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30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文档格式.docx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

唐代杜甫也有“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同样抒发的是对民间通信不畅的感慨。

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弯,数家烟火出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置的。

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

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

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

1.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邮驿在我国最迟产生于商朝,其功能以通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

B.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

C.邮驿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直接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

D.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的负担,清朝佟凤彩曾上书皇帝,谈论到驿夫生活的苦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和物力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走一马”就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

B.唐代的邮驿一般是三十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役夫的工作主要是传送公文和军情等。

C.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D.处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

B.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87年被发现。

那里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过程中的公文、书信。

C.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

D.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满分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礼物

王宝国

乔处长七十七岁的老母亲从乡下来了。

由于工作原因,乔处长经常在外面应酬吃饭,一天下来,难得有与母亲说话的机会。

这天晚上,乔处长很晚才回来,一推门发现母亲一个人坐在客厅里。

妈,您还没睡呢。

乔处长一脸惊讶。

母亲说:

天这么晚了,我放心不下呀。

齐处长一听笑了:

妈,我自己都习惯了。

再说晚一点也没有关系,有车送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叫着齐处长的乳名说,大水,能不能求你个事。

妈,您看您,有啥事尽管说。

“就是,能不能给我捎几条餐巾回来,我看那些餐巾挺好看的。

“这好办,”齐处长说:

“您要是喜欢,每次吃饭我都捎一条回来。

果真,不管在外应酬到多晚,齐处长都不忘给母亲捎一条餐巾回来。

看到餐巾上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母亲都会喜滋滋地抚摸一阵子,可看完了又忍不住轻轻叹一口气。

母亲本来是住一段时间就要走的,后来又改了主意说不走了,等过了年再走。

过了年很快到了母亲的生日,齐处长决定好好庆祝一下。

母亲提议把小水和三水也一起叫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吃顿饭。

为了给母亲过个热闹的生日,齐处长早就订好了酒店。

母亲说,难得凑得这么齐,还是在家吃才有团圆的味道。

于是就又退掉了。

生日这天,小水和三水开着车早早来了。

母亲也早早去了厨房忙活。

大水媳妇不让,母亲非要亲自下厨。

到了午饭时候,三个儿子纷纷拿出给母亲买的礼物。

齐处长准备的是一对玉镯子,说夏天戴着清心静气,最适合养生。

小水给母亲的礼物是一套唐装。

不过,不是国内买的,而是去印尼考察时从雅加达捎回来的。

三水干脆给母亲准备了一个万元现金的大红包,说喜欢啥就买点啥。

母亲说,你们有这份孝心就行。

说完,母亲就走进厨房,端出三碗鸡蛋打卤面。

三兄弟见了面面相觑。

母亲说,我记得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吃打卤面了,可那时家里穷,哪有肉呢,只能放一点青菜。

今天可是真正的打卤面,放了油菜、牛肉末,荷包蛋,还淋了香油。

尝尝,是不是跟原来一个味?

三兄弟看着母亲笑吟吟的脸,就端起碗吃了起来,果真十分筋道。

是不是吃饱了?

母亲问。

“饱了,”二水说:

“只是,这生日宴也太寒酸了。

”三水接过话说,“就是,现在又不是没有条件。

母亲没有搭腔,而是拿过从乡下带来的那只蓝底黄花的旧包袱说,我还给你们哥仨准备了礼物呢。

三兄弟一听笑了,都觉得母亲挺新鲜,这又不是他们过生日。

母亲打开包袱,里面是一个红布包裹,打开包裹,三个人一下子愣住了。

母亲给他们的礼物竟然是三沓鞋垫。

齐处长见了差点叫出声:

那些鞋垫都是用他带回的餐巾缝制的。

母亲把鞋垫送到三个儿子手里说,你们兄弟都很争气,大水是处长,小水是局长,三水是公司老总。

乡亲们都说是我教育得好。

可是,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么多当了官的不好好走路跌了跟头,我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母亲好像终于了却了一桩大事,第二天就执意坐长途车回了乡下的老家。

以后,应酬的饭桌上少了齐处长的影子,连配给他的小车也不坐了。

齐处长因此成了同事眼中的另类,都说他这么做不近人情。

作为最年轻的中层,又是名牌大学毕业,前途是摆在那里的。

再说,那些饭局又不花自己一分钱,既干了工作,又拓展了人脉,何乐而不为呢。

两年后,局长因财务问题被双规。

就在人们纷纷猜测新局长人选时,齐处长被组织上破格提拔为局长,主持全面工作。

局里那些人对此一头雾水,都说他这是憨人有憨福。

齐局长听后淡淡一笑。

他下意识里踩了踩脚下,母亲纳得鞋底温厚绵软,一股看不见的暖流直沁心脾……

(摘自2019年《中国小小说欣赏》,有删节)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的开头写“母亲没睡”,说明母亲深知儿子在外腐败,为儿子担心,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同时引起下文。

