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138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毕业论文).doc

浅议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利弊

(二稿)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指导教师:

杨碧述老师)学生:

彭礼余

内容摘要: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许多新的词语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如“网吧”、“BBS”、“黑客”、“防火墙”、“美眉”等。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2.1亿人。

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新的表达语言——网络语言。

同时,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加,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那么,网络语言是什么呢?

网络语言就是网民以现代汉语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中通过文字形式进行交际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

属于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方言。

探究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对网络语言的进一步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语言、产生、原因、利弊。

引言

网络语言就是网民以现代汉语为基础,运用汉字、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乃至英文字母等要素,通过变异创新构造词语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

属于现代汉语的一种独特社会方言。

它不受地域的影响,通行于整个“网民”世界。

现就其产生的原因及利弊,作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像一个新生儿在交际的大舞台上的茁壮的成长,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取决于它自身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最终成为我们大家所能接受并且喜爱的产品。

为了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创造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二、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一)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的需要

网上交际多是用键盘输入来完成的,键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输入速度,网民自然希望在最短的时间传递更多的信息。

为快捷的输入信息,数字、字符成为优先选择的代替方式。

网络词语输入汉字的全拼、智能ABC入法使用过程中,汉语拼音输入法系统会自觉地将常用字放在前边,在击打键盘时连续动作自然会顺势将常用字或词录入,若去改正就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样有些常用字或词组就代替了其他同音异义字或词组如:

斑竹:

版主,也可写作板猪。

是由于拼音输入造成的美妙谐音。

副版主叫“板斧”;大虾:

“大侠”的通假,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

“竹叶(主页)”、“果酱(过奖)”、“油墨(幽默)”、“幽香(邮箱)”等。

因此,那些被认为是错别字,词不达意的、数字组合词、英文组合词在网络中流传。

这些网络词语常常采用以下手段来构成网络词语:

1.谐音

一是用数字读音谐汉语词语读音,如“047:

(你是神)、1314:

(一生一世)、300:

(想你哦)、456:

(是我啦)、520(我爱你)、687:

(对不起)、7456:

(气死我了)、847:

(别生气)、995:

(救救我)等。

”二是用数字读音谐英语单词读音,如“88:

(Bye--Bye)、3Q(thankyou)、3X(thanks)、B4(Before)、me2(metoo)、F2F(facetoface)”等。

2.形变

一是用汉语拼音第一字母组成的缩写词语,如:

BT(变态)、SL(色狼)、CM(臭美)、MPJ(马屁精)、GG(哥哥)、JS(奸商)、BC(白痴)等。

二是英语单词各词首字母形成缩写形式,如:

“GF(girlfriend)、PK(PlayerKill)。

”三是汉语合音,如“表(不要)、酱紫(这样子)”等。

3.讹变

方言区的网民在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是,按照方言的发音输入出现了别的词语。

如有的地方“f”/“h”不分,产生了“稀饭(喜欢)”、“灰常(非常)”这样的词语,有的地方把舌尖音声母读成舌面音,本应输入“zhi”却按方言输入“ji”“知道”成了“几到”。

方音致使网民将“了解”变成了“了改”,“同志”变成了“筒子”,“人”变成了“淫”,我”变成了“偶”等这种输入原因造成的错误,导致网络语言交际中产生了大量异型词语。

(二)表达生动形象的需要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在张扬个性的时代。

网络语言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人们在网上的交流活动,有的网络语言还跑下“网”来,成为日常口语与文学作品的一部份。

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

人们在聊天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需要的是心领神会,能够明白意思就行。

网络语言正在“异化”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代替不了中文。

它只不过是网民们方便的交流工具,出了聊天室,就要用众人听得懂的语言,我们需要更形象更生动,更拟人化的语言。

1.视觉形象化联想

哲学家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实施一种行为。

任何行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

网络言语交际作为网民群体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形式,有别于面对面的交流。

口语是一种听觉语言,受话人通常是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

网络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在虚拟世界里,书面语以文字的形式作用于网民的视觉,但由于传统纸质媒介的局限性,人们在理解书面语时总是要考虑书面文字符号本身的形音义的关系,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一般不会单由字形符号本身产生意义联想,因此,普通书面语还不能说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视觉语言”。

