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781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建文件夹 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docx

新建文件夹第七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整百数的乘法算理

技能目标:

掌握一个数乘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情感目标:

培养分析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整百数的乘法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行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归纳出因素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00×5100×12100×21100×42

(二)教授新知

1.出示例1(板书)

5×10012×100

你是怎么算,怎么想的?

(指名答)

(想:

因为100×5=500,所以5×100=500)

2.出示例2

13×400(板书)

比较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算。

(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相互说说想法,指名反溃)

生:

把百们上的4与13相乘,再添上00

(板书:

13×4(00)=52(00)

3.试一试:

(指名回答)

23×30024×500125×200

重点讲解:

25×4(00)=100(00)=10000   

5×2(00)=250(00)=25000

4.小结:

乘数是整百的数的口算方法。

5.练一练:

P80

(2)

(三)末尾有零的因素的教学

1.提供材料

出示三组练习:

(1)16×216×2016×200

(2)5×40  50×40    500×400

(3)200×3  20×30      2×300

2.同桌选择同组题目做,观察积,讨论:

你发现积有什么规律?

3.汇报和小结:

因数中有0,先把因素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与因素同样多的0。

4.应用于规律,深化算理

投影出示:

根据13×14=182,直接报出得数

130×14   130×14   1300×140

重点讲解1300×1400=180(00)

(四)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

一个数乘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积与因素有什么规律?

(五)作业本P36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地计算;

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笔算习惯,通过应用题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进行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百位上的数乘一个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百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提供材料

1.出示准备题325×42

指名一生说说计算方法,师板演。

2.改一改,构建新的学习材料

师:

如果我42改成142,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二)分析研究

1.研究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算?

生想一想,做一做,同桌交换想法。

2.指名一生板演,其它学生观察他的做法和你的是不是相同,以及他有没计算错误:

325

×142

650

1300

325

46150

3.比较两题,325的末位的5的位置怎样?

5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

生答:

5是百位上的1与325的积的末位,所以要写在百位上。

4.试一试:

把下而各题做完(投影出示)(指名口答)

325417

×213×358

9753336

3252085

小结:

百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的积的末位的位置应该怎样处理?

(百位上的数乘另一个数,积的末位要和百们对齐)

5.投影出示,练一练(全班练做)

326285437

×148×164×222

(三位同学做在卡片上,放投影机前校对。

(三)认同规律,得出计算方法。

观察三题,你发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独立思考,四人合作完成书P81页的填空,全班讨论汇报)

(四)运用规律

张家镇每天节约用水256吨。

照这样计算,一年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

(师关于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是怎么样?

(六)作业本

 

练习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掌握乘法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及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进行熟练的口算与笔算。

掌握检查与验算的方法;

情感目标:

结合计算,培养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笔算,达到熟练计算;并且学会检查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回忆:

前两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和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要对这两部分进行练习,达到口算熟练,笔算正确.(揭题)

(二)口算训练

1.说一说:

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

口算  ○112×100○28×300○250×400

214×10034×200125×800

367×10021×50015×200 

校对----重点讲解第三组

2.说一说积的末位的0与乘数的联系

根据16×91=1456,吕算下列题:

160×91= 1600×91= 16×910= 1600×9100=

3.口算练一练

25×400= 18×500= 60×27=  210×30=

(三)笔算训练

1.出示P83页第4题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过来.

(生于自己书上改,指名两生投影上校对.)

(重点讲解数位上的数和另一数的积的末位要和百位对齐.算要认真,并且学会检查计算的方法.)

2.计算并验算P83页第3题

全班练习――指名三生板演――-请学生检查计算―――校对

(五)作业本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能力目标:

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认真计算和算后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培养检查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过程中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从而得到简便运算的算理。

教学想法:

教师通过设计平等的语言,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

以一名参与者讨论者的角色进入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获得成功。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

2.提供材料(板书)

358

×206

全班练做

指名一生板演,其它学生观察它在计算方法和计算得数上有没有错误?

请一生检查

358

×206

2148

000

 716

73748

(通过其它生观察计算得数,并且一生检查,一方面渗透认真计算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教与学生检查计算的方法)

3.提供第二个材料(全体生做一做演算,检查)

239

×107 

1673

000

239  

25573

(在两个材料的基础上和做一做的过程中,让部分学生感知问题的存在)

4.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

生有发现:

我有个想法。

师:

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生:

过和中的000是不是可以去掉?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1.师(赞同发现):

这倒是个发现,那么这000可不可以像他说的去掉?

去掉了格式应该怎么写?

