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40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范医疗事故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卫生部或与有关部、委、办、局联合发布的规章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等。

  2、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

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相关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

  

(1)卫生行政部门及行业协(学)会制定的有关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2)卫生部统编教材有关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本院制定的有关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医疗服务质量培训:

  

(1)医疗质量管理基础;

  

(2)医疗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3)医疗服务基本技能。

  4、职业道德培训:

  

(1)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2)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二)员工培训的实施

  1、员工培训工作的分工

  

(1)人事科负责员工培训的管理和协调;

  

(2)各职能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本部门培训计划的制定;

  (3)分管院长监督培训计划的实施及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4)人事科、医务科、质控科、院感科、科教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等共同负责岗前基础教育;

  (5)继续教育科负责医疗培训的组织安排;

护理部负责护理培训的组织安排;

预防保健科负责疫情,院感科负责院内感染培训的组织安排;

其他职能科室负责相关的培训工作;

  (6)各临床医技科室制定科内培训计划,每月进行科内业务和规范培训。

  2、培训管理

  

(1)各职能科室根据医学发展方向和基本培训需求,于年初制定出全年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时间、地点、内容、教师、教材、培训考核方式等内容);

  

(2)组织培训的职能科室,要做好培训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场地、幻灯、投影仪、扩音器等;

  (3)学分统计。

每年第四季度末,业务人员将继续教育证书,发表的学术文章、学术论文证书、听课证、学分证书等原始凭证交科主任,护士长登记后,由科室统一交医教科、护理部进行全年度学分统计。

  3、培训的实施

  

(1)全员培训:

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的内容有: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医疗服务质量培训,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基础、医疗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医疗服务基本技能;

职业道德培训,包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等;

法律知识培训,包括法律基本知识、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法律、与医疗争议和诉讼相关的法律知识等。

  

(2)分类分层培训:

包括各类人员的岗位技能和规范培训、新分配人员培训、低年资人员培训、高年资及中级人员培训和高级人员培训等。

  三、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确定医疗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医疗质量策划、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质量保证和医疗质量改进的所有活动。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医疗质量管理就是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保证,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

  

(一)制定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1、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具体实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任务。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开展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2、建立院、科质量管理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3、强调医疗质量是各项工作的核心,对全体职工进行经常性的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一切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使职工自觉参与质量管理。

  4、修订并出台医院工作条例、工作制度与工作人员职责。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5、按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质量标准和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质量评价与考核标准----《临床科室质量考评标准》、《医技科室质量考评标准》、《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归档病历质量评分标准》、《医院感染质控考评标准》、《抗生素合理使用质控标准》、《单病种控制方案》、《诊疗常规》、《护理常规》、《常见病诊疗常规》。

  6、通过院、科二级检查,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找出差距,不断改进工作。

  7、将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到科室,建立科主任负责制及各级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8、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计算机系统对临床科室、病案统计科室、质量控制科室及反映质量各种数据的科室进行联网,做到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管理。

  9、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终末质量指标与环节质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对医疗质量进行适时监控,做到:

抓基础质量、重视环节质量,以提高终末质量,对医疗质量进行全程优质监控。

  10、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

将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挂钩,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相结合,并实行院内公示。

  

(二)做好单病种质量控制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当前医院提高医疗质量,配合医疗保险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病种相对独立地组成不同的医疗质量单元,能较准确地评价、分析,而且各病种在控制过程中能够互相比较、互相影响,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1、临床科室必须确定一名副主任以上人员作为专职质控负责人,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2、严格执行专科单病种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如诊断标准,治疗标准,疗效判定标准。

重视急、危、重、疑难患者的诊治工作,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中的各项规定,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单病种治疗质量。

  3、建立完善的病种质管流程,做到病种质量管理程序化,通过微机联网,编入规定程序进行统计。

质控科每季度对临床科室进行一次单病种质量考评及信息反馈。

  4、优化住院流程,缩短住院日,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日。

  5、建立单病种质量考核制度,科室每月自查,了解指标完成情况,开展讲评,提出下月质量要求;

院内每季度督查,检查完成情况,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并进行反馈,发挥调控作用。

  (三)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和检查

  实行“三级检查”,动态监控(重点监控各环节质量)

  1、一级全面督查:

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若干小组,对全院临床内、外科系统和医技系统科室进行全面督查。

(每季度一次或每半年一次)。

  2、二级重点督查:

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部分成员不定期对重点问题进行督查。

督查结果量化评分,按月书面通报科室(指出问题、表扬优点),检查结果与整改情况与科室奖金分配挂钩。

  3、三级自我检查:

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质控护士、住院总医师组成的科室质控小组组织实施。

  

(1)不定期检查科室医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各治疗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尤其是诊疗关键环节的处置和实施期限,并通过病历记录体现落实情况,切实做到质量自我检查、自主管理,及时发现医疗隐患,及时纠正。

  

(2)每月根据相应指标,有组织地安排本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的自测自评工作。

  (3)在科务会上每月一次通报本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整体情况。

  (4)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和院质量检查的反馈信息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四、抓好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事故防范关键环节

  

(一)做好急诊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

  急诊抢救工作重点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对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对急诊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二)抓好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的执行

  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医疗核心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做好分级护理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查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临床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审批制度等的落实,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医疗纠纷。

  (三)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

  病历是医疗活动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材料,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完成住院记录、病程记录、其他相关内容的书写和医学文书的签署,确保病历质量。

严格病历归档和借阅制度,做好病历管理工作。

  (四)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知情转让权

  为了使医患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把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化解相结合,我院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在医疗活动中加强“事先告知”工作的意见,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1、患者入院时告知,2、治疗过程中告知,3、创伤性操作前、后告知,4、改变治疗方案时告知,5、对无行为能力人住院时特别告知,6、其他环节告知。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改善医患关系最根本的途径,达到预防医疗纠纷的目的。

  为了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的同时,实施保护性医疗,我院制定了《住院患者授权委托书》,患者可以委托自己信任的亲属或其他人,作为自己住院期间的代理人,受委托人可以根据患者的委托权限,代表患者如实向医院提供患者病情的全部资料,协助配合治疗,接受医院的询问,签署相关医学文件;

代表患者向医师了解病情,选择诊疗方案及处理与疾病诊疗有关的事务。

  (五)医疗纠纷预防和医疗服务改进措施

  1、日常医疗活动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和各专业的诊疗规范;

发生医疗纠纷时,相关医务人员要严格请示汇报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内部的沟通,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当发生不合格医疗服务时,责任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组织科室全体成员进行原因分析,确定纠正措施汇报相关职能部门。

责任科室具体实施纠正措施,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跟踪验证。

  3、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业务查房、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意见时,发现有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潜在因素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旦发现潜在的医疗差错或事故隐患,应由职能科室会同分管院长召集相关科室商讨原因,指出责任部门和预防措施,并抓落实。

  4、各职能科室通过数据分析,要积极寻找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确定需要改进的环节,为患者和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5、在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科室对不合格医疗服务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并对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6、职能科室记录各次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完成及验证结果。

逾期未能完成的,要报告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再次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期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