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828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do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点40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渊源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依据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

4、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1、第一个阶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最先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命题。

2、第二个阶段: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科学概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十四大,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经验,首次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并把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放在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第三个阶段: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式的发展变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第四个阶段: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奠定了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科学内涵: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坚持把发展作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坚持以人为本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4、坚持统筹兼顾

基本要求:

首先,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其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再次,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最后,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1、实事求是2、一切从实际出发3、理论联系实际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五、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

关于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邓小平有过明确的阐述。

他指出:

“什么叫解放思想?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解放思想必须认真解决过去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僵化问题

2、解放思想必须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六、关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最后,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的统一,是实践的现实性与内在要求与体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的统一。

七、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所谓体现时代性,就是要求人们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新的时间,把握时代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并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的巨大变化,抛弃僵化、保守、过时的传统观念,顺应时势,勇于变革。

2、所谓把握规律性,就是要求人们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善于透过社会浅层的表象,抓住社会变革深层中的客观规律

3、所谓富于创造性,是指与时俱进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坚持与时俱进,最根本的是要有创新精神

八、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九、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

2、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3、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时代的特点决定的

十一、邓小平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不够格是指什么不够格?

物质技术上、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上的不完善

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1、我国是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四、党的十六大规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社会主义民族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十五、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六、改革的性质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

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环节和方面。

因此,改革既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

3、改革是促进和推动人们思维方式深刻转变的革命

十七、如何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即要以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十八、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十九、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二十、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所谓全方位,就是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2、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所谓宽领域,就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的范围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艺术、卫生等众多领域

二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一是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有“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社会主义服务。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二十二、什么是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它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声场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称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它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经营企业。

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

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国家和集体形式所有者的权益,也属于公有制经济。

二十三、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二十四、党的十五大强调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十五、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的指导方针。

二十六、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热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同一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特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大优势。

1、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依法治国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十八、健全民主制度,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大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二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1、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培育“四有”公民,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四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6、

三十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

三十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十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当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十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两制并存,在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3、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4、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三十五、世界多极化

所谓世界多极化,就是在一定时期里对国际关系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世界多极化新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集中反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三十六、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只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加剧了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

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特别是由于目前经济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它们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在全球争夺资源和市场,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与扩张,机理推销其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淑苹较低,利用机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易于遭受各种经济危机和风险的冲击,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也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三十七、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主人翁地位

三十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要求党必须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党必须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十九、怎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1、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2)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3)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3)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

四十、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全面小康是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提高物质生活外,还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3、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小康是缩小三大差别(城乡、地域、行业)的小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