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2.学生讨论(分析问题)

3.师生讨论,得出方法。

(解决问题)

生:

可以去掉,直接写第三步,把第三步的末位和百位对齐。

师根据生说的板演验证,强调书写格式。

4.学生练做第二题,验证规律。

5.比较,肯定规律。

师:

刚才××同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而我们大家又共同努力,验证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你们比较一下两种方法更好。

生:

第二种方法更方便。

师:

我们表扬××同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让我们全班同学突破书本知识,又学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

(四)应用规律,练习巩固

书上P84页第一题。

(你可以用老的方法做,但是能够把今天学的更加方便的方法做更好)

492375287

×104×208×3

全班练做----做好检查计算----确信正确的请到黑板上做----校对

(五)想像创新,大胆质疑

1.提出质疑师:

这节课我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和乘数中的0有关系,我这里还有一个疑问:

那么和被乘数中的0有没有关系呢?

大家再一起来研究一下?

比如:

308

×405

2.学生思考,试做,讨论,得出:

和被乘数中的0没有关系。

3.完成P83判断题,

(五)练习P83第三题

(六)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可以得到简便计算?

(七)作业本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因素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2.能够运用简便算法达到简便计算;

3.渗透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得数中的0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进行迁移

出示准备题

380×402600×70

师:

怎样计算?

生:

(1)380

(2)2600

×40×70

15200182000

师提出疑问:

(2)题中的相同数位不需要对齐吗?

小结方法:

把因素末尾有几个0放在一边,就在乘得的得数末尾添上几个0。

(二)提供材料,组织探究

1.出示例63800×420

2.自主探究

想一想:

用竖式计算,怎样达到简便计算?

算一算:

在计算过程中你出现了什么疑问?

3.个人汇报,引发问题

(1)计算过程中的0怎么处理?

(2)结果中的怎么处理?

(3)第二步得数的末位和哪一位对齐?

4.独立思考

5.小组探究

提出探究任务:

〈1〉首先,四人组成小小组,选出组长;

〈2〉小组长安排组内成员交流想法;

〈3〉组长安排小小组成员针对这此想法,展开讨论,得出方法;

〈4〉组长派出一名代表汇报方法,汇报得最好的小组组长和组内最佳成员奖星星一颗。

6.小小组探究。

(三)汇报(及评比),得出方法。

(四)练习与应用

1.580×160于3100×270

做于练习本上,组长组织内校对,对于错误的成员给予帮助。

2.判断题,把不对的地方订证过来:

3040  360

×150×210

1520 36

30472

45600756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1难点应该为得数中0的处理。

包括如37000*120的0的对齐,末尾中的0的个数,

2.用词不标准。

如正确应该是:

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得数中就添上几个0

3.第一部分的板书应该由学生去板书,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然后进行两种方法的对比。

还有一种情况末出现如:

150*40这样的0前面数的积本身就有0那么0的处理。

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乘法交换律的内容;

技能目标:

掌握乘法交换律,并会使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和验算,渗透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合作与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掌握交换律的方法,应用到简便算法和验算中。

教学难点:

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回忆加法交换律

师:

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或者公式,或者举个例子,说一说加法交换律?

生举例,师板书:

a+b=b+a(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减法,乘法,除法是不是也具有这个规律?

二.组织探究

1.提供材料,得出规律

师:

假设减法,乘法,除法也具有分配律的性质,我们用公式怎么表示?

生答(板书):

a-b=b-a

a×b=b×a

a÷b=b÷a

2.提出探究方法,进行自主探究。

方法:

★举出具体的式子证明;

★得出结论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规律;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3.提出探究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探究要求:

〈1〉首先,四人组成小小组,选出组长;

〈2〉组长安排组内成员交流想法;

〈3〉针对这些想法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概括规律;

〈4〉组长派出一名代表汇报,汇报得最好的小组组长和组内最佳成员奖星星一颗。

小小组合探究

三.汇报,验证规律,概括规律

1.汇报:

生:

减法和除法没有具备这个规律。

乘法具备这个规律。

得到全班的赞同。

2.验证乘法交换律

学生举例,师板书。

3.概括规律

师:

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现在可以肯定乘法具有交换律这个规律了。

那么公式就用a+b=b+a。

谁用自自己的话把这个规律描述出来?

生: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板书规律,齐读规律。

四.练习与应用

1.课后练习1,练习2。

校对。

2.练习3,4,读题,说一说你从这两题中明白了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用?

各选择一题做一做。

校对。

五.总结。

六.作业

 

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的内容及公式。

能力目标:

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达到简便计算;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渗透规律的发现,难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自觉探索的精神,并在探索中体验到成功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对综合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旧知迁移,提出新问题

1.复习上节课,巩固交换律

上节课学了什么?

乘法交换律有什么内容?

公式?

2.回忆方法

师:

谁还知道我们昨天是怎样想到乘法交换律的?

生:

从加法交换律中得到启发。

3.引发相关旧知,提出新问题

加法还有一个规律?

(根据生答板书:

结合律(a+b)+c=a+(b+c))

师:

谁能从这里马上得到启示:

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

是不是乘法也具有这个规律?

师:

用公式表达(板书)(a×b)×c=a×(b×c)?

师:

你们是不是也想了解这个问题?

这节课还是让你们自己去研究。

二.提出探究方法,下达探究任务

1.回忆方法

我们还记得上节课是怎样证明公式的?

