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73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仿真模拟卷新题型二附答案Word下载.docx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从当前中国的不少地方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存在的认识误区与思路措施偏差方面,强调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离不开做强传统产业。

B.文章先谈认识误区,再谈实施方向和解困措施方面的偏差,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思维严密。

C.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认为扎实构筑精益制造生态体系就能解决当前制约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

D.盲目追求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制造,是作者坚决反对的冒进主义表现。

解析 原文指的是“突出短板”,制约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很多。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当前大多数中国地区而言,依据条件变化而持续转型的传统制造业是服务业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支撑条件之一。

B.恰当地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才有可能避免高新技术产业的泡沫化现象。

C.正确看待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地方既有产业发展基础和自身禀赋条件。

D.不少地方政府对制约中国传统产业的关键短板和发力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和政策操作偏差。

解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和政策操作偏差”表述错误,原文“不少地方政府对制约中国传统产业的关键短板和发力方向,存在普遍的认知和政策操作偏差”是“中国不少地方政府,在贯彻和落实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向方面,以及在应对当前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所面临发展困局的政策思路以及制定解困措施方面”存在的偏差之一。

答案 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朗读与呐喊

莫 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

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

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

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

叫你莫言?

呸!

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

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

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

“他呀,根本不行!

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

”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

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

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

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

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

呱!

……”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

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

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

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

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

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

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

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

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

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

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

“好好好!

太好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

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

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

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

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

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

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

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

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

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

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

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

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

我也颇为得意。

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

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

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

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

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

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

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B.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

C.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

D.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解析 “文章借此表达了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夸大了命运的威力,对主题的理解有误。

从文章内容来看,方快因朗读而找到自信与尊严,年老卖豆腐时仍认为自己不比莫言差;

莫言因朗读、呐喊而改变命运,都反映了命运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主观的努力远比命运更加重要。

5.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答:

                                    

解析 第一,它的内容与朗读者的身份及情境的巧妙吻合:

“老青蛙”——语文教师,“满塘的蛙”——“我们”;

“先发出单音的独唱”——老师带领我们朗读,“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我们齐声朗读。

第二是引文中的“青蛙”与课堂里的“青蛙”。

教室里有“青蛙”,是“我们”都知道的,它们也会听到这段朗读,也将会被方快踢倒瓦罐跳出来而引发教室大乱,这个“恶作剧”是“我们”又期待又害怕的。

第三,借青蛙写方快与语文教师之间的有趣味的关系。

等到教室内因青蛙的出现而大乱时,只有方快一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这里的“青蛙”比喻的是语文教师。

暗含有方快和其他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嘲弄之意,对一个不合时俗的、古板的乡村教师的嘲弄。

老师对此浑不自知自己正被嘲笑,依然带着学生激情地朗诵朗读,使老师形象更加滑稽。

学生们早年不懂事的嘲弄与成熟后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形成了对比,使老师形象更加鲜明。

答案 

(1)朗读内容画面逼真,饶有趣味。

富有画面感(让人如闻其声),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爱。

(2)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

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

(3)朗读情境与现实情境形成反差。

一本正经的朗读与后文教室里的混乱相映照,使文章有了波澜。

(4)运用拟人修辞和拟声词,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6.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解析 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唱出自己的声音,活出自己的精彩。

题目设问为“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而没有用“表达有什么作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设问方式,也是以此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阅读,避开答题套路。

这一“延宕”或“闲笔”写法,主要从对揭示深化主旨、丰富文章内容、引发读者兴趣等方面进行鉴赏与评价。

答案 

(1)为了深化文章主题。

“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的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为了丰富文章内容。

“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3)为了让文章笔法灵活,跌宕起伏。

“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

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湖北宜昌四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据国家汉办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

2016年参加HSK(新汉语水平考试)等国际汉语考试的全球各类考生达到600万人次。

汉语也愈发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重视,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尼、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汉语教学均由第三外语上升为第二外语。

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的排位普遍提高,也呈现出了低龄化趋势。

在很多欧美国家,出生于精英家庭的小孩,从小学习中文已成为当地一种流行趋势,这使得会中文的华人保姆在海外更受欢迎。

不少家庭纷纷开出高薪聘请华人保姆,帮助子女更好地学习中文。

近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公布了一项对上千名英国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文被英国家长选为“未来最有用”的语言,51%的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中文。

过去10年间,学习汉语的法国中小学生翻了四番,汉语现已是法国初、中等教育里位列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9.15,有删改)

材料二

“各国汉语教学正在由普及型、兴趣型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机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

”国家汉办负责人马箭飞告诉记者,“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教育机构迅速增加,学员规模持续扩大;

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民众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活动进入社区,植入草根,形成了校内校外互动,各职业、各年龄段、各种身份学员广泛参与的热烈氛围。

目前,学历教育、学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多层次、立体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基本成型。

洲别

汉语教学机构数量

汉语学习人数

机构数(个)

全球占比(%)

人数(万)

亚洲

58483

81.4

1734

84.8

欧洲

6483

9.0

103

5.0

美洲

4957

6.9

135

6.6

大洋洲

1235

1.7

49

2.4

非洲

703

1.0

24

1.2

总计

71861

100

2045

图表来源:

国家汉办

(《光明日报》2017.10.28,有删改)

材料三

汉语为什么这么热?

