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19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docx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

教育系统十佳巾帼标兵申报材料集锦

  跨入邗江实验学校的大门已有五年。

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梦牵魂绕,使我心中积淀了太多的情感。

  1999年8月,我抱着做一个优秀教师的信念踏入实验学校的校门。

进校之前我就作好了艰苦创业的准备,可是,当我真的成为邗江实验学校的教师,担任初二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当我走进教室,当学生家长握着我的手说:

“刘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的时候,我感觉到心忽然变得很沉。

这种沉,是一种被信任的充实,更是一种轻松不起来的责任。

我意识到身为邗江实验学校教师的光荣与责任。

从此,我开始了每天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一点的满负荷运转。

  实验学校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树立自己的威信,首先要在课堂上能抓住学生。

怎样才能抓住学生?

我动起了脑筋。

最后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于是,我阅读球迷、百科知识等学生爱看的书籍,从中找寻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并努力钻研教材,在课堂上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谈物理现象、物理原理,并以实验来验证。

这样的开头很快便“拉拢”了学生,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开始活跃,开始积极。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自己的物理旅程。

在此基础上,我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张扬,我与学生开始默契起来。

教学的过程开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的过程,也开始成为我自身完善的过程。

为了上好课,我在科研上迈出了脚步。

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的理论结合,使我写出了一些论文,发表在各级刊物上,我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加省示范初中验收汇报,我的课被评为优质课;基本功大赛,我获得了区二等奖;辅导学生,获得了多个全国初中生物理应用能力竞赛一等奖,我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物理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的荣誉称号。

更为欣喜的事,我与我的同事们,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了邗江实验学校首届初中毕业生毕业的辉煌!

  工作着是美丽的,可是,对于也食人间烟火的我来讲,美丽之外,也有着矛盾。

这就是:

来自生活的矛盾。

我的先生在邗江中学任教,同样是事业型的我们,顾不上孩子,我们双方的父母都有困难,不能帮我们带孩子。

于是,我与先生商量,将幼小的孩子全托,并排起了值日表,想方设法在工作与生活这一对矛盾中求得平衡。

孩子幼小,体质较弱,这几年之中,曾有过多次打破平衡的事情,让我们感到辛酸,感到愧对孩子,好在都过来了。

  像我这样的老师,在邗江实验学校还有许多许多。

一位同事对我说:

“老师吃的是良心饭!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教师的精神实质,是啊!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像杨利伟那样的英雄,但更需要有千千万万,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能够在这个平谈的岗位而且永远充盈着燃烧激情的人,而我的周围,就有着许许多多这样平淡如水而又激情澎湃的人,他们在晨露与星月中挥洒青春的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着人的灵魂。

与他们在一起,我感到幸福,因为我工作的充实,因为我生活在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爱意的环境之中。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淡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没有爱的心灵是黑暗的。

心中有花,灵魂自香;心中有灯,执着前行。

身为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职业,我无悔于过去,执着于未来,永远醉心于这份高尚的育人事业。

    与阳光同行

  王在凤

  蓦然回首,与三尺讲台结缘已十二年了。

十二年的人生不算太长,但也绝不能算短,随风而去的是悠悠岁月,留下的是桃园耕耘的芬芳和弥久愈香的回忆……

  生命因爱而生动。

十二年前,我怀着初为人师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沐浴着九月温馨的阳光跨进了邗江公道中学的大门,迎接我的是学生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和同事们一张张亲切的笑脸。

永远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的是公道中学对我的接纳和培养,公道中学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锻炼的舞台。

参加工作两个月后,我就被选中参加扬州市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二等奖,而当时仅有的一名一等奖获得者是扬中的一位中年教师,初出茅庐的我受到了语文教育专家洪宗礼先生的表扬,我以良好的素质赢得了校领导的信任。

半学期后,我被调至高中部任教,是纯朴的农家少年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我为人师的热情,我每天挑灯备课,很快就受到了高中学生的欢迎。

  94年,我调至邗江酒甸中学,教初中语文,也教职高班课程,酒甸中学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给了我读书、增强内力的机会,我的教学技艺也日臻成熟,成为酒甸中学的教学骨干,所上的区示范课也受到了行家们高度评价。

  98年,邗江实验学校初中部建立,我有幸作为第一批初中部教师入聘,创业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

现在,每当我从小学部西大门进校时,那一排排已绿荫成盖的白杨树总会令我心情激荡,那是当年我和第一批老师们亲手栽植的白杨树啊!

