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郊记忆”人群行为特征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561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东郊记忆”人群行为特征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东郊记忆”人群行为特征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东郊记忆”人群行为特征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东郊记忆”人群行为特征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

《基于“东郊记忆”人群行为特征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东郊记忆”人群行为特征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东郊记忆”人群行为特征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

  一、调研成都“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成都旧工业厂区的代表名片,其坐落在成都成华区,是一座以数字音乐产业以及音乐主题体验公园为主的混合型功能产业园。

成都传媒集团通过对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几番改造,打造出了如今的“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在建立之初,曾定义为音乐公园,它的旧名字“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如今依旧会被老成都们提起。

随着其不断发展,后更名为“东郊记忆”。

其与“东调”共同成为东郊旧工业区内的代表性旧工业厂区。

  以成都“东郊记忆”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对基地活动人群行为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找出了“东郊记忆”的更新策略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为了调研的准确性,选择2016年3月20与21日进行,整个调研采用了观察,拍照,采访等多种方式,同时结合资料整理收集,综合进行分析。

  二、调研结果

  

(一)单一的人群为东郊记忆带来不可持续的活力

  通过访问观察发现,东郊记忆的主要活动人群为学生为主的年轻群体和音乐相关事业的人群。

其次为外地的游客,而其他类型的人群活动较少。

可以看出,特定的人群为东郊记忆带来活力,但是这也显示出人群过于单一,不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周边地区的健康更新发展。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

  1.当代人的身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地域认同”,如今已经逐渐转变为“群体认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地域对人们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少。

出于个人的喜好,人们可以选择适合他自己的地区进行扎根和发展,过去的地域文化的认同也在逐渐的变淡。

东郊记忆是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多元文化园区,首先获得的便是音乐相关事业的人群的“认同”,自然聚积了音乐相关事业的从业者和爱好。

  2.工业文化和音乐为主的时尚文化成为一种消费潮流,而最先也是追容易追赶这种潮流的当属于学生为主的年轻群体。

东郊记忆提供的正是这种消费的场所。

  3.东郊记忆成为成都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在这个层面上的文化消费价值也同样吸引了外地游客。

  

(二)行为特征导致东郊记忆间歇性冷清

  通过访问观察还发现,东郊记忆内活动密集程度和人的行为极具特征性。

节假日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东郊记忆内活动密集程度高,人出现的购物、休憩、散步、观演等多种行为;

而在非节假日白天人的活动密集程度极低,行为更是相对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这种行为,少有人会著足休息。

主街的店铺无人光顾,有的店主干脆关门歇业;

晚上,酒吧,餐饮店附近人的活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也比较稳定,其他店铺只是有少量人光顾(如图1,图2)。

  东郊记忆代表了音乐、时尚、活力。

许多学生、音乐人都会选择在东郊记忆宣泄自己的活力,寻找着音乐的灵感和节奏。

每当天色渐沉,东郊记忆的活力便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而渐渐迸发。

对东郊记忆而言,其环境模式基本固定,人们在酒吧外的街边交流、在剧院外等待中观望、在路口集会、在酒吧宣泄。

  单一的对象人群和行为规律性导致东郊记忆间歇性冷清。

在这些非节假日、非特定事件、非周末夜晚的其他时段,出现“空城”的现象,造成东郊记忆间歇性冷清现象。

笔者认为产生这种行为规律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东郊记忆的文化变迁使得该地区的建筑构造等尤其是主街道并未改变太多,可是当文化与人群渐渐变化,场所中的特征行为也逐步由“聚居”变为“集会”。

东郊记忆的文化特殊性、娱乐场所的功能性使得其活跃呈周期性发展。

每当节假日或是人群密集的大事件时期,东郊记忆的“集会”就会变多。

除此之外的工作日前几天,东郊记忆看起来和成都内城区相差无几,并没有特殊的氛围。

  2.由于聚集人群的相关特质,东郊记忆的一些商业项目也是围绕着该人群特质而打造。

学生、音乐人需求较多的酒吧、演出中心、俱乐部渐渐出现,而人群的聚集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分化人群聚集的场所,促进了以上行为-环境模式。

  三、更新策略不足之处

  

(一)主题功能相对单一

  尽管“东郊记忆”随着不断的发展功能也在逐渐增多,可是音乐依旧是其不变的主体,多样混合的功能依旧离不开音乐相关的元素,功能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音乐相关的功能。

“音乐”主题虽然能提供特色消费,但针对的人群相对较少,忽视了一大部分并不是冲着音乐这一主题来的进行消费来的人。

这其实也正是“东郊记忆”由原地方“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更名的内在原因。

但现在看来效果不佳。

  

(二)功能定位相对高端

  园区内最受欢迎消费场所并非是那些投资相对高昂与档次设置较高的商业街业态,特别是销售高档音响器材的零售商店(如图3),在笔者多次路过时都没有发现有顾客光顾,反而是满足大众日常消费的“711”连锁超市(如图4)却常常出现水泄不通的热闹场面。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日常性消费场所参与园区商业活动。

这造成了多数业态凄凉的状态。

  (三)功能点空间联系少

  为了促进园区经济发展,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随之出现(图5),可是其出现在建筑格局上却割裂了园区。

其处于园区的西北一角,外部边界与城市道路相邻,而内部界面相对封闭,独立的大门更是显示了其封闭、独立、似有的特性。

尽管这种建筑模式可以便于企业管理,然而在空间形态和功能融合上来说,对于整个园区的发展却是不利的。

封闭的空间、死角的区域,会使其周围活动变少,缺少该有的人气。

同时,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是以音乐创作为主的区域,却没有可供公众使用的音乐活动区域。

所以,对于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来说,不论是空间组织又或是内在的活动区域都要进行调整。

  四、建议

  

(一)合理设置厂区多样功能。

要注重首要功能与从属功多样混合的重要性。

要考虑到业态间的彼此搭配,促进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商业区域的出现。

同时,商业区域内功能要多样化,需要有吸引力的产品引导消费者消费。

与此同时,厂区内商业功能区域层次要高低结合,满足不同的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居民休憩功能。

城市旧城区的改建和发展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当地居民,应当为其预留足够的空间,建立具有休憩功能的区域,带动当地居民的参与,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

一些开放的公共区域,如老年人活动场地、青少年活动场地能够带动不同年龄人群的参与。

  (三)适度融入高端产业。

在城市旧工业厂区在进行功能调整的同时,应当注重高端产出功能的尖端业态,比如旅游业或是一些创意型产业。

对于城市旧工业厂区来说,特有的历史是其良好的文化资源,而优越的地理位置下的宽敞环境又是其另一大优势。

因此,可以利用其优势,朝创意产区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芝也,王彦辉.旧工业建筑的更新策略:

以“晨光1865科技?

创意产业园”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8,(09):

64-66.

  [2]李剑锋.旧工业建筑改造与更新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3]萤生堕,成都东郊工业区旧工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模式浅析[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4.

  [4]章宇贲.行为背景:

当代语境下场所精神的解读与表达[d].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12.

  [5]江平.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特征[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01).

  作者简介:

  叶兆丹,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