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073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a)发送时延

b)传播时延=

c)处理时延

d)排队时延

15.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16.往返时间: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17.网络利用率:

18.网络协议: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

a)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b)语义:

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c)同步:

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9.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20.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a)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b)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

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21.层次划分优点:

a)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b)灵活性好。

c)结构上可分割开。

d)易于实现和维护。

e)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2.TCP/IP四层协议: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用层

23.五层协议:

a)应用层:

通过应用进程间的数据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b)运输层:

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c)网络层(IP):

d)数据链路层:

e)物理层

24.协议: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集合

25.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26.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27.TCP/IP体系结构

a)应用层

b)运输层

c)网际层

d)网络接口层

第二章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a)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b)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c)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d)规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物理层的传输方式:

a)串行传输即两个通信点之间仅有一根数据线,比特流按照顺序依次传输。

b)并行传输即两个通信点之间有多根数据线,一次可以发送多位数据。

处于经济上的考虑,远距离传输都是串行传输

3.物理层要解决的问题:

a)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b)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c)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4.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是由48比特/bit长(6字节/byte,1byte=8bits),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

5.数据通信系统:

a)源系统:

i.源点:

产生要发送的数据。

例如,信息输入到PC,产生输出的比特流

ii.发送器:

源点产生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传输

b)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可能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能是复杂的网络系统

c)目的系统:

i.接受器:

接受传输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数据。

ii.终点:

从接受器接受数据,输出信息。

6.信道:

向某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三种基本方式:

a)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b)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c)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7.基带信号:

来自信源的信号,就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然后送到线路上去传输。

8.宽带信号:

是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

利用频谱搬移技术将每一路基带信号搬移到不同的频段上,所以可以实现多路复用,提高线路利用率。

9.码元是通信最基本的单位,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扰乱问题。

10.信道频带越宽,越能使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而不出现码间扰乱

11.传输媒体:

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

a)导引型传输媒体

b)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12.信道复用技术

a)频分复用:

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b)时分复用:

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c)统计时分复用:

d)波分复用:

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e)码分复用: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i.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13.无源光网络PON

a)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

i.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介入。

ii.优点:

与现有以太网的建通行好,并且成本低,扩展性强,管理方便

b)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i.采用通用封装方法GEM,可承载多业务对各种业务类型都能够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链路:

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路线。

2.数据链路:

实现必要的用来控制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

3.网络适配器:

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4.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画出一个数字管道,而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

5.功能:

a)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

b)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c)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个帧。

6.三个基本问题

a)封装成帧

b)透明传输

c)差错检测:

循环冗余检验(CRC)(二进制除法取余数)

7.停止等待协议ARQ(P198):

a)发送方要等接收到接受方的确认帧才能在发送第二个分组。

b)超时重传

8.连续ARQ工作协议:

a)在发送完一个数据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确认帧,而是可以连续再发送若干个数据帧。

如果这时收到了接收端发来的确认帧,那么还可以接着发送数据帧。

如果没有接收到确认帧,接下来连续发送的都会丢弃,直到超时重传成功剩下的分组才会成功。

b)由于减少了等待时间,整个通信的吞吐量就提高了。

9.发送窗口用来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

发送窗口的大小WT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

10.点对点协议(PPP):

PPP协议的三个组成部分:

a)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b)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ControlProtocol)。

c)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ControlProtocol)。

11.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a)链路静止、链路建立、鉴别、网络层协议、链路打开、链路终止

12.PPP协议与ISP建立连接进行通信要建立的连接:

a)物理链路的连接

b)LCP链路的连接(解决LCP配置协商问题)

c)NCP链路的连接(解决NCP配置协商问题)。

1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a)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LinkControl)子层

b)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子层。

14.通信适配器:

作用

a)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b)对数据进行缓存。

c)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d)实现以太网协议。

15.传统的以太网是采用CSMA/CD的方式来传输数据,也就是在一个局域网内只能同时有且仅有一个客户端发送数据,其他客户端若要发送数据,必须等待一段时间。

16.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

a)“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b)“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c)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

因此,“载波监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d)“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17.争用期:

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t(两倍的端到端往返时延)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