它们见证了我们老邗江实验人的岁月,它们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期盼,它们也定格了我们辉煌的业绩!

当年我和黄玉刚校长、殷勤、冯志晴、樊友琳、魏勇、杨华等老师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过起了披星戴月、以校为家的生活,那时的工作量是惊人的:

我教两个班的语文加两个班的历史,再兼一个班的班主任。

那一年,我的孩子才3岁,留在了镇上的公婆家,每两个星期才能回一趟家看孩子,孩子很自然地称“伯母”为“妈妈”了。

因了公婆的帮助和先生的支持,我才能将全部精力投注到教书育人上,并以优异的工作实绩回报了学校领导的信任。

  弹指一挥间,在实验学校工作已届6年,其间兼做了3年的班主任。

六年来,我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我深谙“一桶水”对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意义,因此,一有空闲,我总是用各种书籍、报刊杂志来壮大自己,并力求以独特的教学方法赢得学生的信任。

六年来,在实验学校的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先后几次开了区级公开课,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文教学风格。

XX年,我所执教的省级作文观摩课受到了顾黄初等教育专家的好评。

因为勤奋钻研业务,我的语文课形成了“求实中创新”的风格。

所以,每次考试我所授班级的语文成绩都在年级名列前茅,我也因此获得了“区教坛新秀”“区教学骨干”的称号,并两次受到了教育局的嘉奖。

  在教书的同时,我也积极做好育人的工作。

我牢记苏格拉底的名言: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力求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

平时,我积极地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多年来,我以我的真诚、公平、温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许多学生利用写周记的机会向我透露内心的烦闷与惆怅。

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老师之间的磨擦都愿意与我交谈。

记得有个叫林超的同学,母亲在扬州创下千万元产业,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她,将她寄养在亲戚家。

到我校就读后,她已闹到与母亲不讲话的地步。

她母亲向我哭诉后,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帮助她们调整母女关系,又帮助她们联系心理医生。

至今,这位女老板还是我的家长朋友之一。

林超的转变给了我极大的工作信心,我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是“交心”的职业,“亲其师方可信其道”,我将一腔的真诚扑倒了班主任工作上。

上届有个叫周庆峰的同学,学习习惯很差,成了同学们孤立的对象,有一次晚自习时发阑尾炎,我陪他到苏北医院挂水,一直挂到夜里12点半,等到他父母从外地赶来,我才回家。

我拒绝了家长递过来的打的费,却赢得了一颗游离的心。

这个学生后来一直对我都很尊敬。

班上还有一个有点另类的现代女生唐某,为教育她,身为高知的母亲耗尽了心血,在我的大力配合下,该女生平稳地度过了青春期,她的父母接连写了三封感谢信给我。

不喜张扬、崇尚平淡的我把家长、学生的信任化成了无穷的动力。

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我本人也被学校评为“十佳班主任”。

我深知人格的塑造是艰难的,然而我愿意以语文课为载体,向学生传授做人的准则。

语文课上,名人名言、名人轶事、生活见闻、情境体验成了学生们喜欢的亮点。

学生们这样评价我:

我们很喜欢王老师,又有点怕她。

我想我的目的达成了,我以为这是师生关系的最好状态。

  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也努力做个好同事。

平时,我谦逊地向同事请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工作中,我真诚地对待同事,当自己受到委屈的时候,我总以“风物长宜放眼量”自勉,从不与他人争风,我喜欢云淡风轻式的从容。

时间长了,我的朋友也就多了起来,我视结交同事朋友为一大乐事。

  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

我的先生早年下海经商,常年顾不了家,家中重担都落到了我的肩上,“柔肩担道义,妙手谱华章”,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努力做好先生的贤内助,十年的婚姻生活可谓风雨同舟。

面对新的时代,我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来勉励自己,在先生的朋友圈中,我有极好的人缘。

作为母亲,我对儿子是有愧疚的,“朝六晚九”的生活使孩子与我几乎没有在一起的时间。

孩子小的时候,嘴里总喊着“妈妈坏……”进入实验学校读书后,我忙里偷闲在中午去教室看他,孩子慢慢地知道了我的辛苦,与我的感情也融洽起来了,也能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所有教过我孩子的老师们,是她们帮我分担了一个母亲的责任。

作为女儿、儿媳,我是愧对四位老人的,如果有来生,我愿我们还是一家人。

  回首十余年的教书生活,有成功,有失落;有惊喜,有委屈;有鲜花,有荆棘……人间的温情跨越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我为人师的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

而今,我所教的不少学生已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有的成为公务员,有的成为教师,有的成为个体老板,最有出息的一个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快读完了……每念及此,每收到从四面八方飞来的明信片,每听学生甜甜地叫声“王老师”或“miss王”时,做老师的欣慰油然而生。

是谁说过,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

与阳光同行,吾将上下求索而不悔!

