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95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 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docx

北大讲义国际金融学专题国际货币体系

专题1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内容:

1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2金本位制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国际金融机构

1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体系:

有规则、有秩序的整合体。

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定义:

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

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包括:

国际货币制度(储备资产、汇率制度、货币的可兑换性与国际结算的规则、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

国际货币秩序

作用:

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的手段

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汇率调节、资金融通、对货币发行国的BP约束-如对发行美元的约束)

确立有关国际货币关系的协商、监督机制

博弈:

利益均衡与国际货币体系

分类:

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三条标准:

本位币是什么

世界货币是什么

世界货币与本位币的关系)

2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币本位制(1880-1914)

背景知识:

英国1823年实行金币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德、丹麦、瑞典、挪威、荷兰、法国、比利时、瑞士实行金币本位制,美国1900年、俄国1897年实行金币本位制。

概念:

成员国以黄金铸币为本位币、以英镑是世界货币、成员国货币之间以铸币平价为基础确定汇率的一种国际货币制度。

内容:

各国政府规定成色、重量,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

储备货币与国内结算均用黄金。

汇率:

国际结算采用汇票结算和黄金支付两种形式,黄金是国际支付的最后手段。

汇票结算汇率决定基础为铸币平价。

十九世纪末期,1英镑金币的重量为格令,含纯金量为113格令;1美元金币的重量为格令,含纯金量为格令。

英镑与美元之间的铸币平价为:

注意:

铸币平价是两国货币之间法定的兑换比率,但不是市场上的真实汇率;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汇率波动幅度受黄金输送点制约。

格令—是历史上使用过的一种重量单位,最初在英格兰定义一颗大麦粒的重量为1格令。

1格令=1/7000磅=

特点:

统一性和松散性。

(1)自由流通。

(2)自由铸造。

(3)自由输出、入。

(4)自由兑换。

提问:

英镑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货币

一战以后的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概念:

本位币为金币(但不能流通,流通币为银行券)、银行券在限定的条件下向央行兑换金块、英镑是世界货币、其他货币与英镑的含金量确定汇率的国际货币制度。

内容:

本位币为金币,但不能流通,流通币为银行券,银行券无限法偿。

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

金币不能自由铸造,仍规定纸币含金量,黄金官价。

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国际支付需要时按规定的限量,以银行券以黄金官价向本国央行兑换金块。

汇率:

黄金平价是两国货币所代表金量的比,国际结算最后支付为黄金。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概念:

国内——银行券国内不能兑换黄金、金币,只能先兑换成外币再兑换黄金的一种货币制度。

国际间——规定几种世界货币,世界货币与黄金挂钩、非世界货币与世界货币的汇率由含金量确定。

世界货币主要是:

英镑、美元、法国法郎(与黄金直接挂钩)

内容:

国内只允许流通银行券。

银行券只能兑换外汇,这些外汇必须符合货币发行国的管汇规定才能向外国银行兑换黄金。

确定与本国经济有密切联系的金本位国家为依附对象,并制定两国固定比价,将本国部分黄金和外汇存放于依附国的央行作金准备。

汇率:

固定比价。

国际支付最后手段为黄金。

小知识——我国1935年11月4日推行金汇兑制(法币改革):

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后来又有中国农民银行)发行法币,1元=1先令便士,12月美国施加压力,又规定1元=美元。

旧时英国货币制:

12便士=1先令,20先令=1英镑,1971年2月15日改为十进制。

英美为争夺货币霸权扩大英镑区、美元区,获取我国和币制控制权。

——金本位制在国际收支中自动调节,使汇率波动很小,对稳定经济、促进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金块和金汇兑制的特点决定了各国银行券均有过量发行的可能,不能稳定地代表一定的黄金量,因此,两种本位制下汇率均失去了稳定的基础。

因为其建立的基础(黄金)固有的原因,在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不堪承受,1936年国际金本位制宣告彻底破产。

英美法三国货币协议昙花一现(二战爆发而瓦解)

3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背景

二战前,各货币集团之间矛盾尖锐,斗争激烈,各国汇率极不稳定,外汇管理加强,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比较混乱。

二战爆发,许多国家参与这场战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包括英、法),而战争给美国带来了空前繁荣。

向外提供武器、物资,占领广阔市场,“租借法案”实施,大发战争财,贸易巨额出超,工业贸易、储备巨大增长,大战结束时,美工业生产总值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贸易首位,黄金储备占总额的3/4达亿美元,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取得了压倒优势。

