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7972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docx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2011年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

答案是我自己做的,非常有可能有错误!

大家掂量着看吧!

不屑一顾者请绕行!

1、名词解释

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epidemiology)应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从患病群体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临床决策的规律,通过严格的设计、定量的测量及客观的评价,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暴露因素:

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称为暴露因素或研究变量。

暴露因素可以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和机体的,是与疾病或某些医学现象发生有关的因素。

3.真实性:

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即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在试验的评价中,真实性是指待评价试验的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吻合程度。

4.交互作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明显不等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和/或积,称这些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

有时也称效应修饰。

5.RCT: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6.Bias:

即偏倚,是指在研究推理过程的任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7.保护因素:

影响人群发病率降低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8.盲法:

为了避免试验的执行者与受试者甚至资料分析者一方或多方主观偏性的影响,使其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blinding)。

9.普查:

是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

特定时间应该很短,甚至是某一时点。

一般为1~2天、1~2周或1~2个月,最长不宜超过2~3个月。

特定范围是指某一地区或具有某一特征的人群。

10.RR(relativerisk):

即相对危险度,是表示暴露与疾病等生物学事件关联强度大小最重要的指标,又称作率比或危险比,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若干倍。

11.预后(prognosis):

是对疾病结局的概率预测,也就是指发病后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

12.Overmatching:

即匹配过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13.Doubleblind:

即双盲,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

主要避免来自两方面的观察偏倚。

14.Nestcase-control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套式病例对照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开始时,首先选择一研究队列,收集暴露和疾病的有关资料,随访观察研究疾病的病例出现,并达到所设计的样本,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并在此队列用随机的方法选择非该病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这种病例对照研究称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5.病例-病例研究(case-onlystudy):

在患有某病的研究对象中,探讨具有不同临床类型或生物学标志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6.匹配:

又称配比,是指所选择的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目的是去除这些因素和特征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17.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

与一般的治疗观察相比,在新的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考核中,受试对象将受到许多特别的关注,而他本身也对试用新药满怀希望,这就可能造成一种后果,即病人会因此而更多地向研究人员报告好的结果,而实际上药物并没有那么好。

这种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18.ARP: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riskpercent,AR%或ARP)是指暴露人群中发病等事件归因于暴露的成份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某因素的暴露者中,单纯由于该因素引起发病的危险占整个病因的比例。

19.病因(causeofdisease):

指能使人群某病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去除一个或几个因素,疾病的发病频率会下降。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通常把可能病因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危险因子。

20.OR(oddsratio):

即比值比,是表示因素与疾病联系程度大小的指标。

表示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该因素暴露比例的比值,反映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为对照组的若干倍。

21.灵敏度(sensitivity):

灵敏度又称敏感度,是指按“金标准”确诊的病人中试验阳性或异常人数所占的比例。

22.AR(attributablerisk):

即归因危险度,也叫特异危险度、率差或超额危险度,为暴露组的率与非暴露组的率之差,表明两组某事件发生危险相差的绝对值。

该指标表示在暴露者中单纯由于暴露引起或降低该事件发生的危险性的大小,即危险性特异地归因于该暴露因素的程度。

23.发病率(incidence,morbidity):

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24.患病率(prevalencerate):

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表示某一特定时刻人群中某病的现患病例(包括新旧病例)占总人口的比重或百分比。

25.危险因素:

影响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常被泛称为病因。

26.安慰剂(placebo):

是指与所考核药物在外形、颜色、性状和气味等方面相同但不含有效作用的制剂,常用淀粉或生理盐水注射液作为安慰剂。

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epidemiology)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融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naturalhistoryofdisease),通过周密设计、准确的测量,对临床的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其预后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学科。

ClinicalEpidemiology:

Theapplicationofthelogicalandquantitativeconceptsandmethodsofepidemiologytoproblems(diagnostic,prognostic,therapeutic,andpreventive)encounteredintheclinicaldeliveryofcaretoindividualpatients.Thepopulationaspectofepidemiologyispresentbecausetheseindividualpatientsaremembersofconceptualpopulations."Abasicscienceforclinicalmedicine".

2、卫生经济学评价(healtheconomicsevaluation)是应用一定的经济学分析和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

3、患病率Prevalencerate,也称现患率,是指某时间内,某些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存活率Survivalrate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过几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绝对效应(absoluteeffect)是指暴露(处理)组与对照组所测量的频率之差,又称差值测量(differencemeasure)。

6、相对效应RelativeEffect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照组)频率测量之比,又称比值测量,也称率比(ratiomeasure,rateratio)。

比值>1表示危险效应(因素),比值<1表示保护效应(因素)。

7、归因比例attributableproportion是指绝对效应与暴露(处理)组人群或人群频率之比,该值反映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分布改变的预期效应比例。

归因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表达为百分比,又称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riskpercent,AR%。

8、临床依从性clinicalcompliance是指患者对于医疗和临床试验的要求和规定遵守、执行的程度。

9、临床一致性(clinicalagreement)同一医生连续多次检查或几位医生同时检查一例病人,能获得基本一致的阳性或阴性结果,即称作临床一致性。

10、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disagreement)指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结果或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位病人检查结果不相符,即称作临床不一致性。

