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91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发展原则

第二节  发展定位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任务

第一节  产业布局

第二节  产业发展

第三节  生态环保建设

第四节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第五节  基础设施

第四章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节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

第三节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

第四节  加强就业工作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七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第五章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创新体制机制

第二节  提升科技与人才支撑能力

第三节  强化组织实施

 

  

序  言

 

昌江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加快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和《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县委、县政府未来五年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据统计,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4.33亿元,比2005年增长10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4亿元,比2005年增长2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比2005年增长12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37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19.2%和78%。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9.3:

52.4:

18.3调整为2010年的24.7:

56.3:

19.0。

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获得批准、核电项目开工建设、省重点太坡农产品加工园区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矿产采掘深加工、生态建材、新能源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工业产业格局,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

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7.4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民生支出达31.35亿元。

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海钢公司社会职能和农垦学校移交地方、承接省事权下放、精减县级职能部门和撤并乡镇七所八站等改革。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公益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森林覆盖率达58.5%,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

教育移民扶贫工程、文明生态村建设、海防林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等先进经验得到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这些成就,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县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全省改革发展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为我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省委决定加快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将海南西部地区建成现代产业重要增长极,出台了诸多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赋予西部市县更加优惠的发展政策,为我县加快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棋子湾和霸王岭旅游景区、昌江循环经济示范区、昌江核电站等一批重点景区、园区和重点项目被列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县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

县委、县政府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全县干部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更加强烈。

这些有利条件,是我们实现国家和省战略决策目标,加快发展的可靠保证。

但是,我们的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我县属于省定贫困县,总体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

工业产业链条短,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旅游业尚未起步,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旅游产业和经济优势;农业产值小,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落后,农民收入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协调;节能减排任务重;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不足,干部执行力不强,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第二章  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全县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昌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发展原则

 

——规划先行,科学发展。

立足县情实际,坚持规划优先,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预留发展空间,以规划引导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统筹协调,全面发展。

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乡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注重民生,和谐发展。

以提高全县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促进社会和谐。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发挥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精品旅游景区景点,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新兴旅游目的地。

 

第二节  发展定位

 

立足县情实际,充分发挥我县特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区四地”。

——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发展铁矿石采掘、钢铁生产、生态建材产业链条,建立生产消耗、废物利用等环节的循环体系,加快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海南国际旅游岛新兴旅游目的地。

发挥“滨海-热带雨林-黎族风情”的特色旅游资源优势,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棋子湾、霸王岭和王下黎族风情旅游度假景区,把昌江建成山海互动、蓝绿相映、民俗浓郁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海南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核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等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逐步把昌江建成海南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海南最大的生态建材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水泥制品产业,积极引进特种玻璃、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材料等项目,推动生态建材向规模化、品种多样化发展。

——海南绿色生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形成集冷藏、保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打造海南绿色生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县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任务目标,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国民经济跨上新台阶。

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2亿元以上,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年均增长17%左右,人均GDP达到4万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1%左右。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普及小学至高中阶段十二年免费教育和学前教育,基本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就业、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4.7:

56.3:

19.0调整为15:

50:

35,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

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培育新型产业,到2015年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巩固和提高现有林地面积,加快防护林和经济林种植,创建一批生态文明乡镇和小康环保示范村,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

 

昌江黎族自治县“十二五”规划主要预期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十一五”完成

“十二五”预期

2010年

实绩

年均增长%

2015年

预期

年均增长%

一、经济发展

 

 

 

 

 

全县生产总值

万元

543290

15.8

1220000

17.6

其中:

第一产业

万元

134214

9.0

183000

6.4

      第二产业

万元

305980

19.9

610000

14.8

       其中:

工业

万元

266200

19.7

500000

13.4

      第三产业

万元

103096

14.1

427000

32.9

人均生产总值

21656

13.9

42100

14.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万元

55359

25.8

150000

2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37370

44.5

900000

1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62973

17.9

144000

18.0

二、结构调整

 

 

 

 

 

三次产业比重

%

24.7:

56.3:

19.0

15:

50:

35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9

41

接待旅游过夜人数

万人次

18.9

52.7

170

55.2

城镇化率

%

46

55

三、生态环保

 

 

 

 

 

