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6814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货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

5吨/手

报价单位

元(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10元/吨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

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

3%

合约交割月份

1~12月

交易时间

上午9:

00-11:

30 下午1:

30-3:

00

最后交易日

合约交割月份的15日(遇法定假日顺延)

交割日期

最后交易日后连续五个工作日

交割品级

标准品:

标准阴极铜,符合国标GB/T467-1997标准阴极铜规定,其中主成份铜加银含量不小于99.95%。

替代品:

高纯阴极铜,符合国标GB/T467-1997高纯阴极铜规定;

或符合BSEN1978:

1998高纯阴极铜规定。

交割地点

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最低交易保证金

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

不高于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含风险准备金)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

CU

上市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

(三)铜的供应与需求

1.国际市场

从国家分布看,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中国、秘鲁、赞比亚、独联体、印度尼西亚、波兰、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上述国家的铜矿资源量占到了全球铜资源总量的87.2%。

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9.98%。

2.铜的全球流动

铜精矿主要出口国:

智利、秘鲁、美国、印尼、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铜精矿主要进口国:

中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等。

精铜主要出口国:

智利、俄罗斯、日本、哈萨克斯坦、赞比亚、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精铜主要进口国:

中国、美国、日本、欧共体、韩国、中国台湾等。

3.国内市场

我国是世界最大铜消费国和生产国,同时铜资源相对短缺。

随着近年来国际制造业不断向我国转移,铜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7年精炼铜产量达349.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31%。

自产铜精矿不能满足需求,需大量进口。

4.铜的进出口

当前我国铜及铜制品主要从台湾省、智利、韩国和日本进口;

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主体,进口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等地区。

我国铜出口量较少,主要出口地是香港、东盟、韩国和日本;

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大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

二、影响沪铜期货价格变化的因素分析

影响铜价格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供给

1.我国铜金属的供应情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随着全国铜生产企业冶炼能力的快速提高,全国精铜产量从2004年的217万吨增长至2011年的519.69万吨,2011年占全球产量的24.3%。

2.全球铜的供给情况数据(2003--2011年)

由图可知,全球铜的供应在近几年有增有涨,在金融还想爆发后,铜价急跌,全球越来越多的关于铜产业的减产,停产现象开始出现。

预计由此带来的产量损失约为46万吨。

而在2009——2010年这部分产量损失在40——80万吨。

(二)需求

1、我国铜金属的需求情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

铜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建筑等行业。

其中,在我国铜需求最大的电力行业中,铜主要是用作生产电线电缆的原料。

我国铜的消费结构如下:

随着电力、机械、建筑、制冷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力行业自2003年以来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轨道,我国铜需求增长迅速。

2006年至2011年,中国铜消费量由486万吨增加至730万吨,占2011年全球铜金属消费量的36.52%。

2、中国铜行业的特点

我国铜资源缺乏,且富矿少,低品位矿石多;

共生矿少,单一矿多;

大型铜矿少,中小型铜矿多;

适合露天开采的铜矿少,井下矿山多,开采难度大。

资源不足限制了我国铜精矿产量的增加,导致全国铜企业自给率常年偏低。

2010年国内铜精矿出现小幅过剩主要因为2009年投产的几个矿山陆续投产以及2010年国内铜精矿产量出现较大幅度提高,随着近几年国内冶炼产能的不断扩张,中国对铜精矿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过剩的局面非常态,2011年铜精矿供应重新出现短缺局面。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铜金矿含铜产量123.7吨左右,比上年增加8.5%。

注:

Q1、Q2、Q3、Q4分别表示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

3.铜的需求状况分析(2003--2010年数据)

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铜的供应状况非常紧张,由于全球金属资源几近枯竭,近几年铜产量的增长基本趋近于零。

铜的大量消费来自亚洲,当地市场对铜的需求增长也很快,而全球铜供应增长仍然微弱,加上全球库存仍然很低,即使按最保守估计,铜市场在2013年之前都将保持供不应求状态。

目前,我国铜表观消费已接近全球消费总量的40%,预计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

2010年,中国精铜表观消费量直接计算为745万吨,稳居世界第一。

从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速度来看,未来几年,中国仍将是铜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者。

(三)政策

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或者改建的铜冶炼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节能、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

2008年,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取消精炼铜以及精炼铜阴极型材进口关税,降低了阴极铜出口关税至5%,并提高了部分铜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

同年12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恢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7家铜冶炼企业铜精矿来料加工业务。

2009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七项主要任务。

规划明确提出,力争有色金属产业到2011年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0%、70%、60%、60%。

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铜、铝、镍原料保障能力分别提高到40%、56%、38%。

2010年4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在2011年底之前,淘汰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

该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铜冶炼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巩固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铜冶炼企业的行业地位。

(四)经济周期

在各国经济渐渐显露出复苏的苗头,部分经济数据已经进入扩张期的情况下,乐观情绪开始占据上风,而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有关退出大规模刺激计划,进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呼声不绝于耳,商品市场明显由于这些原因而出现剧烈的动荡。

从目前看,经济复苏进入了关键期,能否持续回升仍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当前全面实施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而在货币政策没有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商品整体的上升趋势也不会发生改变。

(五)汇率

国际上铜的交易一般以美元标价,而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货币均实行浮动汇率制。

目前的市场依然受到美联储可能推出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期铜整体仍处在易涨难跌的态势中。

国外方面黯淡的美国经济前景令市场依然预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不得不实施新的经济刺激方案。

进一步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被认为对美元不利,因为美国利率会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在低位,继而削弱美元计价的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但很长时间以来,美联储并未透露其将购买公债的时机和规模。

美联储希望降低市场对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

美元的持续走低会继续支撑铜价上涨。

2011年9月的最后四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围绕6.7上下小幅震荡,再度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9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1.74%,也创下了2005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今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已升值约2%。

特别是9月升值幅度明显加大,有9个交易日创汇改以来新高。

如图所示2011年汇率变化情况图(美元,人民币)

三、结论

通过以上各因素的分析,显然中国铜金属需求依然有可观增长,但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全球投资者避险意识浓厚,偏好美元资产,导致美元对欧元汇率大涨,担心中国需求走弱,库存增加打压市场,铜金属价格将受此影响,小幅下跌。

中国未来铜消费量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具体需求上来看,未来几年随着国内电网改造、铁路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大规模投资及其他制造工业的发展,中国铜消费需求上升仍将得到有效支持,也将对今后几年中国的铜消费产生积极的作用。

面对我国铜资源等重要战略资源匮乏的局面,国家鼓励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控制重要战略资源。

未来,我国铜企业将会通过海外收购、风险勘探等方式加大资源开发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