11、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是指临床病人(研究对象)成了研究中特别被感兴趣或被关注的目标而改变了其自身的行为,是患者渴望取悦于他们的医师,使医师感到其治疗活动是成功的,是患者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治疗效果将会产生正向效应(positiveeffect)。

当然,有时会因厌恶某医生或不信任某医生而产生效果的负向效应(negativeeffect)。

12、向均数回归regressiontothemean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即一些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有向均数接近的现象。

例如,血压水平处于高限的5%的人,即使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血压,也可能会降低一些(其他像血糖,血脂等指标)。

13、双盲doubleblind是指研究对象和观察检查者均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不知道两组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试验设计,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两者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偏倚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这是此法的优点。

缺点是方法复杂,实行困难,一旦出现问题较难及时处理。

14、偏倚bias是指在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解释的各个阶段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是由于许多其他的原因,使研究的结果与事物的真实结果之间产生差异,出现的系统误差,甚至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导致暴露疾病之间的联系做出错误的结论。

15队列研究cohortstudy亦称前瞻性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与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几个亚人群,追踪观察其将来两组人群某病的结局(发病、死亡)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6、研究的因素是指能使疾病发病概率增加的暴露因素,亦称危险因素(riskfactor)或致病因素(pathogenicagent),而把导致疾病发病概率降低的暴露称为保护因素(protectivefactor),所以暴露既可以是致病因素也可是保护因素。

17、实验流行病学是按正规随机化原则,将实验人群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某种因素或措施,对照组不予以处理或给予安慰剂,然后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比较两组人群某病的频率变化、某药的疗效或某医疗措施的效果。

18、筛检试验screeningtest是指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表面上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可疑者的试验方法。

Ascreeningtestisaprocedurethatisperformedtodetectthepresenceofaspecificdisease.Theindividualorgroupofindividuals(asinmassscreenings)doesnotpresentanysymptomsofthedisease.

19、诊断试验DiagnosticTest是指应用各种实验检查、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对疾病做出诊断的试验。

20、真实性(validity)又称有效性,是指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

21、灵敏度SensitivitySe也称真阳性率是指实际有病者中,按该诊断试验被正确地判断有病的比率。

理想值应为100%。

Proportionofthosewiththeconditionwhohaveapositivetest.

22、假阴性率Falsenegativerate,Fnr也称漏诊率或第Ⅱ类错误(β)。

是指实际有病者中,按该诊断试验错判为无病者的比率。

灵敏度越高,漏诊率越小,理想的试验假阴性率应为0。

23、假阳性率Falsepositiverate,Fpr也称误诊率或第Ⅱ类错误(α)。

是指实际无病者中,按该诊断试验错判为有病者的比例。

特异度越高,误诊率越小,理想的试验假阳性率应为0。

24、似然比Likelihoodratio,LR,是指病人中出现某种试验结果的概率与非病人中出现相应结果的概率之比,说明病人出现该结果的机会是非病人的多少倍。

25、可靠性(reliability)又称信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同一试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可靠性高,说明试验结果受随机误差的影响不大。

26、符合率Agreementrate,Consistency也称准确度(accuracy),当诊断试验是做定性测定时,采用该指标。

指同一批研究对象经两次诊断,正确诊断为病人(阳性)及非病人(阴性)数之和占所有进行诊断试验人数的比例。

符合率可用于比较两个医师诊断同一批病人,或同一医师两次诊断同一批病人的诊断结果。

27、标化比、标准死亡比standardmortalityratio是在研究人群中观察到的死亡数与标准人口死亡率计算的预期死亡数之比。

SMR﹤1说明实际死亡人数少于预期死亡人数;SMR﹥1说明实际死亡人数多于期望死亡人数。

28、配比过度over-matching配比的因素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素,至少也是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混杂因素,但配比的因素越多,符合条件的对照就越少,而且一个因素一经配比在研究结果中就不能看到它对疾病的影响,从而损失信息,这种情况称作配比过度。

29、随机对照rankomizedcontrol按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此方法设置的对照类型即为随机对照。

30、失访偏倚losttofollow-upbias是指在追踪观察的某一阶段,某些研究对象由于某种原因而脱离了观察,使观察者无法了解他们的结局情况。

31、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表示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的比值,说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32、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wrisk,AR,也称率差ratedifference表示暴露组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之差,说明由于暴露因素使疾病频率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3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riskpercent,AR%表示暴露者中由于暴露所致的发病(死亡)率占暴露者发病或死亡率的百分比,也称病因分值。

34、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ablwrisk,PAR表示在全人群中由于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死亡)率增加了多少。

35、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ercent,PAR%表示在全人群中由于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死亡)率占全部人群发病(死亡)率的百分比。

36、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ID=观察期间内人群某病新发病例数/(被观察的总人数×观察的时间)×k观察的时间长,观察的人数多,失访率较高时,用ID计算发病率。

37、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CI=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观察期间的总人数×k范围0~1