“租借法案”:

二战期间,美国向同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盟国借贷或出租武器弹药、战略物资、粮食等的法案。

国会于1941年3月通过规定战后清帐,总值470多亿美元,其中3/5供应英联邦,近1/5供应法国,1/5供应中国及其他国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4年7月1日至22日,在美国新罕什布尔洲东北部的库斯县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设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后来称为世界银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5年12月两个组织建立,在12月31日前在协定上签字的为创始会员国。

当时有39个,协定12月27日正式生效。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固定汇率制——双挂钩、两大支柱

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成员国确认美国政府规定的(1934年1月规定)1盎司(克)=35美元的黄金官价,各国必须协助稳定,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或央行按黄金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等同黄金。

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与美元固定比价(黄金平价),维持固定汇率,波幅不超过平价±1%,否则有义务进行市场干预,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

(2)多种国际收支失衡调节机制:

(1)由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2)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根本性失衡,则采取调整汇率平价的方式来调节

(3)废除外汇管制(货币的可兑换性)

(4)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成员国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性兑换限制”(基金组织在某种货币库存下降到该货币发行国份额的75%时,可将该货币宣布为“稀缺货币”)。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实质:

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度。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确定了美国货币金融霸主地位,统一了国际货币制度:

一种新的金汇兑本位位制度。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并维持固定比价构成了战后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

提问: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为什么处于霸主地位

 美元危机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

特里芬难题

信心与清偿力的矛盾

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的增长,以保证清偿力的满足——清偿力要求(国际清偿力、支付手段)

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又会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使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产生动摇——信心要求

(1)美元危机

释义:

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发生动摇,从而在国际市场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活动而造成美元跌价的现象。

原因:

1948年美国执行马歇尔计划,对外经济援助,美元流入欧洲,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商品与美货竞争;

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初期美援助欧洲复兴计划,1947年6月美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中提出,由美国拨100多亿美元给西欧各国作复兴战后经济之用,但受援国须购美国货并取消关税,向美提供本国及殖民地战略物资,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等,当时有17个西欧国家受援。

50年代起美向外扩张:

侵朝、侵越,军费大量支出,美元流出,收支出现逆差;

美国低利率政策促进国内资金外流去寻求新的投资地;

1958年欧共体市场内部货币恢复自由兑换,各国持有美元抛出。

——1960年10月第一次危机,1968年3月因侵越战争爆发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第二次危机),美元危机使金价一涨再涨,各国纷纷以官价向美兑换(1960年-1973年,13年先后爆发111次美元危机)。

(2)体系拯救

体系拯救措施的逻辑:

黄金、外汇市场的冲击及其对冲,黄金、美元、成员国货币的集中、调剂或封存。

措施:

稳定黄金价格协定和黄金总库:

1960年伦敦金价上升($)即美元贬值,美国同意向英格兰银行提供黄金,同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央行订立君子协议,协定以不超过$的价格买入黄金(官价+运费)以稳定金价,防美元下跌。

同年12月美联合英、法、意、西德、荷、比利时、瑞士八国央行共同建立黄金总库。

黄金总库:

八国央行按约定比率承担总库所需黄金,美50%,德11%,英法意各%,其他各国各%;指定英格兰银行为总库代理机构高抛低购,比例分摊。

巴塞尔协议:

1961年,德国马克(DM)及荷兰盾(FLS)升值,美元、英镑受打击,3月13日美、英、法、西德、荷、比、瑞士、瑞典八国(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在巴塞尔签订协议:

①各国银行密切协作,维持汇率稳定;②某国货币危机时,他国必须保持该国货币头寸,还应该把该国需要的外汇黄金贷给该国。

借款总安排:

1961年11月,“十国集团”(英、美、加、西德、法、意、荷、比、瑞典、日本),又称“巴黎俱乐部”达成“借款总安排”协定,当某成员国出现货币危机时,可以从协定国借入额度为60亿美元的资金,以稳定该国货币。

互惠借款协定:

1962年,美国同14个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签订,又称“互换安排”,央行间彼此互惠信贷,额度亿美元,借款以一定汇率,还款以借款汇率。

黄金双轨制:

1968年3月15日,美侵越战争,使美黄金储备量降到121亿美元,外债331亿美元,1967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市场上空前抢购黄金。

1968年3月15日,关闭伦敦黄金市场,召集黄金总库成员国在华盛顿召开紧急会议,美不再以35美元1盎司价格在市场上出售黄金,听任市场波动,但各成员国央行仍可以以35美元1盎司官价向美国兑换,即黄金双轨制。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

