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44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设计原理---设计学概论》自学和考试大纲.doc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艺术设计(独立本科段)

设计原理

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号:

09235)

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

2008年10月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第二节产品设计

第三节环境设计

第六章设计师

第一节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第三节设计师的类型

第四节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第七章设计批评

第一节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第二节设计批评的标准

第三节设计批评的方式

第四节设计批评的理论

第三部分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题型举例(或样卷)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设计原理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设计原理不止于研究设计的性质理论,还要研究设计的规律理论和关系理论。

首先,这里有一个设计的诞生、成长、成熟和变异的生命周期描述理论;其次,这里有不同设计之间的平行、交置、矛盾、斗争、新陈代谢和继承借鉴理论;第三,这里还有设计与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管理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理论。

设计的历史和设计的历史性批评,重点就在于用史实来论证史论。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帮助考生弄清设计学的性质及研究范围,要求追根求源,从历史演化上去把握设计学这门学科的独特性;使学生了解设计与艺术的渊源及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了解中、西方古代工艺美术及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特色;了解西方现代设计教育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了解设计师、设计集团的历史演变、类型及其社会职责;了解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及设计批评。

为将来系统学习现代设计史、设计美学打下基础,并对以后的设计实践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分工与区别及所选教材的重、次章

设计原理的研究对象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设计原理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进行理论研究;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原理要对相关的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

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设计史既应被作专项研究,更要使这种专项研究建立于美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

这是因为设计本身就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和审美行为的综合。

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设计作为美术与建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有着深厚的理论传统。

设计批评与设计史是不可分割的,历史的批评与设计史的任务大致相似。

而今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在这种情形中,设计批评追求的是价值判断,而这一点是为今天的设计史研究所回避的。

学者的批评比设计史家带有更强烈的流行语调。

但是,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却不同于设计史。

教材的第二、五、六章是考核重点,第三、四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一、七章是考核一般章。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原理的导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设计原理的性质及研究范围;了解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重点掌握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间的关系。

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的发展是本章的难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设计史

(二)设计理论

(三)设计批评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一)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二)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学的范围;设计史、设计理论及设计批评间的关系。

(二)西方当代设计思潮的发展(学说及代表人物);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渊源。

四、考核要求

(一)设计学的范围

1.识记:

设计学的范围。

2.领会:

“设计”(Disegno)概念的演变。

3.简单应用:

设计史、设计理论及设计批评间的关系。

(二)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l.识记:

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解构方法、混沌理论、绿色设计和信息技术。

2.领会: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启示。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的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设计的艺术特征、科技特征和经济性质。

设计与艺术的渊源,设计的艺术含量和艺术手法,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与科技进步及科技理论的关系;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是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二)设计的艺术含量

(三)设计的艺术手法

(四)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五)艺术推动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一)设计与科技进步

(二)设计与科学理论

(三)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一)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二)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三)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四)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设计的艺术手法。

(二)设计与科技的关系;影响现代设计的科学理论。

(三)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设计的价值意义。

四、考核要求

(一)设计的艺术特征

1.识记:

设计的艺术手法。

2.领会: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3.简单应用:

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二)设计的科技特征

1.领会:

影响现代设计的科学理论。

2.简单应用:

设计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三)设计的经济性质

1.领会:

设计的价值意义;设计与生产的关系;设计与消费的关系。

2.简单应用:

设计的管理手段。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的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特点和成就。

本章重点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在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纺织品服饰设计、工具设计和兵器设计方面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本章难点是我国古代各时期的设计思想及成就需要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三节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一)建筑设计

(二)园林设计

(三)家具设计

(四)陶瓷设计

(五)纺织品与服饰设计

(六)工具设计

(七)兵器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原始工具、陶器、服装的设计特点。

(二)奴隶社会青铜器设计的重要地位;章服制度;“百家争鸣”的设计思想。

(三)封建社会时期建筑、园林、家具、陶瓷、纺织品与服饰、工具、兵器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包括相关理论代表著作)。

四、考核要求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l.领会:

“七孔石刀”的设计特点;关于原始服饰设计的几种学说。

2.简单应用:

新石器时代陶器文化类型的划分及其装饰设计的手法。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1.综合应用:

青铜器设计的特点和成就。

2.理解:

章服制度。

3.简单应用:

“百家争鸣”的设计思想。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1.识记:

北宋《营造法式》;清代《工程作法》;《园冶》;章服制度;唐锦;“通经断纬”法;“补子”;《天工开物》;《农书》;指南车;“十八般兵器”;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领会:

“天人合一”、“诗情画意”、“南秀北雄”、“明式家具”、“唐三彩”、“青瓷时代”、“彩瓷时代”等各自的含义。

3.简单应用:

封建社会时期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及成就;封建社会时期园林设计的主要特点及成就;封建社会时期家具设计的主要特点及成就;封建社会时期陶瓷设计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封建社会时期纺织品与服饰设计的主要特点;封建社会时期工具设计的主要成就;封建社会时期兵器设计的主要成就。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的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西方古代设计的主要成就;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和早期设计师的探索;掌握十九世纪欧美设计背景和成就;掌握现代设计运动的特点和成就;掌握西方当代设计的现状和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十九世纪欧美及现代设计运动的特点和成就。

本章的难点是西方当代设计的现状和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一)原始时期和古典艺术时期的设计

(二)中世纪时期的设计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一)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18世纪

(二)早期的设计师和工业家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一)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二)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一)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二)大战后的设计

(三)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二)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三)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三、考核知识点

