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92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docx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保险政策的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

刘书畅(1992―),男,汉族,湖北随州市人,管理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学专业,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

  摘要:

此文献综述的理论研究来源是在YALU中文期刊、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所收纳的近五年研究成果。

笔者在数据库中输入“养老保险”关键词,一共搜出110篇文献,对自己有用的文献有60篇,搜到的文献分别涉及:

养老保险保险的起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现状、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养老保险的地区差异、我国养老保险西方国家的比较、我国养老保险的其它问题、我国养老保险政策的运作模式、从多轨走向并轨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养老保险政策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文献综述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的社会保险

  在部敏《古代有社保吗?

》一文给我们详细分析古代的社会保障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是更为农业化的,古代中国处于一个较为封建的农业社会,所以古代中国的社会保障是有着农耕社会的色彩。

文中共阐释了三个观点:

第一,养儿防老。

这个模式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紧结合,原因有二,一是土地私有基础上的土地财产代代相传,父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二是农耕用地生产工具的经验相传。

第二,自然灾害靠国家,古代历朝历代为百姓设立了常平仓和义仓。

西汉设立了常平仓,主要是满足百姓们的生活需要,制定粮价,出售粮食,到了宋代已经基本得到完善;义仓是古代社会保险的一大亮点,定时定量让百姓们上缴部分粮食或者财物到义仓中来,遇到自然灾害或瘟疫疾病时,开仓救济受灾害百姓。

第三,宗教观念下的民间自我救助。

  

(二)近现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在周建华《建国以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与展望》研究综述中为我们阐述了近现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推动政策的发展。

  1.50年代的养老保险制度

  1953年国家对条例进行修改,并对参保范围进行修订扩大到工厂、矿场、交通事业。

到1955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相继问世,这些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退休待遇标准、工龄算法等方面内容。

  2.60年代至80年代末期

  文革时期,处于经济的大倒退时期,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养老保险政策指明了新的方向:

国家制定并实施《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离职的暂行办法》,一度被人们淡忘的养老又开始发展。

这两部文件在《条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修订,其中将退休的待遇与条件作了一定修改,将以往按工龄决定退休待遇改为按革命时期(建国前)和革命工作(建国后)分别计算,退休条件也变为男60岁、女55岁。

这次修订建立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统一管理模式被打破,分立模式开始盛行。

  3.90年代的突破

  1991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对养老保险中的缴费对象、比例进行改革。

其中提出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相结合的新的缴费方式,缴费比例由职工工资的3%开始逐渐提高。

同时,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转折点。

进一步明确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分别由企业和个人承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成为该时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亮点,这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4.21世纪的试点实行与全面改革时期

  2001年《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在辽宁进行试点。

2003年,《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得到通过,个人账户得到重视并逐步建立和发展,并与社会统筹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随后又在吉林、黑龙江等地推行试点方案。

继续保持养老保险缴费率不变,而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比例适当调整。

  2005年国家出台《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这些改革充分说明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统筹与多层次发展。

  5.取消双规制度的新时期

  2014年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国家发行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是其重要成果,事业单位与机关单位纳入一个体制,它们承担养老保险的义务和权益是相一致的。

  二、世界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

  1.家庭养老时期

  世界的家庭养老时期与我国古代的养儿防老时期大致相同,在作者杨晓光、张晓丹、黄渊《浅析世界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与改革趋势》一文中,解释了在这个时期呈现的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适应性强。

父母与子女长期生活在一起,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二是成本低,不用缴纳任何费用;三是灵活性强。

不存在有退休年龄的限制,老人可以在家庭里找到一份简单的工作。

  2.工业革命时期的国家养老阶段

  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了第一个养老保险制度。

其对象仅仅是生活困难的伤残老工人,缴费与给付水平极低。

二战后,随着贝弗里奇计划的实施以及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

以公共年金计划为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工业化国家纷纷建立和日臻完善。

美国与欧洲国家不同,最初的时候建立的是职业或行业年金。

美国罗斯福“新政”,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主要照顾低工资工作者。

  3.入不敷出的财政困难下的新体系

  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态势,建立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与家庭账户相结合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三、养老保险的制度理论综述

