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19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docx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DOC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

——基于独立董事执业过程的角度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会计学

研究方向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职称

 

说明

一、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两部分

(一)文献综述(2500-3500字)

1、本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省、市、区级项目,学校级项目和自选项目等)及项目名称。

2、本课题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近期学术发展前沿等情况的分析。

3、前人在本课题所研究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选题报告(2500-3500字)

1、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学术和应用价值,选题的主要依据和可行性。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3、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结果。

4、本课题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5、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工作方法,所需的实验条件和经费预算。

6、本课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论文工作计划包括文献选读、科研调查、开题报告、研究方法、实验阶段、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各项工作阶段的进度计划。

三、本报告要求填写清晰、表述准确。

四、开题报告中文字的字体均用宋体五号字,参考文献的书写按照《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执行。

五、开题报告会在学院范围内以答辩的方式公开进行,各硕士点要成立由3-5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职称的成员组成的评议小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60分为合格。

考核成绩由评议小组集体产生,组长需当场向研究生公布考核成绩和专家意见。

考核成绩不及格的研究生,须在导师和学院同意的基础上提交“重新开题申请”,在开题结束后的1个月内由学院重新组织开题报告会,考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后续论文撰写工作,仍未通过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

六、开题报告会结束后,本报告由学院留存,考核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

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来源:

自选题目,项目名称:

独立董事制度中国本土化效果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

1、独立董事独立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概述

自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来,其独立性备受争议,在研究独立制度独立性过程中,独立董事比例、薪酬、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专业和工作背景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等)、任职家数等作为其影响因素研究广泛。

独立董事比例作为其独立性的影响因素由来已久,主要从代理理论角度出发进行考量的,该理论认为独立董事比内部董事更加客观、独立且更有经验(Fama,1980,FamaandJensen,1983)Baysinger和Butler(1985)发现1970年公司独立外部董事的比例与1980年的股票收益率呈正向变动关系。

王跃堂、赵子夜、魏晓雁(2006)表明更多的独立董事有助于促进公司绩效。

然而于东智、王化成(2003)认为我国独立董事比例太低,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MacAvoyet.Al(1983)、BaysingerandButler(1985),HermalinandWeisbach(1991),BhagatandBlack(2000)和高明华、马守莉(2001)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业绩在统计上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说明该指标并非影响独立董事制度的重要因素。

WalterJ.salmon(1995)认为,独立董事必须拥有足够的激励才能够促使该制度发挥最大效用,即独立董事薪酬能够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高薪金能够促使独立董事不受其他外部利益的影响从而做到第三方独立。

娄芳(2001)则认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绩效,其薪金应与公司业绩相挂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杜胜利、张杰(2004)发现,支付更高的薪酬无论从公司价值创造和长远发展、财务成本的角度、信息传递角度或者是独立董事自身的角度来说,都是有益的。

对于独立董事个人特征的研究中,Norburn(1986)认为独立董事的背景能够影响他们成功发挥决策支持与监督专家的能力与技巧。

于东智、王化成(2003)则认为,独立董事的知识背景与精力往往是有限制的,这会影响独立董事决策的准确性。

魏刚、肖泽忠、NickTravlos和邹宏(2007)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业绩并没有正面的影响,同时发现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业绩越好。

陈为民(2009)发现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随着任期和任职家数的提高而减弱。

Ferris等(2003)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拥有的多重董事身份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职责发挥,也没有发现这些有多重董事身份的独立董事与公司的财务舞弊及欺诈有关。

而Shivdasani、Yermack(1999)则认为多家机构任职会分散独立董事的精力,使其不能有效地完成使命,并且公司的代理成本与其紧密相关,我国证监会也规定独立董事任职家数不得超过5家。

2、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关系的研究概述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目的在于弱化内部人控制问题,减少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行为的发生,降低代理成本,增加企业价值。

学术界大多将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行效果于企业业绩挂钩,研究二者的关系,从而探讨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

然而对于独立董事制度是否能够提升企业业绩,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

(1)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

Baysinge和Butler(1985)通过调查美国226家公司在1970-1980年间董事会构成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独立董事较多的公司其行业资产回报率较高,他们认为这一结果能够支持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的论点。

1998年美国投资者责任研究中心(IRRC,2000)通过研究董事会独立性与股东回报率之间关系得出,独立董事能够提高企业业绩。

Ungson,Steers,Park(1997)和YangminKing(2007)认为企业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能够在增加独立性的同时获取额外的社会关系和资源,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魏刚(2004)以托宾Q作为业绩衡量指标,研究表明:

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的市场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公司的会计利润指标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王跃堂、赵子夜和魏晓雁(2006)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这种相关性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但发现当大股东缺乏制衡时,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会显著降低。

吴洁、蓝发钦(2009)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指标——公司价值(ROE)和公司价值成长能力(托宾Q)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

(2)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呈负相关

Daily,CatherineM.和Dalton,DanR.(1993)研究发现,一些驾校高的公司往往是对独立性依赖较少的公司。

Yermack(1999)以托宾Q作为绩效衡量指标,研究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当期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托宾Q值越高,表明公司的经理能够利用同样的资产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意味着具有较高比例独立董事的公司经营能力较差。

同年,A-grawl和Knoeber(1999)也做了相同的检验,他们检验结果都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

Brickley,,ColesandJarrell(1997)认为独立董事的参与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绩效。

于东智和王化成(2003)独立董事并没有显著改善当期的财务与经济绩效,甚至可能发生相反的作用,因为绩效越差的公司越有可能聘请独立董事,因为在相应的会计期间聘用独立董事的公司可能会增强市场对其的信心,独立董事是公司绩效的被动反应。

路品亮、周勇和郭阵(2004)研究发现,在聘请独立董事前比聘请独立董事后,公司业绩变得更差了。

(3)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不相关

Hermalin和Weisbach(1991)认为管理层控制了董事会的选举过程,在代理股东利益方面,内外部董事是一样的,独立董事没有存在的意义。

在LauraLin(1996)利用公开资料将董事会构成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进行比较,并未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高明华、马守莉(2002)在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中选取了1018个有效样本进行检验,通过研究独立董事的状态、比例和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发现有无独立董事和独立董事比例的高低并不会影响企业业绩。

于东智(2003)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公司绩效指标,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

吕筱宁(2009)以2007、2008年上市公司的治理数据为样本,拟合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制度未能改善企业业绩。

3、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概述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引进十多年来,其执行效果仍备受争议,学者纷纷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娄芳、原红旗(2002)提出,改进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应着眼于其功能定位,改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制度的本源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能改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于东智和王化成(2003)认为,“二元制”下的中国企业在引进“一元制”下的独立董事制度时,应考虑治理系统的完善性与治理机制的有效互补性,将审计与财务监察权赋予监事会,强化独立董事在公司战略决策、提名、薪酬等方面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来增强公司董事会在决策上的独立性。

同时,其从制度建设上提议,认为应对独立董事予以职业化、行业化和专业化,建立独立董事事务所和成立独立董事协会,打造独立董事市场,利用声誉机制来强化独立董事的治理效用。

郑春美、李文耀(2011)认为当前独立董事仅被赋予没有强制性保障的“建议权”和“特别职权”,其作用十分有限,需要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机制重新进行审视,改进选聘机制和考核机制,并赋予具有实质性、强制保障的“否决权”。

(三)文献评述

从上述的文献回顾中我们不难发现,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从规范研究开始,向实证研究迈进,大多从独立董事制度的影响因素出发,研究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探讨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从而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的比例、独立董事薪酬、独立董事的个人特征(如性别、专业和行业背景、政治关系和性格等)、独立董事的任职家数、任期及独立董事的声誉等。

在实证研究中,学者通常将董事会召开次数、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否决票投票情况、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出席率和独立董事薪酬作为自变量,将公司业绩作为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替代变量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从选拔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从大部分的中国文献来看,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效果并不理想,原本在“一元制”治理模式下的独立董事制度,来到“二元制”的中国似乎有点水土不服,尤其是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独立董事似乎显得力不从心,业界对于强化董事会和经理层内部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考研。

然而,目前的研究单纯地将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重、独立董事的投票表决意见、董事会次数、独立董事薪酬等作为研究该制度有效性的自变量似乎有失偏颇,同时,用企业业绩来考量独立董事的执行效果也有失公允,企业经营成果受市场环境、公司管理体制、经管人员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充分条件,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单从结果来考量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未免过于草率。

两个变量选取再简单地将两者进行回归从而得出独立董事有效性的结果缺乏说服力。

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相比,在“法治”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治”。

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不仅在董事会决策中表现出来,相反,一项决策的制定在呈报董事会之前就已经交付各个董事审核,独立董事的意见可能在上董事会之前就先一步与管理层协商洽谈,寻求最好的解决方式,因此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执行效果不仅要考虑其在董事会上的表现,更应该考虑其在董事会决议前所做的一切努力,而这种过程很难通过简单的投票表决情况,占董事会比重抑或是性格、年龄等表现出来。

要考察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效果,应该从独立董事的职业过程出发,来考察其本土化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选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学术和应用价值,选题的主要依据和可行性

