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9376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docx

古文注释及古代文化知识

皇甫谧传

上海中医药大学孙文钟教授

摘 要:

本文节选自1959年中华书局校点本《晋书·皇甫谧传》。

本文记述魏晋时期的医学家和文史学家皇甫谧的生平事迹。

皇甫谧少时家贫,常"带经而农",博览典籍,以著述为务。

中年患风痹,婴沉疾三十年,仍手不释卷,笃守著述。

文中以大量篇幅记述他屡荐不仕,频诏不就,不慕名利,唯道是奋的高尚品格。

他病后潜心医学,撰成《甲乙经》。

《甲乙经》在《隋书·经籍志》称《黄帝甲乙经》,十卷。

至宋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十二卷。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全书分128篇。

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临床经验,并有新的发挥。

后世的《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铜人俞穴针灸图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均以该书为参考。

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

道趣 输实 抱衅 箕山 糅 糠麦黄 抽簪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晋书》:

《晋书》为唐代房玄龄等二十一人编撰。

房玄龄(公元578~648年),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

唐初名相,居相位十五年,举贤兴教,佐理朝政,后封梁国公。

《晋书》凡1[30]卷,记载两晋封建王朝的兴衰史。

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那人[1],漢太尉嵩之曾孫也[2]。

出後叔父[3],徙居新安[4]。

年二十,不好學,游蕩無度,或以爲癡。

嘗得瓜果,輒進所後叔母任氏。

任氏曰:

“《孝經》云:

‘三牲之養[5],猶爲不孝。

’汝今年餘二十,目不存敎,心不入道,無以慰我。

”因歎曰: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6],曾父烹豕以成敎[7],豈我居不卜鄰[8],敎有所闕[9]?

何爾魯鈍之甚也!

修身篤學,自汝得之,於我何有?

”因對之流涕。

謐乃感激[10],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

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

沈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11],以著述爲務,自號玄晏先生。

著《禮樂》、《聖真》之論[12]。

後得風痹疾,猶手不輟卷。

[1]安定朝(zhū朱)那:

安定郡朝那县。

朝那:

古县名,在今甘肃平凉县西北。

[2]汉太尉嵩:

即皇甫嵩。

东汉灵帝时为北地太守,以破黄巾功,领冀州牧,拜太尉。

[3]出后叔父:

过继给叔父。

出后,出继,即过继给他人为后代。

[4]徙:

迁移。

新安:

古郡名,在今浙江淳安西。

[5]“三牲之养”二句:

即使天天能用三牲奉养,还是不孝之子。

见《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醜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三牲,指奉养父母的牛、羊、猪等。

[6]孟母三徙:

相传孟轲幼年时,所居环境不好,孟母为教育孟轲,三次迁居。

事见《列女传•母仪》和赵岐《孟子题辞》。

后喻母教之德。

[7]曾父烹豕(shǐ史):

曾参妻携子到市场,其子啼哭,母亲说回家后为子杀猪。

回家后,曾参将杀猪,其妻说与儿戏言,曾参认为不能失信于子,终杀猪以取信。

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8]卜:

选择。

[9]阙:

空缺。

[10]感激:

感动激发。

[11]高尚之志:

高洁自守,不愿卑躬曲节求仕的志向。

《易•蛊》: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12]礼乐、圣真:

皇甫谧早年著作,已佚。

清吴士鉴《补晋书经籍志》有载。

或勸謐修名廣交[1]。

謐以爲非聖人孰能兼存出處[2],居田里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3],事官鞅掌[4],然後爲名乎?

作《玄守論》以答之,曰:

“或謂謐曰:

‘富貴,人之所欲,貧賤,人之所惡,何故委形待於窮而不變乎[5]?

且道之所貴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時也。

先生年邁齒變,饑寒不贍[6],轉死溝壑,其誰知乎?

’謐曰:

‘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

若擾全道以損性命[7],安得去貧賤存所欲哉?