其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各国渴望更多地借鉴中国经验,而汉语无疑是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其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学好汉语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正如一些荷兰家长指出的那样“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

其三,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彰显出大国的气质和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使得更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交往与合作,也使得汉语逐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

(《南方网》2018.3.29日,有删改)

材料四

具体来看,“汉语热”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

数据显示,近年来,欧美各国高中生学习中文的比例跟其他外语比起来并不高,中文仍是小语种的一种存在。

此外,从学习汉语的阶层来看,多集中在中上阶层,外国普通老百姓对中国仍然缺乏直接接触,对中文的应用也相对较少。

“汉语热”其实质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文化差异的挑战,“汉语国际传播”要有意识地做到“入乡随俗”,尽量在不失汉语独立品格的前提下做到与差异文化完美结合。

其实,“汉语热”也并非新现象,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和北京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节点前后,国外都一度出现过学习汉语的热潮,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学习的规模有了显著提升,但地位仍不高,国际官方场合使用汉语的比例仍不高。

(《中新网》2017.12.30,有删改)

7.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美很多国家的出身于精英家族中的孩子从小学习中文的流行趋势,是会中文的华人保姆在海外受欢迎的原因。

B.美洲地区虽然汉语教学机构数量全球占比比欧洲低,但汉语学习人数却比欧洲多,占到了其人口总数的6.6%。

C.“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会给国外懂汉语的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D.作为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肯定会遭遇到文化差异的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做到“入乡随俗”。

解析 “占到了其人口总数的6.6%”错,6.6%是其汉语学习人数的全球占比。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多处运用数据,侧重报道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状况,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准确,有利于受众把握新闻的发展趋势。

B.相对而言,材料二既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又采用权威机构的图表数据,专业性最强,而其他三则材料只是概述,略逊一筹。

C.材料四夹叙夹议,没有把报道与评论分开,将客观事实与个人观点混杂在一起,会让读者无法客观了解“汉语热”的现状。

D.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汉语教学成为第二外语的事实,反映出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的排位有了提高。

解析 B项,“略逊一筹”不妥。

C项,“夹叙夹议”“读者无法客观了解‘汉语热’的现状”,错。

D项,注意范围限定,法国是“初、中等教育里位列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

答案 A

9.综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目前海外汉语学习的特点。

答案 ①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教育机构迅速增加,学员规模持续扩大,汉语学习人数不断增多。

②汉语受到国家层面重视,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的排位普遍提高,呈现低龄态势。

③汉语教学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机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

④“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令许多国家中文教育迅速升温。

⑤汉语热冷热不均,学习汉语的人主要集中在上层,普通民众对中文应用较少,官方场合使用汉语的比例不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福建漳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虞玩之字茂瑶,会稽余姚人也。

玩之少闲刀笔,泛涉书史。

仕宋为乌程令。

路太后外亲朱仁弥犯罪,玩之依法录治。

元徽中,为尚书右丞。

齐高帝参政,与玩之书曰:

“张华为度支尚书,事不徒然。

今漕藏有阙,吾贤居右丞,已觉金粟可积也。

”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

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蒵断以芒接之。

问曰:

“卿此已几载?

”玩之曰:

“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着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

”高帝咨嗟,因赐以新履。

玩之不受,帝问其故,答曰:

“今日之赐,恩华俱重,但著簪弊席,复不可遗,所以不敢当。

”帝善之,拜骠骑议参军。

霸府初开,宾客辐凑,高帝留意简接。

玩之与乐安任遐俱以应对有席上之美,齐名见遇。

玩之迁黄门郎。

先时,宋世人籍欺巧,及高帝即位,敕玩之与骁骑将军傅坚意检定之。

建元二年,诏朝臣曰:

“黄籍人之大纲,国之政端。

自顷氓俗巧伪,乃至窃注爵位,盗易年月,增损三状,贸袭万端。

或户存而文书已绝,或人在而反托死叛,停私而云隶役,身强而称六疾。

此皆政之巨蠹,教之深疵。

若约之以刑,则人伪已远;

若绥之以德,则胜残未易。

诸贤并深明政体,各献嘉谋。

”玩之表言便宜,多见采纳。

于是朝廷乃别置校籍官,置令史,限人一日得数巧,以防懈怠。

玩之以久宦衰疾,上表告退,许之。

玩之于人物好臧否,宋末,王俭举员外郎孔魁使魏,玩之言论不相饶。

至是,玩之东归,俭不出送,朝廷无祖饯者。

(节选自《南史·

虞玩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

B.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

C.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

D.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

解析 句中“陈”后面的内容是“上表”的目的,陈述各种开支费用越来越大,且“玩之上表”主谓完整,所以“上表”与“陈”之间要断开,可排除A、B。

“高帝镇东府”“朝廷致敬”均为主谓句,且把“高帝”置于上句,“镇东府”主语不明,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就把有关案牍的事叫做刀笔,后多指写状子的事。

B.人籍指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文中具体为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犹户籍。

C.中国古代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

D.古代出行时祭祀祖宗称“祖”,用酒食送行称“饯”,即今人所谓饯行。

解析 D项,祖饯:

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玩之熟悉法律,依法履职。

他年少时就博览经书史书,对法律文书很娴熟;

任乌程令时,路太后的外戚犯了罪,玩之依法加以处置。

B.虞玩之安于清贫,生活节俭。

他为官多年,却穿着三十年前买的木屐,高帝赐他新木屐他也不要,为此颇受高帝赏识,被迁为黄门郎。

C.虞玩之做官尽职,上表言说合宜。

刘宋人为逃赋役将户籍冒充士族籍,他与傅坚意一起受命审查户籍,还上表出谋献策,且多被采纳。

D.虞玩之好褒贬别人,遭人冷淡。

他辞官归故里时,曾因在言论上得罪过王俭,王俭不来送行,朝廷官员也没有人来为他设宴饯行。

解析 B项,“颇受高帝赏识,被迁为黄门郎”是因为他在坐席上应答高帝的言辞佳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漕藏有阙,吾贤居右丞,已觉金粟可积也。

(5分)

译文:

(2)若约之以刑,则人伪已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