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81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docx

二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5玲玲的画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

会写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

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⑴: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⑴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

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

2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交流:

⑴  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2) 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

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4) 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得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

词语:

“端详”;

句子:

“看到了吧!

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1、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

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3、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出示多媒体课件⑵: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6蜜蜂引路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等8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0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

它给谁引路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

读fù,不读fú。

引:

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

领路,带路。

    莫斯科:

前苏联首都。

    附近:

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

饲养蜜蜂。

       派去:

分配、指定。

       谈天:

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

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

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

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

上中下结构。

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

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

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

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

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

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

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指名回答。

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

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

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

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

解决问题。

   过渡:

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

(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

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

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

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

他是怎么想的?

他又发现了什么?

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

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板书:

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

(“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

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周教学札记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7寓言两则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

会写9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揭题

1、看图说成语。

学习“寓”字,交流识字方法,给“寓”字组词,“寓言寓意”

揭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读课题,认读并理解“揠”,明白题意:

拔禾苗帮助它长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

请小朋友们认认真真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什么。

2、指名看图说说故事内容。

3、再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找找描写“助长”的段落,指名朗读,随机学习生字:

喘、截,理解“一大截”。

我们都知道揠苗不能助长,而农夫为什么会想到揠苗?

三、研究课文,明白寓意

(一)探究原因,体会心急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很想让禾苗长大的?

(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3、交流后出示句子:

(这3句话的出示顺序是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朗读。

(二)亲历“揠苗”,明白道理

1、读读第二段,说说他是怎样拔的。

——把禾苗往高里拔。

2、在语境中理解“筋疲力尽”,随机指导朗读。

3、想象:

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4、第三段: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读中理解:

没白费)

5、交流中点明寓意:

做事不能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不能操之过急。

四、拓展阅读,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复习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学法,指名学生说说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3、现在,老师先请大家读读《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大家边看边想:

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理解题目:

守株待兔。

通过查字典理解“株”,再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二、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学习第1、2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②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的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

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③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这样想可能吗?

对不对?

为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4、朗读检查。

6、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7寓意揭示:

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踏踏实实,通过辛勤的劳动去获得成功。

不能对偶然的东西存有侥幸的心理。

8齐读课文。

9学习了课文,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三、写字指导

1观察生字,指导写字

五拓展

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

可以召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8丑小鸭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

会写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导入

1、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太阳煖烘烘地照耀着大地。

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旁,一只鸭妈妈正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2、这是一个故事的开端,谁愿意来读?

解决生字:

烘卧

3、鸭妈妈等啊等啊,等来了什么呢?

小朋友想知道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丑小鸭》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

2、学习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大家都叫他“丑小鸭”呢?

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来。

2、出示:

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指名读,指导读出丑小鸭的丑。

指导朗读:

通过重读哪些词可以表现出这是一只丑小鸭?

四、学习第七节

1、师:

因为长得丑,一出生就有了一个这么难听的名字,先天不足的丑小鸭,是否就一直这样丑下去呢?

他的结局如何呢?

哪一段里写到了丑小鸭的结局,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课文,用波浪线把丑小鸭的结局划出来。

2、交流

(1)出示:

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2)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

美)

指名读

(4)出示天鹅图,齐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鸭,鹅,灰,蛋壳,翅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丑小鸭的遭遇

1、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是幸福的,但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个过程又是多么的辛苦、艰难!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遭遇了许多的不幸。

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3——6自然段,丑小鸭在哪里遇到不幸,用横线画出;遭遇什么不幸,用波浪线画出。

2、交流

①出示: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指名读

师: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只有妈妈喜欢他呢?

你能用“除了”说句话吗?

师:

他们所有的这些做法,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欺负。

师:

受到了那些多同伴的欺负,丑小鸭的心情怎样呢?

谁能带着我们一起感受丑小鸭的生活。

指名读

师:

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引读)。

过渡:

带着希望,丑小鸭离开了自己的家,开始了流浪生涯。

接下来,他还经历了哪些遭遇呢?

②出示: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

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指名读

师:

丑小鸭,你为什么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呀?

师:

现在你们就是这只战战兢兢的丑小鸭,一起读好这句话。

齐读

③出示: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师:

“悄悄过日子”就是怎样过日子啊?

指导读。

④出示: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

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

学生谈体会。

指名读

师:

如果没有人救它的话,丑小鸭冻僵的结果会怎么样?

齐读

三、精读——丑小鸭的希望

师:

尽管受尽欺凌,但丑小鸭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永不落的希望。

课文中是这样写的,你来读读。

出示第5节,指名读。

师:

他惊奇的是什么?

羡慕的又是什么呢?

男女生赛读

师:

看到自己的美丽,听到小朋友的赞美,丑小鸭这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惊喜)

你能读出丑小鸭惊喜的心声吗?

赛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齐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冰”“讨厌”“欺负”

六、作业

1、积累写丑小鸭和白天鹅样子的语句。

2、读安徒生童话。

相关语文活动

1、开展童话故事比赛。

2、开展童话剧表演。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周教学札记

 

执教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执教者

张颖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绘画、写话。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

“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

“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

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

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

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8、拓展训练

下课了,张老师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聊天。

地上有一张纸,小玲马上把它捡起来。

小鸟张开翅膀,飞向蔚蓝的天空。

晚上,我要给我的姐姐打电话。

我妈妈很爱打扮。

一不小心,他的手被打了一下。

再回首,我发现自己长大了。

他是我们的首领。

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学习。

小结: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许多外国朋友觉得汉字神奇的地方,使他们对中国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作为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更应该学好它。

新华字典对汉字的多义进行了汇总,成为我们理解汉字的工具,我们应该用好它。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灶:

烧火做饭的用具,跟火有关。

铝锅:

金属“铝”做的炊具。

漏勺:

让食物留下,让汤或水从中漏掉的用具。

汤:

跟水有关。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

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guōsháochǎnhú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四、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

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

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五、巩固练习:

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自我保护”。

教材给出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

交际的关键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

可设计下面的情境。

情境一:

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

1.观察图画内容,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是什么事。

2.根据图画内容,小组合作表演故事的开头。

情境二:

续编故事。

1.如果让你扮演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样把故事编下去呢?

2.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情境三:

交际表演。

1.选择较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把故事编完整。

编时注意:

(1)小朋友如果真的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他该怎么办呢?

(礼貌待人)

(2)小朋友如果不认识这位叔叔,他该怎么办呢?

(自我保护)

2.各小组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合作续编的故事。

3.小组互相评价,评出最佳合作奖。

情境四:

感悟故事。

1.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1)怎样有礼貌地接待客人?

(2)怎样对待陌生人?

怎样自我保护?

画画写写

方案一:

让学生把口语交际中的故事写下来。

方案二:

课前让学生画一幅或几幅图(边环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全班评议。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的展示内容:

一是“填字游戏”的展示;一是谜语展示。

可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有关的准备,鼓励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

(一)填字游戏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把词语补充完整。

2.让学生自己设计填字卡片。

3.分小组合作完成填字游戏。

4.填好后横向读一读词语,再竖着读一读填好的字(新世纪我能行),说说发现了什么。

(二)谜语展示

1.展示自己收集的谜语。

2.小组互猜谜语。

3.集体猜谜语比赛。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周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