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090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docx

农业经济学指导大纲

《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

(72学时)

参考教材:

《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朱道华)

《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雷海章)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农业经济专题研究是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研究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三农问题的产生和由来,农业生产问题,农村合作经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居民消费与购买力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与农业保险,农村金融问题,乡镇企业,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社会问题,城郊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城乡经济与区域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与对外开放和WTO问题,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希望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熟悉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具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掌握当代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经济理论和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经济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经济学、农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二、课程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农业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与现状及其趋势,系统掌握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农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

运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分析和研究我国的农业经济问题。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1章导论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经济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初步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经济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讲授内容: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讲授内容: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对象。

第三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方法

主要讲授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比较与借鉴、调查研究、归纳法、演绎法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知识解析: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方法:

比较与借鉴、调查研究、归纳法、演绎法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农业经济学

简答:

2、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3、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农业经济的内涵和重要地位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下降,农业“小部门化”日益明显,但是地位和重要性却并没有发生变化。

(2)认识农业的内涵及其构成,农业的经济特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什么是农业

主要讲授内容:

传统的认识,现代的认识的发展

重点知识解析:

(1)传统的认识内涵、外延

(2)现代的认识的发展

第二节农业生产的特点

主要讲授内容:

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具体体现及其经济学意义

重点知识解析:

农业生产受自然的影响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要素,必须珍惜和保护土地(尤其是耕地)

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必须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必须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时间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及时生产和销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主要讲授内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论、对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研究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意义

重点知识解析:

研究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意义

理论意义:

更好地理解农业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实践意义:

处理好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现代农业

简答: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新贡献

3、农业份额下降的原因

4、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四大贡献

第3章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土地是稀缺的生产要素,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研究土地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提

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认识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掌握现行家庭承包制为什么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

家庭承包制为什么需要发展完善,怎样发展完善?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旧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

主要讲授内容:

封建农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的转变;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的基本特征。

重点知识解析:

1、封建的土地关系在农业中占统治地位。

主要表现在:

第一,土地所有权日趋集中。

第二,土地使用权高度分散,小佃农经营是农业中的主要经营方式。

第三,地租的剥削率很高。

2、农业日益半殖民地化。

主要表现为:

第一,帝国主义把中国当作了提供廉价原料的农产品基地。

第二,帝国主义把中国当作了商品的倾销市场。

第三,帝国主义把中国当作重要的投资场所。

3、官僚资本主义日益加深了对中国农业的统治和剥削。

4、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第二节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

主要讲授内容:

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可分为四个历史时

期,即:

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重点知识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原有农业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新体制。

主要的变革有:

1、以废除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为改革的突破口,实行了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

2、支持农业中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3、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4、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5、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改变。

6、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

国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多次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

7、强调要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实行了允许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同时加强了扶贫工作,以最终实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第三节家庭承包制及其创新

主要讲授内容:

家庭承包制及其创新;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创新;家庭承包制的缺陷;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理论探讨。

重点知识解析:

为什么农业中家庭经营是最优的?

1、较好解决了生产率和报酬的计量问题,对劳动的监督成本最小。

2、农户拥有独立产权

3、形成“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新体制

3、复习题

问答:

1、为什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

2、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第4章农产品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讲授重点和难点:

回顾新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改革后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线索,说明目前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1)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说明历史形成的温饱模式和当前面临的问题;

(2)说明当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重点和进展。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的一般原理

主要讲授内容: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的重要性;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第二节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主要讲授内容:

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战略性结构调整不可忽视粮食生产。

重点知识解析:

为什么是“战略性结构调整”?

1、农产品供求关系不同。

1、结构调整的目标不同。

2、宏观经济背景不同

3、复习题:

问答:

如何理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特点和任务。

为什么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不能忽视粮食生产?

第5章农业产业化问题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认识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是一场“真正的农村产业革命”。

(2)掌握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和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要素。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讲授内容:

农业产业化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积累性的矛盾。

重点知识解析:

20世纪80年代积累性的矛盾主要是:

1、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

2、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

3、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

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本质

主要讲授内容:

农业产业化定义;农业产业化的实质。

重点知识解析:

农业产业化的一般定义: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各类企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带动农户的形式,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主要讲授内容: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提出一个认识模式:

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然后,根据中介组织的不同,划分和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

重点知识解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

一、公司+农户

二、合作社+农户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

四、专业批发商+农户

第四节农业产业化的要素培育

主要讲授内容:

培育主导产业,培育商品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利益机制。

重点知识解析:

利益机制的形式:

(1)买断型。

(2)保护型。

(3)服务型。

(4)返利型。

(5)合作型。

3、复习题

问答: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

第6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市化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中国农业人口过多,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这必须发

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意义。

(2)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模式;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和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和措施。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农业中的劳动力

主要讲授内容:

农业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重点知识解析: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

3、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4、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

第二节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

主要讲授内容:

计划经济时期、改革以来:

1980—90年代、近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重点知识解析:

(1)近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

1、转移量平稳增长

2、中西部地区是主要输出地

3、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较高

4、女性劳动力比重不断提高

5、县域经济为主

6、跨省转移地主要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7、就业主要在第三产业

8、转移的组织性有所增强

(2)主要问题

1.城乡二元体制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

2.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

3.农民工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第三节新世纪的新思路

主要讲授内容: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估计,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具体政策措施。

