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89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8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的重要性与方法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学习“四史"

必先深刻理解认识“四史"

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2020年X月X日,在中共XX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书记XX指出:

“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回首过往,不忘初心,是为了走得更为坚定、走得更为长远。

因此,学习“四史"

,以史为鉴,服

务现实,意义重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更具有历史与现实重要意义。

一、学习“四史"

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前提与基础

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

通过学习“四史"

,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

“危机"

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其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就是要求在认识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擅长总结历史经验,从“四史"

中准确地研判世情、

国情、党情,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准确指南。

1. 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回顾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的历史,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且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

而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发生了转变。

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党的工作重心也应转变。

因此党中央决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报告指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乃至现今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

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重要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论从史出"

,这是党中央再次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而做出的新时代重要研判。

总之,学习“四史"

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便于每一个党员深入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学习“四史"

是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依据和方法。

二、学习“四史"

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理清历史脉络的必然要求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

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

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

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

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打着学术的旗号,以片面或虚假的资料,来达到抹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

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等极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小则侵蚀共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大则威胁“两个维护"

与此同时,一些“低级红"

“高级黑"

言论更具伪装和欺骗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涌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势在必行。

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

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

低级红'

、'

高级黑'

,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

伪忠诚'

做到“两个维护"

,必须以“四史"

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发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明辨是非和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

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

并提出了科学评判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

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

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

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会衡量和要求前人;

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并认为其“晚年的错误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简单或者以偏概全的评价都是对历史的亵渎。

意识形态领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学习“四史"

就是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利器。

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学习教育;

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学习教育;

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教育,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和锻炼党员和群众正确的历史观。

在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生存空间。

三、学习“四史"

是汲取经验智慧,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水平的迫切需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革新中壮大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重大历史问题首次作出了系统总结。

这是全党首次系统地学习了党史。

这次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进行反复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议》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动力。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鲜明主题。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

这不仅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完善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在党的近百年创业史中,有过挫折,有过苦难,但是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

这些经验和教训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证人民健康,我党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调查研究血吸虫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赢得了抗血吸虫病战役的胜利。

历史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赢来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的特征。

四、学习“四史"

是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以党内自我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精气神。

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也在于回首过往,这就是学习“四史"

的意义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正所谓: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支撑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与使命。

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是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成长为拥有9000万党员大党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

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

,就会得'

软骨病'

在“糖衣炮弹"

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失会了党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为金银,患上了“软骨病"

因此必须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为共产党人“补钙"

,用“四史"

为共产党人强骨,避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形式化、口号

化。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出:

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

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

为在“四史"

的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应真正做到“四坚"

,即:

1. 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会发现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2. 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

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

,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敢于担当作为。

3.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历史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行得通的,这是我们的自信与底气所在。

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坚决自我革命,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鼓起“改革再出发"

的决心和勇气,将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

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

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党的领导,而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不断学习党在伟大实践中的经验,在历史中检视自己,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五、学习“四史”是发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推动思政课创新,掌握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的应有之义

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

就是为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讲到,“XX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皆在XX召开,党中央长期驻扎、活动于此。

XX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蕴藏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

据统计,XX市共有革命旧址遗址共计XXX处,现存XXX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作为XX而言,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初心之地,保存和利用好XX的红色资源,讲好XX的红色故事,为XX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增加动力,是重要的命题;

作为每一位党员和群众来说,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掘好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的重要资源。

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历史的现场,讲述“四史"

,更能入眼、入心、入脑。

就学习而言,“四史"

进入学校思政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四史"

的重要一环。

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

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

在思政课堂中,注意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人,以多彩的形式亲近人,以深刻的教训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子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

在“四史"

入思政课堂中,需适应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长期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往往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应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中提升话语权,拥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实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以及一大批关于党史新资料的披露,党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

更应该研究好“四史"

,不断为“四史"

的学习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论据。

“四史"

不一定由中国人来学习研究,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四史"

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

这是关系到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国家贡献智慧的大事。

深刻理解认识“四史"

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学习“四史"

的首要环节,是学懂弄通做实的第一步。

我们学习“四史"

,既要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学好、用好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

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

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逃避今日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从“走走党史"

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行程共计6.5万多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奇迹。

多年来,长征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热点和文学创作的丰富经典词句,有关长征的亲历回忆、口述日记、学术专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长征无疑成为了一种世界级学问。