城镇污水处理率

%

18

80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63

90

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

%

97.1

100

森林覆盖率

%

58.5

63

水土流失治理率

%

40

70

荒漠化治理率

%

94.5

98

城镇绿化覆盖率

%

37.8

41

县城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6.81

12

工业废气处理率

%

100

100

工业废水处理率

%

100

100

四、社会民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723

17

33110

17.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337

12.2

10000

18.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962

2500

适龄儿童入学率

%

99.8

99.85

初中入学率

%

97.45

97.6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67.2

87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率

%

70

98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

%

91

98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率

%

81

9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

%

89.6

9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率

%

90.8

100

转移农村劳动力

4999

55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1

3.8

人口出生率

14.87

14.8

年末常住人口

265292

1.9

312000

3.3

年末户藉人口

265008

1.89

290000

1.81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

%

98

100

有线电视入户率

%

28.4

29

城镇自来水普及率

%

83.8

9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65

80

 

 

第三章  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任务

 

第一节  产业布局

 

根据县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加快发展三大产业经济,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示范区。

围绕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在叉河园区发展钢铁冶炼深加工和生态建材等产业集群,在太坡园区发展特色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运输和销售产业。

——金色海岸经济带。

在西北部沿海地区,加快建设棋子湾滨海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景区,昌化滨海风情旅游小镇,海尾休闲旅游渔港小镇,发展核电科普观光旅游业,形成金色海岸经济带。

——绿色生态经济带。

在东南部山区,发展霸王岭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和王下乡黎族风情旅游产业。

在中部丘陵地区,依托大田洋和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

 

第二节  产业发展

 

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区域功能定位,依托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走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做强工业,做精农业,做优服务业。

一、工业

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战略,以昌江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载体,着力建设矿石采掘冶炼深加工、生态建材和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一)矿石采掘冶炼深加工

积极推进260万吨北一地采和350万吨保秀地采项目建设,争取在2014年竣工投产,为发展钢铁产业提供原料保障。

加快推进400万吨贫矿选矿和240万吨球团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年产15万吨磷肥和可控缓释肥项目。

加快推动250万吨熔融还原法高品质特种钢项目核准审批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动工建设。

(二)生态建材生产

加快发展水泥制造业,确保4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2011年竣工投产,积极推动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到2015年全县水泥熟料产能达1600万吨、水泥成品年产能达350万吨。

加快发展水泥制品业,发展水泥管、桩、柱、彩砖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

推进年产能1.8亿块页岩烧结砖项目建设,争取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材料项目有新突破,实现从单纯的水泥生产向生态建材产业升级转型。

(三)农产品加工

加快完善太坡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园区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2011年争取引进2-3家农业知名企业,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乳品加工、冷鲜肉联厂等低碳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建设园区冷库、检测检验、交易场所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乌烈、海尾和昌化等冷库房,解决农产品冷藏保鲜问题。

(四)新能源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配合海南核电公司加快昌江核电项目建设,确保一期项目2014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营,争取二期项目2013年顺利开工。

利用昌化废弃铅锌矿厂址、昌江核电站半径5公里控制区和叉河工业园区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积极引进培育发展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配套产业。

二、现代服务业

(一)旅游业

全力打造“山海黎乡、纯美昌江”的旅游品牌。

按照“国际化、高品位、有特色”的要求,高标准编制好《昌江黎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利用棋子湾蓝色海洋、霸王岭热带雨林、王下乡黎族风情、七叉特色温泉四大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变,形成“山海互动、蓝绿相映、民俗浓郁、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格局。

重点建设棋子湾、霸王岭、王下黎乡三大精品旅游景区:

一是棋子湾滨海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景区。

坚持国际化、差异化、高品质、高标准建设原则,加快棋子湾一期25平方公里的项目建设,积极推动高级酒店、高尔夫球场、主题公园和游艇码头等休闲旅游项目建设。

积极挖掘峻灵王庙文化底蕴,把高端旅游与本土特色文化结合起来。

编制完成棋子湾总体规划二期21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着力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金色海岸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二是霸王岭热带雨林旅游度假景区。

依托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优势,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积极挖掘海南长臂猿、热带雨林珍稀植物文化,加快霸王岭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热带雨林氧吧、攀岩、温泉疗养、探险、野外拓展营地、山地高尔夫和珍稀植物科普观光等旅游项目。

三是王下乡黎族风情旅游度假景区。

重点推进“船形屋”黎族风情村、南尧河峡谷徒步探险、皇帝洞观光等旅游景点和线路建设,挖掘黎族同胞在传统服饰、婚嫁、节庆、习俗等方面的独特风情,打造昌江黎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培育“中国第一黎乡”民俗风情旅游品牌。

在抓好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 加快建立符合国际旅游岛标准的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服务机制。

加强旅游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加强住宿业和餐饮业管理,为游客提供安全、规范、优质的服务。

加强覆盖城乡的旅游标识系统和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建成管理规范、清洁卫生、方便游客的旅游厕所。

把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加强国际旅游岛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抓好旅游市场、社会治安、卫生环境三项整治,为加快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房地产业

