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种群群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964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种群群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种群群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种群群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种群群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种群群落.doc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种群群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种群群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课标版种群群落.doc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种群、群落

(11年新课标卷)31.(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

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

【解析】

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竞争和捕食寄生

⑵见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2011年安徽卷)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

B

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B选项不正确,发生于火山,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所以一定是很长时间,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属于垂直结构。

(2011年浙江卷)5、是调查某野山羊种族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

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只)

1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3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凹形(类型III)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答案:

B

(11年北京卷)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答案:

D

(11年四川卷)1.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种对数期的菌种,调整期将缩短

B.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C.进入稳定期后不再产生新细胞,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D.进入衰亡期后部分细胞解体,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答案:

C

解析:

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作菌种或科研材料;进入稳定期后,微生物仍会产生新细胞,这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活细胞数目保持相对稳定,因此C错。

(2011年江苏卷)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B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11年广东卷)28.(16分)

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

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该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12),请预测该种群数量

的变化趋势。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

这是在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

蛋白胨、、NaCl、H2O和琼脂。

28、答案:

(1)繁殖功能下降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食物链

(2)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3)群落

(4)生物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三丁基锡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