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984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doc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

音序

词条

义项

例句

A

爱ài

本义:

行走的样子

1.喜欢,爱好。

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劝学》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

2.怜惜;爱惜。

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3.仰慕。

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4.舍不得;吝惜。

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

例: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

安ān

本义:

安居

1.安定;平静。

例: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例: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使安定,平静。

例: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3.安抚。

例: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

4.安乐;安适;安逸。

例: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

5.代词。

表示疑问。

相当于“什么”、“什么地方”。

例:

“沛公安在?

”《鸿门宴》

6.副词。

表示疑问。

相当于“怎么”、“岂”。

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B

被bèi

本义:

被子

1.被子。

例: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

2.覆盖。

例: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蒙受;遭受;领受。

例:

“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1.后作“披”。

穿着。

例: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2.披散,披着。

例:

“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倍bèi

本义:

背叛、违背

1.照原数等加。

例: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孙子·谋攻》

2.引申为增益。

例:

“焉用亡邻以倍郑。

”《烛之武退秦师》

3.加倍;更加。

例: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通“背”。

背弃,背叛。

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本běn

本义:

草木的根

1.草木的根。

例: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国语·晋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2.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例:

“盖亦反其本矣。

”《孟子》

3.探究,推原。

例:

“抑本其成败之迹。

”《伶官传序》

4.谓原来的,固有的。

例:

“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

5.版本。

例: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指南录后序》

鄙bǐ

本义:

边远小邑

1.边邑;边境。

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2.粗俗;质朴。

例:

“子路性鄙,好勇力。

”《史记》

3.浅陋;低贱。

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4.鄙视;轻蔑。

例: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

5.用在名词前,用以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例:

“臣愿为鄙心意公,公无以为罪。

”《战国策》

兵bīnɡ

本义:

武器、兵器

1.兵器。

例: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

“弃兵曳甲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

2.兵卒;军队。

例: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军事,战争。

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用兵器杀人。

例:

“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

病bìnɡ

本义:

重病

1.重病;伤痛严重。

例:

“公疾病,求医于秦。

”《左传》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人琴俱亡》

2.疲惫。

例: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孟子·公孙丑上》

3.贫困。

例: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4.缺点;错误。

例: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

5.艰难困苦。

例:

“朕得百姓欢乐,虽自病亦何害!

”《续资治通鉴》

6.祸害。

例:

“茶为西南病,氓俗记二李。

”《送周朝议守汉州》

7.忧虑。

例: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

C

察chá

本义:

详察、详审、细究

1.考察;调查。

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

2.明辨;详审。

例:

“故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3.知道;理解。

例: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4.经考察后予以举荐。

例:

“德行高,察孝廉不起,老于家。

”《许氏世谱》

5.清高;清白。

例: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史记·屈原列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朝zhāo

早晨。

例: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发白帝城》

本义:

早晨(日出草莽而月未落)

cháo

1.朝拜。

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臣下进见君王。

例: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3.朝代。

例:

“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曾zēnɡ

本义:

蒸食物的炊具

1.副词。

乃;竟。

例: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2.重。

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

例:

“曾祖父母为士者如众人。

”《仪礼·丧服》

3.通“增”。

增长;增加。

例: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cénɡ

1.副词。

尝;曾经。

例: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通“层”。

重迭。

例:

“荡胸生曾云。

”《望岳》

乘chénɡ

本义:

登、升

1.驾御。

例:

“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

2.乘坐。

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赠汪伦》

3.登;升。

例: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涉江》

4.利用;凭借。

例: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5.战胜。

例:

“周人乘黎。

”《尚书·西伯戡黎序》

6.欺凌;侵犯。

例:

“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

”《汉书·礼乐志》

shènɡ

1.一车四马的总称,多指兵车。

例: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2.数词。

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例: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殽之战》

3.春秋时晋国的史书。

后用以称一般史书。

例: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孟子·离娄下》

诚chénɡ

本义:

诚信、忠诚

1.诚实;真诚;忠诚。

例: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2.真正;确实。

例: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假如。

例: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赤壁之战》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除chú

本义:

宫殿的台阶

1.宫殿的台阶。

例: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

”《史记·魏公子列传》

2.清除,去除。

例: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答司马谏议书》

3.修治;整治。

例: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4.拜官,授职。

例: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辞cí

本义:

讼辞

1.诉讼的供词。

例:

“狱辞无谋、故者。

”《狱中杂记》

2.解说,辩解。

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论语·季氏》

3.文词;言词。

例: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

4.告知,告诉。

例:

“使人辞于狐突。

”《礼记·檀弓上》

5.告别,辞别。

例: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6.推辞;辞谢。

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史记·项羽本纪》

7.古代的一种文体。

例:

《楚辞》、陶潜《归去来辞》。

从cónɡ

本义:

随行、跟随

1.跟从,跟随。

例: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2.追逐。

例:

“夏师败绩,汤遂从之。

”《尚书·汤誓》

3.使跟从,使跟随。

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

4.追求。

例: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蒹葭》

C

5.听从;顺从。

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6.从事;参与。

例: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7.介词。

在;由。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

“从此道至吾军。

”《鸿门宴》

8.次;副。

例:

“前世职次皆无从品。

”《魏书·官氏志》

zònɡ

1.合纵。

例: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2.放纵。

例:

“欲不可从。

”《礼记·曲礼上》

D

殆dài

本义:

危险、危亡

1.危亡;危险。

例: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2.困乏;疲惫。

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3.大概;几乎。

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石钟山记》

4.通“怠”。

懈怠。

例: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

”《诗经·商颂·玄鸟》

当dānɡ

本义:

对着、向着

1.对等;相当。

例:

“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

”《礼记·王制》

2.对着;向着。

例: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3.担任;充当。

例:

“猥以微践,当侍东宫。

”《陈情表》

4.承受;承当。

例: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窦娥冤》

5.主持;执掌。

例:

“北邀当国者相见。

”《指南录·后序》

6.抵敌;抵当。

例: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7.应该;应当。

例: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廉颇蔺相如列传》

10.连词。

相当于“倘”“倘若”。

表示假设。

例:

“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

”《荀子》

11.判处。

例:

“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史记·蒙恬列传》

dànɡ

1.适宜;适当。

例:

“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

”《礼记·乐记》

2.当做;算是。

例: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

3.抵押。

例: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左传·哀公八年》

道dào

本义:

道路

1.道路。

例:

“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取道;经过。

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项羽本纪》

3.方法;途径。

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4.事理;规律。

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5.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例:

“于是废先王之道。

”《过秦论》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6.道德;道义。

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7.说;讲述。

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

dǎo

1.疏通。

例:

“不如小决使道。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先导;引导。

例: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

3.介词。

从;由。

例:

“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史记·高祖本纪》

D

得dé

本义:

得到、获得

1.获得,得到。

例: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赤壁之战》

2.指收获,得益。

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3.引申为正确。

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六国论》

4.满足;得意。

例: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管晏列传》

5.适宜,得当。

例:

“阴阳和而万物得。

”《札记·郊特牲》

6.用在动词前表示能够。

例: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石钟山记》

děi

必须。

例:

“必得定从而还。

”《史记·平原君列传》

度dù

本义:

法度、制度

1.计量长短的标准。

例:

“同律、度、量、衡。

”《尚书·舜典》

2.程度;限度。

例: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论积贮疏》

3.法度;规范。

例: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张衡传》

4.胸襟;器量。

例: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史记·高祖本纪》

5.打算;计较。

例:

“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6.量词。

次,回。

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7.泛指过。

用于空间或时间。

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duó

1.丈量;计算。

例:

“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2.推测;估计。

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F

非fēi

本义:

违背、相反

1.违背,不合。

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论语·颜渊》

2.不对;错误。

例: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是昨非。

”《归去来兮辞》

3.责备;反对。

例:

“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

”《淮南子·泛论训》

4.不,不是。

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劝学》

复fù

本义:

回来

1.还,返回。

例:

“昭王南征而不复。

”《左传》

2.恢复;康复。

例: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3.重复;反复;回环。

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4.告诉;回答;回复。

例:

“王辞而不复。

”《史记·司马相如传》

5.又;更;再。

例: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6.报复。

例:

“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盐铁论》

7.谓免除徭役或赋税。

例:

“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史记·高祖本纪》

8.通“覆”。

庇护;覆盖。

例: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促织》

负fù

本义:

背负

1.以背载物。

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

2.承受;担负。

例: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

3.依恃;凭借。

例: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4.背弃;辜负。

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5.战败;失败。

例:

“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孙子·谋攻》

6.亏欠;拖欠。

例:

“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汉书·邓通传》

G

盖ɡài

本义:

盖房的茅苫

1.用白茅编成的覆盖物。

例:

“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左传·襄公十四年》

2.遮阳障雨的用具。

指车篷或伞盖。

例:

“日初出大如车盖。

”《两小儿辩日》

3.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例: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张衡传》

4.遮盖;覆盖。

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歌》

5.超过;胜过。

例: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赤壁之战》

6.副词。

大概,大概是;恐怕。

例: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7.连词。

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或理由。

例: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季氏将伐颛臾》

8.语气词。

多用于句首。

例:

“盖儒者所重,尤在于名实。

”《答司马谏议书》

通“盍”。

何。

例:

“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故ɡù

本义:

事、事情

1.缘故;原因。

例: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2.事,事情。

例: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孟子》

3.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例:

“国有故。

”《周礼·天官·宫正》

4.指旧的事物。

例: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5.指旧交;旧友。

例:

“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6.过去;从前。

例:

“燕太子丹,故尝质于赵。

”《史记·刺客列传》

7.副词。

本,本来。

例:

“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

8.副词。

故意。

例: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

9.副词。

特意;特地。

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10.连词。

所以,因此。

例:

“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顾ɡù顧

本义:

回头看

1.回首;回视。

例:

“相如顾召赵御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视,看。

例: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促织》

3.探望;访问。

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将军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

4.顾惜;眷念。

例:

“念父母,顾妻子。

”《报任安书》

5.但是,却;反而。

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荆轲刺秦王》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

6.只是;不过。

例: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7.岂;难道。

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G

固ɡù

本义:

城郭坚固,地形险要

1.坚固。

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

例: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2.稳固;安定。

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时不如地利》

3.固执;顽固。

例: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4.安守;坚守。

例: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

5.副词。

一再;执意、坚决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