特点是:

分子必须是该人群在随访的全部病例。

分母应是该人群随访开始时的总人数。

每个被观察的对象在研究开始前必须是未患该病,但有可能患此病。

38、个案报告casereport指在临床研究中仅研究1个或2个,最多不超过5个病例研究。

 

2、填空

1.临床试验设计的三原则为随机、对照和盲法。

2.诊断试验应从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等方面评价。

3.形成病因假设的法则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类比法等。

4.匹配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研究效率和控制混杂的干扰。

5.偏倚可以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6.阳性似然比是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

7.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患病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8.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估计的影响因素包括人群中所研究因素的暴露率、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显著性水平(α)和把握度(1-β)四个方面。

9.在队列研究资料分析中,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分析指标有:

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

1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分为临床试验、社区实验和现场试验三种类型。

11.评价筛检试验应从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等方面进行。

12.OR是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例和对照组该因素暴露比例之比。

13.效应测量指标主要分三种类型绝对效应、相对效应和归因比例。

14.形成病因假设时常用的Mill准则包括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比法和剩余法。

15.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主要有界值的选择、联合试验和多重试验。

16.ROC曲线的主要用途包括用来决定最佳临界值和用来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真实性及临床价值。

17.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包括限制、匹配、随机化、分层、标准化和多因素分析。

18.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19.影响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20.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者病情、患者身体素质、疾病特点和医疗条件、社会家庭因素。

21.队列研究可以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三种类型

22.分级分析的主要意义是分析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以加强因果关联推断的依据。

23.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设立对照、由果推因、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24.流行病实验研究的特点有属于试验性研究、必须有干预措施、须有严格的平行对照、遵循随机化分组原则。

25.三盲是指受试者、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资料分析者均不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

26.队列研究中对照的类型有内对照、外对照、一般人群、多重对照。

27.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筛查、抽样调查。

险度。

4、简答题

1.试述DME的主要内容。

设计:

临床研究方案和观察方法的设计。

内容包括确定研究目的和科研假设;确定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变量、地点、因素等;确定研究对象与样本量;确定效应指标;质量控制。

测量:

用定量的方法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现象。

定量地衡量和比较临床现象,收集临床信息,质量控制。

评价:

运用科学可靠的规则评价各种临床数据、实验室数据、各种临床研究的结论等,以检验其真实性和实用性。

内容包括:

评价诊断试验;评价病因和发病因素研究;评价有关预防和治疗措施效果;评价有关预后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评价有关证据研究。

2.简述混杂因素形成的基本条件、基本特征及判断方法和控制方法。

基本特征:

混杂因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混杂因素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一个环节或中间变量。

判断条件:

判断混杂因素f是否对暴露与疾病间的关联强度产生影响。

aOR≠cRR,则f为混杂因素;ORef/D-≠1,则f为混杂因素;ORdf/E-≠1,则f为混杂因素。

控制方法:

①限制:

是指对研究对象选择的条件加以控制;②匹配:

在选择病例与对照时,除研究因素外,两者的其它特征或变量相一致。

③随机化:

随机抽样,随机分配;④分层:

在资料分析阶段,将可疑的或已知的混杂因素按其表现的不同水平分层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⑤标准化:

是指在规定统一标准的条件下,调整不同组间混杂因素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控制和消除各组内混杂因素构成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⑥多因素分析:

当样本数不够大,不足以进行分层分析时,或者研究多种因素(包括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对疾病的综合影响时,可考虑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

3.简述临床试验研究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和优缺点。

临床试验研究的分类:

①临床实验:

对象:

病人,个体评价;②现场试验:

预防性试验,对象是健康人群体评价;③社区实验:

社区干预试验。

对象:

社区,群体评价。

特点:

属于实验性研究;必须有干预措施;须有严格的平行的对照;遵循随机化分组的原则。

优点:

可以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暴露情况;对结果可以进行标准化评价;通过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好;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同步观察,故外部因素对结果影响较小;由于采用了严格的试验设计和原则,研究性质是前瞻性的,可以验证因果关系。

缺点:

实施和设计比较复杂;由于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严格控制,因而对一般人群的代表性较差,影响到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由于研究对象是人,对象的依从性不易保证,有时还会发生医德方面的争议。

4.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

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省力、省时、省钱,便于组织实施;既可以广泛探索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可用于验证假设;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系。

缺点:

不适合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难以确定;偏倚较大,难以避免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及混杂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等关联强度指标;不能肯定因素与疾病间的关系。

队列研究:

优点:

研究结论说服力强;可充分而直接地分析研究因素的作用;适合于罕见因素的研究;偏性较小选择性偏倚较小,且不存在回忆偏倚;可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缺点:

不适合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失访偏倚较大;研究耗时间、费人力、开支大;未知变量难以控制;研究设计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5.疾病病因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①描述疾病分布、病例观察、其他学科等。

描述疾病分布是流行病学工作的基础,也是病因探索的先导。

②提出假说。

根据疾病分布特点和环境、人群等特征,研究者可以获得许多病因线索,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方法提出病因假说。

③初步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