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90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棒垒球校本课程(教案版)Word格式.docx

案例十五(棒球比赛) 31

案例十六(棒球比赛) 31

案例十七(技能测试、仰卧起坐) 32

案例十八(技能测试、深蹲起) 33

评价篇

第四章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34

第一章学习纲要第一节 课程介绍

第二节 课程任务

1、运动参与目标:

学生能够主动观察评价同伴的动作,并能基本掌握所学动作。

2、运动技能目标:

了解棒垒球相关术语,会欣赏比赛并进行评论。

初步掌握棒垒球运动中“场地、简单规则基本姿势传球方法接球原地击球跑垒”等相关技术

3、身体健康目标:

通过棒垒球运动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该项运动对自己身体产生的影响,使他们渐渐产生运用棒垒球运动进行日常锻炼的意识。

4、心理与社会目标:

能够对自己运动能力有正确的比较和认识,能够在棒垒球运动中发现合作的快乐,关爱同伴,知道尊重。

第三节 课程基本内容

(一)、理论部分

1、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棒球运动基本知识介绍

3、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目的要求]:

通过基本技术练习,使学生掌握棒球各项基本技术,了解动作原理,基本掌握棒球防守中等难度技术。

掌握进攻基本技术、熟悉基本技术的动作的环节和要领,基本掌握棒球中等难度的进攻技术

[教学重点]:

棒球防守基本技术、棒球进攻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1)传球技术:

上手传球、侧手传球

(2)接球技术:

接高空球、地滚球、平直球

(3)投球技术:

正面投球

(4)位置技术:

投手、接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外场手

(5)击球技术:

长打

(6)跑垒技术:

跑一垒技术、连续进垒技术、

2、基本战术

通过学习棒球防守各种战术提高学生对棒球的认识,能掌握棒球防守基本战术。

提高学生对棒球进攻的认识,能掌握棒球进攻基本战术的特点和要求。

棒球防守的基本战术及防守的配合,棒球进攻的基本战术。

(1)防守基本战术:

双杀、要出局数、杀前位跑者、投坏球

(2)防守的阵型

(3)防守的配合

(4)进攻基本战术:

牺牲打、选球上垒、垒上无人攻击法

3、基本素质

通过练习,提高专项身体素质能力

身体灵敏素质及投掷相关素质

(1)短距离冲刺

(2)肩带及下肢的柔韧性练习

(3)各种力量练习

第四节 教学学时分配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备注

理论部分

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

棒球运动基本知识介绍

棒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2

实践部分

传接球技术

6

击球技术

4

跑垒技术

内外场手技术

5

棒球防守技术、战术

棒球进攻技术、战术

教学比赛

其他

考核

机动

合计

40

第五节 棒垒球单元教学计划

周次

室内

达到的目标

心理及社会适

第一周

1、棒球运动简介

2、精彩比赛欣赏

棒球基础知识、棒球规则及棒球精彩比赛欣赏。

调整身心,帮助学生进入体育学习状态。

能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体育运动知识

第二周

1、介绍棒垒球器材

2、熟悉器材游戏

提高击球能力

第三周

1、学习基本的传接球技术——正手抛

2、接平直球

第四周

1、学习基本的传球技术

——肩上传球

2、接高飞球

提高跑垒质量

第五周

——地滚球

2、接地滚球

提高击球跑垒的衔接

第六周

1、学习跑垒——上一垒

2、学习击球——挥空棒

提高击球跑垒的

衔接

第七周

1、学习跑垒——选垒

2、学习击球——T座击球

明确不同位置防

守任务

第八周

1、学习内场防守——投、

接手任务

了解基本配合

第九周

1、棒球防守技术——各防

守任务分布

2、棒球防守技术——各位

置防守技术

第十周

1、棒球进攻技术——挥棒

技术

2、棒球进攻技术——挥击

方向选择

第十一

1、棒球防守战术——补漏

2、棒球防守战术——补位

第十二

1、棒球防守战术——双杀

尝试运用技能

第十三

1、棒球进攻战术——垒上

无人打法

第十四

1、棒球进攻战术——一、

三垒有人打法

第十五

1、棒球进攻战术——牺牲

第十六

第十七

不害怕与“强

大”的对手进

第十八

行对抗。

能正

确对待体育比

第十九

赛中的胜负关

系。

第二十

能与同伴合理

的分配运动角

色。

第二章棒垒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第一节起源与发展

究竟棒球是起源于何地?

何人发起的呢?