18.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19.三种帧

a)单播帧,收到帧的MAC地址与本站的硬件地址相同

b)广播帧,发送给本局域网上所有站点的帧

c)多播帧,发送给被局域网上一部分站点的帧

20.MAC帧的格式:

目的地址(6字节),源地址(6),类型字段

(2),数据字段(46~1500),帧检验序列FCS(4)(使用CRC检验)

第四章

1.IP协议:

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2.IP地址:

TCP/IP协议的网络层使用的地址标识符叫做IP地址。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它用软件实现,并在全局唯一的标识主机或路由器接入网络的每一个连接。

IP地址在整个Internet中必须是唯一的。

3.三种类别的IP地址:

a)A类:

1.0.0.1~126.255.255.254网络号8位(127.x.x.x保留用于循环测试)

b)B类:

128.1.0.0~191.255.255.254网络号16位

c)C类:

192.0.1.0~223.255.255.254网络号24位

d)D类:

224.0.0.1~239.255.255.254

e)E类:

240.0.0.1~255.255.255.254

4.三种类别的IP地址(私网IP)

10.0.0.0~10.255.255.255网络号8位

172.16.0.0~172.31.255.255网络号16位

192.168.0.0~192.168.255.255网络号24位

5.IP地址的特点:

a)IP地址是分等级的结构

b)IP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c)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

d)所哟偶分配到网络好的网络都是平等的,平等是指因特网同等对待每一个IP地址。

6.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7.强调:

a)在IP层抽象的互联网上只能看到IP数据报

b)路由器只根据目的站的IP地址的网络号进行路由选择

c)在局域网的链路层,只能看见MAC帧。

d)IP层抽象的互联万却屏宾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细节。

只要我们在网络层上讨论问题,就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地址研究主机和主机或路由之间的通信。

8.地址解析协议(ARP)ARP协议: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a)A想要知道B的硬件地址,就先从ARP高速缓存查硬件地址映射表,如果没有,就广播发送ARP请求,B接受到请求后相应请求再回发。

b)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9.R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10.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a)ICMP差错数据报:

i.终点不可达:

当路由器或主机不能交付数据报就向源点发送终点不可达报文

ii.源点抑制:

当路由器或主机由于拥塞而丢弃数据报时,就向源点发送源点抑制报文,使源点知道应当把数据报的发送速率放慢

iii.时间超过:

iv.参数问题:

当路由器或目的主机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中有字段的值不正确是,就丢弃该数据报,并向源点发送时间超过报文

v.改变路由:

路由器把改变路由报文发送更主机,让主机知道下次硬件数据报发送给另外的路由器

11.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a)内部网关协议(IGP):

在一个自制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力求最佳路由 

b)外部网关协议(EGP):

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制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制系统中。

12.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13.路由器信息协议(RIP):

每经过一个路由求,跳数+1,一条路径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

特点:

a)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

b)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c)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14.试简述RIP,OSPF和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RIP 

OSPF 

BGP 

网关协议

内部

外部 

路由表内容 

目的网络,距离,下一跳

目的网络,完整路径

最优通路依据

跳数

费用

多种策略 

算法

距离矢量 

链路状态 

传送方式

运输层UDP

IP数据报

建立TCP连接 

其他 

简单、效率低、跳数为16不可达、好消息传的快,坏消息传的慢

效率高,路由器频繁交换信息,难维持一致性

规模大,统一度量为可达性

第五章运输层

1.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

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

2.运输层通信和网络层通信的区别:

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3.运输层要对报文进行差错检测(数据部分)

4.端口

a)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

在因特网中不同计算机的相同端口号是没有联系的。

b)端口用一个16bit二进制数进行标志。

c)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

熟知端口号

d)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

短暂端口号

5.端口作用:

a)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6.运输层伪首部的作用:

用于计算运输层数据报校验和。

7.TCP/IP协议:

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的。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比如计算机)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TCP/IP是一个四层的分层体系结构。

高层为传输控制协议,它负责聚集信息或把文件拆分成更小的包。

低层是网际协议,它处理每个包的地址部分,使这些包正确的到达目的地。

8.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

(两协议差异)

a)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i.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是UDP报文或用户数据报。

ii.UDP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对方的运输层在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

虽然UDP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UDP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b)传输控制协议TCP:

i.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是TCP报文段

ii.TCP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TCP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