重点知识解析: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世纪具体政策措施

1,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各种准入限制,一视同仁,平等竞争。

2,取消专门面向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证明,简化手续。

3,清理整顿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乱收费。

4,保障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在公共卫生领域给农民工市民待遇。

6,规范企业用工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7,做好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8,将农民工的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

9,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入大中城市就业和定居的条件。

10,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3、复习题:

问答:

1.怎样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各种准入限制,一视同仁,平等竞争。

2.如何清理整顿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乱收费。

第7章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不断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证农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性

条件,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农民负担支出增多,中央屡禁不止,农民怨声载道。

减轻农民负担,开展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

了解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必要性和进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

改革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轨迹和发展趋势;我国农民负担的内容及沉重的表现和体制性原因;如何评介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方案和进展。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主要农民收入指标解释

主要讲授内容:

农民收入构成,农民收入水平。

重点知识解析:

劳动者报酬收入:

农民受雇于单位或个人,出卖劳动而得到的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农民家庭从事农业和二、三产业的生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农村以外亲友赠送的收入、调查补贴、保险赔款、救济金、

救灾款、退休金、怃恤金、五保户的供给、奖励收入、土地选用补偿收入和其他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租金收入、出让特许权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其他财产收

入。

第二节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轨迹和特征

主要讲授内容:

农民收入水平增长趋势,农民收入结构特征,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重点知识解析:

农民收入结构特征

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农业收入比重下降,但依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非农业收入工资性

收入尤其是外出打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导性因素。

农业收入比重:

1978年85%,2000年51.2%,2003年45.6%。

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

2004年33.8%。

农民实物收入的比重下降,货币收入比重上升,市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三节农民负担

主要讲授内容:

农民负担的内容,农民负担沉重的表现,农民负担沉重的制度原因。

第四节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主要讲授内容:

初期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分散试点,2000年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扩大到省,、2002年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扩大到20个省,2003年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当前农民负担的状况和隐患。

3、复习题

1,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和趋势

2,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进展

第8章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农业保护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农业保护关系密切。

使学生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业贸易规定和中国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

(2)掌握农业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业贸易规定;中国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农业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主要讲授内容:

农业保护的涵义和实质,农业保护的依据,农业保护的基本目标,农业保护政策的基本工具,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

以美国为例。

重点知识解析:

四,农业保护政策的基本工具

(一)国内保护

价格和收入政策。

发展政策。

(二)边境保护——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1,削减关税

2,非关税措施关税化

3,配额和最低进口量规定

4,削减国内支持总量

5,削减出口补贴

6,合理的卫生检疫

7、关税

8、进口配额

9、卫生检疫、包装和商标条例等;

10、出口补贴

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农业贸易规则

主要讲授内容:

世界贸易组织简介,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产品贸易规则。

重点知识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产品贸易规则基本内容可归纳为:

市场准入承诺

国内支持减让承诺

出口竞争承诺。

第三节加入WTO与中国农业

主要讲授内容:

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中国加入WTO的农业承诺,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入世四年对我国农业的实际影响。

重点知识解析:

三、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总体说,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

1、对中国农业的积极影响

2、对中国农业的可能冲击

3、复习题

问答:

1、2005年香港会议期间韩国农民抗议,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喜欢WTO?

2、新一轮WTO农产品贸易谈判的进展

3、近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遭遇高磨擦,举一个例子。

说明什么?

第9章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现状,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现

代化中的意义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

主要讲授内容:

什么叫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制定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原则,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重点知识解析: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科学化(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

机械化(现代农业机械体系

专业化(高度分工:

生产环节分工;区域分工;作业工序分工)

市场化(农产品、农业生产要素成为商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一体化(农业产业组织创新)

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城乡差别缩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讲授内容:

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重点知识解析: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3、复习题

农业现代化内涵认识的发展过程。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发展战略。

第10章农业、农村与农民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近期,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学习,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过去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在认识论上有何区别或前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渊源和时代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第一节乡镇企业与农村产业结构

主要讲授内容: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重点知识解析: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途径

1、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2、调整好农村三类产业的相互关系。

3、逐步改善农村产业发展的地区结构。

4、深化乡镇企业的体制改革。

5、发展小城镇,改善农村各类产业的基地环境。

第二节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

主要讲授内容:

农村工业化及其作用,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途径,农村城市化和小城镇的概念,我国农村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意义与对策。

重点知识解析:

进一步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途径

1、转变农村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2、优化农村工业的产业结构。

3、优化农村工业的规模结构。

4、优化农村工业的地区结构。

5、农村工业的布局要相对走向集中。

6、农村工业的发展一定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7、继续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形式共同发展的方针。

3、复习题

农业现代化内涵认识的发展过程。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发展战略。

第二节农民的收入与消费

主要讲授内容:

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农民的收入,农民的消费

重点知识解析:

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指出了大体上要经过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和达到比较富裕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制定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解决温饱,就是摆脱贫园。

2、实现小康。

3、达到比较富裕。

 

四、课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总学时

授课学时

自学学时

1

第1章导论

3

0.5

2.5

2

第2章农业经济的内涵和重要地位

6

1

5

3

第3章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

18

1

15

4

第4章农产品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

6

1

5

5

第5章农业产业化问题

12

1

10

6

第6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市化

3

0.5

2.5

7

第7章农民收入、负担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3

0.5

2.5

8

第8章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农业保护

18

1

15

9

第9章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0.5

2.5

合计

72

7

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