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97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docx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模板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_模板

《丑小鸭》的教学设计及点评

  

  设计张燕点评张东兴

  

  教材分析:

  

  《丑小鸭》讲述了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在经历种种歧视、挫折、磨难之后,终于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让我们体悟到其中蕴涵的人格品质、人生哲理。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

让学生懂得要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点评指导:

对教材的把握,除了按照原来的思路,针对这一课进行思考,还需要进行“整体备课”。

这个“整体备课”有两个角度:

一个角度是就这一课来说,一共有哪些教学目标?

一共有几个课时?

课时目标应该怎样确定?

另一个角度就是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位置,甚至在学生整个学习系统中的位置。

具体来说,这篇课文是“安徒生和他的童话”单元中的一篇,前面已经有了两篇。

“文学家单元”是冀教版教材的独特亮点,而且整个单元需要统筹考虑。

如果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的单元导语和《一颗小豌豆》《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课文,该如何导入?

如果没有这个认知前提(按照正常进度,《丑小鸭》这一课需要以后才学),又该如何导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积累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看、听、读、品重点语句,自主阅读,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懂得要从小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正确认识自己。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安徒生。

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很会写童话,他写的童话,飞呀,飞呀,飞到了世界好多好多国家,也飞到了我们身边,他就是——安徒生。

  

  今天,他为我们带来一个美丽的童话——《丑小鸭》。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联系学情,试说梗概

  

  出示《丑小鸭》相关插图,依图试说故事梗概。

  

  【设计意图:

丑小鸭的故事在中国孩子中早已耳熟能详,先由图片引入,让学生自由表达,更能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调动积极性。

  

  【点评指导:

教学的安排要重视学生的“学情”,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讲的“以学定教”。

该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定教”,因为教师考虑到了学生对《丑小鸭》这个故事有可能是熟悉的,因此让他们先尝试着说出这个故事。

而且教师利用图画作为引领,让学生来尝试着说出这个故事的做法也是合理而恰当的。

但是,教师对“以学定教”考虑得还不够,没有将学生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的情况考虑进去,如果考虑进去了,导入新课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了,整个环节的设计也会更优化。

比如,先说说对安徒生知道了哪些,尝试着说说《丑小鸭》的故事,有的说,有的补充。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该环节展示交流的情况对后面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如果适合,就按照原来的设想进行教学;如果不适合,就适当进行调整。

  

  三、自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安徒生用怎样精彩的笔墨为我们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呢?

出声朗读课文,明确要求:

  

  1.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遇到生字可以看看拼音,也可以问问同桌,还可以举手问老师。

  

  2.边读边了解,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设计意圈:

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弄清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线索,认读生字,为品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点评指导:

对生字新词的关注是对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识字的过程应该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始终,甚至是整堂课教学的始终。

另外,一定要明确“识字”的学习目标不会也不可能借助一个环节一次性完成。

字的音、形、义是教学的三要素,它们的达成需要不同的过程,不同的策略,而且三要素的达成不完全是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齐头并进的,有时候侧重字音的认读,有时候侧重词义的理解,有时候侧重字词的运用。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核心问题,大体上是可以的,但是还需要再推敲。

“用怎样精彩的笔墨为我们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一下子就把着力点放到了“表达”上,放到了“怎样写”上,其实我们应该先放到这个故事上,还是先读课文,了解这个故事,看看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了解它的经历。

因此第二个问题“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倒是更确切些。

  

  四、随文识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下列带有注音生字的语句:

  

  那只最迟出世的灰小鸭灵活地摆动着双腿(tuI),游得最出色!

  

  可是,它老是被咬,被打,被排挤(ji)。

  

  兄弟姊妹讨厌它,连妈妈也冷漠(ma)地表示:

“我不愿再看到你了,你走远些吧!

  

  是因为太顽皮,大家惩罚(fa)它吗?

不是。

  

  是因为太能干,大家嫉(ji)妒(du)它吗?