(1)选题目的和意义

自2001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已有10余年。

独立董事作为董事制度的有力补充,其主要目的在于监管大股东的“侵权”行为、为中小股东保驾护航,同时也确保企业制定的决策能够符合所有股东的共同利益。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已达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以上,该制度在形式上已被大多数企业接纳,然而一项制度是否有效应重点关注其能否适应企业的治理环境,是否符合大多数股东的利益导向(由于独立董事制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对股东利益的保护,因此本文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定为股东价值最大化)。

我国企业拥有“董事会”和“监事会”双重体制,而独立董事制度是在“一元制”体系下发展而来,不同体制下的独立董事制度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本土化改良。

然而我国在引进该制度时进行的改良效果如何,独立董事是否拥有真正的独立性及其制度本身是否有效,能否符合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学术界仍然众说纷纭。

现今部分学者在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的过程中将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重、独立董事的投票表决意见、董事会次数、独立董事薪酬等作为研究该制度有效性的自变量,将公司业绩或企业价值作为因变量并将其作为评价独立董事有效性的直接指标,这种简单地将比重、否决票数、开会次数等与独立性效果联系在一起,缺乏说服力,而且企业经营成果受市场环境、公司管理体制、经管人员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独立董事制度并不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充分条件,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单从结果来考量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未免过于草率。

而本文则意在通过对拥有独立董事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其执业过程来考察独立董事制度的本土化效果和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学术和应用价值

学术界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众说纷纭,中国在已有监事会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耗费高额的治理成本聘用独立董事来制约管理层或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仍旧值得深思。

本文将专注独立董事的执业过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实行效果进行探讨能够丰富学术界关于独立董事的研究视角。

从应用角度来讲,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实践需要理论加以升华,只有探讨出独董董事执业有效性的真正影响因素,才能从本源解决或推翻独立董事制度“花瓶”式问题或假说,从而为企业节省治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3)选题的主要依据和可行性

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维护外部股东权利的有效手段,其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已实施近13年。

虽然对于独立董事制度效果仍旧存在很大争论,但国资委于2009年颁布了《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试行)》(国资发[2009]301号),决定在各大国有企业中推广独立董事制度,并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将继续扩大董事会制度的覆盖面,并且推动已建立董事会制度的企业发挥董事会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如此大范围地推广独立董事制度表明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因此探讨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效果,寻求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方法仍然值得学者关注。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

1.1.2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

1.2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1问题的提出

1.2.2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3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和评述。

2.1外国文献回顾

2.2国内文献回顾

2.3文献评述

第三部分:

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3.1独立董事制度职能界定

3.1.1监督职能假说

3.1.2咨询职能假说

3.1.3独立董事职能界定

3.2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3.2.1独立董事年龄、性别特征

3.2.2独立董事专业背景

3.2.3独立董事薪酬

3.2.4独立董事的提名机构(国资委或企业内部选聘)

3.3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理论分析

3.3.1结果论

3.3.1过程论

第四部分: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调查问卷的设计

4.1研究假设

独立董事的专业、性别、年龄、薪酬,独立董事比重等虽会影响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但影响并不大,从独立董事的执业过程来看,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仍然有效。

4.2样本选择

4.3问卷设计(分为独立董事的执业情况:

主要考察独立董事执业态度和企业的态度和独立董事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基本看法(德尔菲法)两个部分)

该部分阐述问卷设计的出发点和考虑的因素,主要结合以往研究中显示的对独立董事的影响因素,问卷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独立董事基本情况调查,提问的内容涵盖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背景等;第二部分则是对独立董事执业中遇到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提问,主要从相关法规中对独立董事职责的认定出发,选择较为重要的执业要求来考察独立董事是否尽忠职守。

 

4.2.1独立董事执业情况调查问卷(具体问卷将以附录形式放在论文最后)

独立董事执业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将占用您约两分钟的时间,主要调查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问题,谢谢您的参与。

※调查问卷说明:

(1)本调查问卷共有20个问题,简明扼要并易于回答。

(2)本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信息将严格保密,所以可放心做答。

(3)请按照真实情况和想法认真填写答卷,否则将有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4)此问卷仅做高校科研项目用途,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

※背景资料:

性别

口男口女

年龄

口40岁以下口41-50岁口51-60岁口61岁及以上

知识背景

口财务会计口法律口其他

职业背景

口高校教师口商务人士口其他

学历

口本科以下口本科口硕士口博士及以上

※本问卷均为单选题,请选择您觉得最合适的答案,并将相应选项内容标红,若选项为“其他”,请在_____处填写您的答案。

1、您目前担任几家企业的独立董事?

