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11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青岛版科学六年上册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括《静止和运动》、《距离和时间》、《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五课内容。

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与静止现象切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探究物体静止与运动的有关知识,知道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学会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知道物体的主要运动方式,使学生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会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学情分析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亲密的联系。

《静止和运动》、《距离和时间》两课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生活中静止和运动相对性的事例来学习描述运动中物体位置的变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以前两课的探究为基础,让学生认识物体静止和运动状态改变后,运动状态变化特点,从而认识惯性特例;《物体的运动方式》着重观察和判断物体运动的主要方式;《动物的运动》着重从动物的运动方式上进行探究,让学生认识常见动物的运动特性,从而对动物的运动规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单元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习描述物体运动中位置的变化,认识到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着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知道物体动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观察认识动物根据自身特点各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

【科学探究】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的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能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所观察的形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研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2、统计分析数据,认识运动距离跟运动时间关系。

教学策略及措施

1、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切入研究

2、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观察、比较、分类、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方法

3、在实验中,让学生领悟物体的运动。

观察实验要点

本单元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单元结构框图

 

 

课时备课

课题

9、静止和运动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科学探究】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研究对象,形象的解释了什么是运动、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等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但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知识却是学生不熟悉的。

教学重难点

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学生:

图片资料。

教师:

车模型,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9、静止和运动

静止

运动

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录像(播放一组录像:

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和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录像)。

师: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

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玩耍。

生:

公共汽车在奔跑。

生:

公路边还有树。

师:

那你都发现了什么呢?

生:

汽车和人是动的,小树没有动……

师:

那这节课你最关注、最想探究的是哪个问题?

(师引导生提出问题)

生:

静止和运动。

2.揭示课题

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静止和运动”。

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①教师谈话,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谁在运动?

谁是静止的?

②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物体“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展开激烈的争论。

)【在制定具体的方案之前,让学生现在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对问题做出种种猜想,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这时制定方案的必需。

】介绍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以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图为例)

师:

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

车内的人都在运动。

生2:

不,我认为车内只有一个人在运动。

师:

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2:

司机和乘客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动,只有一个人正在向车门处走,所以我认为车内只有一个人在运动。

生1:

汽车在向前运动,人们都坐在汽车里,当然所有的人都在运动了!

其他同学纷纷参与争论,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运动、静止因所选的标准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有不同,这个被选定的标准就叫做参照物。

生1: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汽车也是运动的。

生2:

坐在座位上的人,以座位为参照物,他就是静止的。

生3:

以坐在座位上的人为参照物,那个正在走向车门的人是运动的。

生4:

以正在走向车门的人为参照物,那些坐在座位上的人就是运动的。

……

三、制定方案:

设计模拟实验,验证猜想与认识。

模拟“乘客与行人”的实验,进一步体验并描述运动与静止。

⑵描述运动和静止。

①出示课件:

游人坐过山车图,商场内顾客乘电梯上下楼图,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轨道图。

②仔细观察图中的物体,谁是运动的?

谁是静止的?

③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可鼓励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在班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实施探究:

(以游人做过山车为例)

师:

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在游人坐过山车图中,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游人是运动的。

生:

过山车也是运动的。

师:

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生:

如果以车上人为参照物,那过山车就是静止的。

生:

以车上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和房子就变成运动的了。

生:

如果以过山车为参照物也是这样,车上人是静止的,路边的树和房子也都是运动的。

师:

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说的可真棒!

看来,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啊。

……

五.展示交流:

1.教师谈话:

生活中,你们还见过类似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吗?

(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

我们来交流一下,看谁的发现最多。

生:

比如我课桌上的课本,以课桌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以从桌边走过的同学为参照物,它就是运动的。

生:

老师,也可以这么说,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也是运动的。

师:

对!

地球以每秒30千米的速率绕着太阳运动,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以这个速率在运行!

在这里,地球和太阳是不同的参照物。

生:

我做过火车。

坐在火车上,以自己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子啊,树啊,田地啊,全是运动的!

生:

如果以你自己为参照物,那你坐的座位就是静止的,火车也是静止的。

……

师:

是啊,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静止情况也会不同。

同学们如果感兴趣,课下可以继续探究生活中有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回顾全课,评价总结。

谈话:

这节课同学们对运动和静止进行了认真研究,真不简单!

你们能不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纷纷谈这节课自己的感受。

六.拓展创新 

谈话:

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

相关实验:

静止和运动

实验名称:

静止和运动

实验目的:

探究静止和运动相对性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

墨水瓶、课本、橡皮、铅笔

实验过程:

1.将课本平放在课桌上,墨水瓶、橡皮放在课本上。

2.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相对于课本呢?

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以课本为参照物呢?