也不是。

  

  2.去掉拼音读句子,并联系前后文理解“排挤、冷漠、嫉妒”的含义。

  

  3.从句子中提出生词认读。

  

  双腿排挤惩罚嫉妒

  

  姊妹冷漠

  

  4.指导生字“腿”和“挤”的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可有效提高识字的质量和数量。

  

  【点评指导:

重视这部分目标的达成是好的,但是整个环节脱离开阅读的主线则是需要改善的。

前面针对于阅读,针对于这个故事设计的问题,被搁置到了一边,精力和时间被一下子集中到了识字、词语上。

等到这部分完了以后,再回到原来的思路上去,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是不流畅的,也是不高效的,因为识字环节脱离了语言环境。

  

  理想的处理办法是以阅读为主线、识字为暗线,阅读中落实识字,识字促进阅读。

这需要在认识上到位,在教学处理上落实到位。

要根据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的情况下工夫去研究怎样做更好。

也包括板书,有些词语要在恰当的时机展示到黑板上。

在黑板上的词语,有的是阅读线索的体现,有的是从学习词语的角度来设计的,类似于以前人们常说的“副板书”。

其实板书无所谓”正”“副”,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来设计的。

  

  关于生字的书写,有的是可以和阅读融为一体的,可以随机处理,多数的是要安排出单独的练习书写的环节。

三年级应该加强分类指导的教学,提高效率,总结规律,探讨方法。

比如,给本课生字归类,让学生自己归类最好。

安安静静地写字一定不能少,哪怕是公开课,花费一点时间也是应该的。

我们是为学生着想的,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

  

  五、体悟感情,拓展训练

  

  指导朗读上面课件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丑小鸭此时的心情。

(伤心、难过……)

  

  有感情地朗读“可怜的灰小鸭伤心极了,只好离开自己的家,漫无目的地向前走”。

  

  假如你是丑小鸭,你想对你无情的兄弟姊妹说什么?

  

  假如你是丑小鸭,你想对你这冷漠的妈妈说什么?

  

  你又想对可怜的丑小鸭说什么?

  

  【设计意图:

在多形式的说话训练中,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更帮助学生学会了善待他人、互相尊重。

  

  【点评指导:

这个环节问题最大。

前面本来已经提出了一个核心的达成阅读基本目标的问题,后来又被丢掉了,中问穿插了识字的环节。

此处我们还是应该紧紧围绕那个核心问题,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要从把握基本内容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从表达的角度来讲,就是按照发展的顺序来讲述一个故事。

  

  因此,要在第一课时下工夫引领学生去把握故事的来龙去脉,教师不要问过多的问题,应紧紧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进行。

因为是中年级的课,学生不可能一下子从整体上就把握,要给学生搭建梯子,铺设台阶。

一开始丑小鸭在家里的时候有怎样的经历?

离家出走后又怎样了?

后来呢,又发生了什么?

……一直到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让学生空发议论,一定不要脱离课文,说到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把相关内容读出来,指导朗读也在这个环节进行。

这个环节的读要重点放在内容上,情感层面的问题可以放在第二课时再突出,再深化。

  

  引领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表达,也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表达上的时间先后顺序,意识到那个“来龙去脉”的问题,板书的设计最好用上“箭头”,把几个阶段体现出来,再配上关键词语,主要选取关于丑小鸭的经历的词语。

这样设计板书,还利于学生按照板书复述故事。

这是第一课时应该达成的目标,也是第二课时应该检测的内容。

  

  六、进一步了解安徒生,引起下文

  

  从不放弃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丑小鸭,一定会坚持下去,就像他一样——介绍课后资料中提供的短文《一只享誉世界的丑小鸭——安徒生》。

  

  在丑小鸭和安徒生的身上有着怎样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丑小鸭历经怎样的波折才成长为白天鹅呢?