    在奉献中体验幸福

  韦习珊

  坦诚地说,被评为“巾帼标兵”,我感到有点意外。

  在我童年时代的印象中,不让须眉的巾帼,那就应该像故事中的花木兰那样,是能够和男人一样驰骋沙场、豪气冲天的盖世英雄;长大后,我觉得堪当“巾帼”二字的,就应该是政坛上一言九鼎、呼风唤雨的铁女人,或者是商场上应对自如、精明干练的女强人;至少也应该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而名闻一方的女中俊杰。

可这些跟我都沾不上边,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平平常常的家庭主妇。

站在这里,我觉得自己愧对同仁们的信任,尽管我内心也有感激。

我感激大家对我的鞭策,对我的鼓励。

  我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骄人成绩,更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因为我的平凡,我只能说说自己的对工作和生活的一点浅薄的感悟和理解:

工作和生活本身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去工作和生活。

  我常常在内心询问自己:

你幸福吗?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学生。

学生学业有成,健康成长,成就了身为教师的幸福感;

  女人的幸福,来源于家庭。

丈夫的支持与理解,孩子的天真和懂事,营造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成就了身为女人的幸福感。

  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身为女教师,要想获得双重的幸福感,怎一个“难”字了得。

传统的美德要求我们做好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因为你是女人;时代精神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平等的权利,就要尽到平等的义务,我们必须和男性同胞一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你是教师,是从事着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的职业的女性。

  从1995年八月分配到邗江职业高级中学工作起,我一直担任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1999年八月应聘至邗江实验学校,担任微机教学,并任教研组长。

在我走上工作岗位时,计算机走进中学课堂,还是新鲜事。

新教师、新课程,没有教学经验,没有现成的教学路数,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其中甘苦自不待言。

但是,学生们对神秘的电脑,充满了好奇和想往。

他们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驱动了我年轻的热情,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电脑世界,日新月异,稍一停顿,便会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习,先后取得了《Intel未来教育》证书,《NIT》教师指导证书,《网络管理员》证书,不断地充实自己,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因为这一份努力,我曾被评为“优秀新教师”,先后获得过区教学设计一等奖,市二等奖,省教学设计二等奖,区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省“师陶杯”论文大赛三等奖等奖项,有多篇论文在《学生计算机世界》《少年电脑报》等刊物上发表。

在职高工作期间辅导多名同学获区职教系统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辅导多名同学参加成人对口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在实验学校工作期间,辅导高二学生参加XX年省计算机会考合格率为93%,;辅导近四十名学生获省、市、区奥林匹克操作技能竞赛及省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一、二、三等奖。

  在这样的忙碌和充实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结婚生子以后,生活的节奏被打乱了。

家庭的琐屑与工作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常常令人难以承受。

回到家来,经常因小事而大动肝火。

有一次,在暴风骤雨般的盛怒之后,儿子乖巧的对我说:

妈妈,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望着儿子稚嫩天真的小脸,我感到无比震惊和内疚,同时,做母亲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又油然从心头升腾起来,我忽然感觉到生活其实很美好,是啊,生活本身是美好的,我为什么要把工作的压力带到家里来呢?

家庭应该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缓释压力的停靠站。

如果没有了幸福感,生存只能变成压力。

  我们可以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孩子的童真和家庭的温馨,给我了作为一个女人的幸福感。

  我愿意用我微薄的力量,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神奇的门,让他们分享老师的幸福;我愿意用自己真挚的爱,为儿子营造一片快乐的天空,让他分享妈妈的幸福;我愿意用自己的满心欢喜带给同事以轻松,让他们也分享我的幸福。

  人们喜欢把教师比作春蚕、比作红烛,因为他们的奉献,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别人的幸福。

其实,成就别人的幸福,也就首先成就了自己的幸福。

  愿天下所有的巾帼同胞都幸福。

  谢谢大家。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严高莲

  我既没有高亢激越的誓言,也没有惊人卓越的成绩,有的只是十三年来的教育这块园地上,所作的默默耕耘,辛勤的开拓,点点滴滴、平平凡凡。

八年前的盛夏,一张调令把我从邗江实验幼儿园带进了邗江西区这片崭新的热土上。

无需太多的言语,我背起行囊,牵着苍穹下那朵故乡的云,执着地踏上这条不寻常的路。

  九六年时的实验学校幼儿部;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话,没有电灯,没有厨房,没有办公桌。