B.小说讲究伏笔和照应,文中前面交代“要餐巾”这一情节是伏笔,后面有“纳鞋垫”这一情节是照应。

C.母亲过生日前要要齐处长把兄弟叫来,一家团员,说明母亲和儿子们交流很少,母亲孤独寂寞,隐含的批评子女对老人的疏忽。

D.三个儿子在母亲的生日时分别准备了不同的礼物,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十分贵重,插入这一情节的目的是让后面“母亲给儿子们鞋垫”这一情节的出现更加合理。

E.文章中后面交代齐处长不再应酬,不再作配给自己的轿车,最后得到破格的提升,这说明要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就必须不近人情、断绝人脉。

5.文章画线的句子中母亲又高兴有叹息,请简要分析原因。

(4分)

6.文章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结尾的作用。

(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满分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了《2019-2020中国城镇化率增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

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五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提到:

“我国目前存在两种城镇化率,一种是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另一种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的概念对于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城镇化率的概念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他说,我国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会导致行政区划调整时一次性提高了城镇化率。

但有些地方,虽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却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没有被统计成为城镇化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率真实性;

其次,城镇化正在以多途径方式进行,并且存在着大量市民融入到城市中,却并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而城镇化指标对这些情况的反应并不敏感。

材料二:

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看,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39.9%。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将统筹推进本地和外地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

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

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

材料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19万。

从城市规模看,我国已有653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140多个。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强大动力。

2019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9-2020年)》正式对外公布,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7.下列关于城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机构对我国未来五年城镇化增长率的发展态势做了预测。

B.由于大量人口融入到城市中,但有些人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这使城镇化率难以准确预算。

C.材料一中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而材料二的预测是提高到45%。

D.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没有被统计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的提高。

B.从冯奎提到的问题来看,在统计城镇化率时,对城镇化率这一概念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为城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是有很大差别的。

C.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使之达到较高的比例,就不能存在城乡区域间的户籍壁垒。

D.虽然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与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友好,但我国各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E.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因此城镇化快速推进,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

9.我国在城镇化率的提升上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5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

倜傥有器略。

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

寂夜见逻堞传烽,叱曰:

“天下方乱,吾将安舍?

”文静笑曰:

“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吾二人者岂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

既又见秦王,谓寂曰:

“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

殆天启之也。

”寂未谓然。

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

文静喜,曰:

“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

诚能投天会机,奋臂大呼,则四海定也。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

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

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王笑曰:

“君言正与我意合。

”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

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

“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

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

“当斩寂!

”文静妾失宠,告其兄,其兄上告文静反,遂下吏。

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

“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

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

臣官赏与众人等,家无余财,诚不能无少怨。

”帝曰:

“文静此言,反心明甚。

”李纲、萧瑀明其不反,帝素疏忌之,寂又言:

“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

”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10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晋阳宫监裴寂善 

 

善:

交好

B.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 

坐:

因犯……罪

C.公其无嫌 

其:

一定

D.今天下未靖 

靖:

安定

1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B.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C.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D.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

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

B.刘文静深受李世民器重。

刘文静认为李世民能成大业,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不惜屈尊探狱。

C.刘文静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刘文静自恃才高,鄙视裴寂,更不满自己位居其下,多次与裴寂争执,结下仇怨。

D.刘文静结交裴寂,交友不慎。

刘文静因心怀怨愤被李渊认为有反叛之心,裴寂趁机落井下石,刘文静最终被冤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共5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说“_________”,这是不仁道的。

《烛之武退秦师》

(2)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的语句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3)孔子赞美松柏不惧严寒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鸂鶒(xīchì

):

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柘(zhè

一种树。

15.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5分)()()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

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16.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6分)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独大”的局面下,日本政府对民众的反对呼声________,8月30日,日本“全国百万民众大游行”的民众在国会外示威,抗议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和解禁集体自卫权。

②一个星期前,某小区门前路边就竖起了“全路段禁止停车的牌子”,可附近商铺的车主却对此________,依然将车停在路边,有时还并排停两辆。

③两校篮球友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________。

A.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B.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C.置若罔闻 

熟视无睹 

D.视而不见 

置若罔闻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

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你是班上的“笔杆子”,我想向《高中生》投稿,烦请你把我的这篇大作斧正一下。

B.明日是我的18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C.李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

“叨光!

叨光!

D.我起身与舅舅告别,舅舅送我到大门口说:

“实在对不起,我太忙了,我留步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盐是我们日常烹饪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①___________,而且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大家普遍认为,②__________,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凡是叫钠的都是盐,一些吃起来并不是很咸的食物,因为钠含量高,含盐量也很高。

③_________,食用这类食物后,会导致“本以为没有摄入过多盐,但其实已经摄入过量”的情况发生。

21.联系高一语文必修一所学课文作者及相关人物,补写所给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请任选其一作答。

(其一)上联:

下联:

毛泽东独立湘江怅怅沉浮

(其二)上联:

汉刘邦晨谢项王多谋逃杀戮

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人生如果走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

立意明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自拟文题,文体规范,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2019-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