  

  请同学们课下细细品读课文,下节课我们共同欣赏。

  

  【点评指导:

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一部分就更显得层次不清晰了。

阅读拓展应该放在以后,此处应该设计一些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预习”或者“课下自学”的作业,最该完成的是对第一课时的强化和巩固,如生字词的书写:

以及复述这个故事。

如果这两项能够设计出新花样,而且比较恰当,就接近“精品课”了。

如果有余力,可以再提出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来自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剩余的生字,体会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感。

  

  2.体会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它对于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3.练习使用简短的书信与人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

  

  【点评指导:

目标大体上是准确的。

突出“情感”,突出感受以及交流,而且想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书信”。

  

  就目标而言,好像还有不足。

比如,关于表达上的“按照顺序讲故事”;再比如,如何建立这个故事和学生自身生活的关联,触动他们的心灵,达到“阅读积极影响学生人生”的高境界,这是需要提升的部分,也是让课和教学从“平庸”走向“精品”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析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幸经历,体会丑小鸭坚强、美好的内心,引导学生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教学过程】

  

  一、练习书写剩余的生字,就存在的问题相机指导。

  

  【点评指导: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

第二课时的识字教学应该建立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指导那些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字,跟第二课时相关的词语的教学,尤其是第二课时突出了“情感”和“思想”,重点词语词意的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需要单独设计写字(往往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就更需要设计成内涵丰富、效率比较高的环节,而且这个环节应该是后移的。

要是能够突出阅读的主线,这样的教学环节才更流畅。

  

  二、默读思考:

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波折?

  

  提炼总结:

排挤、追咬、饥饿、嘲笑、寒冷、追赶……

  

  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思考: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可怜、悲惨、不幸、无奈……)

  

  面对这些困难,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此时,你又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坚强、不放弃……)

  

  讨论: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要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点评指导:

这部分的设计略显简单,但是核心问题还是比较准的。

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经历的“波折”是可以的,但是还要有对丑小鸭相关心理活动的把握,这个地方是可以突出“想象”这个关键点的。

此时的丑小鸭心里是怎样想的?

不一定非得进行角色的转换——此时你就是丑小鸭,你是怎样想的?

可以让学生去猜想,猜测本身就是想象,就是设身处地,就是置身文本,也是置心文本。

  

  描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语段是需要重点处理的,要体会丑小鸭的心情,还要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如丑小鸭的心情是愉悦的,我们也应跟着丑小鸭高兴,应这样来指导朗读。

  

  当然,接下来一定要谈“感受”,谈丑小鸭的感受,也谈我们自己的感受,具体的方式可以设计得更新颖,精品课的精彩往往就在这样的地方体现出来。

人家都是泛泛地谈感受,咱们变种新颖而有趣的方式,就胜出一筹。

至于怎样做更好,需要教师有智慧,有灵感。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的解读问题上我们一定要走出传统的误区。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以为,丑小鸭是因为坚持才变成了白天鹅,当然,这是童话作品,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对文本进行新角度的思考:

丑小鸭本就不是“鸭”,就是“天鹅”。

如果真是“鸭”,哪怕是“漂亮”的鸭子,也变不成白天鹅!

哪怕是再坚持,再努力,也不会变成“白天鹅”!

这篇童话相对于人的意义,应该在于怎样面对逆境,怎样面对不公平的境遇,怎样积极地面对人生。

  

  对于文本的新的理解是需要勇气的,也是应该审慎的。

我们这样来谈,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更接近于事实,接近文本的社会价值。

我们如果用新观点来看这个故事,就会有新的认识。

不信我们可以尝试下,看看从这样的新角度可以得出怎样的新结论。

  

  三、快速浏览全文,用上精彩的词语再讲一讲这个故事。

  

  【点评指导:

根据前面讲的,这个环节应该放到第二课时的第一环节,而且,“用精彩的词语讲故事”的要求也是随意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用上第一课时总结出来的“关于顺序”的提示,“有条理”地讲清楚这个故事,甚至也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比如:

一开始,后来,再后来,最后……这样的“讲故事”,才是最好的,既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落实了,又将学习表达方法落实了,还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同时,从评价的角度来讲,是对第一课时学习情况的检测。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又是对第二课时学习情况的摸底,是“以学定教”的又一次体现。

  

  四、读一读课文后面关于安徒生的介绍,结合《丑小鸭》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了解《丑小鸭》是安徒生的自传体童话。

  

  【点评指导:

这一部分处理得好,简单而且得当。

好就好在把握了编者的意图,将了解安徒生这个人物和丑小鸭这个故事建立起了关联。

  

  让学生谈“发现”,这个“发现”设计得好!

如果课堂上能够出现“精彩”就更值得期待!

