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60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三十二第5节固态物质B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酒精的凝固点应是117℃ 

B.328℃的铅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C.﹣39℃的水银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D.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5.(2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过程中物质均匀放热,则该物质()

A.凝固过程中内能不变 

B.凝固点是﹣20℃ 

C.属于非晶体 

D.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小 

6.(2分)对含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解释错误的是()

A.书写档案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 

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7.(2分)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C.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8.(2分) 

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后其内能减小 

9.(2分)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中,可能表示的是石蜡熔化过程()

A.

B.

C.

D.

10.(2分)下表中的1、2、3各项之间能构成如图的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

1

2

3

A

合金

金属

B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C

基因

DNA

染色体

D

氧气

氧化物

化合物

A.A 

B.B 

C.C 

D.D 

11.(2分)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标准大气压下)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12.(2分)在1标准大气压下:

①冰熔化;

②铁水凝固;

③乙醚蒸发;

④水沸腾;

⑤萘升华。

在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13.(2分)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14.(2分)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c到d是熔化过程 

15.(2分)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16.(2分)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痛 

C.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和C60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7.(2分)用手指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感觉一样冷,因为它们的温度相等 

B.感觉水更冷,因为“湿冷”比“干冷”更冷 

C.感到冰更冷,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D.感到冰更冷,因为冰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18.(2分)对下列谚语或古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下雪不冷化雪冷﹣﹣雪降落的过程中温度在降低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形成的,但是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C.云腾致雨,露结晨霜﹣﹣“露结晨霜”是说秋天早上的霜是由露水形成的

D.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是指气温骤降,水蒸气容易凝华形成霜

19.(2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一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水的凝固过程 

B.海波的凝固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 

D.蜡的凝固过程 

20.(2分)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 

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二、简答题(共7题;

共24分)

21.(3分)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干冰迅速___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填物态变化名称)

22.(2分)请你将下列物质分为两类:

属于晶体的是:

________ 

属于非晶体的是:

(填序号)。

①海波 

②玻璃 

③橡胶 

④冰 

⑤水晶 

⑥松香

23.(2分)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因为其熔点为29.78℃,也说明它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4.(2分)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________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________与水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25.(10分)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图像.图中AB段,萘是________态,________热量;

BC段,萘是________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选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CD段,萘是________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选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从图中可以断定萘是________体,它的凝固点是________

26.(2分)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4—5—4所示,则________ 

(填“A”或“B”)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____ 

27.(3分)(2015•舟山)某小组在科学社团课上了解到氨水是由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形成的.氨水中除NH3、H2O外,还有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其中的生成物使氨水呈碱性。

小组同学想用所学的知识对“氨气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氨水呈碱性”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①氨气有毒,不易燃烧,极易溶于水;

②氨气可通过易挥发的浓氨水滴加到氧化钙中快速得到;

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会变蓝色。

【实验方案】

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检测H2O、NH3和氨水使干燥红色石蕊试纸的变色情况。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②挤压C装置中的胶头滴管,C中试纸不变色,证明了________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氨水滴加到氧化钙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C装置中的石蕊试纸均变蓝。

小组成员分析B装置中试纸变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________ 

对实验造成干扰。

他们改进装置并重新实验,观察到B中试纸不变色,C中变蓝。

【实验结论】氨气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氨水呈碱性。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反思实验过程,认为本实验还需要对氨气进行尾气处理.你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 

三、分析题(共2题;

共6分)

28.(3分) 

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时,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水,通过水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试管中冰(或水)受热________ 

(2)测量的实验数据如下,他们发现:

冰和水升温快慢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 

不同

加热时间/min

4

6

8

10

12

14

16

18

物体温度/℃

﹣6

﹣4

﹣2

(3)小军同学提出:

如果一直加热下去,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

说说你的看法,并说明其理由:

29.(3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的联系。

现有碳、甲烷、氧气、乙炔、水、丁烷等六种物质,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常根据组成来对物质进行分类,会把上述物质中的碳和氧气归为一类,甲烷、乙炔、水、丁烷归为另一类,其分类依据是________。

(2)甲烷、乙炔、丁烷三种物质都具有可燃性,它们的组成中都有________元素,据此性质,它们常用来作燃料。

请写出甲烷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8-2、

28-3、

29-1、

2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