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106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孟英 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docx

岳孟英浅谈高等师反院校的师德教育1

 

学号:

20095153051

本科学年论文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学

年级09级

姓名岳孟英

论文题目浅谈高等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

指导教师韩文根职称教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05月25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Words…………………………………………………………………2

一、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的内涵及意义…………………………3

(一)师德教育的内涵…………………………………………………………3

(二)师德教育的意义…………………………………………………………3

二、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的现状……………………………………4

(一)师德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5

(二)师德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5

(三)师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枯燥、单一……………………………………5

(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5

三、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5

(一)重视师德教育和师德课程建设…………………………………………5

(二)加强理论教育,强化学生的师德自律意识……………………………6

(三)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6

(四)要注意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良好校风的熏陶作用…………………6

参考文献:

……………………………………………………………………7

 

浅谈高等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

学生姓名:

岳孟英学号:

20095153051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

指导教师:

韩文跟职称:

教授

摘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高等师范院校要培养出符合21世纪要求的人民教师,就必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完美的教师人格。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师德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二是师德教育形式枯燥、单一,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三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师德教育,完善管理体制,从实际出发改革师德课程体系,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及良好校风的熏陶作用,以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方法

Abstract:

Theteacherishumansoulengineer,normaluniversitiesshouldcultivateconformtothe21stcenturythedemandsoftheeraofpeople’teacher,mustmakethattheyhavegoodprofessionalethicsandperfectpersonalityofteachers.Thecurrentethicseducationinnormaluniversities,manyproblemsstillexistinteachers’collegesethicseducationisnocauseenoughattention,managementsystemarenotperfect.Secondly,itisvirtueeducationformboring,single,studentlearningeffectisnotobvious.Thirdly,themarketeconomysystemhasnegativeimpacts.Tosolvetheseproblemsmustpayattentiontoethicseducation,perfectingthemanagementmechanism,embarksfromtherealityethicsreformcurriculumsystemandplaytotheteacher’spreceptandgoodschoolspirit,andadheretotheedificationoftheroleofcombiningtheorywithpracticeprinciple.

KeyWords:

Innorm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Ethicseducation;methods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职业,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不仅是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还关涉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因此,作为未来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加强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促进师范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师德教育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德是师之本。

可见,师德对于教育者而言,有比其他行业更广更深、更远的渗透力。

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说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指出: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可见,师德是一面旗帜,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

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而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师德教育是人类道德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它是使教师师德达到最高境界的有效途径。

它是社会道德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化、规范化,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师范院校以及各类师资培训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

师德教育旨在提高教师德性,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辐射社会文明建设的活动,其对象不仅有在职教师,而且还有广大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有志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是一种注重内化和养成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

高师院校师德教育是指高等师范院校按照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高师生施加系统的道德教育影响,使他们遵循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自觉履行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义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活动。

高等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高师生个体职业道德品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是保证高师生更好地适应未来教师职业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师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这里的“希望”的关键在于有好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

”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师德教育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加强师德教育,使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真正营造起“素质教育”的氛围,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工程落到实处。

3.有利于培养师范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养师范生为人师表的思想品德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而师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对师范生来说,尽管各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高有低,但具备师德修养则是对他们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从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来说,师德教育在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属于较低层次,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具有广泛性。

从师德教育的典范性来说,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应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师德教育的这种典范性对师范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明显的指导性作用。

4.有利于形成优良的教风和校风

高等师范院校的校风是教风、学风、领导作风以及校容、校貌、校纪、卫生状况、道德水平、精神面貌等综合表现[2]。

良好校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手段,努力实现理想、道德、纪律教育,在广大师生中,一点一滴地逐渐培养起来。

同时良好校风形成之后,决不是一劳永逸,而应不断地做工作,经常强化,使之巩固,发扬光大。

而要做到这些,师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二、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的现状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完成以灵魂塑造灵魂的使命。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比其它的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之范。