吾聞食人之祿者懷人之憂,形強猶不堪,況吾之弱疾乎!

且貧者,士之常,賤者,道之實,處常得實,沒齒不憂[8],孰與富貴擾神秏精者乎[9]?

又生爲人所不知,死爲人所不惜,至矣!

喑聾之徒[10],天下之有道者也[11]。

夫一人死而天下號者,以爲損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以爲益也。

然則,號笑非益死損生也。

是以至道不損,至德不益。

何哉?

體足也[12]。

如迴天下之念[13],以追損生之禍,運四海之心,以廣非益之病,豈道德之至乎!

夫唯無損,則至堅矣;夫唯無益,則至厚矣。

堅,故終不損;厚,故終不薄。

苟能體堅厚之實[14],居不薄之真[15],立乎損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16],則我道全矣。

’”遂不仕。

耽翫典籍[17],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

或有箴其過篤[18],將損耗精神。

謐曰:

“朝聞道,夕死可矣[19],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20]!

叔父有子旣冠[21],謐年四十喪所生後母,遂還本宗。

[1]修名:

加强修养以求名誉。

[2]出处:

出仕为官和隐退为民。

[3]崇:

崇尚。

接:

交接。

[4]鞅掌:

本谓“失容”。

此谓公事烦忙,无暇顾及自己的仪表、容貌。

语出《诗经•小雅•北山》。

[5]委形:

置身。

[6]赡(shàn善):

富足。

[7]扰全道:

扰乱保全身体之道。

[8]没齿:

终身。

[9]孰与:

与……相比,哪一种更好?

秏,同“耗”。

消耗。

[10]喑聋之徒:

哑口不言和耳聋不闻之人。

语见《墨子•尚贤下》。

喑,哑。

[11]有道者:

保有自然法则的人。

有,保有。

道,道家所主张的自然天道观。

[12]体:

此指道德。

足:

完备。

[13]迴:

回转;扭转。

下句“运”义同。

[14]体:

容纳。

[15]居:

积蓄。

[16]表:

外。

[17]耽翫:

酷嗜研习。

翫,“玩”的异体字,研习。

[18]箴(zhēn针):

规劝;劝告。

[19]“朝闻”二句:

早晨得知真理,就是晚间死去也满足了。

语出《论语•里仁》。

[20]分定:

判别和确定。

[21]既冠:

已经进入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标志已成人。

城陽太守梁柳[1],謐從姑子也[2],當之官,人勸謐餞之[3]。

謐曰:

“柳爲布衣時過吾[4],吾送迎不出門,食不過鹽菜,貧者不以酒肉爲禮。

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豈中古人之道[5]?

是非吾心所安也。

其後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

謐上疏自稱草莽臣,曰:

“臣以尩弊[6],迷於道趣[7],因疾抽簪[8],散髮林阜,人綱不閑[9],鳥獸爲羣。

陛下披榛採蘭[10],並收蒿艾[11]。

是以臯陶振褐[12],不仁者遠。

臣惟頑蒙[13],備食晉粟,猶識唐人擊壤之樂[14],宜赴京城,稱壽闕外。

而小人無良,致災速禍[15],久嬰篤疾[16],軀半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載。

又服寒食藥,違錯節度,辛苦荼毒[17],於今七年。

隆冬裸袒食冰,當暑煩悶,加以欬逆,或若溫瘧,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

於今困劣,救命呼噏[18],父兄見出[19],妻息長訣。

仰迫天威[20],扶輿就道,所苦加焉,不任進路,委身待罪,伏枕歎息。

臣聞韶衛不並奏,雅鄭不兼御[21],故郤子入周,禍延王叔[22],虞丘稱賢,樊姬掩口[23]。

君子小人,禮不同器[24],況臣穅麦黄[25],糅之彫胡[26]!