实验结果:

拉动课本,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静止的,橡皮相对于课桌是运动的;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课本是静止的;若以课桌为参照物,课本是运动的。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10、距离和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科学探究】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或进行户外运动的形式对物体的运动进行简单的测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等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

在学生研究了运动和静止的有关问题后,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准备

小车、卷尺、测绳

板书设计

10、距离和时间

测量

分析统计图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活动一:

我们来测量

一、提出问题

  怎样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二、猜想与假设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

  2、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

  三、制定方案

  1、有的学生测量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时间,并做好记录。

  2、有的学生研究四驱车运动的快慢。

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控制小车运动的方向和快慢,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测量。

注意尽量让小车沿直线运动,做好记录,

  在操场上测量,让学生自己选择具体的方式。

可以不记时,只记录先后名次;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分别记录每人所用的时间。

回到课堂展开交流和讨论。

  四、实施探究

  1、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选择具体的方式进行测量,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在测量的过程中,小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玩”上,忽视对时间和距离的测量和记录,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认真地去测量。

  2、测量完后,教师要让学生用简单的图表和图形把距离和时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分析图表并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变化,小组间交流。

  五、展示交流

  各组展示测量结果,并解释说明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的,用什么方法来记录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你们小组谁跑得最快?

为什么说他跑得快?

  组1:

我们是在操场百米上进行跑步比赛的,我们是用表格的方式记录的,测量结果是:

  从起点到100米处所用的时间

  这几个人跑得距离相同,所用的时间不一样,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运动速度越快,反之,速度越慢。

  组2:

我们是在操场百米上进行跑步比赛的,我们是用表格的方式记录的,不记时间,只记录先后名次

  这几个人走得距离相同,所用的时间不一样,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运动速度越快,反之,速度越慢。

  组5:

我们是在操场跑道外的活动场地上,用四驱车在地上跑进行测量的。

我们是用图形的方式记录的,测量结果是:

  ……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

相同时间比较所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远,说明运动速度快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反之,运动的速度越慢。

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反之,运动的速度越慢。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与慢的。

  活动二:

分析我们的统计图

  一、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

你想怎样来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变化?

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什么?

  二、猜想与假设

  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制定方案

  各个小组对刚才探究活动中所做的记录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实施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

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从位置、方向和快慢几个方面进行,知道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五、展示交流

 1、各组举行交换。

  生1:

从出发点到5米处,用了8秒的时间,生2:

从出发点到8米处,用了8秒的时间,生3:

从出发点到10米处,用了的时间.。

  他们用的时间都是8秒,间隔远的,阐明活动的速率快;间隔近的,阐明活动的速率慢。

  交换小车的活动环境时,提示门生,看看还会有什么发明?

  ……

  2、凭据本身的记载表对物体的活动状态举行推测

  5秒钟走8米,10秒钟走多远?

(10秒钟走16米)。

20秒钟呢?

(20秒钟走32米)现实测一测,验证本身的预测。

  拓展延伸:

  1、凭据本身5秒钟走的间隔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算从家到学校的间隔。

  2、查阅列车时候表及铁路沿线各地之间的间隔,阐发一下,你能发明什么?

  教学无定法,还请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成绩早些提高。

 

相关实验: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1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惯性现象;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愿与他人交流;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科学探究】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教材分析

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惯性定律。

但是,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则是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

本课就是以此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初步认识惯性,然后解释隐含在自然事物中的惯性现象。

学情分析

以惯性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初步认识惯性,然后解释隐含在自然事物中的惯性现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运动运动

的物体有保持原来的属性

静止静止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杂技“打鸡蛋”,请同学们仔细欣赏。

(玻璃烧杯上放一个硬纸板,板上放着一个正对着杯口的鸡蛋,猛抽硬纸板,鸡蛋落入杯中。

在表演前,请大家猜测一下,如果我把纸板抽出,鸡蛋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表演。

师:

你有什么发现?

生:

快速抽硬纸板,鸡蛋会落入杯中……

师:

那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

为什么鸡蛋会掉入杯中?

生2:

为什么静止的物体在突然遇到外力作用的时候还会保持静止呢?

……

师:

那这节课你最关注、最想探究的是哪个问题?

生:

二、猜想假设,小组自行探究:

1、静止物体的特性。

谈话:

刚才同学们看了杂技表演,我看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这样的杂技你们想不想学呢?

好,那么我们先来练习一下基本功。

用棋子压住纸条的一端,然后迅速抽去棋子下面的纸条,棋子会不会跟着纸条一起运动?

学生先预测,再试做。

谈话:

很好,这说明你们已经具备学习杂技的能力了。

下面你们能否用桌上的材料试着做一些类似的游戏呢?

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

下面请你用尺子迅速击打摞着5枚棋子最下面的一枚,观察:

其它棋子有没有什么变化?

它仍然保持什么状态?

学生试做。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其它棋子保持静止不动.

谈话:

这一次,同学们都做得很成功,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上面这些情况吗?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静止的物体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特性。

2、运动物体的特性

谈话:

那么运动着的物体有没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作出假设:

运动的物体可能也有保持原来运动的特性。

谈话:

你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把你的想法证明给我看呢?