现代棒球运动的起源说法不一、有

的认为源于15世纪英国的板球,但多数认为始于美国。

1905年,美国成立了棒球起源调查委员会,对这一问题做了调查,其结论是:

棒球是由美国人阿布

那·

德布尔迪于1839年在纽约的库柏斯镇发明的(严格地说,应是现代棒球运

动的发明)。

这一结论已被普遍承认。

1845年世界第一个棒球俱乐部在纽约成立,

并由卡特赖特(AlexanderCartwright)确定正式比赛场地的规格,并制定较细的竞赛规则。

按定出的规则首次进行正式比赛是在1846年6月19日,由纽约棒球俱乐部邀请纽约9人队在新泽西州埃利西安举行的。

棒球比赛记录法由亨

利·

切德威克发明,扇形棒球场地则是由亚历山大·

卡特赖设计的。

1869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棒球队。

棒球比赛服装是纽约棒球俱乐部设计的。

1910年,棒球运动被塔夫脱总统批准为美国国球。

詹天佑 这是一名叫KanYen的中国留学生在打棒球。

中国人打棒球的最早记载,与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先生密切相关,他的学生

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时(1877-1881)组织了“中华棒球队”。

以后从美国、日本归国的华侨及留学生把棒球带回祖国。

上图为中国留学生棒球队的合影。

目前这张照片仍保存在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事务所。

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是由棒球运动演变而来。

由于棒球运动需要的场地太大,雨雪天气时无法在室外活动,1887年在美国芝加哥,人们首先将棒球场缩小并移至室内进行,时称“室内棒球”。

数年后改在室外进行。

为了有别于棒球,于1933年正式取名为“垒球”,成立美国垒球协会并举办全美男、女垒球

比赛。

次年又制定统一的规则,逐渐流行世界各地。

1952年成立国际垒球联合会。

1965年起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性成年男、女和少年男、女垒球锦标赛。

成年人比赛分“快投”与“慢投”两种。

随着垒球运动的发展,1996年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将女子垒球(快投)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同美国三大运动之一的棒球相比,垒球所需的场地小、球体大、球速慢(因为垒球运动的规则规定在抛球过程中,手必须要在肩下)。

由于以上诸多优点,垒球运动很快风靡美国城市地区。

垒球运动分为两种--快速垒球和慢速垒球。

垒球的这两种形式都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

随着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势力的扩张,垒球运动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广。

垒球运动与棒球运动很相似,与棒球运动的区别主要是垒球球体较大,而比赛场地较小,垒间和投球距离也较短;

在竞赛规则方面,垒球投手限用低手投球,跑垒员须待投手投球出手后才能离垒,棒球则没有这一限制。

第二节 棒垒球的设施与用具

一、场地

棒球比赛场地是一个直角扇形区域,直角两边是区分界内地区和界外地区的边线。

两边线以内为界内地区;

两边线以外为界外地区。

界内和界外地区都是比赛有效地区。

界内地区又分为内场和外场。

内场呈正方形,四角各设一个垒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尖角上的垒位是本垒,并依反时针方向分别为一垒、二垒和三垒。

内场以外的地区为外场。

比赛场地必须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界内地区

从本垒经一、三边线及其延长线直到挡墙或围网(包括垂直的空间)以内的区域叫“界内地区”。

界外地区

从本垒经一、三垒边线及其延长线直到挡墙或围网(包括垂直的空间)以外的区域叫“界外地区”。

内场

连结四个垒位所形成的正方形的界内场区为内场。

外场:

内场以外的界内地区,即内场以外至连接两条边线末端的弧线所形成的扇形地区为外场。

边线:

本垒至一垒及其延长线和本垒至三垒及其延长线叫边线。

垒线:

连接垒间的线叫垒线。

垒位:

跑垒员为得分而必须按顺序踏触内场四角的四个位置叫“垒位”。

投手区;

直径为5.49米,高出地面0.25米,四周成斜坡,供投手投球的土

墩为投手区。

土墩正中稍后为一平台,中置投手板。

击球员区:

击球员击球时端立的区域叫“击球员区”。

接手区:

接手准备接投手投球时必须站立的区域叫“接手区”。

跑垒指导员区:

设在一、三垒外,供跑垒指导员指导本队队员跑垒和击球的地域叫“跑垒指导员区”。

队员席:

为场上队员和不上场的替补队员及其他穿着运动服装的本队成员准备的座位叫“队员席”。

野传球线:

画在边线以外18.29米,至少与边线的本垒至一垒、本垒至三垒部分平行,用以区别比赛有效地区与无效地区的线叫“野传球线”。

二、用具

(一)手套篇

手套多是为了接球用(当然除了打者手套)。

不同的守备位置手套的形

状也不一样。

左撇子手套戴在右手,右撇子手套戴在左手。

一般而言,只有投手、外野手和一垒手有左撇子用的手套。

投手手套:

