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99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docx

人教版《草原》电子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倾力打造五环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课堂,完善课堂脚本,实现高效课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拟定本计划,以保证五年级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同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教学理念:

1、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2、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4、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5、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6、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语文,有上进心。

从上个学期各班平时和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拔高。

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阅读量还需要加大,理解能力也需要提高,仔细观察习惯有待培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5、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6、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形象、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

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本册写字150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

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读的指导,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的指导,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要创设特定的情境。

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要体现双向互动。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

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

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根据生活需要练笔。

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

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做。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

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

确定话题;

第二步:

获取资料;

第三步:

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第四步:

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七、教学进度安排:

1、新授内容

2、期末总复习。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2月13日

~2月16日

调整座位、开学教育、寒假作业验收

预备周

2月17日

~2月21日

1.草原

2*。

丝绸之路

2

1

2月24日

~2月28日

3.白杨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习作一

2

1

3

3月3日

~3月7日

5.古诗词三首

6.冬阳·童年·骆驼队

2

2

3月10日

~3月14日

7*。

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

童年诗两首

1

2

1

3月17日

~3月21日

口语交际·习作二

10.杨氏之子

3

2

3月24日

~3月28日

11.晏子使楚

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

 

2

1

1

3月31日

~4月4日

口语交际·习作三

14.再见了,亲人

15*金色的鱼钩

3

2

1

清明节

4月7日

~4月11日

16.桥

17*梦想的力量

2

1

4月14日

~4月18日

口语交际·习作四

18.将相和

3

2

十一

4月21日

~4月25日

19.草船借箭

口语交际习作五

2

3

十二

4月28日

~5月2日

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世界

“五一”节

十三

5月5日

~5月9日

22.人物描写一组

23*.刷子李

2

1

十四

5月12日

~5月16日

配合学校办好艺术节

校园文化艺术节

十五

5月19日

~5月23日

24*金钱的魔力

口语交际·习作七

1

3

十六

5月26日

~5月30日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2

2

十七

6月2日

~6月6日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习作八

1

1

3

端午节

十八

6月9日

~6月13日

期末复习

认真复习

快乐迎考

十九

6月16日

~6月20日

期末复习

二十

6月23日

~6月27日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二十一

6月30日

~7月3日

学期结束工作

暑期学习、生活

安排,安全教育

 

1.《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3.本文PPT课件。

1.草原(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读“单元导读部分”明确单元主题,和训练主题,激发对祖国西部的热爱之情。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

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2、读教学目标,明确本节教学任务。

3、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法——把感受最深的、不懂的、有疑惑的勾画圈点出来,准备下一环节交流。

……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一)读课文,学习交流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教师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

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

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

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

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

(板书:

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

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

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

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

区别在哪里?

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

是什么使人舒服?

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

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1草原(第二课时) 

一、 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复习有关词语:

教师出示:

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 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读教学目标,明确本节教学任务。

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法——把感受最深的、不懂的、有疑惑的地方勾画圈点出来,准备下一环节交流。

三、展评质疑、交流指导(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一)、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

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

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

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二)、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

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

引导想象: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

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

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

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

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

师生评议朗读。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4.你能利用本文的直抒胸臆,精描细写的手法,来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吗?

请你试一试。

记住要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

请课后认真完成。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重点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介绍丝绸之路。

(书本第9页资料袋)出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

(课件出示)

2、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

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丝绸之路。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一)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

阅读提示中共有3个要求。

(课件出示)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二).自学课文:

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一)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字词见资料汇总1“识字教学”)

1、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无拼音时)

2、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拼音时)

3、难写字指导(根据预习时抄写情况)

3、抽读词语盘点中词语

5、抽读补充词语

6、出示文中多音字词语及句子。

7、理解部分词语意思(大部分放到段落学习中理解)

(二)、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检查预习中分段情况)

1、初步说说文章大意(围绕课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完成阅读提示1问题)

(1)大致说。

(看见石雕引起遐想故事历史意义回到群雕)

(2)教师指点(课件出示)

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

公元前(115)年,(中国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

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2、交流预习中的分段。

(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