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23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9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设计-电磁炉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

Mult-function;

Control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前言 1

第1章系统总体方案 2

1.1方案设计 2

1.2方案论证 3

第2章硬件设计 4

2.1芯片介绍 4

2.2电磁炉无锅检测模块 9

2.3定时控制模块 10

2.4功率控制模块 12

2.5温度自动控制模块 13

2.6显示模块 14

2.7保护电路 16

2.8按键模块 17

2.9报警模块 17

2.10电源电路 18

第3章程序设计 19

3.1主程序流程 19

3.2无锅检测程序流程 20

3.3A/D转换程序流程 21

3.4外部中断 21

3.5定时模块流程 22

3.6温度控制程序流程 26

3.7基本显示模块流程 26

3.8报警模块流程 27

第4章系统仿真与调试 29

4.1系统仿真 29

4.2系统调试 31

第5章PCB板设计与制作 33

5.1PCB板设计 33

5.2PCB板制作 34

结束语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 39

附录Ⅰ程序清单 40

附录Ⅱ系统原理图 49

附录ⅢPCB图 50

附录Ⅳ元器件清单 51

前言

当今,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单片机以其体积小,集成度高,价格便宜,在数据处理、实时控制等方面无与伦比的强大功能而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生产厂家的亲睐。

目前,市场热销的电磁炉就是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一个典型应用,其品牌繁多、功能强大且多样。

作为一个毕业设计的课题,对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

以往家用电器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的整体电路的规模较大,用到的器件多,造成故障率高,难调试,而且电路复杂,维修和生产测试不太方便;

而今,采用单片机系统完成设计使电路设计简单可靠,工作可靠性很好,功能强大,实现控制智能化。

为此我们采用了单片机进行设计,相对来说功能强大,用较少的硬件和适当的软件相互配合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设计要求,且灵活性强,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完成更多的附加功能。

针对各种功能的控制,通过软件编程就可以轻易而举的实现。

本设计以AT89C51为核心,实现电磁炉的定时控制、温度自动控制、功率自动控制、保护功能、数码管显示控制以及无锅检测报警功能的控制;

对单片机AT89C51在系统控制上的应用,从软硬件两方面阐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做了简单的介绍。

在软件设计上,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对电磁炉控制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和设计,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组装、调试和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设计合理,稳定,安全,可靠性高。

第1章系统总体方案

1.1方案设计

方案一:

控制部分的核心采用传统的数字逻辑芯片来实现。

系统的逻辑状态以及相互转移更是复杂,用纯粹的数字电路或小规模的可编程逻辑电路来实现该系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用中大规模的可编辑逻辑电路。

这样,系统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

方案结构图如图1.1:

电源AC/DC

按键控制

电磁炉控制板

驱动电路

主谐振电路

锅具

显示

保护检测电路

图1.1方案一结构图

方案二:

以AT89C51系统为核心,利用单片机丰富的I/O端口,及其控制的灵活性,使其实现电磁炉数码管显示控制、多种安全保护功能、功率自动控制、温度自动控制、定时控制以及各种自动检测报警功能的控制。

此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比较容易实现,且满足本题的精度要求,性价比较高的AT89C51具有以下特点:

其8K的EPROM可在固化程序上是方便地多次擦写,独有的低功耗性能保证器件的长时间工作;

采用最小应用系统设计,电路可靠、稳定。

方案结构图如图1.2:

单片机

定时控制

温度自动控制

功率自动控制

检测报警控制

安全保护控制

数码管显示控制

电源电路

图1.2方案二结构图

1.2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的整体电路的规模较大,用独立振荡单元,多个功率管并联、驱动放大电路采用分立元件,如:

定时采用555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控制,但是该单稳态电路对输入的脉冲宽度有一定的要求,即触发脉冲宽度要小于暂稳时间,而实际应用中则大于暂稳时间,于是还要先经微分电路后再加到电路的低电平触发端。

仅一个定时控制电路就已经如此复杂,若加上其它的温度、功率、显示等电路,系统电路更为繁杂,由此一来,用到的器件多,造成故障率高,难调试,而且电路复杂,维修和生产测试不太方便;

