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0543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科学考前冲刺选择题系列专题12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3.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是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甲 

甲和乙 

乙和丁 

4.如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

0.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246

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5.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g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产生蓝色沉淀0.98g 

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6.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不变 

溶液质量不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7.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80

溶解度/克

110

169

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8.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丙>乙 

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9.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①与②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0.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 

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

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

12.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

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由这一过程可知( 

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

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4.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若分别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两溶液都仍为饱和溶液 

两物质的溶解度:

甲>乙

两溶液的质量:

甲<乙 

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5.右图所示是a、b、c(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

b>

c

t2℃时,将a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有晶体析出

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16.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t℃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然饱和

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17.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30℃的不饱和溶液 

30℃的饱和溶液 

90℃的不饱和溶液 

90℃的饱和溶液

18.某同学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Cl,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NaCl晶体没有溶解.然后该同学又用酒精灯加热至60℃,固体全部溶解.那么在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NaCl的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9.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3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

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两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

20.已知: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下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A.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B.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21.关于100g5%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00g水溶解了5gNaCl 

5gNaCl溶解在95g水中

溶液中NaCl和水的质量比为1:

20 

溶液中NaCl和水的质量比为19:

22.氯化钾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

27.6

34.0

40.0

45.5

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含KCl34.0g

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肯定有晶体析出

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

23.下列配制氯化钠溶液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bcde 

bdcea 

ebdca 

bcdea

2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B. 

C. 

25.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下图中的( 

26.一定温度下,某溶液a克,含溶质b克,溶剂c克,有关此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b=a-c 

若蒸发c/2的溶剂,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为b/2

溶液质量分数为

在此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可能为

27.以下是氯化钾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氯化钾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20℃时,100克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含氯化钾34.0克

20℃的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40℃的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将6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钾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28.已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0℃时,将甲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的甲。

下列操作一定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再加入少量的甲 

再蒸发一部分溶剂,恢复到20℃

升高温度到40℃ 

加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对比1、2即可判断A选项是否正确。

对比1、2或2、3即可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

通过对1、2的分析得出C选项是否正确。

结合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可得出D选项是否正确。

【解答】对比1、2可以看出,28℃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克时,再向其中加入多加入2克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仍旧保持不变,说明加入的2克硝酸钾不再溶解,即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A说法正确;

对比1、2或2、3可知,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至少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B说法正确;

通过对1、2的分析可知:

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也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说法正确;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无法得知,因此无法判断出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D说法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一般用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并不是为了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而是因为防止避免污染天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食盐的溶解速率,而不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转化成③后析出晶体,③④都是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是由图象可知,丙和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故二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B、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

C、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进行分析;

D、根据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故B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2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C错误;

D、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1.6g,100克乙物质不能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

×

100%=24%,故D错误。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然后结合所给的数据判断出过量或不足,然后进行计算。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80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按照质量比2:

1的进行,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80 

146 

98

10g×

16%5g×

16%1.46g 

0.98g

A、所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0.98g,故A正确;

B、反应后没有气体生成,所以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反应后的溶液质量是10g+5g﹣0.98g=14.02g,硫酸钠为1.46g,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为:

100%=10.4%,故C正确;

D、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4.02g,原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16g,不相等,故D错误。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结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后溶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7.【答案】D

【解析】【分析】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此题.此题是对溶解度及影响因素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掌握.

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不是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故A错误;

B、40℃时,163.9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故B错误;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因为没有说明水的质量,故C错误;

D、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比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小,因此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溶脂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答】A、由图可知,甲丙都晶体剩余,所以甲丙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而乙没有晶体剩余,但有可能恰好饱和,所以乙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故A正确;

B、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只有乙中完全溶解,所以乙的溶质质量是最大的;

故B错误;

C、相同质量的溶剂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脂质量分数越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是:

乙>

丙>

甲;

故C错误;

D、升温时,如果能够继续溶解溶质则溶脂质量分数会增大,如果溶质不能溶解到溶液中,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

故D错误;

9.【答案】D

【解答】A、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两种:

1、加溶质;

2、降温;

故A错误;

B、体积相等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C、①到③的过程中有可能添加了溶质,然后蒸发了溶剂,③的溶质质量与①的溶质质量无法比较;

D、②与③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故D正确;

D。

10.【答案】B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

即溶质与溶液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

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A、不饱和溶液升温,则该溶液的溶解度增大,但是没有加入溶质,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

B、石灰水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10℃时,则会析出一部分氢氧化钙晶体,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

故B正确;

C、向不饱和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溶质质量改变,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但温度没有改变,所以溶解度不变;

D、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水,是稀释的过程,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但温度没有改变,所以溶解度不变;

B。

11.【答案】D

【解析】【分析】

A、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降温后溶液状态变化;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要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液质量不变;

C、据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法分析解答;

D、根据t2℃时二者的溶解度及溶液质量相等分析溶剂质量多少。

【解答】

A、乙的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要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液质量不变,故错误;

C、由B可知,甲降温后溶质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与降温前相等,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故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小,故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乙少,降温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12.【答案】C

【解析】【分析】A.在相同质量的溶剂中,溶解溶质的质量越多,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据此可解答。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据此可解答。

C.从甲图可知,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据此可解答。

D.当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时,表示此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