(举例子)

2.提出探究任务:

(1)举大量例子证明

(2)得出结论后,小小组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规律。

(3)派代表汇报。

三.小组探究

四.汇报,(验证规律,肯定规律,总结规律内容)

1.验证规律

生举例,师板书,生用话说说例子。

2.肯定规律,揭题。

3.总结规律内容

(1)生试着总结

(2)小组合作完成规律P92

(3)齐读规律,默背规律。

五.应用

1.想一想,你会选择哪组,算一算。

甲组乙组

13×25×413×25×4

21×15×221×15×2

125×(8×2)125×(8×2)

5×(12×100)5×(12×100)

(1)选择哪一组,为什么?

(2)今后看到甲组怎么做?

(板书方法)根据什么这样做?

2.完成练习1P83

3.用简便方法计算:

23×4×525×6×48×6×125

4.聪明题:

25×125×(4×8)

六.总结

七.作业

 

探究任务:

(1)举大量例子证明

(2)得出结论后,小小组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规律。

(3)派代表汇报。

想一想,你会选择哪组,算一算。

甲组乙组

13×25×413×25×4

21×15×221×15×2

125×(8×2)125×(8×2)

5×(12×100)5×(12×100)

用简便方法计算:

23×4×525×6×48×6×125

聪明题:

25×125×(4×8)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包括公式);

技能目标:

(1)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算式的推导

(2)初步明确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理

(3)培养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利用乘法分配律熟练地进行算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今天全班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显得特精神,这套校服是今年刚发的吧,你们知道它们要多少钱吗?

我告诉你:

每件上衣50元,每条裤子40元。

(出示板书)

师:

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全班的校服费要多少钱?

谁能把它编成应用题?

一生编题。

师板书例5:

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50元,每条裤子40元,买这样的47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指名一生列式,师板书:

(说说式子的意思)(还有不同算法吗?

(50+40)×4750×47+40×47

=90*47=2350+1880

=4230=4230

师:

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它们的结果相等。

(板书=)

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

1.完成口算(小板书)

(8+9)×5=8×5+9×5=

(6+4)×10=6×10+4×10=

发现得数相等。

2.猜一猜:

右边的得数会是几?

(小板书)

(3+5)×6=483×5+4×5=

(7+2)×9=817×9+2×9=

(3+6)×3=273×3+6×3=

3.发现问题

师:

你为什么能够算得这么快?

生:

我发现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相等。

师:

是这样吗?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一切数学知识来源于发现问题,而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有所成就在于他善于发现问题。

看看今天我们的同学发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三.抽象概括,验证规律

1.抽象概括

(1)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样相等的?

指名学生,说充分。

(2)完成填空:

P97小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再把两个积。

(3)得出公式:

(a+b)×c=a×c+b×c

2.验证规律

(1)回忆怎样验证(举例子)

(2)小小组相互验证:

选组长,一人举例,一人计算,一人汇报。

(3)汇报。

认同规律。

揭题。

四.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

多媒体。

P97

2.课后练习1。

3.课后练习2,判断题,多媒体。

4.用两种方法计算下题,比较哪种方法简便一些?

13×68+13×1213×(68+12)

170×4+30×4(170+30)×4

125×(8+4)125×8+125×4

五.课堂总结。

今天的问题解决了什么知识?

公式是怎样的?

有什么用?

六.课堂作业本。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乘法分配律

(2)理解在具体情况下,运用乘法分配律达到简便计算的算理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乘法分配律达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公式是怎样的?

2.应用乘法分配律填空:

(多媒体)

(8+10)×125=

17×42+17×58=

从上面题目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得到简便计算)

三.新课教学

1.揭示课题

师:

今天我们就是学习怎样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例6

(1)出示例66×29+6×71

指名生列式计算。

6×29+6×71

=6×(29+71)

=600

说一说:

简便在哪里?

你是怎样想到的?

(题目要有怎样的特征才可以这样做?

(2)试一试1: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16+5×84125×(8+40)38×99+38

重点讲评:

38×99+38

把它看作99个38加上1个38,所以是=38×(99+1)

试一试2:

75×99+7549×80+49

3.教学例7

(1)出示例7101×26

独立思考:

怎样简便计算?

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一生回答:

我把101看作100+1,所以是

101×26

=(100+1)×26

=100×26+1×26

=2626

(2)试一试3:

(P99第1题第2小题的前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0138×10214×9925×98

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征?

想一想:

后两题怎样做?

独立计算,指名生回答,重点讲解后两题。

三.巩固与提高:

8×23+8×2725×36+14×25

99×20+20101×32-32

104×2594×25

准备题:

应用乘法分配律填空:

(8+10)×12517×42+17×58

试一试1:

用简便方法计算:

5×116+5×84125×(8+40)38×99+38

试一试2:

75×99+7549×80+49

试一试3:

(P99第1题第2小题的前4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0138×10214×9925×98

三.巩固与提高:

8×23+8×2725×36+14×25

99×20+20101×32-32

104×259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