老师们没有教具,孩子们没有大型玩具。

面对这样一所一无所有的幼儿园,我和一同调聘来的老师没有气馁,六个人情同手足,大家拧成一股绳,以园为家,从零开始,用勤劳的双手为孩子们支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那时的我倍受牙痛的折磨,有道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那种日子简直是一种煎熬。

尽管如此,我仍坚持每天吃几粒止痛片就上班。

在万般无奈之下,我求助于牙医,牙医告诉我,只有拔掉其中的几颗,才会避免永远的疼痛,也不至于将龋洞传染给其它牙齿。

在当时的情况下,取牙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连续取牙之后,我的体力与精力早已透支完,面对医生要我休息的再三叮咛,我迟疑了,因为我知道,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我休息,将会加重其他老师的负担,而她们也很苦很累,我又于心何忍呢?

于是从医院出来我立即来到幼儿园,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坚持中午值班,甚至顶着烈日奔波于商场之间,为孩子们采购必备用品,取牙后的不适疼痛不时侵袭着我,我默默忍住眼中的泪水不喊一声疼,因为我是一名教师,背后有那么多双天真的眼睛在看着我。

  在教育工作中,我一贯关心、爱护孩子,对有缺点、调皮的孩子,从不挫伤他们幼小的心灵,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总是循循善诱、耐心说服,给他们慈母般的温暧。

我曾接收过一个因受其它园师生歧视而转园的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我以母亲的胸怀接纳了他,照看他的衣食起居,关心他的一举一动,并以各种形式和活动发动全班小朋友关心爱护他,最重要的是不歧视他,和他一起玩、一起笑。

他从开始时的孤僻、冷漠到后来变成天天跟妈妈吵着要早点到幼儿园来,从开始的不会说话到会唱歌、会念儿歌,他的手工作品甚至超过了其他小朋友。

他的妈妈每次看到我,都会抓住我的手,未语眼先红。

  时间过得很快,不久我便担当起人生的第二角色——母亲。

身为人母后的我更觉孩子的可爱,面对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不点儿,我总以妈妈的口吻对待他们,前脚后脚,马不停蹄着跟在他们身后,生怕他们磕着碰着,每当夜幕降临,带着一天疲惫与艰辛,我只有通过书信和电话向京城的丈夫倾吐心中的希望,婆母看我身体单薄,义不容辞地把孩子带回了乡下,以减轻我的负担,好让我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中,我真的要感谢这位不是亲娘胜似亲娘的婆婆,在我遇到困难时,她总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帮助我渡过难关。

她不但帮我料理家务,照看小孩,在生活上更细致入微的照顾我,为我加强营养,她待我如自己的亲生女儿,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我的碗里却总是营养最丰富,在她悉心照顾下,我在工作中也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的论文获市一等奖,墙饰制作、讲故事比赛获得市三等奖,参加市幼儿园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三等奖,参加区组织的论文比赛、演讲比赛、活动设计获一等奖,区内优秀课评比、区内半日方案设计二等奖,有多篇教育经验文章发表。

参加校“师德”演讲比赛一等奖,曾受区人事局嘉奖,评为校十佳教师,校优秀班主任。

被聘为第二批市教坛新秀,区教学骨干。

  其实,今天在各位同行姐妹面前标榜自己,实在是惭愧,这区区成绩更是不足挂齿。

在我的身边,到处都有感人的事,动人的情。

我深知,我的每点进步,每个成绩都和组织领导的关心爱护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分不开。

作为一名教师、一位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媳妇,我只想做到兢兢业业工作,实实在在做人。

    平凡的轨迹

  ——记十佳巾帼标兵数学教师李红艳

  人人都想辉煌,谁都不愿平凡。

  而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且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

  现实生活中的她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她正在教育这块土地上默默地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丰富着平凡的内涵。

  她,就是邗江实验学校四年级班和班的数学老师——李红艳。

  学生这样形容她:

“她和蔼、可亲,就象我们的妈妈。

她讲课,语言平实,语调平稳,但那平实的语言,平稳的语调竟能把我们一步步地带入数学王国的佳境。

  老师们这样评论她“她谦恭、平和的脸庞上写着对事业的执着,细细的鱼尾纹昭示着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儿子这样戏谑她:

“妈妈是我的老师,是爸爸的助手。

  而她对她自己说:

“教育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教育,我就要认真地去做。

搞教育是清贫的,然而教育这块园地是肥沃的,我庆幸我拥有这块沃土。

  拥有肥沃的土地,不等于就有了丰硕的收获。

他还需要园丁辛勤的耕耘,科学的管理。

李老师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当前,新课标的施行,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她锲而不舍钻研教育理论,注意把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整体提高备课水平。

她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十分有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

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她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她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学生的楷模。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她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迁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以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

做为一名班主任,她一直追求着这样的一种境界:

在她所带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里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

她象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

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是倾注了关爱和心血。

一旦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她总是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互相配合,使每一位学生健康的成长。

  在家里,她孝敬父母,支持丈夫,疼爱孩子,可谓是尽心尽职。

在社区邻里和睦,宽以待人,称得上合格的公民。

  辛勤地耕耘,也取得一些成绩:

她曾被评为好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群众最满意的教师。

在区低数评优课中获三等奖,社会课录像评优课获二等奖,撰写的论文〈〈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区二等奖。

  回首过去的的点点滴滴,有欢笑,也有黯然;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叹息。

李老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呢?

她说: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

人生就是在荆棘缠绕的荒原中开道,最要紧的并非是你伫立在什么位置,而是你朝着什么方向走。

因为你无论站得多高,这都是一个起点。

  从李老师的平凡的人生轨迹中,我们重新认识了平凡这个词。

平凡不是平庸,它是不慕虚荣,永不满足。

从李老师的平凡的人生轨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人生坐标,以平凡为横轴,以伟大为竖轴,无论站得多高,都把自己放在0上。

    真爱永恒

  ——记十佳巾帼标兵保育处主任许凤英

  有人说:

“生命入水,撞击岩石能溅出美丽的水花;跌下悬崖则形成壮观的瀑布;即使在平坦的地面,亦是点点滴滴,奉献万物。

”年愈半百的许凤英老师,伴随着实验学校前进的足迹,走过了八年的风风雨雨,虽两鬓染霜,却无时不让我们感染到热情,感受到振奋。

她用她那如水的生命,默默滋润着邗实这方沃土……

  97年8月,许老师带着领导的信任,带着对事业的执着,离开了心爱的三尺讲台,来到了邗江中心实验小学的一群全寄宿实验班的孩子们中间。

新的环境,新的模式,新的管理,来不及观望,来不及等待,许老师带着一批生活保育老师摸索着上路了。

一边是刚离开家的宝贝疙瘩,一边是还未完善的生活设施,多少困难,多少艰辛,在一帮毫无经验却有满腔爱心的生活老师肩头担起,而许老师是她们的“主心骨”!

可以饿着肚皮,可以放弃睡眠,孩子却是大家的心头肉,委屈不得!

她们从铺床叠被到刷牙洗脸,手把手的教,示范了一遍又一遍,鼓励了一个又一个,轻言细语,似母亲般的温柔,驱散了孩子们离家的孤独,寻回了灿烂的笑脸。

看着孩子们干净整洁的床铺,听着家长们由衷的感激,许老师和她的“兵”们,才长长的舒了口气。

  在家,孩子生病最让妈妈揪心;在学校,生病的孩子就是许老师心头的痛。

发福的许老师,五层楼走下来,常常已经是气喘吁吁了,可是抱起那个和她一样高大的孩子,一口气从宿舍楼到医务室,中间没有歇过一脚;背起那个体重60公斤的学生,从操场到医院,硬是没停下来喘口气……病在孩子身上,急在许老师心头啊,床边的嘘寒问暖,医院里的东奔西走,汗水浸湿了许老师的衣服,泪水打湿了孩子的面庞。

这份母亲般的情怀,激起学生对许老师深深的依恋。

调皮的小男生爱找她评理,爱哭的小女生总是来找她诉说委屈,单亲的孩子在许老师的怀抱里寻找温暖,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在许老师身边找回自信……在路上,在餐厅,在教室,在宿舍,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对许老师的亲切呼唤;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

许老师说,生活处处是课堂。

虽然没有三尺讲台的威严,没有鲜花簇拥的骄傲,但是,许老师在生活的课堂里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许老师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自己。

”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

那次,切除肩膀上的脂肪瘤,是拖了再拖的手术,可是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