虽然容易实现,但控制和性能方面都很差,硬件设计任务比较麻烦,而且设计的产品实际操作也不方便。

方案二是采用以AT89C51为核心的单片机系统,可以实现数码显示、定时控制、温度功率自动控制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智能化自动控制的速度。

显示采用8位一体数码管,既显示定时又显示温度,其中,数码管的前四位显示定时的时和分,后三位显示温度;

定时采用单片机内部定时和外部中断结合控制实现;

温度和功率控制选用ADC0808和电位器联合控制实现。

由此一来,系统利用单片机强大功能对各个模块进行系统控制,减少分立元器件的使用,使其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省电节能、并且系统所测结果的精度和性能都很高,该方案完全具有可行性,同时体现了技术的先进性,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经比较,本设计采用方案二。

第2章硬件设计

2.1芯片介绍

2.1.1AT89C51

AT89C51[1]单片机是把那些作为控制应用所必需的基本内容都集成在一个尺寸有限的集成电路芯片上。

如果按功能划分,它由如下功能部件组成,即微处理器、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并行I/O口、串行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及特殊功能寄存器。

它们都是通过片内单一总线连接而成,其基本结构依旧是CPU加上外围芯片的传统结构模式。

但对各种功能部件的控制是采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集中控制方式。

AT89C51引脚如图2.1所示。

图2.1主芯片AT89C51引脚图

微处理器:

该单片机中有一个8位的微处理器,与通用的微处理器基本相同,同样包括了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分,只是增加了面向控制的处理功能,不仅可处理数据,还可以进行位变量的处理。

数据存储器:

片内为128个字节,片外最多可外扩至64k字节,用来存储程序在运行期间的工作变量、运算的中间结果、数据暂存和缓冲、标志位等,所以称为数据存储器。

程序存储器:

由于受集成度限制,片内只读存储器一般容量较小,如果片内的只读存储器的容量不够,则需用扩展片外的只读存储器,片外最多可外扩至64k字节。

中断系统:

具有5个中断源,2级中断优先权。

定时器/计数器:

片内有2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具有四种工作方式。

串行口:

有1个全双工的串行口,具有四种工作方式。

可用来进行串行通讯,扩展并行I/O口,甚至与多个单片机相连构成多机系统,从而使单片机的功能更强且应用更广。

并行I/O口:

共有4个并行8位I/O口(P0、P1、P2、P3),每个口都有1个锁存器和1个驱动器组成。

并行I/O口主要是用于实现与外部设备中数据的并行输入/输出,有些I/O口还具有其他功能。

特殊功能寄存器:

共有21个,用于对片内的各功能的部件进行管理、控制、监视。

实际上是一些控制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RAM区。

复位电路的设计

复位电路的实现通常有两种方式:

RC复位电路和专用µ

P监控电路。

前者实现简单,成本低,但复位可靠性相对较低;

后者成本较高,但复位可靠性高,尤其是高可靠重复复位。

对于复位要求高、并对电源电压进行监视的场合,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本次设计采用了上电按钮电平复位电路。

电路图如图2.2所示。

图2.2复位电路图

由上可见,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具有功能部件种类全,功能强等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单片机CPU中的位处理器,它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1位微计算机,这个1位微计算机有自己的CPU、位寄存器、I/O口和指令集。

1位机在开关决策、逻辑电路仿真、过程控制方面非常有效;

而8位机在数据采集,运算处理方面有明显的长处。

MCS-51单片机中8位机和1位机的硬件资源复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承,它是单片机技术上的一个突破,这也是MCS-51单片机在设计的精美之处。

2.1.2模数转换器ADC0808

对系统精度至关重要的A/D转换换器,采用的是ADC0808[2]。

(1)内部结构

ADC0808片内带有锁存功能的8路模拟多路开关,可

对8路0-5V的输入模拟电压信号分时进行转换,片内具有多路开关的地址译码和锁存电路、比较器、256R电阻T形网络、树状电子开关、逐次逼近寄存器SAR、控制与时序电路等。

输出具有TTL三态锁存缓冲器,可直接连到单片机数据总线上。

(2)引脚及功能

ADC0808的芯片引脚如图2.3所示。

图2.3ADC0808的芯片引脚图

引脚功能介绍如下所述:

IN0—IN7:

8路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端口。

输入信号为单极性,电压范围为0-5V。

START,ALE:

START为启动控制输入端口,START上跳沿时,所在内部寄存器清零;

START下跳时,开始进行A/D转换;

在A/D转换期间,START就保持低电平。

ALE为地址锁存控制信号端口。

这两个信号端可连接在一起,当通过软件输入一个正脉冲,便立即启动模/数转换。

EOC,OE:

EOC为转换结束信号脉冲输出端口,OE为输出允许控制端门。

这两个信号亦可连接在一起表示模/数转换结束。

OE端的电平由低变高,打开三态输出锁存器,将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REF(+)、REF(-)、Vcc\GND:

REF(+)和REF(-)为参考电压输入端,Vcc为主电源输入端,GND为接地端。

一般REF(+)与Vcc连接在一起,REF(-)与GND连接在一起。

CLK:

时钟输入端。

ADC0808的内部没有时钟电路,所需时钟信号由外界提供,因此有时钟信号引脚。

通常使用频率为500KHz以下时钟信号。

ADDA、ADDB、ADDC:

8路模拟开关的3位地址选通输入端,以选择对应的输入通道。

ADC0808功能如下所述:

①分辨率为8位;

  ②ADC0808最大不可调误差小于±

1/2LSB,ADC0809小于±

1LSB;

③由单一的+5v电源供电,模拟输人范围为0~5V;

④具有锁存控制的8路模拟开关;

⑤可锁存三态输出,输出与TTL兼容;

⑥功耗为15mW;

⑦不必进行零点和满度调整;

⑧转换速度取决于芯片的时钟频率,时钟频率范围:

10-1280kHz,当CLK=500kHz时,转换速度为128us。

ADC0808与单片机AT89C51接口连接如图2.4。

图2.4ADC0808与单片机AT89C51接口连接图

2.1.3译码器74LS138

74LS138[2]是最常用的集成译码器之一,其引脚图如图2.5所示。

图2.574LS138引脚图

74LS138译码器有3个输入端A、B和C,8个输出端Y0~Y7,因此又称为3-8译码器。

如图中E1、E2和E3是3个控制输入端(使能控制端),组合控制译码器的选通和禁止,其中E2和E3为低电平有效。

当==0,E1=1时,译码器处于工作状态,否则,当+=1或E1=0时,译码器被禁止(即译码器不工作),此时,无论输入的A、B、C为何状态,译码器都无输出。

在分析具有控制输入端的组合电路时,要分清功能输入信号(如74LS138的A、B、C)和控制输入信号(如74LS138的E1、E2、E3)。

只有控制输入处于有效(使能)状态时,功能输入与输出之间才有相应的逻辑关系。

74LS138译码器的真值表如表2.1所示。

由真值表知,当+=1或E1=0时,译码器处于禁止状态,输出~全为1;

当==0,E1=1时,译码器被选通,处于工作状态,译码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为:

 

 

=;

 

=;

=;

=;

… 

=。

表2.174LS138译码器的真值表

控制输入

译码输入

输出

E1

+

A

B

C

×

1

如选用共阴极数码管,则74LS138与LED接口方法如图2.6所示。

图2.674LS138与LED连接

2.2电磁炉无锅检测模块

无锅检测电路的任务是检查电磁炉上是否有锅,若放有合适的锅,便进行连续加热工作或者保温工作;

若没有锅,便停止加热并发出无锅报警,提示用户现在无锅,以便做相应处理;

如果在无锅报警中途有锅放上去了,则继续加热工作。

如图2.7所示,本系统检锅模块通过电流检测电路来实现,检测原理[3][8]:

R17分压,D4、C10构成一个滤波电路,LM339作为电压比较器;

当LM339的7脚电压高于6脚时,输出一个高电平,可通过测定一个无锅检测电压临界值(0.94V),若当系统启动50ms以上时,电压小于此临界值,则认为是无锅,若无锅,则从电磁炉工作原理上进行解释,即认为是内部加热线圈没有负载,也就没有功耗,所以主回路只有很小的输入电流,取样电压也很低,即单片机检测到的电压将很低。