在网络领域,符号的视觉形象性得到了强化,有很多符号,其形象本身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意义的联想。

例如,“<@-@>”很像醉汉的眼神,表示醉了;“Zzzzz……”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熟睡时的呼吸状态,表示睡觉;“^-^”则是一副眯着眼睛笑的表情。

再如(-_-)表示神秘笑容|-P表示捧腹大笑:

)–代表大笑:

-代表扁脸,不高兴了:

-P代表吐舌头:

-(*)代表恶心,想吐:

-o代表哇塞,惊呆了。

这些符号生动、活泼、有趣且表意明确,在网络交际中很受欢迎,而键盘的使用又为这些符号的输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而在网络交际中类似的符号使用频率极高。

2.借代

借代修辞手法创造出大量的网络词语。

如“美眉”以“眉”代表“女性”;“汗”或“寒”表示惭愧并且无可奈何,“晕”表示看不懂,“吐”表示恶心、反感,都是以具体行为代心理状况。

“蓝领”“白领”类推出“金领”“灰领”“粉领”等。

3.别解

用别解的修辞手法造词,给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赋予新的意义。

甚至相反的意义。

如“神童”(神经病儿童)、“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老板”(老是板着脸)、“气质”(孩子气,神经质)、“贤惠”(闲闲的什么都不会)、“善良”(善变又没有天良)、“脱光”(摆脱光棍生活)、“偶像”(呕吐的对象)、“286”(脑子转的慢像台286的旧电脑一样)、“菜鸟”(网络新手)等。

而“大虾”一词则更为典型,其本意指网络高手,在网上助人为乐的“大侠”,但如此称呼似乎太过严肃,于是戏称为“大虾”,同时也形容这些网络高手整天趴在电脑前像一只“弓着背”的“大虾”。

4.拟声造词

“5555”,是数字读音拟哭的声音,表示啼哭、伤心。

“XIXI”代表“嘻嘻”,模拟笑声,表示自豪。

“呼呼”模拟睡觉发出的声音,表示睡觉。

“咔嚓”模拟用刀砍的声音,表示“砍了”的意思。

5.重叠、象形手段

网络词汇常常出现重叠式词语,如“东东(东西)”、“饭饭(吃饭)”、“片片”(图片)。

“帅帅”(很帅)、“一般般”(一般)。

通过词语改造、容易拉近交流的感情,加强表达效果。

象形是用字形的特点表意,构成新的网络词语。

如:

“很S”,意思是过于拐弯抹角,字母“S”的形状像“拐弯抹角”;“X型人才”,具有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X”象形学科专业的交叉。

(三)填补词语缺位

网络交际和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交流是不完全相同的,所涉及的内容除了和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外,还有很多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

如一些网络行为和相关的条件等。

在现代汉语现成的词语中还没有出现称代,词语相对空缺。

然而,交际又不可能因此而中断,就需要创设这部分词语来填补上空缺的词位。

因此,网民们就采用引用外来语和新造词条的方式填补词位空缺。

1.引进外来词

中国文化从来不是封闭的排他的文化体系,正是以“海纳百川”、“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开放襟怀吞吐吸纳着世界各民族文化,从而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汇中,不断激活生命潜质,生生不息。

语言作为这个文化体系中的一员,其融汇交流更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是外来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内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土语的融入。

由于英语国家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开展较早,网上交际词语最先大都以英语形式出现。

它们所代表的一些内容,现代汉语现成词语很难甚至无法表述,因此,就必须引进。

所以,在网络交际开始的时候,对英语词语的引进、移植的规模很大。

引进的方式主要是直接引用、音译、意译、半音半意和对英语的原形进行改造五类。

(1).直接借用就是将英语原形照搬。

我们可以看到网贴中常有汉语句子夹杂英语专业术语和其他单词的情况。

“cyberchat、cyberlover、chatroom、click、download、howfar?

、howmany?