庸夫錦衣,不稱其服也。

竊聞同命之士[27],咸以畢到,唯臣疾疢,抱釁牀蓐[28],雖貪明時[29],懼斃命路隅。

設臣不疾,已遭堯舜之世,執志箕山[30],猶當容之。

臣聞上有明聖之主,下有輸實之臣[31],上有在寬之政[32],下有委情之人[33]。

唯陛下留神垂恕[34],更旌瓌俊[35],索隱於傅巖[36],收釣於渭濱[37],無令泥滓久濁清流[38]。

”謐辭切言至,遂見聽許。

太康三年卒[39],時年六十八。

謐所著詩賦誄頌論難甚多[40],又撰《帝王世紀》、《年曆》、《高士》、《逸士》、《列女》等傳、《玄晏春秋》,並重於世。

門人摯虞、張軌、牛綜、席純,皆爲晉名臣。

[1]城阳:

郡名。

故址在今山东莒县。

[2]从姑:

父亲的堂姊妹。

[3]饯之:

为他饯行。

[4]过:

拜访。

[5]中(zhòng众):

符合。

[6]尩(wāng汪)弊:

指风痹。

尩,“尪”的异体字,羸弱。

弊,疑“痹”字同音而误。

[7]道趣:

指学术旨趣。

[8]抽簪:

谓弃宫引退。

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

[9]闲:

通“娴”。

熟悉。

[10]披榛采兰:

拨开榛丛,采摘兰花。

喻选拔人才。

[11]蒿艾:

即“艾蒿”,一种各地普遍野生的菊科植物。

自喻不才。

[12]臯陶(gāoyáo高摇):

传说舜之臣,掌刑狱之事。

臯,“皋”的异体字。

振褐:

抖掉粗麻短衣上的尘土。

喻将臯陶从卑贱者中选拔出来到朝廷上任官。

事见《论语•颜渊》。

褐,一种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时贫贱人所服。

[13]惟:

虽然。

[14]“犹识”句:

还记得帝尧之世老人作击壤游戏时所唱的歌曲。

击壤,古代一种投掷游戏名。

邯郸淳《艺经》有载。

此典作者引自皇甫谧《帝王世纪》一文:

“(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于世。

”并唱《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与我哉?

”后用“击壤”为歌颂太平盛世之典。

[15]速:

招致。

[16]婴:

遭受。

[17]辛苦荼毒:

被寒食散的火邪热毒残害。

辛苦,本为辛苦之味入口,犹困厄之事在身,此指服用寒食散,造成火邪热毒在身。

荼毒,毒害、残害。

[18]呼噏:

亦作“呼翕”。

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

[19]见出:

离弃我。

见,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出,离弃。

[20]仰迫天威:

敬仰地迫于皇帝的威严。

[21]“韶卫”十字:

高雅的韶乐和低俗的卫乐不能在一起演奏,雅乐和郑声不能同时吹奏。

韶乐,虞舜时乐名,喻高雅之乐。

卫乐,喻低俗之乐。

卫献公好淫乐,曾鞭笞强迫歌者为其演唱淫乐,事见《史记•卫康叔世家》。

雅郑,雅乐和郑声,意同“韶卫”。

[22]“郤子”二句:

所以郤子入周报功,灾祸牵累王叔。

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晋师在鄢陵大败楚军。

晋厉公委派郤至入周报功。

郤至归功于己,并重赂周大夫王叔简公。

王叔即唆使在朝公卿上言简王擢升郤至为上卿。

郤至返晋,即于次年被晋厉公处死。

王叔因此而受到牵累。

事见《国语•周语中》。

[23]“虞丘”二句:

春秋虞丘子任楚相十余年,从未举贤良斥不肖,楚庄王却称其为贤相,遂遭致夫人樊姬嘲笑。

事见汉•刘向《列女传•楚庄樊姬》。

[24]“君子”二句:

君子和小人,按照礼制不能同处。

同器,比喻同处,放在一起。

[25]穅麦黄(kuàng矿):

指粗劣的食粮。

此用作自谦之辞,比喻才智低下。

穅,“糠”的异体字。

麦黄,麦麸。

[26]糅:

混杂。

彫胡:

菰(gū孤)米。

古代六谷之一。

彫,“雕”的异体字。

[27]同命之士:

同时拜官之人。

[28]抱衅:

负罪。

衅,罪过。

[29]明时:

政治清明的时代。

古时多用以称颂本朝。

[30]箕(jī鸡)山:

传说古代许由避世,隐于箕山。

后以箕山为退隐不仕的典故。

[31]输实:

竭尽忠诚。

[32]在:

存问;慰问。

[33]委情:

倾注全心。

[34]唯:

希望。

[35]旌(jīng精):

识别。

瓌(guī归)俊:

指才俊之士。

瓌,“瑰”的异体字。

[36]“索隐”句:

在傅岩寻求傅说那样的隐士。

索隐,寻求隐士。

傅巖,古地名。

传说傅说(yuè悦)为奴隶时版筑于傅岩之野,殷高宗求贤举傅说为相。

巖,“岩”的异体字。

[37]“收钓”句:

在渭河之滨访求垂钓的姜子牙。

姜子牙,俗称姜太公,传说曾垂钓于渭滨,周文王访贤得之,后佐武王灭殷。

[38]“无令”句:

不要让泥滓长期地把清水搅混。

泥滓,喻自己。

清流,喻贤才。

濁,搅混。

[39]太康:

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公元[28]0~[28]9年。

[40]诔颂论难:

指各种文体的文章。

诔,哀祭文。

颂,称颂功德文。

医案五则

上海中医药大学孙文钟教授

摘 要:

第一则选自《普济本事方·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文章说明气中不同于一般的中风,介绍苏合香丸疗治气中的效验。

第二则选自《古今医案按·痢》。

文章通过患者自述,说明朱氏以先补后攻之法治愈痢疾,乃洞悉病情之故。

第三则选自《医贯·痢疾论》。

文章为徐阳泰所撰,自述赵氏辨证精当,治愈其夫妇暴痢、喘逆诸症的过程。

第四则选自《续名医类案·吐血》。

文章叙述沈氏"舍症从脉",以"血脱益气"之法治愈吐血的经过。

第五则选自《薛生白医案·遗精》。

文章论述不取补本之法,而以攻标之法治疗遗精的道理。

关键词:

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遗精 痢疾论 吐血 痢

医案是疾病诊疗过程的记录。

古人医案往往选述复杂多变的病例,体式上以夹叙夹议体为多,在叙述诊疗过程的同时,表明记录者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1普济本事方•中风肝胆筋骨诸风

小知识——原著者

   许叔微(公元1079~约1154年),字知可,曾任集贤院学士,又称许学士,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南宋医学家。

世言氣中者[1],雖不見於方書,然暴喜傷陽,暴怒傷陰,憂愁不意[2],氣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覺涎潮昏塞,牙關緊急。

若概作中風候,用藥非止不相當,多致殺人。

元佑庚午[3],母氏親遭此禍,至今飲恨[4]。

母氏平時食素,氣血羸弱,因先子捐館憂惱[5],忽一日氣厥,牙噤涎潮。

有一裏醫便作中風[6],以大通圓三粒下之[7],大下數行[8],一夕而去[9]。

予常痛恨[10]。

每見此症,急化蘇合香圓四五粒[11],灌之便醒,然後隨其虛實寒熱而調治之,無不愈者。

《經》雲:

“無故而瘖,脉不至,不治自已[12]。

”謂氣暴逆也,氣複則已。

審如是[13],雖不服藥亦可。

[1]气中:

证候名。

中风之属于气者。

由七情内伤。

气机猝阻所致。

  [2]不意:

不顺心;不满意。

  [3]元佑庚午:

公元1090年。

元佑,宋哲宋赵煦年号。

  [4]饮恨:

抱恨含冤。

  [5]先子:

指已死的父亲。

捐馆:

捐弃所居之屋舍。

死的委婉语。

亦作“捐馆舍”。

  [6]里医:

古时乡医。

  [7]大通圆:

方名。

《千金要方》治五劳七伤方。

圆,丸。

  [8]行(háng杭):

次。

量词。

  [9]去:

“死”的委婉语。

  [10]痛恨:

悲伤怨恨。

  [11]苏合香圆:

方名。

《和剂局方》方。

功用开窍辟秽,理气止痛。

  [12]“无故”三句:

《素问•大奇论》有“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己”句。

引语盖本此。

瘖,“喑”的异体字,哑。

  [13]审:

确实。

2古今医案按•痢

小知识——原著者

   俞震,字东扶,号惺斋,嘉善(今属浙江)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名医。

歲癸酉秋八月[3],予病滯下[4],痛作,絕不食飲。

既而困憊,不能起床,乃以衽席及薦闕其中[5],而聽其自下焉。

時朱彥修氏客城中[6],以友生之好[7],日過視予,飲予藥,但日服而病日增。

朋遊譁然議之[8],彥修弗顧也。

浹旬病益甚[9],痰窒咽如絮,呻吟亙晝夜[10]。

私自虞[11],與二子訣,二子哭,道路相傳謂予死矣。

彥修聞之,曰:

“吁!

此必傳者之妄也。

”翌日天甫明[12],來視予餘,煮小承氣湯飲予。

藥下嚥,覺所苦者自上下,凡一再行,意泠然[13]。

越日遂進粥,漸愈。

朋游因問彥修治法。

答曰:

“前診氣口脈虛,形雖實而面黃稍白。

此由平素與人接言多,多言者中氣虛,又其人務竟已事,恒失之饑而傷於飽,傷於飽,其流為積[14],積之久為此證。

夫滯下之病,謂宜去其舊而新是圖,而我顧投以參、術、陳皮、芍藥等補劑十餘貼[15],安得不日以劇?

然非此浹旬之補,豈能當此兩貼承氣哉?

故先補完胃氣之傷,而後去其積,則一旦霍然矣[16]。

”眾乃斂衽而服⒄。

[1]叶仪:

字景翰,元明之际金华(今属浙江)人,着有《南阳杂稿》。

  [2]白云许先生:

即许谦(公元1270~1337年),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宋元之际学者,着有《读书丛说》、《白云文集》等。

  [3]癸酉:

此指公元1333年。

  [4]滞下:

古病名。

即痢疾。

  [5]衽(rèn认)席:

床席。

衽,床席。

荐:

垫席。

阙(quē缺):

空缺。

此为使动义。

  [6]客:

客居;旅居。

  [7]友生:

朋友。

此指同学。

  [8]言:

“哗”的异体字。

喧闹。

  [9]浃(jiā佳)旬:

一旬;十天。

  [10]亘(gèn):

持续。

  [11]虞:

忧虑。

  [12]翌(yì异)日:

明日,即第二天。

  [13]泠(líng零)然:

清凉貌。

  [14]流:

向坏的方面变化。

  [15]顾:

反而;却。

贴:

通“帖”。

量词。

  [16]一旦:

忽然。

霍然:

消散貌。

多用以形容病愈之速。

  [17]敛衽:

提起衣襟夹在带间,表示敬意。

3医贯•痢疾论

   小知识——原著者

   赵献可,字养癸,号医巫闾子,鄞县(今属浙江)人,明代医学家。

不肖體素豐,多火善渴[1],雖盛寒,床頭必置茗碗[2],或一夕盡數甌[3],又時苦喘急。

質之先生[4],為言此屬鬱火證,常令服茱連丸[5],無恙也[6]。

丁巳之夏[7],避暑檀洲[8],酷甚,朝夕坐冰盤間[9],或飲冷香薷湯[10],自負清暑良劑[11]。

孟秋痢大作[12],初三晝夜下百許次,紅白相雜,絕無渣滓,腹脹悶,絞痛不可言。

或謂宜下以大黃。

先生弗顧也,竟用參、术、薑、桂漸愈。

猶白積不止,服感應丸而痊[13]。

後少嘗蟹螯[14],複瀉下委頓[15],仍服八味湯及補劑中重加薑、桂而愈[16]。

夫一身曆一歲間耳,黃連苦茗,曩不輟口,而今病以純熱瘥。

向非先生[17],或投大黃涼藥下之,不知竟作何狀。

又病室孕時[18],喘逆不眠,用逍遙散立安[19],又患便血不止,服補中黑薑立斷[20],不再劑。

種種奇妙,未易殫述[21]。

噫!

先生隔垣見人,何必飲上池水哉[22]?

聞之善贈人者以言[23],其永矢勿諼者亦以言[24]。

不肖侏儒未足為先生重[25],竊以識明德云爾[26]。

四明弟子徐陽泰頓首書狀[27]。

[1]善:

多。

  [2]茗:

茶。

  [3]瓯(ōu欧):

盆盂类瓦器。

  [4]质:

询问。

  [5]茱连丸:

方名。

《证治准绳》方茱连散研丸。

功用泻火,降逆止呕。

  [6]恙(yàng样):

担忧。

  [7]丁巳:

此指公元1617年。

  [8]檀州:

地名。

今之北京密云。

  [9]冰盘:

内置碎冰,其上摆放瓜果食品的盛器。

  [10]香薷汤:

方名。

《和剂局方》方香薷散水煎取汁。

功用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11]自负:

自恃。

  [12]孟秋:

农历七月。

孟,农历每季第一个月。

  [13]感应丸:

方名。

《和剂局方》方。

功用温补脾胃,消积导滞。

  [14]螯(áo熬):

节肢动物变形的步足。

末端两歧,开合如钳。

  [15]委顿:

疲乏困顿。

  [16]八味汤:

方名。

《杨氏家藏方》方。

功用温补脾肾,顺气固涩。

  [17]向:

如果。

  [18]室:

妻子。

  [19]逍遥散:

方名。

《方剂局方》方。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20]黑姜:

即炮姜。

  [21]殚(dān丹):

尽。

  [22]“先生”两句:

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垣,墙。

上池水,未沾及地面的水,如草木上的露水等。

  [23]“善赠”六字:

语本《荀子•非相》。

  [24]永矢勿谖(xuān宣):

永远自誓而不忘记。

语本《诗•卫风•考》。

矢,通“誓”。

谖,忘记。

  [25]侏儒:

身材特别矮小的人。

此用为自谦之词。

亦作“朱儒”。

  [26]识:

通“志”。

记住。

明德:

完美的德性。

  [27]四明:

宁波府的别称。

顿首:

叩头。

表恭敬。

4续名医类案•吐血

   小知识——原著者

   魏之戎(公元1722—1772年),字玉璜,号柳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医学家。

沈明生治孫子南媳,賦質瘦薄,脈息遲微,春末患吐紅,以為脾虛不能攝血,投歸脾數劑而止[1]。

慮後複作,索丸方調理,仍以歸脾料合大造丸數味與之[2]。

複四五日後,偶值一知醫者談及,乃駭曰:

“諸見血為熱,惡可用參、耆、河車溫補耶?

血雖止,不日當複來矣。

”延診,因亟令停服,進以花粉、知母之屬。

五六劑後,血忽大來,勢甚危篤。

此友遂斂手不治[3],以為熱毒已深,噬臍無及[4]。

子南晨詣,慍形於色[5],咎以輕用河車,而盛稱此友先識,初不言曾服涼藥[6],且欲責效於師,必愈乃已。

沈自訟曰[7]:

“既系熱症,何前之溫補如鼓應桴[8],今祗增河車一味,豈遂為厲如是[9]?