(1)1

(2)2(3)3(4)4(5)5

2、您所在的上市公司一般采用何种方式聘请独立董事?

国资委直接任命

(2)高级管理人员聘任(3)竞聘(4)大股东任命

3、您目前担任几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1)1家

(2)2家(3)3家(4)4家(5)5家及以上

4、在召开董事会前,您是否提前审阅董事会议案(议案包括了未披露报表等需要在董事会上进行表决的事项)?

(1)是

(2)否,理由:

企业未事先提供议案(3)否,理由:

企业虽会前提供,但由于自身原因无法提前查看

5、在审阅董事会议案时,您是否曾提出不同的看法?

(1)是

(2)否

6、对于重大的议案,您是否在事前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1)是,进行数理论证和实地取证

(2)是,但一般只进行数理论证(3)否,理由:

企业未提供相应条件(4)否,理由:

企业提供相应条件,但由于自身原因未能进行分析

7、对于有分歧的提案,您是否与管理层交换意见?

(1)是,通常在会前沟通

(2)是,通常在会上沟通(3)否

8、与管理层交换意见的结果是_____?

(1)达成一致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2)达成一致意见但最后不了了之

(2)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并在董事会上投反对票(3)未达成一致意见,最后不了了之

9、对于赞同的决议,您是否在任职期间对其进行应有的后续关注?

(2)否

10、在任职期间,您是否曾与企业外部人员沟通(如注册会计师、专业机构人员等)?

(1)是

(2)否,理由:

企业没有安排沟通(3)否,理由:

企业虽安排沟通,但由于自身原因无法进行

11、在职期间,您与企业外部人员沟通的次数?

(1)0次

(2)1次(3)2-3次(3)3-5次(4)5次以上

12、您是否行使过独立董事的特别职权?

(1)是

(2)否,没有提议过(3)否,曾提议过,但未取得半数以上独立董事的同意

13、您在复核财务报表时是否关注担保事项的风险性?

(1)是,并发表独立意见

(2)是,但未发表独立意见(3)否

14、在对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发表独立意见时,您是否对交易价格进行考证?

(1)是

(2)否

15、在进行意见表决是,您优先考虑的是_____?

(1)企业整体利益

(2)大股东利益(3)中小股东利益

16、您认为在履职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1)公司高管给予的外在压力

(2)公司拒绝提供相关事项的详细信息

(3)独立董事之间缺乏沟通,意见不统一(4)自身时间限制,无法事无巨细

(5)自身专业原因所限,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6)其他_______

17、您任职的企业是否在公司章程中对独立董事的权责做出明确细致的规范?

(1)是

(2)否

18、您任职的企业在独立董事制度方面其实际执行状况与制度要求之间的符合度有多少?

(1)0.1-0.2

(2)0.3-0.4(3)0.5-0.6(4)0.7-0.8(5)0.9-1

19、过去一年公司为您提供津贴的额度位于以下哪个区间?

(1)3万元以下

(2)3-5万元(3)6-8万元(4)9万元以上

20、您认为公司给予独董的适当津贴应该处于以下哪个区间?

(1)3万元以下

(2)3-5万元(3)6-8万元(4)9万元以上

4.3.2基于独立董事视角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评价(该部分采用德尔菲法,仍在商榷中)

1、您认为担任独立董事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2、您认为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应发挥哪些的作用?

3、您认为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4、影响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如何改善这些问题?

第五部分:

关于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调查的结果分析

5.1问卷结果

5.2结果分析

第六部分:

政策建议

6.1公司治理层面(选聘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6.2制度层面

6.3…

第七部分:

结语

(2)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大多研究单纯地将独立董事背景、专业、占董事会比重等客观的因素作为其执行效果的考核变量,而独立董事本身的执业过程具有主观能动性,且单纯用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公司业绩作为考核指标也有失公允,因此本文从独立董事的执业过程出发,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让独立董事自己对自己职业过程做一个客观公正的选择,从而总结得出独立董事真实的职业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并根据其执业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结果

中国“人治”信奉“中庸之道”,在一项决议递交董事会之前都先经过董事会成员多番协商探讨,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后再递交董事会,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独立董事在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能要高于在董事会决议上发挥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假设,大多独立董事在执业过程中能够尽忠职守,执业严谨,预期通过调查问卷证明该假设。

同时,根据调查结果,预期在改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政策建议中,从独立董事的竞选机制、选择来源、职责定位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

4.本课题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进行突破,以前的文献大多采用实证回归的方式研究独立董事影响因素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间接地评价独立董事制度的优劣,而本课题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独立董事自身的角度,更为直观地考察其执业效果,更为公正地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