  

  五、结合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动笔给安徒生或丑小鸭写一封简短的信,说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点评指导:

这样的思路是对的,也是好的。

但是,这里面最好要体现一个“真实”。

学生给丑小鸭和安徒生写信的设计都是虚拟的,都不可以真实地进行,因此这个环节就需要“优化”。

  

  (作者单位:

河北沧州市运河区南环小学/河北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学目的

1.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

读懂每句话,能结合课文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谈话:

“手术台”、“阵地”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把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

是谁说的这句话?

从文中找出含有“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句子读出来。

2.简介: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师生共同注意正音。

3.出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会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

(2、3、4节)

2.出声自读第1自然段。

思考:

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

思考:

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

(2、3、4)为什么?

(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

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

)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

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第二课时

 

导言:

白求恩是医生,手术台是他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

为什么他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呢?

让我们带着问题认真读书。

一、抓关键词句,悟出中心

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白求恩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战斗中抢救伤员的?

(1939年春·齐会战役)

(2)白求恩抢救伤员的具体事例的描写在哪几个自然段?

书中的插图与哪几个自然段内容对应?

(2、3、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与插图内容相对应。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思考:

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当时小庙周围的环境怎样?

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画出白求恩的神态、动作词语,并分析。

个人批划,小组讨论。

3.集体讨论。

环境: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

分析词语:

“仍然”是指白求恩面对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弹片纷飞,硝烟滚滚的恶劣环境丝毫没有放在眼里,还和没有炮弹落下一样在工作。

“镇定”是说白求恩大夫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

表现得十分沉着、冷静。

“敏捷”一词表现了白求恩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做手术时十分镇静。

小结:

通过抓住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抓住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的动作、神态等词语,表现了白求恩临危不惧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优秀品质。

4.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白求恩的优秀品质。

5.出声读第3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

并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个人批画后,小组讨论。

6.集体订正。

环境:

敌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白求恩不顾部长的恳求,坚决不离开手术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继续”一词说明白求恩不听部长的恳求,坚决不肯撤走,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诺言,接着为伤员做手术。

7.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

并思考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个人批画后,分析重点词语。

8.集体讨论:

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眼看要危及到白求恩的生命,在这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他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自己。

这里的“仍然”一词意思是说明白求恩做手术从未间断。

“争分夺秒”一词是说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

进一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

说明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

二、抓住语言,体会中心

投影:

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

仔细阅读下面的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几句话主要说的是什么。

1.指名朗读。

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2.集体讨论。

(共四句话。

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照顾“我”。

这几句话再一次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人物的优秀品质就不难体会出来了。

3.齐读这段话,体会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在环境越来越危险,气氛越来越紧张,师卫生部长紧急地催促下,白求恩仍然镇静地为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他把自己的手术台当作了战士打仗的阵地,一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工作了69个小时。

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5.指名感情朗读全文,体会对“手术台就是阵地。

”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抽读生字卡片。

二、归纳生字记忆方法

1.先自学。

2.集体归纳。

①换偏旁的字:

捧——棒 脸——险 妙——秒 扔——仍

②加偏旁的字:

击——陆 卖——续 木——休 束——速

③比较记字形:

断(不断) 继(继续)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并组词。

2.形近字组词。

捧(   )断(   )扔(   )脸(   )

棒(   )继(   )仍(   )险(   )

四、听写字词

五、指导造句

1.从书中找带有“不断”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具”等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看图:

这是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说话)

  导入课题: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2.开火车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玩具、柜台、售货员、光芒、药品、咱们、抢着说、富裕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课文中生字新词大家都认识了,把它们放在课文句子中会读了吗?

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把课文每一句话读正确,读流利。

  2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开火车指名朗读各段。

  4.相互交流。

说说:

你觉得小兵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1.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课文,找到你最受感动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文)

  指名朗读,并引导全班学生读好下面的句子。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男孩抢着说。

  “不,谢谢,我不要。

”男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出了商场。

  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

“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

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2.分角色读好第8~13自然段。

(老师扮作妈妈或售货员阿姨)

  3.朗读感悟第1~7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文内容中感悟小兵喜欢玩具的心情。

  出示句子:

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