作为研究工作者,我从2003年初开始走走,断断续续地用了10年时间对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作了实地考察,在宏观上构建起了一幅比较完整的红军长征的生动图谱。

这里,我根据亲历亲知的实际考察,谈谈对长征的认识。

怎样认识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

有关红军长征,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即红军主体的长征。

它是指到达陕北的4支部队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红军主体长征开始的时间,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算起;

结束以三大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11月并入红一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为标志。

这个3+1的红军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14个省(四川省分出重庆市,按现在地域说为15个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越过了约40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

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

红军长征全过程应包括长征序曲、红军主体的长征和长征尾声,即将3+1的长征向前和往后延伸。

向前延伸:

1934年7月红七军团(在方志敏的部队加入后合编为红十军团,他任军政委员会主席,领导该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地区,这支先遣队就是为了调动和牵制敌军,为中央红军长征作战略准备。

随后,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探路。

这两支先于主力红军的长征,是长征的序曲。

往后延伸:

就是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的远征。

因为红军西渡黄河这一重大决策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作出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宁夏战役。

组建为西路军的两万多名将士都是参加过红军主体长征的,既包括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原属中央红军的第五军,还有红四方面军总部。

这样,西路军远征河西就是红军长征的继续,是红军主体长征主脉延伸的一段支脉,即红军长征的尾声。

如果把红军主体的长征看作长征大剧的主戏,那么这场包括序曲、主戏、尾声在内的红军长征,就是一部完整的震天撼地、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

怎样认识遵义会议与其前后一些会议的关系

在走走的实地考察中,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长征的基本内涵:

红军长征既突破了反动派军队的围堵,又克服了党内错误指导思想遭致的困难,还战胜了自然界的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落脚西北的战略大转移,由此实现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根本保证。

在长征途中,我们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其中最为重要和著名的是遵义会议,它与党的"

一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伟大转折的历史地位。

但实现这个历史转折有个过程。

就遵义会议前而言,最早的通道会议实现了战术转兵,在中央高层第一次否定李德主张,为遵义会议改组中央奠定了初始基础。

黎平会议改变原来去湘西建立根据地的决策,实现了战略转兵,并通过决议指出在适当时候开会讨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问题。

这就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

猴场会议驳斥了博古、李德,重申黎平会议决议,并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限,从而增加了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的可能性。

遵义会议前的这几次会议,为实现伟大转折作了重要准备。

遵义会议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是势所必至。

博古报告强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客观原因,与会者绝大多数不满。

张闻天代表他本人和毛泽东、王稼祥作联合发言,批评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

毛泽东作长篇发言,尖锐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

周恩来讲话承担了领导责任。

会议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

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成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在长征危急关头,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统治。

遵义会议后的几次会议巩固和发展了遵义会议成果。

一是鸡鸣三省会议。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并没有撤换博古;

对毛泽东也没有作具体分工。

这次会议顺利实现了博洛交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党的一把手,还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二是扎西会议。

会议通过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决定电告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央分局和红二、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令其传达贯彻。

这就将遵义会议决议昭告到全军。

三是苟坝会议。

经过毛泽东力争,不打固守打鼓新场之敌,否定了之前通过的决议,避免了红军可能遭致的重大损失。

根据毛泽东提议成立的新三人团,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

毛泽东虽然在军内不是一把手,但团长周恩来非常尊重他的意见,实际上他是总设计师。

当然,遵义会议是系列会议的标志和旗帜。

因为此前的几次会议都没有从根本上拨路线之乱,只有遵义会议才开始解决这个问题;

此前的会议都没有解决组织领导问题,只有遵义会议才开始改组中央,此后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怎样认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贡献和作用

红军长征胜利是以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标志的。

对于红四方面军进行的长征和作出的贡献,过去的书讲得很少。

我在2004年7月对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根据地及其随后的长征作了考察之后深深感到:

张国春的错误对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无疑有很大影响,但不能因此就淡化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贡献。

根据我的考察和研究,我认为红四方面军的贡献和作用至少体现在:

其一,对中央红军北进川西发挥了重要策应作用。

红四方面军在1932年底开辟的川陕苏区,将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由东南引向西北,并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中央红军的长征,在遵义会议前几乎陷入绝境。

为尽快改变这个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