由于TCP要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的开销。

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

9.UDP:

UDP只在IP的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了很少一点的功能,即端口的功能和差错检测的功能。

特点

a)无连接的

b)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

c)面向报文的

d)没有拥塞控制

e)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f)首部开销小

10.TCP特点:

a)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b)每一条TCP连只能有两个端点,每一条TCP只能是点对点的

c)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d)TCP提供全双工通信

e)面向字节流

11.为什么有的应用层协议要使用TCP有的要使用UDP:

a)应用层协议根据自己的功能需求,有的需要使用面向连接的TCP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如FTP,HTTP,有的需要使用无连接的UDP服务,提供比较灵活的服务,如DHCP,SNMP

12.TCP连接的端点叫套接字(Socket)或插口

a)TCP连接:

:

={socket1,socket2}={(IP1:

port1).(IP2:

port2)}

13.超时重传的时间选择

a)报文段的往返时间RTT

b)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S

c)新的RTTS=(1-α)*旧的RTTS+α*新的RTT样本

d)超时重传时间RTO=RTTS+4*RTTD

14.流量控制:

让发送方发送的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5.TCP为每一个连接设有持续计时器,只要接收到零窗口通知,就启动。

时间到,就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而对方给出了探测报文段时给出了现在的窗口值。

如果没给,就重新计时。

16.集中拥塞控制方法

a)慢开始:

设置拥塞窗口,发送方让自己的发送窗口等于拥塞窗口

b)拥塞避免:

让拥塞窗口缓慢的按线性增加

c)快重传:

就收放每收到一个失序的报文段后就立即发出重复确认而不要等待自己发送数据才进行捎带确认。

d)快恢复:

17.TCP运输连接三个阶段

a)连接建立

i.三次握手ack=上次seq+1

ii.ACK报文可以携带数据,如果不携带则不消耗序号(只指第三次握手没数据就不消耗序号)

b)数据传送

c)连接释放

18.三次握手的过程:

a)A主动打开连接,B被动打开连接;

b)B的TCP服务器进程先创建TCB,进入LISTEN状态;

c)A得TCP服务器进程先穿件TCB,然后想B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

d)B接受请求报文段后,同意则向A发送确认

e)TCP客户进程收到B确认后,再向B给出确认,(再发一次确认是为了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有传送到了B,因而产生错误)此时TCP连接已经建立A进入ESTABLISHED状态

f)B收到A的确认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

第六章应用层

1.应用层的具体内容就是规定应用进程在通信时所遵循的协议。

2.名字到域名的解析是由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程序完成的。

域名服务器程序在专设的结点上运行,运行该程序的机器称为域名服务器。

3.因特网允许各个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将本单位的域名划分为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管辖区(zone),并在各管辖区中设置相应的权限域名服务器

4.域名系统:

在因特网上保持域名和IP地址间对应关系的分布式数据库(DNS服务器)的集合。

5.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

将域名解析为主机能识别的IP地址。

6.域名服务器:

a)根域名服务器:

最高层次的域名服务器,知道所有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域名和IP地址

b)顶级域名服务器:

负责管理在该顶级域名服务器注册的所有二级域名

c)权限域名服务器:

负责一个区的域名服务器

d)本地域名服务器:

每个ISP都可以拥有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

当一个主机发送DNS查询请求时,查询报文发送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7.域名解析过程:

a)递归解析,解析过程由解析器向服务器发出递归查询请求,服务器先在所辖区域内进行查找,如果找到,则将结果返回给解析器端;

否则向根服务器发出请求,由根服务器从顶向下进行。

b)转寄解析,解析器每次请求一个名字服务器,当一个名字服务器不能为某个询问提供答案时,由本次请求的服务器返回下次请求服务器的地址,解析器再给另一个名字服务器重新发一个请求。

8.使用名字的高速缓存可优化查询的开销。

9.高速缓存的作用:

可大大减轻根域名服务器的负荷,使因特网上的 

DNS 

查询请求和回答报文的数量大为减少。

10.FTP的特点

a)文件传送协议FTP只提供文件传送的一些基本的服务,它使用TCP可靠的运输服务。

b)FTP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

c)FT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

FTP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个主进程,负责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