连续的美元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基础动摇,尽管美国为维持得之不易的金融霸主采取了诸多努力,但美元危机总难缓和,且不断发展,1971年5月和7-8月连续爆发两次较大的美元危机。

美国新经济政策:

1971年8月15日,对内冻结工资、物价,对外停止履行外

国政府或央行以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美元与黄金正

式脱钩。

支持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一大支柱倒塌。

史密森协议:

1971年12月,十国集团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财长和

央行行长会议,达成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其他各

国相应调整,他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波幅放宽到±%。

1973年3月,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1973年初第九次美元危机与美国第六次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宣布第二次美元贬值10%$),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美元抢黄金风暴,美元一度贬到96美元1盎司黄金,西欧与日本外汇市场被迫关闭达17天之久,此后,各国放弃汇率维系责任,放任美元汇价的自由浮动。

支持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第二大支柱倒塌,历时30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积极作用: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4牙买加体系

成立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秩序又复动荡,国际社会及各方人士也纷纷探析能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提出了许多改革主张,如恢复金本位,恢复美元本位制,实行综合货币本位制及设立最适货币区等,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由11个主要工业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

委员会于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地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贷币的决定。

并规定:

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增加成员国特别提款权。

成员国的特别提款权总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

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小知识:

特别提款权:

1960美元第一次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中心的的重大缺陷,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一国货币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可能保持长期稳定的。

60年代中期起,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美英一方,为了挽救美元、英镑日益衰落的地位,防止黄金进一步流失,补偿、、黄金的不足,适应发展的需要,建议增设一种储备货币。

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六国则认为,不是国际不足,而是“美元泛滥”,通货过剩。

因此强调美国应消除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并极力反对创设新的储备货币,主张建立一种以黄金为基础的储备货币单位,以代替美元与英镑。

比利时1964年4月提出了一种折衷方案:

增加各国向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而不是另创新储备货币来解决可能出现的国际流通手段不足的问题。

基金组织中的“”采纳了这一接近于美、英的比利时方案,并在1967年9月基金组织年会上获得通过。

1968年3月,由“十国集团”提出了特别提款权的正式方案,但由于法国拒绝签字而被搁置起来。

罗斯福新政时美元停止兑换黄金,美元再也不能独立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提供补充的储备货币或流通手段就成了基金组织最紧迫的任务。

1969年年会上才正式通过了储备货币方案。

分配:

每5年为一个分配特别提款权的基本期。

第24届基金年会决定了第一次分配期,即自1970年至1972年,发行95亿特别提款单位,按会员国所摊付的的比例进行分配,份额越大,分配得越多。

这次工业国共分得亿,占总额的%。

其中美国分得最多,为亿,占总额的%。

最初,份额与经济因素相联系。

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确定各个成员国份额时使用的公式包括国民收入、平均进口额、出口的变动性、出口占国民收入的比率、黄金持有量,以及美元收支平衡等变量。

该公式在60年代初期以前仍作为确定新成员国最初份额的基础。

目前使用的份额计算公式有5种,这些公式的变量包括成员国的GNP,经常帐户交易额和官方储备等数据,将这些公式计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平均后可为每一个成员国推导出单一的“计算后所得份额”。

牙买加体系的运行

储备货币多元化: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

西德马克(现德国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目前,国际储备货币已日趋多元化,ECU也被欧元所取代,欧元很可能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

汇率安排多样化:

在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

一般而言,发达工业国家多数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但有的也采取钉住自选的货币篮子。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多数是钉住某种国际货币或货币篮子,单独浮动的很少。

不同汇率制度各有优劣,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与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制则减少了本国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方便生产与核算。

各国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去权衡得失利弊。

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2)运用汇率政策。

(3)国际融资。

(4)加强国际协调。

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多元化的储备结构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币

  多样化的汇率安排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

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牙买加体系的缺陷:

在多元化国际储备格局下:

“铸币税”,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

汇率体系极不稳定:

增大了外汇风险。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各有局限,并没有消除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5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创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是根据1944年7月在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协议的条款于1945年12月27日付诸实行,1946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1947年3月1日正式运作。

致力促进全球金融合作、加强金融稳定、推动国际投资与贸易、协助成员国达致高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成员:

条件1—联合国成员;条件2—认缴份额(2008年基金总规模1800亿美元,成立初为88亿美元)。

目前有185个成员国(188个成员)(、;欧洲的列支敦士登、安道尔、摩纳哥;太平洋岛国瑙鲁等6个国家未加入)。

理事会治理框架:

—BoardofGovernors

最高权力机构,由各成员国派正、副理事(governorandalternategovernor)各一名组成,一般由各国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担任。

每年9或10月举行一次理事会议。

常务理事会—ExecutiveBoard

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由24名常务理事组成,其中8名由基金份额最大的5个国家(美、日、德、法、英)和另外3个国家(中、俄、沙)任命,其余16名由其他成员国分别组成16个选区选举产生(两年选举一次)。

联合国组织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起草《联合国宪章》。

1945年6月26日,50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组织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当时波兰没有派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但后来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因而成为联合国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目前有191个会员国(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梵蒂冈和巴勒斯坦,地区为31个)。

宗旨:

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来维护和平、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生活水平和保护人权。

—由常务理事会推选,负责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任期5年(可连任),另外还有四名副总裁。

总裁可以出席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平时没有投票权,只有在表决双方票数相等才可以投决定性的一票。

总裁通常由欧洲人担任。

花絮:

现任总裁税后年薪为万美元,税后万美元的津贴,高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收入(奥巴马税前年薪为40万美元,此外还有每年5万美元的免税津贴)。

常设职能部门—设有16个职能部门,负责业务活动。

另外:

两个机构:

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和(开发援助)发展委员会。

两个办事处:

巴黎和日内瓦。

两大利益集团:

“”和“廿四国集团”。

议事规则:

加权投票表决制,85%赞成票通过。

基本投票权(每个成员国250票)+份额投票权(10万SDRs1票,2008年底总份额2384亿SDRs)。

第14次份额改革议案(2008)原定于生效。

依该方案2010年中国的份额将由%升至%,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但美国国会参议院否决该提议,改革流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徽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办公楼外观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现任总裁)

朱民(现任第四副总裁)林建海(现任秘书长)

中国与IMF

  资格获得:

中国是创始国之一,新中国诞生后我国的席位被台湾当局占据。

1950年,周恩来致电IMF,要求恢复中国在IMF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内部环境。

1979年1月,中、美建交,外部条件。

1980年3月,IMF派团来华与我方谈判;4月17日,IMF的常务理事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IMF的合法席位,份额亿SDRs。

份额变迁:

,亿特别提款权

,12亿特别提款权

,18亿特别提款权

,亿特别提款权(占比%,投票权%,第8位)

,亿特别提款权(占比%,投票权%,第6位)

2010,特别提款权(占比%,投票权%,第3位)。

资金融通:

30年中,两次从IMF获得直接的资金支持。

1981年,我国向IMF借用亿特别提款权(约亿美元)的备用信贷安排(stand-byarrangement)和亿特别提款权(约亿美元)的信托基金(trustfund)以弥补当时的国际收支逆差。

1986年,响应当年1月召开的“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和邓小平同志6月对外汇问题讲话精神,我国再次大量吸收外资,当年向IMF借入亿特别提款权(约亿美元)的备用信贷安排。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发展和改善外部国际环境的平台。

履行大国责任的平台。

获得信息、数据、技术和培训资源的平台。

鲍顿评价:

——对中国而言,加入基金组织的主要收益,除了获得加入世界银行的资格以外,从广义上来说是使中国得到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认可,从狭义上讲是中国可以更好地利用IMF的信息、数据、技术支持和培训资源。

世界银行

创立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开始营业,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凡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必须首先是的,但IMF的成员国不一定都参加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集团目前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五个成员机构组成。

总部设在美国首都。

世界银行仅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

战后重建——克服贫困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条款》对世界银行的描述:

1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协助会员国开发;

2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

3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

4与其他国际贷款机构相配合,提供贷款保证。

主要目标:

促发展;反贫穷;反贪污;私营部门发展

公司制成立初期,世界法定资本100亿美元,全部资本为10万股,每股10万美元。

凡是会员国均要认购银行的股份,认购额由申请国与世行协商并经世行批准。

一般来说,一国认购股份的多少根据该国的经济实力,同时参照该国在国际货币组织缴纳的份额大小而定。

会员国认购股份的缴纳有两种方法:

(1)认购的股份,先缴20%。

其中2%要用或美元缴纳,18%用会员国本国的货币缴纳。

(2)其余80%的股份,当世行催交时,用黄金、美元或世界银行需要的货币缴付。

会由每一会员国选派理事和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