  

(一)政治理论

  分别是多数理性投票,时间集中的政治斗争理论,纳税人保护理论。

这三种理论是由于不同的利益集团或者政治立场博弈产生的结果,这三种理论涉及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问题进行讨论,并引进了诸多模型和函数,从而使老年人的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

  

(二)效率理论

  分别是老年人福利理论,诱导性退休提高效率理论,退休保险理论,个人短见和父爱主义理论,政府管理节约成本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理论。

  这一部分理论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人口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生产方式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因为个人的账户积累与个人收入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提高效率就是兼顾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相一致。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在作者王健《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重大突破》一文中,例举了新农保中的重大突破:

(1)强化政府的补贴责任。

(2)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

(3)覆盖方面进一步扩大。

  虽然新农保在政策执行中存在一些设计和衔接上的问题,但农村养老保险进入了新阶段,2014年间15个省份开始执行新农保、城居保,参保质量有所提升。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2015年颁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

《决定》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做社会统筹考虑,将属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分类问题留待事业单位内部解决。

这一方面,淡化了事业单位人员心理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了不同体制下的外部阻力,在一种体制下,

  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执行政策。

  (三)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管理制度和相关结构不完善,不能满足大规模农民工的参保。

  2、不能跨地区进行转移接续。

  3、必须从区域化统筹上升到全国统筹。

  4、农民工用人单位不能及时缴保费,导致农民工参保的障碍。

  ――代杰《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的研究》

  五、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的出路

  据统计,在2000年时,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13亿,l0年之后达到了166亿。

以此预测,在2030年将达到341亿,2050年将达到4.35亿。

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

在2000年时,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024%,2010年这个数据变成了1221%,2030年将达到2308%,2050年将达到3046%。

人口老龄化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导致财政支出中离退休费用开支逐渐增大,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及投资运营方式发生了改变,正所谓养老保险的覆盖幅度赶不上如此庞大的退休队伍。

  

(二)新农保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养老保险具体的来讲有三大问题:

是否应该在全国农村实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实现城乡养老保险问题的衔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于保值增值问题该如何应对。

  (三)政府责任问题

  1.监督责任缺失,监管结构不合理,法律监督缺失。

  2.财政支持责任的缺失,地方政府的财政筹资机制不明确,中央与地方筹资有所矛盾。

  3.财政收入不足且财政增长速度缓慢。

  六、关于我国养老保险的其它问题

  

(一)从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

  比如黄新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写道:

“唯有探索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若干关键制度,找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的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筹资方式,锁定政府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承担的有限责任而非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部终极责任,方可让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迈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二)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在武汉科技大学靳光宗《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硕士论文中,他以美国为借鉴,对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阐述,他建议建立弹性养老保险制度,并对家庭账户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三)劳动力流动视角下的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杨丽丽《劳动力流动视野下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研究》一文中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探讨。

他提出了四条原则:

保障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唯一养老保险关系原则,平衡性原则,支付流动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资金责任。

  (四)创新型的养老模式

  纪凡《探究我国以房养老的推行之路》中提出了“以房养老”这个关键词。

“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自助养老模式,弥补传统家庭养老、政府养老的不足,为老人提供一种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老年人口年生活质量;有利于刺激二手房交易市场,拉动内需,适度平缓现阶段房地产市场泡沫,还有利于促进子女独立自强,解决遗产纠纷,建立新型代际关系。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指导教师:

尤伟琼教授)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与展望》,作者周建华,长春大学学报,2015年5月第五卷。

  [2]《养老保险“双轨制,的起源与改革》,作者郭磊、潘锦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教师学术创新支持计划项目。

  [3]《养老保险制度理论的分析》,作者刘芳,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4]《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改革及其启示――基于1978~2015年国家层面政策文本的研究》,作者韩艳、朱火云,学术探索,2015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