积极推动石碌镇商品住房、商业服务房地产项目建设。

启动棋子湾、霸王岭等旅游度假景区旅游房地产项目,建设高档次酒店和住宅区,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在昌化、海尾、七叉、王下等旅游风情镇,规划发展乡村旅馆、家庭旅馆。

围绕经济开发区、休闲度假区房地产建设,做好社区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房地产的品质和档次。

“十二五”期间,争取商品房开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

(三)文化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区三带九重点”的文化产业布局要求,加大黎族文化的整理、挖掘和提升工作力度,抓好“制陶”、“拼染”和“树皮衣”等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开发,编创反映黎族历史文化的原生态大型歌舞,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修建和适当开发昌化古城、昌化峻灵王庙、宋代名臣赵鼎墓等历史文化古迹。

开发中医康复疗养、温泉康体疗养、森林氧吧康复和黎医黎药医疗等文化休闲疗养服务项目。

结合昌江核电、石碌铁矿开采历史、水泥制造业发展历程,推动工业文化旅游产业。

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挖掘昌江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发展旅游演艺产业。

(四)金融商贸物流产业

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旅游龙头企业、热带特色农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

支持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完善服务设施。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出台农村小额贷款政府贴息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支持设立村镇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在县城石碌河段两岸规划建设集特色小吃、茶艺餐饮、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步行商业街。

发展和完善景区、景点、旅游线路和昌化旅游小镇购物场所。

支持品牌店进驻昌江,发展社区商业网点,推进农村连锁经营,继续完善商品流通体系。

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开展区域合作,形成方便、快捷、安全的综合物流体系,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拓展岛外市场。

三、热带现代农业

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

大力发展热带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业,重振芒果产业,扩大香蕉、菠萝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1.2万亩。

在海尾镇建成1千亩大棚哈密瓜种植基地,在乌烈镇峨港田洋、昌化镇新园地建成5万亩冬季瓜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在石碌镇香岭、尖岭村建成1千亩热带兰花种植示范基地。

在十月田镇建设1000头奶牛、5000只昌江羊养殖基地。

在全县发展鸡、鸭、鹅等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发展一批规模养猪、养羊、养牛专业户,打造乌烈羊、大风乳猪品牌。

组建深海远洋捕捞船队,扶持渔民新造大型渔船100艘。

改造低产虾塘1000亩,充分利用山塘水库发展罗非鱼密度精养2000亩,新增麒麟菜等养殖面积5000亩,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50组。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00家,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强化农业科技110服务水平,构建农业综合服务网络。

积极推进“商标富农”工作,加强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

建设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立购销合作和进驻大型超市机制,建设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三节  生态环保建设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发展。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余气、余热、废水的回收利用。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促进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五大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范围内。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大对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引导和扶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减少废弃物料的排放和污染。

推广农业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提高有机肥料使用率,促进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加快推动生态县建设,扎实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加快经济林和防护林建设。

加强石碌水库涵养林和昌化江沿江防护林建设,继续推进霸王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海尾湿地公园建设。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扩大生态补偿覆盖面。

恢复和治理受损的矿山地质环境。

进一步健全自然保护区体系,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以昌化江流域、石碌水库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地保护工作。

加快完善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工业、旅游业和乡村污水污染问题。

 

第四节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规划城乡发展,明确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城镇布局,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

以建设特色旅游城镇为抓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力争“十二五”期末撤县设市。

一、城镇规划建设

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编制,优化建设空间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以石碌镇为中心的特色城镇体系。

(一)县城中心镇的规划和建设

科学规划县城行政区、商住区、休闲娱乐区和生态屏障区,将石碌镇建成昌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宜居旅游城镇。

注重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城郊田园、自然山水特色元素的有机结合。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建设东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建成“一轴两翼多支”路网。

完成县城“三河一渠”(石碌河、保梅河、红林河和石碌水库主干渠县城段)整治工程。

改建县汽车总站,建设公共停车场、公交停候站点,完善公交线路,逐步推行免费公交。

完善文化公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民之家、公共旅游厕所等项目。

规划建设城北行政办公新区,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客厅、城区绿地、保梅岭休闲生态公园建设。

建设一批休闲娱乐健身场所,积极发展商贸、物流等服务业。

加强城市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推动城中村搬迁改造工作。

大力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县城综合发展实力和承载能力,吸纳人口向县城集中,到2015年石碌镇城区人口达到12万人。

(二)特色旅游风情镇规划和建设

按照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和统筹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特色旅游风情镇建设,提高乡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乡镇集聚,将特色乡镇建成连接农村和县城的纽带。

“十二五”期间,将海尾镇规划建设为休闲旅游渔港小镇,昌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