且斤許藥中,乾河車僅用五錢,其中地黃、龜板滋陰之藥反居大半,方才來服四五日,每服三錢,積而計之,河車不過兩許耳。

”遂不復致辨[10]。

往診其脉,較前轉微,乃笑曰:

“無傷也,仍當大補耳。

”其家咸以為怪,然以為系鈴解鈴[11],故聽之。

因以歸脾料倍用參、耆,一劑而熟睡,再劑而紅止。

於是始悟血之複來,由於寒涼速之也[12]。

因歎曰:

“醫道實難矣。

某固不敢自居識者[13],然舍症從脉,得之先哲格言,血脫益氣,亦非妄逞臆見。

今人胸中每持一勝算[14],見前人用凉,輒曰:

‘此寒症也,宜用熱。

’見前人用熱,則曰:

‘此火症也,應用凉。

’因攻之不靈,從而投補;因補之不效,隨複用攻。

立意翻新,初無定見。

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醫察理,而不為簧鼓動搖哉[15]?

在前人,蒙謗之害甚微;在病者,受誤之害甚鉅[16]。

此張景岳‘不失人情’之論所由作也。

[1]归脾:

指归脾汤。

方名。

《济生方》方。

功用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2]大造丸:

方名。

《景岳全书》方。

又名河车大造丸。

功用补肾填精,益气养血。

  [3]敛手:

缩手,表示不敢有所作为。

  [4]噬(shì士)脐:

比喻后悔不及。

噬,咬。

  [5]愠(yùn蕴):

怒恨。

  [6]初不:

一点儿不。

  [7]讼:

辩解。

  [8]如鼓应桴:

好象鼓桴相应。

桴,鼓槌。

喻有效验。

  [9]厉:

祸害。

  [10]致:

尽。

辨:

通“辩”

  [11]系铃解铃:

佛教禅宗语。

谓虎项金铃唯系者能解。

比喻谁作的事有了问题,仍须由谁去解决。

亦作“解铃系铃”。

  [12]速:

招致。

  [13]某:

自称之词。

  [14]胜算:

能够制胜的计谋。

  [15]簧鼓:

此指动听的言语。

簧,乐器中有弹性的薄片,吹之则振动发声。

  [16]钜:

“巨”的异体字。

5薛生白医案•遗精

   小知识——原著者

   薛雪(公元1681~1770年),字生白,号一瓢,晚年自号牧牛老朽,清代著名医学家。

素來擾虧根本[1],不特病者自嫌,即操醫師之術者,亦跋前疐後之時也[2]。

值風木適旺之候[3],病目且黃,已而遺精淋濁,少間則又膝脛腫痛不能行[4]。

及來診時,脉象左弦數,右搏而長,面沉紫,而時時作嘔。

靜思其故,從前紛紛之病,同一邪也,均為三病,次第纏綿耳[5],由上而下,由下而至極下,因根本久撥之體,複蒸而上為胃病,是腎胃相關之故也。

倘不稍為戢除一二[6],但取回陽返本,竊恐劍關苦拒,而陰平非複漢有也[7]。

謹擬一法,略效丹溪,未識如何。

[1]根本:

指元精。

  [2]跋前(zhì至)后:

比喻进退两难。

语本《诗•风•狼跋》。

跋,踩。

疐,同“踬”,绊倒。

  [3]“风木”六字:

此指农历二月。

风木,指春天。

  [4]少间:

没多久。

  [5]缠绵:

纠缠。

  [6]戢(jí及):

止息

  [7]“剑关”十一字: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蜀帅姜维固守剑阁,魏镇西将军邓艾自阴平道,经江油、绵竹,直趋成都灭蜀。

以此比喻一味治本之不当。

剑关,剑阁道,古道路名,为诸葛亮所筑,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小剑山之间,为川陕间的主要通道。

阴平,古道路名,自今甘肃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绕出剑阁之西,直达成都,路虽险阻,但最为径捷。

《素问》校诂四则

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

摘 要:

第一则选自《太素》卷二十四《虚实补泻》,本文叙述神气与感染外邪的关系,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