多年以来,很多高等师范院校也努力探索师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开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学、师范生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实地考察教师的教育实践,当实习班主任,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优秀模范教师谈师德等等。

但总体来说师德教育的力度仍然很薄弱,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师德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在思想上对师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只重视专业课程和辅修专业,常常以时间太紧为由不安排师德课[3]。

还有的院校认为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就足够了,学生入了高等师范校门,自然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就可以走向工作岗位,当个好老师,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

因此,很多学生把当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没有从心底里去热爱教育事业。

(2)师德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学校都没有建立专门的师德教育的机构、部门,也没有配置师德教育所需要的资料、场所,他们只是将师德教育作为“第二产业”附带管理,效果可想而知。

而且,目前有关教育伦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教材虽然不少,但能把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教师职业道德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体系的教材不多,这就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困难。

(三)师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枯燥、单一

传统的师德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方法都比较单一,主要就是通过课堂上、会议上对师德知识、规范进行集中灌输和空洞说教[4]。

讲者无趣,听者无味,流于过场,缺乏实效,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

并且师德教育的内容不够具体丰富,多是条条框框,缺乏有血有肉的正反事例。

这就导致本应提升人的精神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师德教育,越来越疏远了人的世界和现实的人。

(4)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明显

由于没有专门开设师德课程,多数学生只能通过自学方式或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师德理论,其结果是学到的理论不系统,内容不全面,效果也不理想。

如果不系统地开设师德课程并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强化师德信念,重视师德修养,学生是无法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现实中的一些师德悖逆现象,辨别是非,增强“免疫力”的。

在他们走到教育工作岗位后,就有可能不自觉地做出有悖师德的事来。

三、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寻求对策,进行综合治理和全面建设。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师德教育和师德课程建设

高等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对象是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目标以及办学模式上就应具有师范的特色。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其在接受师范专业教育过程中,应逐步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以适应21世纪现代化基础教育的需要。

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大胆创新,加强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要改变当前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强调教师的“教书”而忽视其“育人”职责的倾向。

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把师德教育作为高等师范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来抓。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关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作为起点和基础内容,构建适合高等师范院校特点的师德教材体系。

此外,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保证师德教育课程的学时。

(二)加强理论教育,强化学生的师德自律意识

道德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而自律更是道德的基本精神。

同时,道德也是一种实践智慧,需要在社会生活中长期的学习、修养,在处理和解决具体的利益冲突中不断地践行。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师德课程建设中必须加强对师范生师德理论知识的灌输,并通过实践形成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将外在的强制变成内在的自觉,在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从而形成高尚的师德。

(三)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离不开学习科学理论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学习理论是既要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对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既要发挥教师的示范教育作用,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注重教育实践活动。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履行师德要求的自觉性,在教育实践中,打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基础,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四)要注意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良好校风的熏陶作用

教师在师德教育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

“重师首先师先重”,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自身要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行为,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教育学生[5]。

因为学生身上往往有教师的“影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同时,学校本身应该积极开展以立志献身教育事业为主题的校风建设活动,发挥良好校风的熏陶作用,培养师范生立志从教的思想。

综上所述,“校以育人为本,师以铸德为重”,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今天的师范生,就是明天的人民教师,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今后学生的行为素质和思想素质,甚至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对大学生的师德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各高等师范院校要教育学生明师德、铸师魂,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艳.论中华传统师德与当代师德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6

[2]潘世钦.浅谈高等师范的师德教育[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04).

[3]韦冬雪.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现状及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04).

[4]刘文华.师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5]孙瑞洋.浅谈加强高等师范学生的师德教育[J].滁州师专学报,2003(02).

 

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评语

岳孟英同学的学年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论述比较充分,条理也很清晰。

从内容看,作者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分析得比较透彻,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但对材料的整理和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总体而言,该论文达到学年论文的要求。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2012年05月25日

学院意见:

 

学院院长(签名):

2012年05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