投手的手套没有很大特色,唯一与其他手套不同的地方在于手套的虎口(拇指与食指接口)是完全封闭的。

这是为了不让打者看到投手如何握着在手套里的球,否则打者对于投手要投什么球完全了若指掌的话,比赛就不好看了。

捕手手套:

捕手要应付的是每小时150公里以上的速球,如果不戴手套,骨头肯定被打断。

而就算是戴

上一般的棒球手套,手指还是有受伤之虞。

只有特制的加厚手套

才能符合捕手的需要。

内层加厚,一是防止受伤,二是防止接到球之后掉出。

一垒手手套:

与捕手类似,一垒手在比赛中需要频繁地接队友快速的传球,手套也十分厚重。

与捕手手套不同的是,一垒手因为还要担任防守(接滚地球和高飞球之类),手套比较长。

内野手手套:

除了一垒手手套之外,内野手的手套大多小巧,这是因为内野手在接到滚地球之后大多要迅速传向一垒,太大的手套会增加从手套中取球的难度。

然而,因为越往游击、三垒方向,击出的球越强劲,所以三垒手的手套大多比游击手的大、游击手的手套大多比二垒手的大。

外野手手套:

外野手主要的工作是接飞球。

他们的防守范围非常大,因此手套也十分长大。

打者手套:

打者戴手套的目的大抵只有两个:

一是防止击球瞬间手麻掉,二是若手背被球打到,可以减轻一点痛苦。

不过,也有很多打者打击的时候是不戴手套的。

(二)防具篇

棒球里大多的防具都是为了被球打到而设计的

捕手头盔:

捕手为何要戴头盔?

当然是为了防止被球打到了。

这里说的不只是被投手投出的球打到,更多的情况下,是被打者打出的擦棒球打到。

捕手防具:

包括面罩、护胸和护腿。

都是为了防止被球打到。

主审身上也有类似的防具,除了护腿。

打者头盔:

头盔当然是防止被球打到头。

在1960年代之前,棒球打者是没有头盔的,所以被球打成植物人甚至打死的情况都有。

70年代有了头盔,但是只有保护头,没有保护到太阳穴(第一张图)。

直到近20年来,头盔才有保护太阳穴的部分。

通常大联盟职业球员戴的是一边式,也就是只保护面对投手一边的太阳穴(左撇子保护右边(第三张图),右撇子保护左边(第四张图)),而业余

球员和小联盟球员戴的都是双边式(第二张图)。

打者护肘:

一些打者会在面对投手的那一只手肘上穿戴护肘,被球打到时能够减轻痛苦。

在跑垒时要拿下来。

打者护腿:

一些打者会在面对投手一边的小腿上穿戴护腿,被投手的球打到,或是被自己的擦棒球打到时能够减轻痛苦。

(三)球棒篇

球棒分为两种:

木棒和铝棒。

职业球赛用木棒,业余球赛用铝棒木棒:

木棒较铝棒难控制,击球点并不好抓。

且不得要领只凭蛮力的话,有打断球棒之

虞。

然而就是因为技巧较难,职业球赛才全部使用木棒。

有时候打者会在球棒上抹松油(pinetard)以增加弹力和摩擦力。

铝棒:

弹性较大,基本上打得越大力球飞得越远。

(四)其他篇

球:

棒球是硬的,缝线纹路类似网球上的纹路。

虽然在中国棒球并不兴盛,但是美国职业棒球联盟所用的球却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帽子:

一般的鸭舌帽。

因为棒球运动在美国太过兴盛,这样的帽子统称棒球帽(baseballcap)。

鞋:

无论是投手或是打者,能够站稳是所有动作的根本。

偏偏投手丘和打击区都是松土构成,要站稳没那么容易,就只好靠鞋子。

棒球员的鞋子以钉鞋为主,抓地越牢越好。

第三节 棒垒球运动的特点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以投球和传接球的防守行为与用棒击球跑垒得分的进攻行为相对抗的,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是一项集智慧与勇敢、趣味与协作于一体的集体运

动项目。

它也是传、接、投、击、跑、滑技术动作全面而且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

队员之间既强调个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须讲究战略战术,互相配合。

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又必须主动配合,相互服务,必要时为顾全大局,个人要甘于牺牲自我。

第三章教学案例

案例一

一、教学要求:



课堂规范建立

提高学生集合整队和进行练习的规范意识,建立有利于棒球教学的课堂规范。

二、 教学方法:

(一)队形队列练习,

教材分析:

基本的队形队列要求,结合棒球教学的特点调整练习队形,强调练习队形的方向一致。

教学建议:

(1)严格要求动作质量

(2)建立时间意识

(3)强调练习安全意识

(二)素质练习:

耐力练习

练习方法:

两路纵队慢跑800米

练习要求:

(1)队列整齐,步伐统一

(2)速度稳定,

案例二

棒球:

感知棒球运动

对棒球场地器材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并通过与器材的接触开始接受棒球这一项目。

二、教学方法:

(一)棒球:

棒球球感练习

棒球球感是通过肢体与棒球反复的直接接触来建立的,让学生在利用棒球进行的各种小游戏中自然的接受棒球。

握球方法:

介绍握棒球的基本姿势:

食指和中指分开持于棒球中间的中缝线上,大拇指扣住棒球下方的下面,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贴近棒球底部。

(1)每人一个棒球,练习握球姿势

(2)可以不用严格的投球姿势,注重握球姿势和投球的距离及方向。

(3)教师从旁指导

“长江、黄河”游戏:

分两组队员,分别代表长江和黄河,背靠背下蹲,当听到老师喊长江时,代表队员起身跑,黄河起身追,设定追赶距离。

反之同上。

(1)分组两人一组,速度相当的同学为一组,个别学生由教师搭配争取合理。

(2)用比比看谁的反应快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杜绝学生之间的妥协,消极练习。

发现这样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给予适当的警告。

(3)学生听到命令后才能行动,被抓到的同学要把对方背回起点。

案例三

棒球规则素质练习:

折返跑

简单介绍棒球规则、初步了解棒球运动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棒球的场地大小和一些简单的站位

(1)让学生熟记棒球场地的样子

(2)教师分别指定不同的小朋友跑到不同的防守位置,使每个学生都了解并能够正确的站到指定的位置上

(3)简单讲解防守队员的基本站位及各自位置的任务。

两边距离约5米,一边放三个球,一边不放球,让学生完成折返

跑的同时,降低重心,搬运一边的球。

(1)示范正确的动作方法,避免受伤

(2)放球要稳定不能将球滚得很远

(3)先练习一遍,再进行小组比赛

案例四

棒球规则及欣赏

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棒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和精彩的比赛场面,提高学生对棒球项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类棒球相关视频,

(1)结合规则的讲解观看视频

(2)老师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

(3)

案例五

传球方法素质练习:

听信号追人跑

1、使学生初步掌握棒球的基本传接球技术

2、提高学生下肢力量与协调能力。

3、发展速度、提高兴奋性,发展协调能力。

4、培养与人主动配合,良好个性品质及团队精神。

棒球基本技术学习

传球的基本要领接球的准备姿势与移动、正手接球和反手接球、熟悉球性、手套的用法。

技术关键:

迎球接球,两眼注视来球,掌心向前。

技术连动、出球方法。

提高判断来球方向

(1)自抛自接熟悉手套的性能

(2)传球姿势做抽毛巾练习

(3)两人对传,相距10~20米

(4)右手持球向左手手套甩腕

发展速度素质

听信号追人跑(两排相距1米左右,背对站立)

(1)要求学生跑直线,不得变向以免发生碰撞。

案例六

传球练习素质练习:

角力

1、复习传接球技术(距离变化):

2、学习接高飞、地滚球技术:

本课学习的技术关键:

中距离传球,要侧身引肩,身体成“大”字。

接地滚球的示范与练习

双脚比肩宽,低重心,体前接球后交叉上步同时向后引肩挥臂出

(1)相距10米以上,作传球接球练习

(2)传球时注意出手角度鞭打技术。

(3)传球尽量传到对方身体正前方(躯干部分)

角力

在场地上划两条相距8米的平行线作为双方的底线,两线中间画一条中线。

把参加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相应背对背站在中线两侧。

发令后,背对的两人互相挽臂对抗,以将对方拖至己方底线者为胜。

以胜者多的队为胜。

(1)在宣布规则的时候,要强调学生注意听讲,认真练习,对不遵守的学生及时提出批评。

(2)游戏开始发令后才准开始拉背,比赛中不得随意松手。

(3)互相不得有踢、打等侵人动作。

案例七

学习跑垒素质练习:

顶肩

学习跑垒技术。

使学生初步掌握实战中跑垒技术。

跑一垒练习时可冲过一垒垒包跑出线外。

做该练习的时候要全速奔跑,培养奋力抢占垒位的进攻意识

(1)教师示范讲解完整动作

(2)学生随教师模仿动作练习。

(3)教师纠正错误动作辅导

顶肩

在足球小禁区的场地上将其平分为两个场区,同学们分成男女两个组,分别在两个场区,比赛开始同学们互相用肩顶撞,将对方顶出场地为得一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得分多为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