、where、who、why、single、occupation、nicetomeetyou”等。

这些英语词语都没有进行改造和变形,属于直接引用。

当然,直接引用的英语单词和短语都不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网络词语。

(2).音译

就用汉字记录英语词语原来的读音。

如伊妹儿E-mail电子函件用户收发信息的服务。

网民还把它译为更加暧昧的“姨妹儿”。

烘陪鸡homepage将这个单词译为“烘陪鸡”给“主页”加上了一种亲切感。

猫modem调制解调器在模拟传输线路上远距离传输数字资料所用的一种设备。

“猫”比“调制解调器”更简洁。

这个类别的词语属于音译。

(3).意译

是指直接根据英文单词的意思翻译而来的新词。

这一类新词的特点是直白而又形象。

例如:

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关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流行术语起源于美国。

带宽bandwidth网络的容量通常以每秒多少比特来衡量。

计算机会议computerconference一组用户通过计算机进行通信的一种服务。

拨号连接dial-upconnectionInternet连接方式的一种。

(4).半音半意

这类词其实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把一个英语合成词中的一个词根音译,另一个词根意译。

最有代表性的是“网际网络”一词Internet,是由构词成份inter表示相互的意思和net网络合并而组成的词。

“因特”是inter的音译,“网”是net的意译它实际的意思是全球性的“网络的网络”。

由世界上成千上万个计算机网络和千万台商用、教育、政府和个人计算器组成彼此都相互连接在一起全意译为“国际互联网”。

另外一类半音半意外来词则是既考虑读音翻译得接近又考虑使用的汉字跟这个词的意思也尽量地接近。

如黑客hacker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

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

(5)英语的原形进行改

包含取英语单词的各词首字母形成的缩写形式,IDK(Idon’tknow)、TYVM(Thankyouverymuch)、VG(VeryGood)、HHOK(HaHa,OnlyKidding)、KISS(简单一些,傻瓜KeepItSimple,Stupid),  还包含用英文字母、数字、文字重组、强拆组成的谐音词语。

f2f(Facetoface)、P2P(pointtopoint)、B4(Before)、4u(foryou)、L8R(Later)、88:

(Bye--Bye)、3Q(thankyou)、3X(thanks)。

2.创造汉语新词

要向交际对象表述某一个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又没有现成的词语,特别是与网络有关的一些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网民发挥想象力去创造,许多有关网络技术和网络行为的新词就应运而生。

例如刷屏:

连续大量发贴,全屏显示同一主贴或回贴。

灌水:

发些没有实际内容或意义的贴子,用以提升人气。

潜水:

天天在论坛里呆着,只看帖子,但是不发帖。

打铁:

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

拍砖:

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

扫楼:

也叫刷墙,打开一个论坛,所有主题帖的最后一个回复都是同一个ID的。

楼主:

发主题帖的人。

三、网络语言的利弊

网络语言是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语言在运用中有其利,也有其弊。

因此,要用辩证地看待,使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

网络语言在不断进步,其中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减少。

(一)网络语言的优势

1.网络语言输入简便快捷

网络语言简便快捷的输入方式,为网民的网络交流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沟通时将汉字、数字和英文字母组合在一起,提高了网友间交流的效率。

如伤心时,给对方的哭声“5555”(呜呜呜呜),数字读音代表哭的声音,表示啼哭、伤心。

高兴时发送“XIXI”代表(嘻嘻),拟笑声,表示自豪。

当生气时,也可以来句“7456”(气死我了);游戏中由于时间紧迫,更是需要提高输入速度,如四国军棋游戏中用“40”表示(司令)、“39”表示(军长)等。

可见,网络语言输入简便快捷,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深受网民们的青睐。

2.网络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别具风味

网络交流有别于生活中的面对面,由于它增加了亲昵、幽默、诙谐的成分,使得交流双方倍感亲切。

如“MM”(妹妹)、“GG”(哥哥)、“神童”(神经病儿童)、“老板”(老是板着脸)、“贤惠”(闲闲的什么都不会)、“善良”(善变又没有天良)、“偶像”(呕吐的对象)、“东东(东西)”、“帅帅”(很帅)、“一般般”(一般)之类词语的使用、容易拉近交流的感情,加强表达效果。

在网络交际中还使用很多符号语言,其形象很容易让人产生意义的联想。

例如,“<@-@>”很像醉汉的眼神,表示醉了;“^-^”则是一副眯着眼睛笑的表情(-_-)表示神秘笑容:

-o代表哇塞,惊呆了。

这些符号生动有趣、表意明确,增加了网络语言的生动可感性,在网络交际中倍受欢迎。

而键盘的使用又为这些符号的输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网民崇尚轻松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他们善于排解压力,把严肃的问题用幽默的网络语言表达出来,无疑会使人从心理上感觉到轻松愉快。