(一)西方古代设计成就

(二)西方现代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60年代及之后的设计特点及新时代设计方向

四、考核要求

(一)西方古代设计

l.识记:

古希腊建筑柱式、瓶绘。

2.领会:

哥特式建筑设计特点。

3.简单应用:

达·芬奇和谷登堡的设计成就;文艺复兴家具设计特点和成就。

(二)西方现代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1.识记:

奇彭代尔;韦奇伍德。

2.领会:

19世纪的设计教育。

3.简单应用:

莫里斯的设计贡献;“新艺术”运动的特点和成就;50年代的设计特点和成就。

4.综合应用:

举例说明现代设计运动的主要成就;包豪斯的历史贡献。

(三)60年代及之后的设计特点及新时代设计方向

l.简单应用:

60年代的设计特点;80年代的设计特点。

2.综合应用:

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的影响;新时代的设计方向。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的类型。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构成因素及研究领域;掌握产品设计的定义、基本要素、要求和分类;掌握的环境设计定义和类型。

三大基本设计的概念界定及各自的研究领域是本章重点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一)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第二节产品设计

(一)什么是产品设计

(二)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三)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四)产品设计的分类

第三节环境设计

(一)什么是环境设计

(二)环境设计的类型

三、考核知识点

(一)视觉传达设计

(二)产品设计

(三)环境设计

四、考核要求

(一)视觉传达设计

1.识记: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2.领会: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二)产品设计

l.识记:

产品设计定义。

2.领会: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3.简单应用:

手工艺设计的特点;工业设计的特点。

(三)环境设计

l.识记:

环境设计的定义。

2.领会:

环境设计的类型。

3.综合应用:

三大基本设计间的关系。

第六章设计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的类型。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设计师的历史演变;掌握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了解设计师的类型;理解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本章重点内容是设计师的设计领域与知识技能要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一)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二)设计师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

第三节设计师的类型

(一)横向的分类

(二)纵向的分类

第四节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三、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二)设计师的设计领域与知识技能要求

(三)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四、考核要求

(一)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1.识记:

设计师历史演变简表。

2.领会:

工匠与设计师的区分。

(二)设计师的设计领域与知识技能要求

1.综合应用:

设计师的设计领域与知识技能要求。

(三)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1.简单应用:

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第七章设计批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设计的类型。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理解设计批评标准;掌握设计批评的方式;理解设计批评的理论。

本章重点内容是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和设计批评的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一)两者的范围与特征

(二)批评者的多重身分

第二节设计批评的标准

(一)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

(二)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第三节设计批评的方式

第四节设计批评的理论

(一)设计批评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嬗变

(二)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三、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批评的标准

(二)设计批评的方式

(三)设计批评的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1.领会:

机械美学。

2.简单应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批评标准;现代主义设计批评标准;后现代主义设计批评标准。

3.综合应用:

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二)设计批评的方式

1.领会:

设计批评的方式。

(三)设计批评的理论

1.识记:

《美的分析》、《现代设计的先锋》。

2.领会:

“产品符号”;“软”设计;“绿色设计”;构成主义美学;新造型美学。

3.简单应用:

包豪斯的批评思想。

4.综合应用:

现代设计批评理论的多元化。

第三部分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

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

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尹定邦著的《设计学概论》(2002年第1版第7次印刷)一书作为教材,共有七章。

相关参考书主要有:

(1)凌继尧徐恒醇编著:

《艺术设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次印刷。

(2)李砚祖著:

《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荆雷编著:

《设计概论》,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4)陈望衡主编:

《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

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

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

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

认真自学

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是考核考生对设计原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考生运用设计理论分析设计产品及设计发展规律和前景的能力。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3个学分(包括相关实验、实践内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那些必须考核的内容。

(2)应注意把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有关概念和原理。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针对重点章(第二、五、六)、次重点章(第三、四章)和一般章节(第一、七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6、6、6、5、5、4、4,即总学时不少于36。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要求:

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史料,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

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

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

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

(三)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

本大纲结合设计原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

(1)识记:

是认知能力的最低层次,它要求考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够牢记、再现和再

认,并能准确地表述以前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够记住它们的名称。

(2)领会:

是认知能力在识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它要求考生通过学习,能够用自己

的语言叙述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有关概念、原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辨别

一些有关命题的真伪。

(3)简单应用:

是认知能力发展的较高层次。

它要求考生在识记、领会基本概念和有关

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初步运用这些概念、原理进行推理和判断,分析并解决一般的理论问题

和实际问题。

(4)综合应用:

是认知能力的最高层次。

它要求考生在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

能够把学习过的多个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到比较抽象、比较复杂的理论

和现实中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

有层次的能力要求。

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一)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三)本课程考试题型有5种,分别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四)本课程考试卷面主观题比例占30%-40%,客观题占60%-70%。

(五)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较易、中等难易、较难、难度较大4类题目之间的大致比例为

2:

3:

3:

2。

(六)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

30%、30%、20%。

【附录】

自学考试基本题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A.包豪斯B.芝加哥

C.乌尔姆D.罗马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A.实体设计B.空间设计

C.陈设设计D.物理环境设计

E.装修设计

2.……()

A.格局对称规整B.造型曲折多变

C.意趣自然野逸D.人工雕凿精致

E.空间开放敞亮

三、名词解释

1.人机工程学

2.绿色设计

四、简答题

1.简述设计与消费的关系。

2.简述明代家具设计的特点。

五、论述题

试析设计师的设计领域与知识技能要求。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