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

谈话:

你是怎麽做的?

你发现了什么?

小木块为什么会向前倒?

小球为什么会继续滚下去?

你能否解释蕴含在这些现象里的科学道理?

学生交流:

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

三、师生小结:

谈话:

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前面活动中我们的所得?

交流:

物体有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这就叫做惯性。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

四、实施探究:

体验惯性的大小

谈话:

你们了解这些知识以后,就可以正式学习“打鸡蛋”的杂技了。

但是初学乍练,我们不能用鸡蛋,就用你们桌上材料试一下吧。

(用较重的如钩码等,较轻的如鸡毛、棉花等)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请学生谈练习“打鸡蛋”杂技时的体会。

五、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

谈话:

你们看是用重的物体做容易成功呢,还是轻的物体容易成功?

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2、讨论交流并小结:

(1、)物体具有保持他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2、)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特有的性质。

(3、)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物体重惯性大,物体轻惯性小。

六、拓展创新:

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惯性的例子,你们能说一下吗?

学生交流: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汽车开车或刹车的视频。

相关实验: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实验名称:

惯性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后的变化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材料:

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

实验过程:

用小锤沿水平方向迅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实验结果:

鸡蛋会掉进鱼缸里

实验分析:

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趋势,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鱼缸内,说明鸡蛋具有惯性。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12、物体的运动方式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

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科学探究】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

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已经了解了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速度后,本课对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是学生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的特点,并将这些运动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已经了解了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速度后,本课对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是学生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的特点,并将这些运动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风车、摆的装置、积木和带斜坡的物体、皮球

3、学生书面汇报材料每组一份,共四份。

板书设计

                           运动的方式:

        

      旋转运动   往复运动   直线运动   摆动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课

1、师:

“同学们,你们好!

老师很高兴能给××班的同学上节课,课前我想给同学们看段录像,想看吗?

(课件展示)

2、师:

“同学们知道这个栏目吗?

这是少儿频道的智慧树栏目,栏目中有一个‘科学泡泡’的环节,同学们知道是讲什么的吗?

二、新授

1、认识四种运动的方式

师:

“现在,戴老师也想在班上举办一个‘科学泡泡’栏目,你们愿意参加吗?

”(课件展示)

师:

“今天科学泡泡栏目要研究的内容是‘运动的方式’。

(板书课题)

现在进入栏目动手动脑环节(放课件),老师给你们准备了4样物品,你们要使它们动起来,注意玩的时候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放课件)

 现在各小组组长上来抽取记录单,并且看看自己抽到什么物品,再领取相应的物品。

生:

开始分组活动

玩:

拍皮球

   玩摆的装置

   把木头从斜坡上滑下来

   吹风车叶片

师:

各小组长带上你们的物体上来逐一演示给全班同学看,同学们仔细观察记住每组物体的运动路线,看看它们运动的路线是否一样?

生:

学生操作

师:

提问全班同学这些物体运动起来的路线是否一样?

生:

不一样

师:

来看看他们各组画的图,这4种物体分别呈现了不同的运动路线(轨迹),其实它们的运动分别代表了运动的4种类型,像拍皮球这样物体是来回做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式叫往复运动。

像这样物体来回摇摆时做的运动叫摆动;像这样物体围绕中心点做圆周运动的运动方式叫旋转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式叫直线运动。

(逐一讲述,逐一放课件并板书)。

师:

下面我们来找找往复运动和摆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放课件)

生:

汇报

  共同点:

来回运动

  不同点:

往复运动轨迹是直线

   摆动运动轨迹是弧线

师:

好极了,下面老师请你们看几个图示,猜猜图示相对应的运动方式并且把它贴在运动方式下方。

(放课件)

师:

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已经知道运动的四种方式,现在来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现了直线运动方式的,哪些呈现了往复运动方式的,哪些呈现了摆动的,哪些呈现了旋转运动方式的?

生:

汇报

师:

同学们说的很好!

现在老师举个例子你们说说在这个运动中呈现了什么运动方式?

(教师玩滚球)

生:

汇报

师:

在这个物体运动师既有旋转运动又有直线运动,而你们玩的那些物体只有一种运动方式,说明什么?

是不是物体的运动只能有一种运动方式呢?

生:

不是

师:

老师刚才玩的是滚球,你们玩的是拍球,拍球是往复动,滚球是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为什么同样的物体运动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运动方式呢?

生:

因为使它运动的方法不同。

师:

是的,用不同的方法使它运动,那么表现出来的运动方式也不同。

2、巩固

师:

今天同学们学的很好,也很多,下面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回顾以下本节课的内容。

生:

看录像

三、结束全课

师:

今天很高兴能给你们上课,最后布置一个课后练习,边看边思考,课后记录下来,请看一段录像(放录像)

师:

下课,再见

教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运动的方式,并且会绘制物体运动的轨迹。

 

相关实验: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13、动物的运动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