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974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docx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本节从学生常见的但没有思考过的现象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再介绍压强的铺垫重点知识压力,通过对四个图例的分析来理解压力的的概念;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之后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并口头解释压强现象,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突出物理学是描述自然现象,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学科。

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通过演示实验的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3.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培养了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准备】

两幅图片钢直尺、砝码盒、钩码盒、气球、小桌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两幅图片:

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总结出各自的特点

问:

如果把啄木鸟的嘴换成鸭子的嘴、把啄木鸟的脚换成鸭子的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2、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压力

①小孩对地面的压力(如图)结论:

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

②图钉对墙壁的压力(如图)结论:

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

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如图)结论:

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

总结三条结论:

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

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压力

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

得到压力的概念: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3、练习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与重力进行比较

 

对比项

名称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方向

两者关系

重力

 

 

 

 

压力

 

 

学生分析归纳:

(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4、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预设:

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工作,为引入演示实验做好铺垫。

学生猜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或猜想还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

所以,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相同,研究压力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再控制压力相同,研究受力面积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学生小组实验:

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

教师演示实验,选用器材:

小桌、砝码盒、钩码盒和一海绵。

〔设计意图:

把砝码盒和钩码盒分别放在小桌所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同,但小桌的受力面积相同,因此,可以比较出压力的大小对压力效果的影响;把反放能保证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回顾实验,学生分析

分析论证: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学生活动:

判断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进而转入压强的学习。

5、压强的学习

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写作“N/m2”,物理学中称为帕斯卡。

帕斯卡是非常小的单位;我们把三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约为1Pa。

实际应用:

比较芭蕾舞演员和大象所产生的压强。

例题:

比较图中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图中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略)

比较可知,芭蕾舞演员虽小,但是她对地面的压强却远大于大象对地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

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交流与讨论:

6、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增大压强?

怎样才能减小压强?

分析归纳:

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应用:

(1)把两个核桃同时放在一只手上捏,由于两个核桃互相挤压,其接触面积非常小,产生的压强很大,很容易把核桃压开。

(2)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它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答:

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三、学生交流举例。

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应用:

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应用:

判断下列事例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并指出各是采用什么方法?

1、建房时要先筑起比墙宽的墙基

2、把图钉按在墙上时要用力压

3、载重汽车要用多个轮胎

4、在固定螺丝的螺母时垫一个较大的垫圈

四、课堂小结。

《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1、定义:

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2)与受力面积有关

二、压强:

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

3、单位

4、增大和减小压强

 

《 压强》获奖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并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相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理解。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居有应用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1、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2、压力、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用具】压力压强小桌、海绵、砝码(一盒)、大钩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或结论

新课引入

举例:

1、松软的沙滩上,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2、茫茫雪原上想行走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提问: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

观察P76 图1、图2

“想想议议”

学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面积不同,作用的效果不同。

力不同,作用的效果也可能不同

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或结论

新课教学

 一、压力

提问:

1、 人站在水平地面、板擦放在水平桌面,人对地和板擦对桌面的作用如何?

2、 我们把图钉按入竖直的墙内,图钉对墙面的作用力如何?

3、 刚才谈到的力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作用力向下,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图钉对墙面有垂直墙面的作用力

都垂直接触面

新课教学

教师总结:

我们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4、 静止在斜面上或沿斜面下滑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如何?

是竖直向下吗?

5教师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压力

6、 教师明确:

压力的方向

             压力的作用点

二、             压强

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物理方法:

控制变量法

教师:

研究物理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总结: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教师讲授: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

学生讨论,自己说出压力的概念,教师总结规范概念

学生讨论,自己动手实验自己体会:

比如把铅笔盒放在倾斜的手上

叫三位学生在黑板 画图,其他学生自己动手

学生探究、猜想验证试验:

1、 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观察压力的效果

压力小桌放在海绵上,在小桌上方2个砝码和放5个砝码

2、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观察力的效果

压力小桌的四只小腿放在海绵上和桌面放在海绵上

我们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不是重力,压力是垂直于接触面的重力和接触面可以不垂直

让学生暴露问题:

教师纠正

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是无关的,压力不是重力。

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

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

结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压强

新课教学

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物理学史:

为了纪念法国的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1Pa=1N/m2

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到的单位是千帕(KPa)、兆帕(MPa)

三、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练习1:

课本P77例题

2,一只大象体重为60000N,每只脚掌的面积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只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强调:

1、计算过程中各单位要换算成国际单位。

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

3、要弄清压力大小和重力大小的关系,一定要强调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练习3、学生解答“想想议议”中“蝉”现象和“骆驼”现象。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

教师对学生列举实例评估说明

学生活动:

1KPa=103Pa

1 MPa=106Pa

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规范解题、注意书写,指出学生解题中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蝉虽小,力量不会很大,但他的口器非常小,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小,单位面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骆驼虽然庞大体重,打他四只大脚掌,接触地面的面积大,即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比较小,在沙漠上行走不会陷入沙中。

学生讨论、探究表达、列举实例:

让学生学会物理学中单位换算

学生在解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 不注意单位换算

2、 不明确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 不注意受力面积的确定,比如大象问题中“四只脚”和“一只脚”

4、 规范书写教师一定要强调。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少;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新课教学

五、课堂小结

1、压力:

我们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压强:

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

3、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少;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板书设计

          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        公式:

压强                  单位:

1KPa=103Pa

1 MPa=106Pa

         

         增大或减小压强

作业布置

P79

教学反思

1、 学生对压力和重力间的关系不是很明确,课堂教学应加强该知识点的教学,突破方法是多举实例,完全暴露问题,纠正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

2、 “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学生对此概念认识不清,认为是压力而不是(压力/面积)。

3、 注意单位换算。

4、 本节应注重学生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