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9666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doc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doc

高一地理必修二姓名:

班级:

组号:

考号: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著名地理学家F·拉采尔是()

A.法国人 B.德国人C.英国人 D.美国人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A、地球上的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3.人类认识环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围绕着()进行。

A.生产力的发展B.人类文明发展

C.知识的积累D.工业的推进,科技进步

4.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才开始出现矛盾

D.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的人地关系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5.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

B.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可持续发展论

C.天人相关论、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论

D.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可持续发展论、天人相关论

6.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7、下列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

A、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8、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

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

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9.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体现了人地关系何种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

10、“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应持的环境观是(  )

A.环境决定论B.天人合一论C.可能论D.可持续发展

11.我国古代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12.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年代是(  )

A.古代,源远流长B.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开始

1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

14下列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是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被提出来的

③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④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5.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16、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是在()

A、农业社会后B、工业社会后C、新技术革命后D、21世纪后

17.关于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B.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

C.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和强度加大,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

D.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肤浅

18.关于环境问题及历史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的破坏

B.农业社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威胁

C.工业社会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有所减少

D.20世纪中叶以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与日俱增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19~21题。

19.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0.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21.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23.图示该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①环境决定论 ②人定胜天论 ③和谐论 ④可持续发展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右图为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24~25题。

24.“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和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

25.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二、综合题

26.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7.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2)在原始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B位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________促进了城市化,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

(5)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事例。

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析:

人类认识环境的过程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的。

4.提示:

采猎文明时期,人对地的影响较小。

6.解析:

采猎文明时期应该是崇拜自然;工业文明时期是征服自然;农业文明时期是改造自然;现代文明时期是谋求人地协调。

8.解析: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

许多学者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的摆布,进而沦为大自然的奴隶。

这就是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主要观念。

这些思想观念的提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建立与完善起来。

10.解析:

选B。

“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观点是要把环境和人类统一起来,反映的是天人合一论

12.解析:

选C。

在古代,人们被动地适应自然;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无节制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资源;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论。

14.解析:

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但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

人类真正认识人地关系还是在近代(20世纪70年代以后),故①不对。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更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故②不对。

16.提示:

工业社会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

17.解析:

选C。

在人类文明演变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人地关系、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存在很大差异。

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口逐渐增多,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都增大了,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

18.解析:

选D。

原始社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农业文明时期表现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工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激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

19-21解析:

题中的三幅图都是描述人地关系的,观点一主要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类的决定作用;观点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征服和改造作用,属于人类中心论的思想;观点三强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应和环境和谐相处,属于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22-23解析:

第22题,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故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为污水处理。

第23题,水资源的该区域利用模式是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它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

24-25解析:

我国的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24.B 25.C

26.解析:

本题以人类社会的演进和人地关系为背景,考查了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等内容,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等;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如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等。

27.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于原始文明向农业文明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革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从而迎来了人口增长的高峰期。

在整个原始文明时代,代表人口数量的曲线基本上是水平的,说明当时的人口增长缓慢,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从自然环境中大量地索取资源,然后又将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工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最为尖锐。

人类在受到环境问题之苦后,认识到只有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人类的不少行为是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如少寄纸质贺卡、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答案:

(1)A 

(2)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环境文明时代

(3)工业化 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4)工业文明

(5)人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食用野生动物食品等(答案合理即可)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第5页(共4页)高一年级地理试题第6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