳

 4.3 斯里兰卡 4.8 新加坡 66.9 意大利 59危地马拉   32.7  苏丹  0.8 西班牙 52.1 日本  26圭亚那

19.6  泰国 17.3 中国台湾34.7 荷兰  74.2海地

 46.3 特立尼达14.3 南斯拉夫50.7 新西兰 25.9克特迪瓦   13.4 突尼斯 17.3

 挪威  44.4牙买加

14.4 土耳其 7.9

 瑞典  68.3约旦

 14.9

瑞士  59.5

 英国  81

 美国  59.4

 非新兴工业化国家 14.5 新兴工业化

 国家和所有

 工业化国家

 地区   42.0

 58.9

资料来源:

《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P.187  该表提供了41个发展中国家和18个工业化国家在1978年的发展情况。

很容易可以观察到,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比重最高,为58、9%,其次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最后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是不断提高的,产业内贸易和一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是息息相关的。

三、产业内贸易指标的局限  但是,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比重的不断增加仅仅归结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足以和发达国家平等贸易的水平是片面的,因为以上只是一般性的理论推断和经验分析,每个国家在其发展道路上都有其特殊性,产业内贸易的指标存在数量上的主要是质量上的“水分”,是产业内贸易指标与本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之间的相关度至少没有上面分析的那么大。

  1、从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因素看,以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主要体现在产业之间,近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垂直型的分工向产业内发展。

这种产业内的垂直分工,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来完成的。

划分产业内贸易的根据是国际贸易标准中的三位数产品类别作为标准的,三位数以后的就是属于产业内贸易。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认为,跨国公司只有同时具备区位优势、内部优势、技术优势才具备内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在这三个优势当中,最重要的是技术优势。

为了保持垄断优势,以实现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密,引起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增大,但会竭力避免其技术在东道国的迅速扩散。

价值链理论认为,跨过国公司的生产有很多环节,即价值链。

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会因为战略需要被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分配,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价值链上的特殊环节才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的关键所在,具有高附加值,称为战略环节,比如计算机的硅片生产、可口可乐的糖浆配方,掌握战略环节是跨国公司可取得垄断优势的关键,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分工时,为达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往往将一些次要的附加值小的部门安置在发展中国家,而将战略环节掌握在母国。

这样产生的贸易如果属于产业内贸易,也并不能真正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因为在技术含量低、价值增值很小的这样一个价值链的环节上,发展中国家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变相的收取一点“加工费”。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突出的表现就是加工贸易比重的迅速提高。

表2 我国加工贸易的比重变化年份

   加工贸易出口额

  占总出口的比重(%)1988

140.5

29.571990

254.2

40.941991

324.25

   45.091992

396.17

   46.641993

442.48

   48.231994

737.03

   47.091995

   49.541996

843.34

   55.51997

996.02

   54.5

根据各年《对外经济贸易年鉴》计算得到

表3 外贸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  附图  资料来源:

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到  对照上述两表,4年来我国加工贸易的比重从不到30%猛增至占一多半,其中外资企业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另据宋泓、柴瑜所做的研究,企业在我国产业内贸易比重较大的部门经济技术含量并不高,例如:

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杂项制品、三资企业的产业内水平为14.61%、而国内企业仅为7.56%。

  2、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交叉分工”现象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种形势下产业的大量的产业内贸易额是产业内的水平分工,标志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现实并不这样乐观。

以深圳市为例,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仍然是加工贸易,参见下表:

1998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出口情况产品种类

 金额(美元)

  所占比重(%)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

2425705572

 61.4广播视听产品

   381136443

  9.65信息通信产品

   733570446

 18.57光学仪器产品

   261822657

  6.63微电子产品

111331804

  2.82生物化工产品

   10532046

  0.27医疗器械产品

   5799242

   0.15自动控制设备

   20574492

  0.52合计

   3950472702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