3.网民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语言是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网络语言多以文字或符号的形式呈现,,大脑处理这些文字或符号的过程就是运用思维的过程。

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结构,有着多重功能,给认知增加了难度,有力地提高了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

网民们对网络语言的创造更是求新、求异、求奇,本身就是利用发散性思维的过程,这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就不言而喻了。

4.网络语言为现代汉语语汇的丰富与更新提供了条件。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网络语言属于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方言。

用数字、拼音、汉字、英文字母等组合混用,其简洁生动、传递迅速是传统的表达方式无法比拟的。

它体现时代的精神,反映社会发展的特点,具有极旺盛的生命力。

现代汉语作为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一些有用的成分来充实、丰富自己,使之更加适应交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现代汉语从网络语言中获取一些养分以就势成必然。

反之,即网络语言为现代汉语语汇的丰富与更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网络语言的弊端

1.网络语言给学校的语言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时期,辨别能力还不够强。

而网络语言却是以新、奇、特的方式出现,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

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7456”(气死我了)、MPJ(马屁精)、F2F(facetoface)、酱紫(这样子)”、“杯具”(悲剧)、“餐具”(惨剧)等网络词语,很容易混淆他们对规范词语的正确认识。

这类杂合着数字、字母、错字、别字的词语一经他们认同,却难以纠正。

网络语的不少词句,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

如副词“很”只能与形容词以及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组合,表示程度,但网络词语常出现“很女人、很受伤、很阳光”等;“你要我支持你,给个理由先。

”状语放到述语后面;“有事E我(给我发E-mail),好吗?

”名词作动词用。

中小学生汉语基础还比较薄弱,网络语言的使用对他们形成规范的语言文字习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对语言的纯洁性有一定的影响。

很多人上网是为了放松,所以他们所用的语言一般显得通俗、随便,不讲什么大的道理,决定了网络语言格调。

另外还有部分网民,为了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或满足自己的低级趣味,他们在虚拟的环境中,夹杂着不文明,不健康的词语,甚至出口成“脏”。

如“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NMD(你妈的)等,对现代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网络语言的使用依赖于特定的网络环境

网络为网民的交际提供了多样的辅助条件,对网络交际有着极大的衬补作用,让网民们能够采用大量的数字谐音,发挥多种手段。

许多网络流行语,一旦离开了网络,就会产生歧义。

如“恐龙(丑女)、青蛙(丑男)、潜水(不在聊天室公屏上发帖,只和网友私下聊天或只看帖不发帖)、神童(神经病儿童)、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油饼(有病)”。

网络语言中许多缩写缩略词语,特别是数字谐音的“1314(一生一世)、7456:

(气死我了)、8147:

(不要生气)、0487(你是白痴)”等,以及拼音和英语字母的缩写如“MPJ(马屁精)、BT(变态)、CM(臭美)、GF(girlfriend)、BF(boyfriend)、TY(thankyou)等对语境的依赖都非常强。

离开了特定的网络语境就会产生歧义,甚至让人无法理解。

4.网络语言的使用在一定情形下影响正常交流

不是人人都了解网络语言,对于从未接触过网络语言的人或初学者,网络语简直成为了难以破解的密码。

如,在聊天时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

为什么?

)”对方是否也一样明白说什么?

或许会发一大堆问号回来问:

“Y是什么意思啊?

是Yes吗?

” 。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也将随之而发展变化,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网络语言正是顺应网络时代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然而,网络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又因一些网络词语表意的不确定性,在交流中势必会产生误解或歧义。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络时代语言发展的必然。

在我们今天的信息时代,如果一点不明白网络语言,已经是落后于时代了。

希望年轻朋友们不要刻意追求时髦,而言必用“火星语”。

也希望我们的语言学家们放下架子来,先好好学习一下网络语言,再做些深入的分析。

希望有一天,能用规范化的网络语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因此,弄清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是很必要的,对进一步规范共同语,使之积极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专题》张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2.《中国文化概论》王宁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现代汉语(增订二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

4.《基础汉字学教程》连登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5.《实用心理学(第二版)》许燕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6.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