系统自动报警,关断控制线;

若电压高于临界值,则认为有锅,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

无锅检测时,按关机键,仍能关机。

无锅检测电路设计如图2.7。

图2.7无锅检测电路图

2.3定时控制模块

电路包括信号发生器、时间显示电路、按键电路以及指示电路等几部分。

按键功能说明:

K1:

用来设置定时时间的小时,设置小时每按一下,时钟加一。

K2:

设置定时的分钟,每按一下,分钟加一。

K3:

定时设定确认键,设置完后按一下K3确认并退出。

显示会自动从00:

00开始计时。

K4:

定时设置,起始时间为00:

00;

设置首先按一下K4,然后按其他键设置定时时间。

时钟电路设计,原理图中的C1、C2电容起着系统时钟频率微调和稳定的作用,因此,在本定时模块中C1、C2选择30pF,晶振频率为12MHz。

其电路设计如图2.8。

图2.8定时控制电路图

定时指示可以有声或光两种形式,本系统采用声音指示。

关键元件是扬声器,扬声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前者需要输入声音频率信号才能正常发声,后者则只需外加适当直流电源电压即可,元件内部已封装了音频振荡电路,在得电状态下即起振发声。

市场上的有源扬声器分为3V、5V、6V等系列,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要。

定时电路是用比较器来比较计时系统和定时系统的输出状态,如果计时系统和定时系统的输出状态相同,则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再和一个高频信号混合,送到放大电路驱动扬声器发声,从而实现定时报警的功能。

本次设计的定时时间可达到24小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设置定时的时间,当定时时间到时,系统会自动报警以提示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

若定时时间还没到,而用户又想要中止时,则可通过面板上的相应按键进行中断。

2.4功率控制模块

本设计的功率控制是基于控制PWM占空比来实现的,模块主要由单片机和ADC0808组成。

根据电源电压(市电压)利用相关公式并通过调节RV1的大小来实现功率控制。

结合实际,功率的测量用户设定的5档炒、炸、煮、煎、保温火力所对的功率分别为1600W、1400W、1200W、1100W、800W。

设计预先实现以下几个步骤:

(1)控制公式[4]

要根据所设定的功率及当时所测市电电压,来确定要输出的占空比,将I=P/V代入上式,得:

占空比=0.156×

P/V-0.222(2.1)

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将占空比表示为PWM/128,128为一个PWM信号周期计数值,32us为一个周期;

功率P表示为Ptab×

10,Ptab为火力档功率查表值,由高至低分别为160(A0H)、140(8CH)、120(78H)、110(6EH)、80(50H);

将V的测量解析式代入,得:

PWM=128×

Ptab/VOLADC-28(2.2)

市电电压值与ADC转换值的近似解析公式:

V=VOL×

220/2.66=VOLADC×

79.4/51=1.557×

VOLADC(2.3)

VOLADC为VOL电压ADC值。

比较电压VCMP与负荷电流的关系。

比较电压VCMP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负荷电流,PWM信号正是通过控制VCMP来达到控制负荷电流的目的。

根据电路图可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VCMP=5(1+20×

占空比)/21,它是线性且单调的,每一个PWM占空比都可以得到唯一的一个VCMP。

因此,只要得到比较电压VCMP与负荷电流的关系,就可以得到PWM占空比与负荷电流的关系。

本设计通过调整可变电阻来改变PWM占空比,用PWM信号来控制负荷电流,从而达到控制功率的目的。

(2)功率调节与控制

如电路图2.9所示,市电的交流电源经桥式整流器变换为直流电,再经电压谐振变换器变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交流电。

桥式整流器BR1(见电源电路)的将市电的工频电源变换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通过加热线圈L1、二极管D5-D9和功率管Q3-Q10等构成电压谐振变换器。

二极管D8、D9的作用是为部分谐振电流提供通路,保护功率开关管。

功率管是电压谐振变换器的主开关。

Q3-Q6将PWM(PWM信号由单片机C51的P3.4口输出)进行信号放大,Q7-Q9相当于一个功率开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